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原创

ID:82020751

大小:7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10-14

上传者:晓芹昌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_第1页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_第2页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_第3页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_第4页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_第5页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_第6页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_第7页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_第8页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_第9页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_第10页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市级优秀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活页编号12项目编号18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实践研究选题分类义务教育课题课题负责人(签名)ZJ责任单位XXX平路小学填表日期202X年2月22日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202X年)

1填 报 须 知 1.申请人自愿申报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承诺对所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2.按照《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课题负责人必须在项目研究中承担实质性的研究工作。课题实行“双负责人”,负责人至少一人须具有一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课题负责人参加并完成过市级以上课题,且同期只能申报一个课题。3.选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4.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承诺提供研究条件、经费保障和课题管理职责并签署明确意见,加盖公章。 5.《课题申请书》、《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必须使用规定的格式,用A4纸型打印,分别装订。活页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填写时不得出现课题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否则,一律不得进入评审程序。活页务必单独装订。申报时需提交《课题申请书》一式两份、《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式四份及其电子版。6.在确保研究者依法享有《著作权法》等规定的相关权益前提下,同意授权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

2课题设计论证1.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本课题独到理论或实践意义等。2.研究内容:概念界定、研究目标、总体框架、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研究对象等。3.思路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方法、研究计划、总体框架及其可行性等。4.创新之处:在理论或实践、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预计有哪些突破。5.预期成果:成果形式、成果应用及预期社会效益等。一、选题依据(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2017年起,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发布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天津、福建、北京等地相继响应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地方实际,针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对象、实施范围、经费保障等给出指导意见。国外对于学生课后服务的工作起步较早且相对成熟,研究系统性较强,而由于“双减”作为我国的教育政策,在此背景下的相关国外研究暂无。(二)本课题独到理论或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以及文件中对于学校课后服务提出的相关要求,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小学课后服务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提升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满意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同时,为其他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价值。有效的监督与评价,评价多元化,是确保课后服务成效的关键,更是促进其持续发展和改进的重要手段。二、研究内容(一)核心概念界定“双减”背景:“双减”是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年发布。

3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主要为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本课题研究的课后服务是指小学开展的普惠托管和个性化课程。其中普惠托管是指由本校教师对托管班学生进行作业辅导、阅读指导等多项活动;个性化课程包括由学校引进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特色课程和学校教师自主研发的个人专属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多元化:是根据一定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对评价单一向多样发展,由统一向分散变化。本课题研究的评价体系包含课后服务中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不同的评价内容与评价规则。不是集中统一的评价。(二)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双减”背景下适用于小学课后服务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优化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提升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满意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三)总体框架1.调查问卷2.课题实施方案3.探索多元化评价主要内容:评价形式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呈现。(四)主要内容根据“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中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多元的组织方式、组织形式等特点,制定多元的评价内容与评价实施方案,构建小学课后服务多元评价体系。(五)重点难点研究重点: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双减”背景下适用于小学课后服务的多元评价体系。研究难点:通过课题研究,制定课后服务中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多元的评价体系。(六)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XXX平路小学)的课后服务评价工作。三、思路方法(一)研究的基本思路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

4《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了解文件中对于学校课后服务提出的相关要求;通过查找国内外关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评价工作的研究现状、调查目前样本校课后服务开展的情况,分析当前课后服务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调查报告。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后服务中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的组织方式、组织形式等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内容,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制定多元化的评价具体方案,构建出课后服务的多元评价体系。将本课题研究出的评价体系应用到课后服务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检验、修正和完善,最终构建出“双减”背景下适用于小学课后服务多元化评价体系。(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图书馆等多渠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双减”政策,对“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进行初步研究。2.经验总结法.有目的地总结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分析研究师生教学行为,提炼出小学课后服务多元化评价。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以前与即将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采取最行之有效地评价策略.4.调查法:主要调查现有课后服务评价现状以及对这种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三)研究计划1.准备阶段(202X年2月—202X年5月)查阅文献、学习“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相关理论,了解国内研究现状,发现当前课后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调查报告。成立课题小组,进行相关理论培训、材料收集整理和初步研究,并填写申报书。2.实施阶段(202X年6月—202J年12月)本课题开题之后,拟于202X年6月—12月针对前期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课后服务中普惠托管与个性化课程的组织方式、组织形式等不同特点,开展评价内容与评价实施方案的研究,构建出课后服务的评价体系。拟于202J年1—12月将本课题研究出的评价体系应用到课后服务实践中,结合多次调研结果,展开理论研究、搭建相关的平台。撰写中期汇报,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并注意收集过程性材料。3.总结阶段(202Z年1月—202Z年7月)撰写”双减”背景下关于小学课后服务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整理结题材料、准备结题。(四)总体思路框架1.调查问卷

52.课题实施方案3.探索多元化评价主要内容:评价形式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呈现。(五)研究可行性分析样本校课后服务工作积累了多年的宝贵经验,在2021年“双减”政策推出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更是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安徽电视台、合肥电视台、合肥市教育局公众号等均对样本校开展的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报道。本课题关于课后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实现课后服务“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寻求思路,力求以课题为引领,以实践为基础,不断突破和发展。两位课题主持人从事课后服务管理工作多年,对课后服务评价工作有一定的研究,对国家“双减”政策理解深刻,能保障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和正确性。两位主持人参加过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且在省级以上刊物分别发表论文4篇和2篇,参与编写地方教材并出版发行,有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很强的研究能力,能保障课题组有序开展相关研究。课题组成员包含样本校课后服务管理人员、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以及资深的班主任,对于课后服务相关政策有一定的认识,在落实课后服务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且能准确把握学生和家长关于课后服务的评价。团队成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行动能力强,教研热情高涨,可以高效率的开展研究工作。四、创新之处本课题从评价的角度,为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提出要求、明确思路、总结经验,实现课后服务管理精细化、操作简约化、影响扩大化,构建“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促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五、预期成果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双减”背景下适用于一线小学课后服务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从而优化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提升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满意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预期成果形式:①科研理论类:

6关于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运用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后的追踪调查报告、“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的评价体系等。②论文类:发表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③实践物化类:关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评价内容与评价实施方案、关于小学课后服务评价的典型案例集等。成果应用及预期社会效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预计将先在样本校课后服务工作中推广实施,后续将推广至XX区乃至XX市其他小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说明: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中的成果名称、形式(如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须与《课题论证》活页相同,活页中不能填写的成果作者、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发表或出版时间等信息要在本表中加以注明。与本课题无关的成果不能作为前期成果填写;合作者注明作者排序。

7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1.人员情况: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简历,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贡献等,课题组人员结构及分工。2.研究基础:课题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及社会评价等。3.条件保障: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一、人员情况:(一)课题负责人主要学术简历及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贡献ZJ:中共党员,高级教师,从事课后服务工作多年,对“双减”政策理解深刻,具有丰富的课后服务工作经验。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2篇。XX: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现任XXX平路小学教导处主任、课后服务工作经验丰富。合肥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瑶海区优秀教师、瑶海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XXXX(二)课题组人员结构及分工学校成立课题专项领导小组。课题组成员均为中青年一线教师或班主任,在教科研方面充满热情,且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吃苦耐劳、认真负责,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组赋予的职责和任务。本课题组将聘请省、市级课后服务研究的专家作为课题研究的指导专家。1.XZJ、XX: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主持课题研讨活动,管理课题研究进度,撰写课题开题、立项、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2.XX、XX:负责学校课后服务管理工作,日常协助本校课后服务工作顺利开展。3.XXZ、XXJ:作为

8学校优秀班主任,评价能力很强,负责协助课题负责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总结的草拟。4.XXX、XXJ:负责课后服务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工作。5.XXZ、XX:负责课题研究的通知、会议记录、考勤,摄影拍照和宣传报道等工作。6.XX、XXJ:负责开展调查问卷,课题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分析与处理。二、研究基础(一)课题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样本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多年,在两位主持人的带领下,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不断优化,在“双减”背景下开展的课后服务工作不仅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安徽电视台与合肥电视台均对两位主持人进行了采访,合肥市教育局公众号也对样本校开展的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报道。(二)核心观点本课题的研究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及文件中对于学校课后服务提出的相关要求,构建“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促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三)社会评价样本校作为区域内颇具影响力的学校,在2021年“双减”政策推出后,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优化,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媒体对样本校开展的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报道,市、区内其他兄弟学校与其他媒体对此都进行了转载,并在部分兄弟学校中进行推广,有良好的社会基础。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一)时间保障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研讨交流,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课题组成员全部是来自同一所学校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时间,确保研究任务顺利完成。(二)资料准备

9本课题研究的材料和资料涉及到两大领域,一是“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相关的资料;二是评价体系相关主题材料。课题组准备、收集材料,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资料保证。(三)科研手段学校的课后服务评价研究的科研手段运用到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开展课题研究。(四)经费保障学校提供充足的专项科研经费,确保课题研究的开展,专家指导、培训学习、实践研究和材料准备报障。预期主要研究成果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主要承担人1202Z年7月《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的结题报告》结题报告ZJ、XX2202X年8月《小学课后服务的现状》调查报告XXXXZ3202J年7月《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的中期报告》研究报告ZJ、XX4202Z年5月有关“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的论文论文集课题组成员5202Z年6月《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评价体系的研究案例集》成果集课题组成员6202Z年6月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的评价内容量化表XXZ、XXJ7202Z年6月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的评价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8202Z年7月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的评价体系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最终完成时间202Z年7月注:“预期成果”应注意《合肥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办法》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本达成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