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ID:82105724

大小:52.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2-08-09

上传者:U-1456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第1页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第2页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第3页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第4页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第5页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第6页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第7页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第8页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第9页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第一篇:《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寻隐者不遇所见[唐]贾岛[清]袁枚松下/问童子,牧童骑黄牛,言师/采药去。歌声振林樾。只在/此山中,意欲捕鸣蝉,云深/不知处。忽然闭口立。这两首诗要求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学习3个生字:骑(形声字,从马奇声)、振(形声字,从手、辰声)、蝉(形声字,从虫、单声)(会读且会写)共同点:同为形声字。左形符,右声符。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两首古诗均为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我们先看第一首诗,要求了解诗歌主要内容: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本诗的特点是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27

11、揭示课题。“寻”,寻访。“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学生简说课题的意思。2、作者贾岛的生平,贾岛,唐代诗人,字阆(浪)仙,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他是以“推敲”著称的苦吟诗人,他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他的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很大。3、首句“松下问童子”,“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问”的内容是什么,诗中省略了,指导学生联系课题和下文补充。“童子”,儿童,未成年的人,诗中指的是隐者的徒弟。“问童子”也就暗示了课题中的“不遇”,师傅不在,只有童子接待。引导学生思考诗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即诗人、童子和隐者。以下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师采药去”是对第一句“问”的答复。师傅去采草药了。采药是隐者的经常性活动,这里也27

2介绍了隐者外出的目的。“去”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只在此山中”是承接第二句的,此处省略了诗人的询问,即:“师傅到哪去采药了?”童子的回答对师傅的去处给了大致的方向,诗人刚才失落的心情稍稍有了点安慰。第四句“云深不知处”则来了转折,师傅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道在何处,这又把诗人侥幸的一线希望彻底打碎了。指导学生读懂诗中的对话,能补充对话中省略的内容。了解诗意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即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第二首诗《所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地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①揭示课题,让学生讲讲课题的意思,简单介绍作者。袁枚,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初读注意读准“骑”、“振”等字的字音,了解诗歌大意。②“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振,震荡。樾,树阴。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这里交代了主人公是“牧童”,地点是在“林樾”第二篇:寻隐者不遇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课前准备:27

3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27

4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27

5五、识字、写字指导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分页标题#e#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二、朗读、背诵课文27

6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三、巩固练习1.口头选词填空。师父童子诗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完成课后练习3。3.填空,再读一读。第三篇:《寻隐者不遇》教案28.寻隐者不遇执教者马友红27

7一、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寻隐者不遇》,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诗人感情变化,感受故事的意境。二、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地诵读古诗。难点:体会平白如话,寓问于答的写法,感受古诗的深远意境。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座深山游玩,好吗?瞧,就是这座深山,从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生说)松树下的这位年长者就是唐代诗人贾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诗《寻隐者不遇》。板书课题,生齐读。2、简介作者。(贾岛)3、释题:寻:寻找,寻访。隐者:古时不愿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有才华的人。不遇:没有遇到。诗题意思为诗人去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27

84、质疑:孩子们,看到诗题,你想知道什么?(如: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要找的人?他为什么不在那儿等一会儿?)(二)、初读古诗至熟读。1、下面,我们听录音老师把课文读一读。2、读古诗最重要的是读出古诗的韵味,孩子们,拿出铅笔照着屏幕在课本中将诗歌画好节奏,标出重读的字词。3、多种形式读古诗。(老师带读,自由读,齐读。)(三)、了解诗歌大意。1、这首诗写了几个人?我们看见的是哪几个人?还有谁没有看到?2、这首诗歌主要是以诗人问,童子答的对话形式写的,它的巧妙之处是寓问与答中,也就是诗人的问话没有出现,但是可以通过童子的回答猜想出来。(四)、更深层次地挖掘诗意,领悟意境。1、“松下问童子”是谁在松树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言”就是说的意思,那么“言师采药去”即(师父上山采药去了。)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知道诗人问了童子一个什么问题呀?27

92、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又仿佛听到了画中的人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内容说给同桌听听。3、诗人千里迢迢来到这座深山中拜访这位隐者,而隐者的徒弟却告诉他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4、诗人很辛苦,有点失望,但他不会就此罢休,所以接下去一定会继续向童子打听他师父的去处,他会怎样问童子呢?童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5、诗人听童子说师父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后,眉头舒展开来,又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他会继续向童子打听隐者的去处,那么,他会怎样问童子呢?童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6、此时,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和童子的动作、神情怎么样?(五)、齐读诗歌。(六)、现在老师来扮演诗人问,孩子们扮演童子回答,演一演情境对话。(七)、大胆试一试,你会很棒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八)、现在,老师请孩子们跟着这优美的旋律演唱这首诗。(九)、拓展练习。五、板书27

10问→童子(师父哪里去了?)采药去(哪里采药去了?)此山中(在山里的何处?)不知处第四篇: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教学案学习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②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③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对照插图,想象《寻隐者不遇》所描绘的形象,改编成一个小故事。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读音27

112.读书课文,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二、预习内容(一)我会读我能熟练地朗读古诗了。(二)我知道1.《寻隐者不遇》是()代诗人贾岛,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中的主角应该是(),地点在()2.诗中涉及的人物有()()和()3.《寻隐者不遇》这首诗,记叙了()这件事。4.写出下列字的意思寻()遇()言()此()不知处()(三)我不解对文中不理解的,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导学案(一)自主学习理解诗意。1出示诗句。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结合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2指名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二)合作探究这首诗采用了问答体形式,谁问谁答,何处是问,何处是答?都省略了哪些成分?试着加一加。27

12(三)、精讲点拨,体悟作者的心情。在这首诗中,诗人在与童子的问答中,情绪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四)、大胆想象,积累提高依据古诗的简单情节,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把古诗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改写要求:(1)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2)描绘周围的景物。(3)想像对话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4)适时写出诗人的心情。(5)结尾出现这首诗的内容。课堂检测1.我最棒(试着默写《寻隐者不遇》)2.诗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读诗句,感受诗人的心情,填空:诗人来到山中寻访隐者,见松下站着隐者的徒弟,于是满怀________地问:“请问你师父在吗?”童子答:“师父采药去了。”诗人有些_________,又问:“去哪里采药?”童子答:“就在这山里。”诗人一听,觉得还有___________找到隐者,于是又问:“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里。”“唉!”诗人叹了口气,彻底________了。27

13作业设计:(任选一题)1.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2.把你改编的故事讲(读)给你周围的人听,比比谁讲更生动、更形象。板书设计:寻隐者不遇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寻隐者不遇》教案一、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诗是语言的钻石,诗文美,美在它语言的工整凝练,诗文美,美在它情感美妙动人,诗文美,美在它能给我们无限想像的空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2、打开抄写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本子左半边端端正正地抄写这首诗。(师生同抄)二、读正确(一)读准字音27

141、看清这首诗的每一个字,请大家自由读,读准它。2、谁来读?(每个字都读正确了,不错;读得很正确;你看得很清楚,读得很好)(二)读出节奏1、诗的语言工整,节奏琅琅上口。请大家再读读,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用一小竖表示,请读出节奏。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来画请按照你划的节奏,把诗给大家读一读。需要停顿的地方,他处理得好吗?2、根据这样的节奏,请大家自由练读,读出停顿。(停顿的地方很明显,真好;不仅读出了停顿,还读得很有韵味;抑扬顿摧,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三、明诗意1、诗文美,不仅美在它语言的节奏明朗,更在于工整凝练,请大家读读想想,这25个字告诉我们是怎样的内容,注意自己要先理解这些字词,再试着理解诗意。2、(1)教师在这些字词上加点寻:找。寻访,拜访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碰到。言:说27

15云深:云雾多,云雾弥漫。不知:不知道(2)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诗意,我们先来交流这些字的意思。你知道哪个意思,你就来说。生交流字义3、(1)我们来看一下,这四句诗哪些话是诗人问的,哪些话是童子说的?请你仔细想想,填上人物?(诗人)松下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去。(童子)只在此山中,(童子)云深不知处。男女生组合读(2)“松下问童子”,可全诗并没有明显出现诗人的问题?你能将诗人的问题补充完整吗?()松下问童子,你师傅去干什么了?()言师采药去。到哪里去采药的?()只在此山中,在哪座山?()云深不知处。分四小组读5、注意说出加点字的意思,注意把诗人的这些问话放到诗中,连起来说说诗文的意思。交流6、同桌一生读诗,一生说诗意,说完交换7、同桌合作读说四、悟诗情1、由此及彼推测隐者品格(1)、仔细读诗,我们发现整首诗写到3个人物?分别是——(2)、诗人贾岛,你了解他多少?(交流贾岛)27

16(3)、贾岛是个有名的诗人,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贾岛千里迢迢,到山中来拜访的隐者,是个怎样的人?2、侧面烘托揣摩隐者的品格(1)贾岛没有遇到隐者,但与童子的对话中,贾岛心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大家仔细揣摩贾岛的心情,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课件出示问题)①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千里迢迢前来拜访?遇到童子,诗人心情如何?②可童子说隐者去山中采药,此时诗人会怎么想?③童子又说隐者就在山中,贾岛心情又如何?④要到山中找到隐者容易吗?最后贾岛怎么想?(2)我们一起来揣摩揣摩贾岛的心情?板书:希望——失望——希望——绝望隐者深山去采药,没有人知晓踪迹,诗人的一颗心完全随隐者的去向而变化,这里是从侧面烘托出了隐者的不俗!(3)表情读通过表情读出作者内心的心情。3、环境衬托想像隐者品格(1)请大家再来看,这首诗中三个字“松”“山”“云”写出了整首诗环境,读着诗,你能够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松”“山”“云”?27

17老师送大家一些词,交流读词:松青翠挺拔苍翠欲滴苍劲有力郁郁葱葱山云云雾浓厚高大幽深云雾弥漫云雾缭绕(2)松竹梅兰,自古就是文人品性的象征,郁郁青松,悠悠白云,一青一白,正是含蓄地衬托出了隐者身份,像白云一样高洁,像苍松一样的风骨。这种写作手法叫——写景衬托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推测、揣摩、想像,深入地品析了诗中——学生总结,教师板书:隐者高洁,诗人的爱慕五、写诗境1、青山翠松,绵延幽深,古琴袅袅,让诗人不禁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诗,我们也情不自禁学着诗人吟诵起这首诗——(音乐响起)生个别吟诵,(你已经完全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隐者高洁的品性与诗人是相通的,与你也是相通的:诗化到了心中,也就把诗读得特别好)齐背2、沉浸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也文思泉涌,请大家把《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注意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加入诗人问的问题,用上课上积累的一些词语,写在抄写本上诗文的右侧。27

18视情况交流2、这堂课,我们通过读,感受了《寻隐者不遇》语言美,通过读,感受诗的情感美,通过读,感受了诗的想像美。送给大家学习古诗文的秘诀——多读。板书设计: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希望言师采药去失望隐者高洁,诗人思慕只在此山中希望云深不知处绝望第五篇: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能理解古诗,理解“不遇”、“言”、“云深”等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与境,从而了解诗中事,领略诗中景,感悟诗中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教学,理解诗中隐者的形象,感悟隐者的情怀,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而受到美得熏陶。教学重点:27

19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朗读品位、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理解隐者的形象,感悟隐者高大、正直、心怀百姓的情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解题1、自经典诵读以来,我们背过许多的古诗,你能背几首大家听听么?(学生自由背)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课题吧。(齐读课题)3、你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么?你了解他多少呢?(教师相机补充)4、解题(1)你能用““寻”、“隐”、“遇”组词么?你知道它们在题目中的意思么?(2)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3)再次读题,说说你想弄清楚哪些问题啊?二、初读,读得有点诗味。27

201、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看看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2、这首诗每位同学要到三遍,每一遍都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第一遍:要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遍:要读的有板有眼。第三遍:要读出诗的味道,那你就很了不起了。(学生练读古诗)3、指名学生读,速记点评,注意鼓励学生。4、字音大家都读的很准了,再读古诗,看看古诗写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首诗该怎么停顿呢?(提醒第二句停顿“言||师|采药去”)5、指导朗读古诗,读出节奏。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1、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不懂得字词么?提出交流。多媒体出示:一座山,山上云雾缭绕。相机理解“云深”。2、角色扮演,在对话中理解诗意。(1)贾岛到山中去寻访圣贤之士,没有找到,却遇到了童子,你瞧!(多媒体出示:贾岛与童子在山中相遇的插图)27

21(同桌中一位扮演贾岛,一位扮演童子,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表演问答)(3)指名学生上台表演。(4)他们精彩的表演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这样情景诗人是怎么写的呢?(5)多媒体出示古诗,教师范读。同学们,读读吧。争取能读出诗中的情景。学生练读,然后指名学生试读。3、贾岛在和童子的对话中,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带着这样的情感变化,我们再读读古诗吧!(指名读——齐读)四、抓住意象,感受隐者的形象。1、过渡:诗人寻访隐者,结果没遇到,诗人很失望。那位隐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竟然令诗人如此仰慕?再读古诗,看看能不能从古诗中找到答案。2、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虽然在诗中没有写隐者,但诗中所写的景物却与隐者有密切的联系。找出诗中所写的物,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再把它们和隐者联系在一起,你会有新的发现。(学生再读古诗)27

223、隐者隐居起来是不是并不关心这个社会,不关心百信的疾苦了呢?他是不是把一切都放下,安心过悠闲清静的生活呢?你们在找找看隐者干什么去了,你从中读懂了什么?4、学生交流,教师稍作点拨。(采药,治病救人,心系百姓,不辞劳苦,菩萨心肠)5、多媒体出示,总结回顾。这就是诗中的隐者啊,他像松树一样(),像白云一样()。他去深山采药,救死扶伤,他心里装的是()他就像云端的神仙、像那救世的菩萨!五、拓展延伸。那些隐居起来的世外高人啊,才华横溢,胸怀宽广,悠闲洒脱。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高人呢?六、作业。将《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写成一篇300字的小故事。板书设计: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27

23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隐者正直高大纯洁心系百姓《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高邮市龙虬镇龙虬小学周汝霞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27

24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1.讲贾岛《推敲》的故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齐读课题。3.寻,寻访。“隐者”是什么样的人?(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4.你对贾岛还有哪些了解?二、初读古诗1.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此诗就是一个例证。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懂诗歌的大意。2.点名读。3.初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涉及了哪些人物?三、精读古诗27

251.(出示插图)那么,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我们知道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诗中是为了突出隐士远离尘俗的高洁。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哪可以看出来?4.理解“云深”,“不知处”,说说诗意。5.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什么?请你试着填一填右边的方框。6.你怎么知道贾岛这样问?小结:通过童子的回答,能推测出贾岛在问什么。明明三番问答,贾岛采用了以答含问的手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7.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8.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情。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诗,从中你还能读出诗人在问答中的情感变化。(点名读)27

26“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板书(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再次失望)9.一般访友,问知其出去了,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体现了诗人对隐者什么样的情感?10.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四、拓展延伸1.贾岛的诗有像我们今天学习的这样很安静,置身世外寻访隐者的诗,也有豪情万丈的诗。2.教师相机出示诗(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3.总结:贾岛作诗爱推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