《安全隐患治理与现场危险源安全定置管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安全隐患治理与现场危险源安全定置管理
12安全隐患——事故隐患
2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3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监管监察,适用本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5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6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第五条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67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78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89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第十三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910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1011第十五条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1112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1213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1314第十八条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1415第三章监督管理第十九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第二十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应当加强对重点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下达整改指令书,并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必要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非法和违法行为及其责任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属于其他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大事故隐患的,应该及时将有关资料移送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1516第二十一条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第二十二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把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纳入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中加以治理,落实相应责任。
1617第二十三条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第二十四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每季将本行政区域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表逐级报至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每半年将本行政区域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表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1718第四章罚则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的;(二)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三)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四)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五)未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六)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1819第二十七条承担检测检验、安全评价的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评价证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可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的资质。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第二十九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1920第五章附则第三十条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2021排查治理范围工矿企业及其生产、储运等各类设备设施;道路交通、水运、铁路、民航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渔业、农机、水利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场所及设施;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含水上游览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易受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水、暴雪、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近年来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单位。
2122排查治理内容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2223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排查治理内容
2324排查治理方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结合起来,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与日常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结合起来,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设、生产、经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工作力度,消除隐患滋生根源;坚持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改造,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坚持与加强应急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与监控措施,严防整治期间发生事故。
2425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逐级监控责任制3、事故隐患分级登记建档制度4、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5、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专项制度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定期统计分析报表制度7、重大事故隐患上报制度8、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
2526一、什么是安全?(A)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生事故(B)不可接受风险得到有效控制(C)基本达到法律法规要求您认为哪个选项最恰当?引言为什么要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
2627二、什么叫安全生产?理解一:安全生产是指通过人、机、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社会生产活动中危及劳动者生命和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的状态。理解二:安全生产是为防止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人身伤亡、疾病、财产损失(设备设施损坏等)、环境破坏等事故,所采取的消除或有效控制事故风险、危险有害因素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的总称,以及保障生产经营过程在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状态。引言
2728安全工作的终级目标就是:消除不可接受的事故风险或者有效控制它。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充分、正确地认识我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事故风险?引言
2829(1)企业安全工作的实质是风险管理,核心是隐患排查整改治理;(2)危险源/危害/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事故隐患排查)及其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原点和基础、核心,当然是HSE/OHSMS运行的关键所在。(3)辨识(识别分析)是评价的基础,风险控制是最终目的。三、结论引言
2930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第一部分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3031让我们先复习和回顾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和术语:1危险危险是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有时也这样来理解危险:危险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这些因素有物质状态、环境的因素和人员活动的状态以及他们的组合。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31322危险源——危害(GB/T28001-2001:3.4)HAZARD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主要表现形态:从本质上讲,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露,如液化器、氧气瓶的泄露。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3233根源或状态说明危害是一种客观存在,当生产工艺确定后,它的存在也就确定了,它的存在是不受控的,若想改变危害的性质或状态,必须从改革生产工艺着手。危害主要存在于生产设备、工具、物料、环境、生产工艺条件、以及这些设施条件与人员的匹配状况等之中。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3334危害(危险源)的主要性质⑴可能造成──危害本身并不一定导致什么后果,只有具备某些条件时,危害才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后果。⑵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这是按照事故的内涵界定出危害造成后果的范围,说明只有可能造成事故的才可称为危害。需要说明的是;危害不等于事故,但是用事故的类型追溯危害的性质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⑶根源或状态──说明危害是一种客观存在,当生产工艺确定后,它的存在也就确定了,它的存在是不受控的,若想改变危害的性质或状态,必须从改革生产工艺着手。危害主要存在于生产设备、工具、物料、环境、生产工艺条件、以及这些设施条件与人员的匹配状况等之中。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3435⑷危害(危险源)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一旦确定,附带的危害(危险源)便随着确定,二者是不可分割开来的。要想改变危害(危险源),就得改变生产。⑸危害(危险源)是不可消除的如果不改变生产,只可能控制危害(危险源)转变为危害事故/事件所需的条件、诱发因素,切断危害(危险源)转变成事件或事故的因果链锁。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3536危险因素(GB/T15236-1994:2.31)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GB/T15236-1994:2.32)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两者经常被人们合称为:危险有害因素。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36373重大危险源(GB18218-2000:3.5)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危险物品的数量原国家安监局2004年56号文:《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议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类型包括九大类。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37384.事故隐患(GB/T15236-1994:2.17)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是现在时,是客观的实际存在,有些易被人们发现,有些很难被人们发现;没有发现隐患并不代表着事故隐患不存在。事故隐患是一种危险源,危险源辨识时必须充分查找。重大危险源是一种危险源。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或状态,它包括当前发生事故的临界状态(隐患),也包括在未来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某种根源或状态。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3839小结“危险”这个概念使用时通常强调风险的高低,而且往往指风险较高,接近或超过人们的承受程度;“危险源”是个抽象概念,往往从广义的角度指危险性存在的原因,更强调引发事故的根源即最本质的原因——基础原因;危险有害因素:往往具体指实际的危险性,强调导致系统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所在,可以认为是从狭义角度理解的危险源;事故隐患:具体指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在工程上/实际工作中,危险有害因素是危险源,事故隐患也是危险源,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3940职业健康安全(GB/T28001-2001:3.10)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进入作业场所的任何人安全与健康的保护。●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作业场所一般说来是组织生产活动的场所。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4041☆其他一些术语事故(GB/T28001-2001:3.1)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GB/T15236-1994:2.12)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性事件的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4142事件(GB/T28001-2001:3.6)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事件的发生可能造成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损失,因此说事件包括事故。●对于没有造成职业病、死亡、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可称之为“未遂事件”。●事件包括事故事件,也包括未遂事件。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4243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GB/T15236-1994:2.12)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疹的疾病。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4344危险源辨识(GB/T28001-2001:3.5)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评价(GB/T28001-2001:3.15)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1几个重要的名词、术语辨析
4445第二部分风险原理与企业风险类型2风险原理与企业面临的风险
4546(一)我们所熟悉的定义1、风险的定量描述风险是对人们从事生产或社会活动时可能发生的有害后果的定量描述,即风险是在一定时期产生有害事件的概率与有害事件后果的函数:其中,R——风险p——出现该风险的概率c——风险损失的严重程度2.1风险的定义
46472、风险的定性描述对于“风险”,目前仍有着多种论述,如:风险是在给定情况下存在的可能结果间的差异;风险是一种与损失相联系的潜在损失;风险是指潜在损失的变化范围与幅度;风险是指引起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2.1风险的定义
4748(二)对风险的新理解1、考察风险的角度风险与人们有目的的活动有关风险同行动方案的选择有关风险与世界的未来变化有关2.1风险的定义
48492、不确定的水平与风险风险总是用在这样的一些场合,即未来将要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但不确定并不等于风险。不确定:这一术语描述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存在于客观事物与人们认识之间的一种差距,反映了人们由于难以预测未来活动和事件的后果而产生的怀疑态度。2.1风险的定义
4950严格来说,第3级的不确定已不是风险管理的范畴,但在实践中,人们有时会将其不确定事件的结果划分为几类,从而简化为第2级的不确定事件加以处理。风险不确定的主要来源:(1)与客观过程本身的不确定有关的客观不确定;(2)所选反映系统的模拟模型只是原型的一个,造成了模型的不确定;(3)不能精确量化模型输入参数而导致的参数不确定;(4)数据的不确定,包括测量误差、数据的不一致性和不均匀性、样本缺乏足够的代表性等。2.1风险的定义
5051不确定的水平分级:高低未来的结果与发生的概率均无法确定知道未来会有哪些结果,但每一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无法客观确定主观不确定未来有多种结果,每一种结果及其发生的概率可知客观不确定无(即完全确定)结果可以精确预测风险与不确定性等于零不确定程度第3级第2级第1级2.1风险的定义
5152这些不确定的来源分别涉及: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它们贯穿了风险管理的始终。多种形式的责任风险属于第3级的不确定,暴露于责任风险的结果取决于法律环境的进一步完善,法律环境包括决定个体或组织是否承担责任和承担多少责任的法律条款。2.1风险的定义
52533、风险的主要学说风险客观说: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主观说:不否认风险的不确定性,所谓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来自于主观的。风险因素结合说:风险是每个人和风险因素的结合体,灾害的发生及其后果与人为因素有着极为复杂的互动关系。2.1风险的定义
53544、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客观存在的,在特定情况下、特定期间内,某一事件导致的最终顺势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三个特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2.1风险的定义
5455风险的特性风险存在的普遍性风险的客观性及必然性风险的偶然性和不定性风险的可变性2.1风险的定义
55562.2风险的度量损失概率损失幅度低风险高风险高风险低风险一般来说,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是度量风险的两个指标。但最能代表风险的数学符合是风险结果的概率分布,如期望值和差异系数(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可能性极高⑥高②⑧中等⑤③低①④⑦极低⑨极低低中等高极高影响程度
5657风险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风险的本质/要素是指构成风险特征,影响风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因素,可归结为三个要素/因素。风险三要素是指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它们构成了风险存在与否的基本条件。理解其概念及其相互联系,有助于领会风险的本质。2.3风险的本质/要素
5758风险因素(hazard)2.3风险的本质/要素亦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扩大的条件。风险因素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通常包括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
5859风险因素的分类: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有形风险因素:是指直接影响事物无力功能的物质性风险因素,又称实质风险因素(physicalhazard)。如,建筑物的结构及灭火设施的分布等对于火灾来说就属于有形风险因素;无形风险因素:是指文化、习俗和生活态度等非物质的、影响损失发生可能性和受损程度的因素,又可进一步分为道德风险因素(moralhazard)和心理风险因素(moralehazard)。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均与人的行为有关,又合称人为风险因素。2.3风险的本质/要素
5960风险事故(peril)亦称风险事件,是指直接导致生命财产(人员伤亡、疾病、环境破坏、经济价值减少)损失发生的偶发事件。它是使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2.3风险的本质/要素
6061风险损失(loss)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人员伤亡、疾病/环境破坏)。人员伤亡、疾病甚至于环境破坏,这样的损失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如亲人死亡,谁也无法计算出其家人在精神上所遭受的打击和痛苦是多少人民币。尽管如此,在衡量人身伤亡、疾病时(环境破坏),还是要从由此引起的对本人及家庭产生的经济困难或其对社会所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减少的角度读来给出一个货币衡量的评价2.3风险的本质/要素
6162为了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有必要对各种风险进行分类,以便对具有不同特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要求。对风险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有:2.4风险的分类
6263(一)按风险的对象划分:1、财产风险──通常指财产的损毁、灭失与贬值等所导致的风险。如厂房、设备、运载工具、家庭住宅、家具及其它无形财产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遭受的损失。2、人身风险──指由于人的疾病、伤残、死亡所引起的风险。2.4风险的分类
63643、责任风险──指根据法律、合同或道义上的规定应对他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4、信用风险──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使对方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2.4风险的分类
6465(二)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划分:1、自然风险──由于自然现象、物理现象可能造成物质损毁和人员伤亡的风险。2、社会风险──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包括过失、行为不当及故意行为所导致的风险。2.4风险的分类
65663、经济风险——一般指在商品生产和购销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市场预测失误、价格波动、消费需求变化等因素引起经济损失的风险。2.4风险的分类
66674、政治风险──指起源于种族、宗教、国家之间的冲突、叛乱、战争所引起的,风险,也包括由于政策或制度的变化、政权的更替、罢工、恐怖主义活动等引起的各种损失。5、技术风险──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负作用而带来的各种风险。2.4风险的分类
6768(三)按风险的性质划分1、纯粹风险──指只有损失可能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2、投机风险──指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2.4风险的分类
6869(四)按风险产生的环境划分1、静态风险──不是因社会经济活动发生变化,而是由于自然力不规则变动或人们行为的失误所造成的风险,前者如地震、洪水、台风、疾病等;后者如盗窃、呆帐、事故等。2、动态风险──是指以社会经济的变动为直接原因的风险。如经济体制的改变、市场结构的调整、利率的变动等可能引发的风险。2.4风险的分类
6970(五)按面临风险的经济单位分1、个人风险2、家庭风险3、企业风险4、社会风险5、国家风险2.4风险的分类
7071关于“企业”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活动的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它是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依照法律进行登记并得到批准,在银行开设帐户,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经济学上,企业是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组织。2.4风险的分类
7172(六)按承受风险的能力划分可接受的风险是指经济单位在研究自身承受能力、财务状况基础上,确认能够接受最大损失的限度,把低于这一限度的风险称为可接受风险;反之既为不可接受风险。2.4风险的分类
7273要考察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请牢记“企业是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组织”,因此,就要考察哪些可能使其未来现金流入减少或现金流出增加的因素,即可能(经常、严重)影响其利益最大化的因素。2.5企业面临的风险
7374企业风险危害性风险金融风险雇员福利员工伤害财产损毁法律责任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国家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金融衍生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利率风险企业风险的类型:2.5企业面临的风险
74751、危害性风险危害性风险指的是对安全和健康有危害的风险,都是纯粹风险,对企业而言,传统上的风险管理就是对这类风险进行管理。财产损毁风险:包括政府征收(没收)法律责任风险:给他人带来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风险员工伤害风险员工福利风险2.5企业面临的风险
75762、危害性风险损失企业危害性风险的主要损失类型直接损失间接损失财产损毁员工伤害赔偿法律责任赔偿及抗辩成本员工死亡、生病的福利费用支出利润损失额外费用更高融资成本和放弃的投资机会破产成本2.5企业面临的风险
76772.6风险管理的程序风险识别按业务或风险类别罗列风险因素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类别风险运用恰当的手段(如数学模型)评估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风险控制针对不同类别的风险特性、根据可能损失的大小采取不同措施来化解和防范风险
7778风险管理过程可划分为风险管理策划、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四个基本阶段。2.6风险管理的程序
7879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衡量或估算风险处理风险管理绩效评价2.6风险管理的程序
7980风险管理工作的简要图示2.6风险管理的程序
8081风险管理的必要性1、基于人类的安全需求;2、基于风险代价;3、基于政府法令的要求。2.7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81821、人类自身的安全需求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2.7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82832、风险代价(风险成本)风险成本——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的发生所带来的费用支出及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包括:(1)风险事故或意外损失成本(直接成本);(2)风险(不确定性)本身的成本,又称间接成本;(3)处理风险的费用2.7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83843、基于政府法令的要求各国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维护社会安定,常通过立法约束各经济组织执行有关的安全标准。如:美国1970年通过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法案要求雇主承担两种义务,即免除雇员工作环境中的一切风险因素,以及遵守劳工部在公报中设定的工作环境安全标准。我国也有安全卫生方面的多项法规和条例2.7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8485风险管理的目标总目标: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风险管理的费用支出包括风险管理过程中各项经济资源的投入,如风险管理部门的组建、有关人员的配备、保险费用的支出、技术设备的改进等。风险管理的效益指的是一种安全保障,是对风险控制的有效程度和对风险事故发生所致损失的弥补程度。2.8风险管理的目标
8586RM目标可分为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1、损前目标:风险事故发生之前风险管理应达到的目标。包括:(1)经济目标(2)安全系数目标(3)合法性目标(4)社会公众责任目标2、损后目标(1)生存目标。企业的基本生存要素有生产、市场、资金、管理。(2)持续经营目标(3)获利能力目标(4)收益稳定目标(5)发展的目标(6)社会责任目标2.8风险管理的目标
8687安全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管理,其对象就是:组织面临的纯粹风险,主要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技术风险!2.9总结论
8788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第三部分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8889有助于隐患排查的事故致因理论(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二)能量意外转移理论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8990海因里系是最早提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种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M)(2)人的缺点(P)(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4)事故(D)(5)伤害(A)(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海因里系因果连锁理论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9091上述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加以描述,如下图所示。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MPHDA多米诺骨牌事故连锁理论海因里西因果连锁理论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9192PMHDA事故连锁被打断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9293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同样为5个因素,但含义与海因里希的有所不同:2、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3)直接原因(4)事故(5)损失(1)管理缺陷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9394管理缺陷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经过较大的努力,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系统要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十全十美的管理系统不可能存在。由于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致使能够造成事故的其他原因出现。博得事故因果连锁理论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9495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个人原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或技能,行为动机不正确,生理或心理有问题等;工作条件原因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材料不合适,存在温度、湿度、粉尘、有害气体、噪声、照明、场地(如打滑的地面、障碍物、不可靠支撑物)等有害作业环境因素。博得事故因果连锁理论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9596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这种原因一直是安全管理中必须重点加以追究的原因。但是,直接原因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深层次原因的表征。不能停留在其上,要追究其背后隐藏的管理缺陷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博得事故因果连锁理论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9697事故这里的事故被看做是人体或物体与超过其承受阈值的能量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于是,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可以通过对装置、材料、工艺等的改进来防止能量的释放,或者训练工人提高识别和回避危险的能力,佩带个人防护用具等来防止接触。博得事故因果连锁理论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9798损失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人员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精神创伤等。博得事故因果连锁理论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9899集中型——多种各自独立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如下图所示。事故集中型因果关系事故因果连锁理论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99100复合型——既有一般的连锁,也有集中的连锁,相互交互,复合引起事故的发生,如下图所示。事故复合型因果关系a)事故b)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100101人类利用能量做功以实现生产目的。利用能量做功必须控制能量。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量在各种约束和限制下,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动、转换和做功。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发生了异常或意外的释放,则称发生了事故。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转移到人体,并且其能量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则人体将受到伤害。吉布森和哈登指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异常或意外的释放。(二)能量意外转移理论1、能量意外转移理论的概念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101102能量转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人员伤害,除了与能量大小有关以外,还与人体接触能量的时间和频率、能量的集中程度、身体接触能量的部位等有关。1.能量意外转移理论的概念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102103用能量转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能量源,然后确定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员、伤害的严重程度,进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异常或意外转移的方法。3.能量转移理论的意义一是应以对能量源及能量传送装置加以控制作为防止或减少伤害发生的最佳手段;二是依照该理论建立的对伤亡事故的统计分类,是一种可以全面概括、阐明伤亡事故类型和性质的统计分类方法。2.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3几个重要的事故致因理论
103104第四部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辨识分析4危险源的识别分析
104105事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具有一个严格的、健全的、从上至下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具有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使用的完备的、充分的专业技术资料和文件,并及时补充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应动态实时、全员化、全过程、系统化、长期坚持,并被作为安全工作的重心;定期展开各层次的专题隐患排查培训,确保更多的人掌握排查发现隐患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105106危险源识别分析(辨识)的概念危害(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定义: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别名:危害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分析注解:识别危害的存在──危害辨识工作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找出客观存在的危害。4.1危险源识别分析的概念
106107确定其性质──危害辨识的第二个任务是确定危害的性质,包括:危害的名称、危害存在的确切部位、人员在这个部位的生产活动情况、危害可能演变成的事故及其可能的规模、危害演变成事故的过程、诱发因素、所需要的条件等。这个任务也可称为危害分析(hazardanalyses)。过程──是一系列工作的总和。包括对生产过程的认识、寻找出存在于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危险源)、了解该危害(危险源)可能演变成的事故、演变成事故所需的条件、以及对人员和财产可能造成的损害等。4.1危险源识别分析的概念
107108小结:根源——分析危险物质及其释放条件——分析危险能量、能量释放条件——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因素)状态——包括隐患查找4.1危险源识别分析的概念
108109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一)危险源的名称、存在的确切部位、人员在这个部位的生产活动情况;(二)危险源可能演变成的事故及其可能的规模;(三)危险源演变成事故的过程、诱发因素、所需要条件。
109110第一部分:1危险源的名称描述某种形式的能量源/有害物质的名称+设备/设施/装置/装备/场所的名称;如,乙炔气瓶、球形汽油储罐、用电设备、煤气发生炉等。2危险源的确切位置/部位描述危险源所在的系统名称和子系统名称。3人员在这个部位的生产活动情况人员对系统和子系统的正常操作、监控工作。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10111第二部分:潜在危险性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可能演变成的事故及其可能的规模。《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事故规模(严重程度):人员死亡、重伤,群死群伤,一千万元损失,环境严重破坏等。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11112事故类型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12113第三部分:危险源演变成事故的过程、诱发因素、所需要条件。往往是指发生某种事故前特有的征兆或现象;已经存在的缺陷——事故隐患;外部环境条件。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13114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源)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如工作场所噪音)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如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如工作场所蚊虫滋生造成叮咬)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如长期负重作业、夜班生产)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如违反操作规范造成的机械碰伤)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14115第一类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5项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15116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分类举例(物理性)形式噪音振动辐射温度(高低)坠落撞击造成影响死亡伤、残等形式机械切、夹、割、卷电击压力爆炸温度等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16117第二类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5项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17118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分类举例(化学性)形式气体烟雾蒸汽烟尘液体影响刺激性腐蚀性毒性致癌性破坏遗传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18119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第三类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5项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19120危险源辩识—危险源分类举例(生物性)形式影响昆虫细菌病毒等感染传染疾病中毒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20121第四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6项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21122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第五类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5项第六类其他危险危害因素—3项不可抗拒力量带来的危险、危害因素;他人伤害;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等形式影响搬物举重体位不当长期加班工作紧张等扭伤骨骼、肌肉劳损生物钟破坏精神损害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22123危险源辨识内容图解现场危险源点常见危险源点安全定置管理要求构成要素源点位置潜在危险区域范围存在条件触发因素结合部位设备转动……动火作业物品库房厂内交通防护定置监控定置安全监护信息标志定人管理责任定置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23124小结:1、危险源辨识不仅仅是去发现潜在的危险性,现在OHSMS实践中基本上是仅仅把潜在危险性找了出来;2、绝不能凭空想象,主管推断,特别是在采用“头脑风暴法”时;3、危险源的存在应是客观的,实实在在的;4、危险源辨识是一个过程,其结果应当充分完整。4.2危险源识别分析的内容及结果
124125(一)识别的总体思路可包括:(1)从外部环境因素形成或带来的危险。如地质危害等等;(2)从伤害机理识别危害。如物理危害(噪声、振动、辐射等);化学危害,火灾等等,作业环境危害,作业活动可能遭遇的危害,设备、设施所具有的危险,工艺过程可能具有的危险等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25126(3)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导致损失的风险事故有哪些?引起风险事故的主要原因和条件?风险事故所致后果严重程度如何?识别风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如何增强识别风险的能力?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整理识别的思路。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26127(二)危险源辩识的思路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看,危险辨识的思路有:(1)从危害的机理上来辨识危险;(2)从工作的岗位及环境上来辨识危险;(3)从作业的性质来辨识危险;(4)从设备设施及工业流程上来辨识危险;(5)从布局、环境、结构上辨识危险等。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27128※从危害机理上辨识危险各种形式的能量失控,都是导致危害的根源,其它生物、化学、物理、地质、自然作用导致的不利变化也是从机理与识别危害的途径。物理危害:电,温度,噪声,振动,辐射,压力等化学危害:有毒物质(包括气体,固体,液体及其他等)、腐蚀性物质、燃爆危害、粉尘危害生物危害生理危害:包括高强度体力劳动,非自然姿态工作,视听力损失等。自然因素危害:如地震,气象,地质等。机械危害结构安全危害交通危害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28129※从工作岗位及环境上辨识危险工作岗位及环境中是否有存在危害机理辨识中的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是否合理;岗位操作时,人与人,人与机的界面划分的合理性;岗位操作的程序合理性及执行情况;事故应急措施。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29130※从作业辨识危害(1)特种作业:登高,起重,电工,电焊,压力容器,运输等需要资质及作业批准过程程序的作业;(2)与特殊工艺流程相关的作业:如在高风险生产过程的相关的作业,高风险工艺装置的操作,如爆破,采掘等等;(3)特殊作业;(4)非常规的具有危险的作业:如大型设备的安装,高风险装置的试运行、检修等;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30131※从设备、设施、工艺流程识别危害主要生产设备大体上都与结构、运动、压力、原料、电气、控制、机械和其他物理,如光、辐射、化学过程相关,因此,分析这些设备、设施本身以及对周边环境乃至其他设备、设施的安全影响,是危害识别的一项主要内容。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31132※从布局、环境因素识别危害这其中,包括了气象、地质等自然因素,也包括了如水、动力、交通等条件,还与设施与设施,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内部交通的问题,包括应急方案的需求。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32133企业危险源辨识的总体思路:厂址及环境条件: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等。道路及运输:运输、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及立体交叉。建(构)筑物:防火、防爆、结构、层数、采光、通道、生产卫生设施等。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设备、装置,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33134危险源识别,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包括过去的事件及事故的经验以及对生产工艺、标准等各方面的实际知识。对待危险源识别,一种客观、实事求是和虚心的态度是必须的。小结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34135(三)危险源辨识的原则与方法1.危险源辨识的原则: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应做到三个所有,考虑所有的人员,考虑所有的活动,考虑所有的设备设施。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35136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常用的危险辨识方法: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方法工作任务分析经验分析法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36137基本分析法对照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和职业病分类的内容,找出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危害),这是最为直接的做法。作业安全分析(JSA)将作业活动分解为基本作业步骤,进一步辨识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危险源(危害),再汇总为作业活动的危险源(危害)辨识结果。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37138急毒性(吸入、口入、皮入)慢毒性致癌型诱变型致畸性反应性(1)分析材料性质危险源辨识中应注意注意把握的材料性质:暴露极限性生物退化性水毒性环境中的持续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稳定性自然材料燃烧性/爆炸性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物料性质是危险源辨识的基础。初始的危险源辨识可以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38139续(1)生产工艺和条件生产工艺和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分析生产工艺和条件可以使有些材料免于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在危害辨识时既要考虑正常生产过程,也要考虑不正常的情况。此外,还可依据原劳动部1995年1月颁布《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对有关爆炸危险的工艺条件和场所进行辨识。以石化、化工工艺或设备的危险性为例:(1)生产或加工有机或无机化学物品,特别是适用于此目的的设备。(2)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加工或用于特别目的的设备。(3)石油或石油产品的蒸馏、精炼或加工的设备;(4)焚化或化学分解全部或部分处理固体或液体物质的设备;(5)生产或加工能源气体的设备;(6)煤或褐煤的干馏设备;(7)金属或非金属生产设备;(8)危险物质的贮存设备;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39140系统:1子系统:2状态:3编号:日期:预先危险分析表(PHA)制表者:制表单位:潜在事故危险因素触发事件(1)发生条件触发事件(2)事故后果危险等级防范措施备注4567891011121、所分析子系统归属的车间或工段的名称;2、所分析子系统的名称;3、子系统处于何种状态或运行方式;4、子系统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5、产生潜在危害的原因;6、导致产生危险因素(5)的那些不希望事件或错误;7、使危险因素(5)发展成为潜在危害的那些不希望发生的错误或事件;8、导致产生“发生事故的条件(7)”的那些不希望发生的时间及错误;9、事故后果;10、危险等级;11、为消除或控制危害可能采取的措施,其中包括对装置、人员、操作程序等几方面的考虑;12、有关必要的说明。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40141(2)工作任务分析法岗位分析确定岗位类别列出岗位所有作业内容界定各作业的执行步骤分析每一步骤的可能危害流程分析将生产流程分成许多单元针对每一流程单元,分析可能的偏差及危害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41142流程图分析法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经过的程序进行系统的调查、记录和分析,并进而识别风险的系统方法。企业有产品流程、服务流程、会计流程、营销流程。就风险管理而言,我们关注的是产品流程。从产品流程图中可以看到原材料的来源、选料、加工、包装、存储、装配、运输等产品的不同阶段和最终目的地。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42143用流程图法识别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就是对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逐项调查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找出危险因素,分析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步骤:1)明确生产工艺的各阶段;2)设计流程图;3)流程图的解释;4)作出更综合的流程图;5)预测可能的事故情况,准备制定计划。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43144可能产生偏差的五个方面:人(培训不够、防护不当、个人身体原因、精神原因)机(正常、异常、紧急三状态下的噪声、失控等)料(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感染性)法(方法不当、操作不当)环(过分拥挤、通风不好、光线太暗或过强、温度太高或太低等)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44145顾客要求策划合同生产准备计划安排设计或开发采购标准件配套原材料型材落料毛坯库铸铁件工艺性协作入机配库热处理机加工入半成品库装配发运装箱产品涂漆调试检检检检检检检检检检顾客产品流程图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45146流程图法(续)阶段可能产生损失的事故可能的原因可能的后果流程图的解释:常用的方法是填写一种简表。例: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46147(3)利用经验尽可能利用企业自己在安全生产的经验来完善危害辨识工作。但应注意,好的安全生产经验只能表示危险已得到控制,并不表明危险不存在。特别是历史上事件/事故资料、其他同类单位的教训,人员的工作经验。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47148(5)危害提示表(一种补充方法)在平地上滑倒/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头上空间不足;与手工提升/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危害;与装配、试车、运行、维护、改型、检修和拆卸有关的机械、设备的危害;车辆危害,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火灾与爆炸;对员工的暴力行为;可吸入的化学物质;生产/业务活动期间是否存在下列危害?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48149可能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由于摄入引起伤害的物质(如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不良的热环境,如过热;照明度;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楼梯护栏或手栏不足;承包人的活动。上面所列并不全面。单位必须根据其业务活动的性质和工作场地的特点编制出自己的危害提示表。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49150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50151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51152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52153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531544.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及思路
154155危险有害物质、能量的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的缺陷等3个方面。4.4事故隐患排查事故隐患排查
155156不安全状态分类:物体本身的缺陷个人保护用品、用具的缺陷防护措施、安全装置的缺陷作业方法的缺陷工作场所的缺陷作业环境的缺陷4.4事故隐患排查
156157管理上的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规章制度欠缺或不健全操作规程欠缺或不健全教育培训欠缺或不到位要害岗位未考虑人的适用性工作安排不合理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加强管理、完善管理,不放过任何一个事故隐患的征兆,顺藤摸瓜,排查出隐患,并加以治理!4.4事故隐患排查
157158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物质未得到有效控制,如无控制、防护措施,或措施失效,或措施不满足法规要求等;——能量(特别是危险能量)未得到有效控制,如无控制、防护措施,或措施失效,或措施不满足法规要求等;——设备设施质量安全性能欠缺;——区域布局规划严重不合理。管理上的缺陷:——管理组织环节不到位,管理监控没有或失效;——制度规程没有或有缺陷;——责任不落实,人员素质存在问题。4.4事故隐患排查
158159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操作冒险蛮干违章指挥非法进入疏忽大意渎职脱岗特别是对习惯性的不安全行为要加大管理力度,有效治理!4.4事故隐患排查
159160查找生产系统中存在哪些“人的不安全行为”可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某一活动、行为、活动实际上对安全有严重威胁,但其危险性未被认识或意识到;——习惯性违章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4.4事故隐患排查
1601614.4事故隐患排查
1611624.4事故隐患排查
16216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在中央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二○○七年五月十九日)4.4事故隐患排查
163164一、检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和各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落实及业绩考核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实施和监管情况;安全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情况及安全生产投入情况;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和人员配备情况及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情况等。上述责任制是否真正落实到工厂(矿)、车间(队)和岗位。4.4事故隐患排查
164165二、检查隐患排查整改和重大危险源普查监控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情况,对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重点环节、部位、设施、设备、装置的检查、排查情况,重大隐患的管理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的监管监控情况,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申报登记、辨识分级、检测评估情况和防范应急措施的制定落实情况。4.4事故隐患排查
165166三、检查安全生产培训情况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情况,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企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安全培训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对新员工(包括新工人、农民工、合同工、临时工、外包工、实习生等)的岗前培训和班组(工段)、车间、厂级三级安全教育情况。4.4事故隐患排查
166167四、检查安全投入情况和安全"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在企业成本中专项列支安全费用情况,高危行业企业按照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在成本中列支的情况,企业安全风险抵押金的存储和实行专户管理的情况;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情况;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三同时"情况,对兼并、收购、改制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整治的情况。4.4事故隐患排查
167168五、检查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和对承包队伍安全监督管理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明确建设方、承包方和监理方安全职责的情况;建立严格的现场组织管理、作业管理和相关安全规程的情况;企业总部建立和执行对工程项目安全检查制度的情况。4.4事故隐患排查
168169六、检查应急管理情况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并落实到生产经营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培训和企地联合实战演练情况;建立专兼职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情况;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配备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情况;发生事故时或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的实施情况等。4.4事故隐患排查
169170七、检查事故管理和责任追究情况企业事故报告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有无漏报和谎报瞒报行为及查处情况;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调查权限范围内的事故开展调查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的情况;落实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做出的责任追究决定或建议的情况;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认真整改的情况。4.4事故隐患排查
17017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的指导意见(安委办明电〔2007〕9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交通运输、渔业、农机等企业和水库、学校、人员密集场所等单位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的指导意见(安委办明电〔2007〕10号)4.4事故隐患排查
171172各类工矿商贸企业自查自改的共同内容(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情况;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建立、执行情况;隐患排查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外来施工队伍(承包商)安全监管情况等。4.4事故隐患排查
172173(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风险抵押金缴纳、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等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依法履行安全"三同时"制度情况。(四)安全培训教育情况。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保证经费情况;企业全员(包括农民工)培训教育及考核情况;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4.4事故隐患排查
173174(五)应急管理情况。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六)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情况。事故报告制度建立情况;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落实整改情况。4.4事故隐患排查
174175第五部分安全评估与隐患整改治理——风险评价与控制5风险评价
175176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定义: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5.1风险评价的概念
176177注解:评价风险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是对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综合考虑的结果。确定──判断具体的风险属于可承受还是不可承受。可承受范围──这是可承受风险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国家的有关规定、企业的现状、企业的承受能力、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等。全过程──是一系列工作的总和。5.1风险评价的概念
177178后果严重度发生频率极显著轻微不显著预防措施保护措施显著风险(R)=频率(F)×严重度(C)5.1风险评价的概念
178179风险评价是按照“危害(危险源)──事故”的过程进行的,所以下述要求都是针对每个危害(危险源)的:⑴应当评价出可能演变成的事故类型;⑵应当评价出演变成事故所需要的条件;⑶应当评价出演变成事故的可能性;⑷应当评价出演变成的事故可能规模;⑸应当评价出演变成的事故爆发速度;⑹应当评价出演变成的事故是否可能成为另一事故发生的条件。5.1风险评价的概念
179180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风险评估,既:风险(危险性)评价——风险程度判定及风险控制。风险评估两个基本问题:确认风险评估的对象:风险评估的对象可以是一个设备,一个设施,可以是一个作业地点,作业岗位,也可以是一项作业,一项活动等等。明确环境、条件:还要明确是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对所考察的对象进行风险评估的。5.1风险评价的概念
180181关于环境、条件的举例:一个起重提升设备,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内,按规定的作业规程由有资质的人操作,其作业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风险;但是同样一个设备,未能按期送检,维护,或者使用不当,其作业的风险就是不可接受的风险,需要采取风险管理措施。5.1风险评价的概念
181182风险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如: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ETA)事件树分析(FTA)LEC法其他方法选用方法时,特别注意适宜性,可操作,简单易行;必须对风险作出分级。5.2风险评价的方法
182183关于风险评价方法需要说明的两点:⑴注意风险评价的各种方法均有其优劣风险评价是深刻揭示危害(危险源)演变成事故这个过程的一项工作,它与生产过程的专业领域密切相关。不同专业领域的风险评价也必然有各自适用的方法,而每一种风险评价方法也都是在不同情况下、针对不同生产装置产生的。因此,面对一个生产装置时,任何一种风险评价方法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甚至其局限性。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风险评价方法是通用、万能的。5.2风险评价的方法
183184⑵风险评价方法基本是定性为主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必须是以物理量和故障概率为基础,进行运算的结果,它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一般工业领域很难获取这些数据,因此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只能是应用于类似航天和军事领域。“赋值法”严格说来并不是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它的主观色彩十分浓重,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目前,绝大多数情况下,较为实际的还是以经验为主的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对于人员长期暴露、对人体呈累加作用、较为稳定平缓的风险,可以推荐使用LEC方法,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定性风险评价方法,也有人将它划分为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5.2风险评价的方法
184185风险评价的结果风险分级classificationofrisks基本概念: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和企业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级别,作为策划风险控制的依据。注解:文字结构是:按照┄┄,将风险┄┄划分为┄┄,作为┄┄的依据。划分级别的目的是为了策划风险控制,因此级别数量的划分只要能够满足风险控制的策划就足够了。风险控制的目的是将不可承受风险尽可能逐步转变为可承受风险,所以级别的数量最少定为两级(可承受和不可承受)即可,两级以上可由企业自行决定。5.3风险评价的结果
185186风险评价的结果⑴风险评价的任务是风险分级风险评价的目的在于风险控制,而要实施风险控制必须根据企业实际的经济、技术承受能力分出轻重缓急,风险分级的作用就是为企业划分轻重缓急提供依据。风险分级是依据风险的高低进行排列,企业可根据这种排列顺序再进行决策,这都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⑵风险分级不同于企业评级风险分级是为企业进行风险控制策划提供基础,风险分级本身只是为下一个工作环节服务,不是最终结果。企业评级是对企业现有状况作出结论,是最终结果。5.3风险评价的结果
186187⑶风险分级的标准是相对的、动态的风险分级的目的是进一步进行风险控制的策划,针对风险的可承受程度实施不同的风险控制,因此风险分级的标准会随着企业安全状况的改善逐年变化,确保安全状况逐年提高。5.3风险评价的结果
187188风险分级的基本概念不可接受的危险尽可能降低的危险可容许的危险危险性危险水平示意图5.3风险评价的结果
188189发生可能性:级别可能性描述含义4几乎肯定发生多数情况下每天至每周发生一次3很可能发生多数情况下每周至每月发生一次2中等可能时有发生,每月至每年发生一次1不大可能仅在特殊情况下发生5.3风险评价的结果
189190后果严重程度:级别后果描述损失人员环境财产(元)4重大群死群伤不可控排放,影响重大>1亿3严重死1人或群伤不可控排放,影响中等1千万~1亿2中等严重伤害需住院不可控排放,影响轻微1百万~1千万1轻微仅需急救可控排放,影响局部10万~1百万5.3风险评价的结果
190191风险分级:可能性几乎肯定4几乎肯定4较高8高12高16很可能3很可能3较高6较高9高12中等可能2中等可能2中4较高6较高8不大可能1不大可能1低2中3中4风险程度轻微1中等2严重3重大4后果5.3风险评价的结果
191192不可接受风险的概念:未经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风险都是不可接受的风险。(1)初次辨识或者辨识后未进行评估并列入风险控制过程中的风险应视为不可接受风险。(2)不符合国家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规程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风险及风险控制过程也应视为不可接受风险。(3)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目标要求、企业标准,企业与相关方造成的协议内容的风险或风险控制过程,均为不可接受风险。(4)事故隐患应视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采取控制措施。(5)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应视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有应对措施。5.3风险评价的结果
192193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险的确定5.3风险评价的结果
193194隐患分级分类整改治理机制事故隐患的整改应根据风险认定和评估结果,结合自身实际,按以下原则治理整改:—对有能力解决的事故隐患,必须整改,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做到“四定”(即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上级直接主管部门或/和当地政府报告;—对不能立即解决或暂不具备整改条件的事故隐患,必须采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立即停产或限期解决;—重大事故隐患及整改情况应由安全管理机构汇总并存档。5.4风险控制
194195在安全工程中,用于考虑降低风险的措施,按照其优先采用的顺序为:1。消除危害例如采用替代方法,改进设计,改进工艺等。2。取代例如用危害较小的化学品代替原来的化学品。3。隔离例如使机械的运动部分加算,与人的身体隔离,把具有放射源的设施用单独的建筑与周围隔离等。5.4风险控制
1951964:分离采用远距离操作,如将工人有噪声的机房分开。5:采用规定的工作程序工作例如在过热、过冷或者噪声环境下,限制人的暴露时间6:采用预警系统7:采用个体防护装置可以看到,采用(6)、(7)两项措施不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而只能减少措施事故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在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以后,首先要评估并定期监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以保证风险成为可接受的风险。5.4风险控制
196197风险控制原则5.4风险控制
197198安全分析报告SAR环境影响报告书EIA安全、环保篇审查SR第三方检验审查II第三方检验审查II环保设施检查验收EEI作业过程检查OP换证检查RC&II安全状况审核SA环境影响评估EIA安全分析报告SAR承包商管理CM承包商管理CM可行性研究设计建造调试作业、生产平台废弃职业病危害预评价HIA劳动保护设施申报或验收项目开发实行作业者负责、政府监督、第三方发证检验制度,实施从ODP直至废弃全过程HSE管理。5.4风险控制
198199设备完整性设备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及时更换定期专项评价设计安全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试投产检查安全竣工验收作业安全安全信息交流作业程序人员素质和培训事故跟踪安全审核过程安全设计安全作业安全设备完整性5.4风险控制
199200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如果可能,完全消除或消灭危害,如用安全品取代危害品;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往往十分必要;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对应急方案的需求;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还应考虑编制应急和疏散计划并提供与组织的危害有关的应急设备。5.4风险控制
200201根据上述统计结果,综合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的目标在于降低不安全行为的次数到某一个程度;如A至B,而使严重伤害发生的可能性趋近于零。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轻伤事故不安全行为意外事件AB5.4风险控制
201202防止人失误与不安全行为用机器代替人冗余系统耐失误设计警告人、机、环境匹配设计职业适合性安全教育与技能训练其他管理措施5.4风险控制
202203介绍几种风险控制技术的模式⑴彻底改革生产工艺(无氰电镀、无毒粘接剂)⑵修改生产过程(低噪风机、日本建楼)⑶增加治理设施(除尘装置、防滑地板)⑷冗余技术(双路供电、物料输送泵)⑸连锁技术(电梯、水幕)⑹故障─安全技术(智能控制、软件设计)⑺安全系数(建筑构件、青岛下水管道)⑻警报技术(声光信号、故障提示)5.4风险控制
203204⑼安全警示(标志、警戒线)⑽薄弱环节技术(泄爆孔、熔断器)⑾有效逃生技术(安全通道、逃生舱)⑿能量控制技术(安全火花、瓦斯稀释)⒀隔离屏蔽技术(密闭空间、遥控技术)⒁人员防护技术(公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器材)⒂故障诊断技术(转动机械、连续流程)5.4风险控制
204205第六部分行业事故隐患排查举例6行业危险源举例
205206石油开采与开发危险源辩识钻井、采油(自喷采油、机械采油)、采气、注水等生产工艺过程中火灾爆炸、井喷、有害物中毒;钻井、采油(气)作业主要伤害;作业过程中的主要危害;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施工作业\生产作业活动中的其他危害.主要危险是:井喷失控、硫化氢中毒、火灾、爆炸6行业危险源举例
206207主要作业危险性分析石油地震勘探作业:营地的地址;爆炸钻井作业:井场;井控;固井录井作业:射孔作业:试油(气)和井下作业采油\采气油气集输与处理石油工程建设施工6行业危险源举例
207208井喷中的主要有害物质H2S是一种无色、剧毒、强酸性气体,其相对密度为1.196,较空气重。H2S燃点为250℃,燃烧时呈蓝色火焰,产生有毒的SO2,当H2S与空气混合,浓度达4%-45%范围内时,就形成一种可燃混合物。H2S的毒性较一氧化碳的毒性大五至六倍,几乎与氰化物同样剧毒。为防止井场大气含H2S对人体毒害,国内目前规定安全临界浓度为20mg/m3,H2S溶于水形成弱酸,对金属的腐蚀有电化学失重腐蚀、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氢脆破坏往往造成井下管柱的突然断落,地面管汇和仪表的爆破、井口装置的破坏,甚至发生严重的井喷失控或着火事故。H2S能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并对钻井液造成污染,在对含H2S的气田进行勘探和开发时均应使用特殊的抗硫管材。6行业危险源举例
208209美国得克萨斯州是含硫气井较多的地区,从其十个油气区历年来发生井喷的数据统计来看,迄今为止共发生井喷事故1206起,含硫气井事故96起,死亡144人,受伤16人。近10年来,得克萨斯州共发生井喷事故218起,其中含硫化氢气田的事故28起,占事故总数的12.8%,因此受伤的人数为28人,死亡3人。6行业危险源举例
209210塔里木油田公司克拉2气田中央处理厂“6.3”爆炸事故中原油田濮3-347井“6.19”井喷着火事故大港油田“10.12”硫化氢中毒事故仁寿县富加输气站输气管线“1.20”泄漏爆炸事故重庆气矿南雅站“11.25”含硫化氢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塔里木油田公司塔中823井(含硫化氢)“12.26”井喷事故辽河石油勘探局26-34井"2.4"井喷着火事故6行业危险源举例
2102112005年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共发生事故24起,死亡25人,与2004年同比事故起数减少了22起,下降了47.8%,但死亡人数增加了10人,上升了66.7%,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6行业危险源举例
211212谢谢大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