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性真菌ppt课件

病原性真菌ppt课件

ID:8204701

大小:153.01 KB

页数:79页

时间:2018-03-08

病原性真菌ppt课件_第1页
病原性真菌ppt课件_第2页
病原性真菌ppt课件_第3页
病原性真菌ppt课件_第4页
病原性真菌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原性真菌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病原性真菌浅部感染真菌浅部感染真菌包括表面感染真菌、皮肤癣真菌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一、表面感染真菌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在我国主要是糠秕马拉色菌,为条件致病菌,是一种嗜脂性酵母样菌。它侵犯皮肤角质层引起一种慢性、无症状的浅部真菌病,即汗斑,无明显炎症反应。主要是色素异常性改变,由淡变深,而老斑疹色素由深转浅,成为白斑。还可引起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微生物检验1.直接显微镜检查可采用透明胶带粘贴取材法,将透明胶带直接贴于皮肤表面,数分钟后揭下,直接贴于载玻片上镜检或经棉蓝染色或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孢子和菌丝。孢子为圆形或卵形,厚壁,芽颈较宽,常成簇分布;菌丝粗短,呈腊

2、肠样。2.分离培养与鉴定将鳞屑接种于含菜籽油的培养基,37℃孵育3d后,在培养基上开始生长,20d左右菌落约lOmm乳酪色酵母型菌落,表面光滑。取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观察真菌形态。二、皮肤癣真菌寄生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称为皮肤癣菌,又称皮肤丝状菌。约有45种,一部分仅感染动物,对人致病的约有20余种。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门,而有性型则属于子囊菌门。分为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癣菌属等三个菌属。(一)临床意义皮肤癣菌易侵犯人体皮肤、指甲、毛发的角蛋白组织并生长繁殖致病,是因为其能产生角质溶解酶。皮肤癣菌是接触传染,只要反复接触患者均有可能被感染。在同一病人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3、,如毛癣菌属可引起发癣、体癣、甲癣;而相同部位的病可由不同皮肤癣菌引起,如甲癣(俗称灰指甲)可由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引起。1.毛癣菌属有20种,其中有13种对人致病。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须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和许兰毛癣菌等。毛癣菌感染的皮屑、甲屑或病发10%KOH溶液消化后镜检,可见有菌丝,病发内、外可见菌丝或孢子。在沙氏培养基上可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状、粉末状或蜡状菌落。镜下可见梳状、球拍、螺旋或鹿角菌丝;葡萄状或梨状小分生孢子,细长薄壁大分生孢子。2.表皮癣菌属对人致病的只有絮状表皮癣菌,感染的皮屑和甲屑经10%KOH液消化后镜检,可见分枝断裂的有隔菌丝,

4、少见孢子。在沙氏培养基上培养后,菌落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转变为黄色粉末状。镜下可见球拍状菌丝、卵圆形或巨大棒状薄壁大分生孢子,无小分生孢子,在陈旧培养物中可见厚膜孢子。3.小孢子癣菌属有15种,对人致病的有8种,常见的有铁锈色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狗小孢子菌等。小孢子菌感染的皮屑和毛发经10%KOH处理后镜检,皮屑中有分枝断裂菌丝,在毛发中呈现小孢子镶嵌的鞘包裹着发干。在沙氏培养基中可见白色、棕黄色或黄褐色、粉末或绒毛状菌落。镜下可见梳状、球拍状或结节状菌丝,卵圆形小分生孢子、厚壁梭形(纺锤形)大分生孢子。(三)微生物检验1.标本采集采集新发生的皮肤损害边缘皮屑;指甲近尖端

5、下面甲屑;拔取无光泽病发,黄癣采集黄癣痂。将标本盛于清洁纸袋,鳞屑要用黑纸包好。2.直接显微镜检查皮屑标本用10%KOH液制成湿片,指甲用25%KOH或25%NaOH含5%甘油处理。镜检可见透明、有隔,常有分支的菌丝及成链的关节孢子,三个癣菌属难以鉴别。毛癣菌属感染病发有发外型和发内型孢子,而小孢子菌属只有发外型孢子。3.分离培养与鉴定皮屑、甲屑和病发标本,先用70%乙醇或在青、链霉素混合液内处理5min,再用生理盐水洗3次,然后接种沙氏琼脂斜面,25℃培养,每周观察菌落形态及颜色,直至第四周。挑取菌落镜检菌丝和孢子,也可作棉兰染色后镜检或作小培养后镜检。必要时作其他鉴定如毛发

6、穿孔试验、脲酶试验和特殊营养需要试验等来鉴定皮肤癣菌。毛发穿孔试验是将头发发剪成lcm长,置于已加入25ml蒸馏水和2—3滴10%酵母浸膏液的平皿内,高压灭菌。将待检皮肤真菌接种于平皿内,置25℃孵育四周,每周检查一次,每次取数根毛发置载玻片上,经乳酚棉蓝染色后,置低倍镜下观察。若毛发有裂口或陷凹者为阳性,否则为阴性。4.药物敏感试验皮肤癣菌对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等药物敏感。三、皮下组织感染真菌主要有着色真菌和孢子丝菌。一般经外伤感染后,在局部皮下组织繁殖,并缓慢向周围组织扩散,还可经淋巴、血液向全身扩散。(一)着色真菌是自然界的腐生菌,经破损皮肤而感染,引起病损皮肤变黑,引起着

7、色真菌病。主要真菌有卡氏枝孢霉、裴氏着色真菌、紧密着色真菌和疣状瓶霉。1.临床意义常在患者外伤后感染,多发生四肢暴露部位,开始为小丘疹,表面干燥或湿润,有鳞屑或鳞痂,逐渐形成斑块结节,呈疣状增殖。皮损反复发生,且长期不愈,可致畸致残。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或经血流扩散。病理变化主要为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2.微生物特性着色真菌菌丝短粗分隔,呈棕色,有三型分生孢子:①树枝型:菌丝末端有分生孢子柄,柄端分叉长出孢子;②剑顶型:围绕菌丝末端或菌丝横隔处长有一圈分生孢子;③花瓶型:在菌丝分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