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1

园林植物1

ID:82015314

大小:18.06 MB

页数:146页

时间:2022-11-02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园林植物1_第1页
园林植物1_第2页
园林植物1_第3页
园林植物1_第4页
园林植物1_第5页
园林植物1_第6页
园林植物1_第7页
园林植物1_第8页
园林植物1_第9页
园林植物1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

2植物器官识别显微镜的使用植物细胞、组织的认识

3植物器官识别植物器官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1

4在高等植物体中,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显著形态特征和特定生理功能的部分称为器官。器官是鉴别植物种类的重要特性之一。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不同,植物器官可分为:(一)营养器官(二)生殖器官一、植物器官

5一、植物器官营养器官植物从种子发芽出苗开始,首先进行根、茎、叶等器官的生长,这一过程称为营养生长,形成的根、茎、叶等器官称为营养器官。营养器官共同担负着植物体的生长与发育过程。01根02茎03叶

61一、植物器官根根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而形成的重要营养器官之一,它一般生长在土壤中,主要起固着和支持植物体的作用。植物的种类不同,其根的外部形态差异也比较大。

71一、植物器官根直根系:主根发达粗壮,与侧根有明显的界限,比如马尾松、蓖麻。须根系:各条根的粗细相似,呈丛生状,比如小麦、竹子、百合。肉质直根:根肥大,呈肉质、圆柱状,比如百部、萝卜、甜菜。

81一、植物器官根块根:根呈块状,外形不如肉质直根规则,比如甘薯、葛。攀援根:在茎的一侧产生的根,能攀援在其他植物、山石或墙壁等物体的表面上,比如常春藤、络石、凌霄。

92一、植物器官茎茎是植物联系根与叶以及输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除少数生于地下外,一般生长在地上。茎和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着生叶的部位)和节间(节与节之间的部位),在节上着生叶片,在叶腋(叶与茎的交接处)和茎的顶端具有芽。植物的种类不同,其茎的外部形态差异也比较大。

102一、植物器官茎圆柱形:多数植物的茎呈圆柱形,比如玉米、杨柳。三棱形:比如莎草科的植物。四棱形:比如留兰香、益母草。

112一、植物器官茎多棱形:比如芹菜。扁平状:比如昙花、仙人指、扁担藤。根状茎:横生于地下,外形与根相似,但具有明显的节与节间,比如芦苇、姜、莲。

122一、植物器官茎茎卷须:茎变为卷曲的细丝,上面不生叶,用以缠绕其他物体,比如南瓜、葡萄。茎刺:茎变为刺状,位于叶腋内,具有保护植物的作用,比如柑橘、山楂、皂角。肉质茎:呈扁圆形、柱状或球形,肥大多汁,常为绿色,比如莴苣、仙人掌。

133一、植物器官叶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场所,一般呈现绿色,外形宽大而扁平。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仙人掌、刺槐等植物的叶变为刺状,猪笼草、狸藻等植物的叶变为瓶状等。

14一、植物器官生殖器官植物经过一定时间的营养生长之后,开始形成花芽。花芽的分化标志着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以后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它们形成与生长的过程属于生殖生长。01花02果实03种子

15一、植物器官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被子植物特有的有性生殖器官,花的形成及其生殖方式是植物繁殖方式中最为进化的。被子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受精之后,雌蕊内部的胚珠逐渐发育为种子,与此同时,子房迅速生长,连同胚珠一起共同发育成果实。

16植物标本是指将全部或部分新鲜植物体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保存起来的实物样品。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17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的采集采集植物标本主要有以下步骤:根据采集的目的与要求确定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依据植物的种类,应用适宜的采集方法认真做好记录工作

181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采集的时间与地点采集时间不同植物其生长发育的时期有长有短,只有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进行采集,才可能得到各类不同时期的标本。比如有些早春开花的植物,在北方冰雪刚开始融化时就开花了,而有些菊科、伞形科的植物等到深秋之时才会开花结果。

191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采集的时间与地点采集地点采集的地点也很重要,因为在不同的环境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比如在向阳坡与背阴坡生长的植物、在山区与平原生长的植物必然是有差别的。因此,我们在采集植物标本时,必须根据采集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采集的时间和地点,这样才能采集到需要的植物标本。

202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采集方法种子植物标本采集方法采集种子植物标本,必须尽可能采集完整的标本,即剪取或挖取最能代表该种植物的带花果的枝条(木本植物)或全株(草本植物),大小掌握在长40cm、宽25cm的范围内。采集标本的份数一般为2~3份,均给予同一编号,并且每个标本上都要系上号签,以免混淆。

21采集种子植物标本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①③②对具有地下茎的植物,如百合科、石蒜科、天南星科的植物等,在没有采集到地下茎的情况下是难以被鉴定出的,因此应特别注意采集这些植物的地下部分。对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株和雄株,以便于鉴定。对草本植物,应采集带根的全株植物。当发现基生叶和茎生叶不同时,要注意不能落下基生叶。如果草本植物较为高大,采下后可折成“V”或“N”字形,然后再压入标本夹内,也可选择在形态上富有代表性的部分剪成上、中、下三段,分别压在标本夹内,但要注意编同一个采集号,以备鉴定时查对。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22④⑤对乔木、灌木或特别高大的草本植物,可以只采集其植物体的一部分,但必须注意所采集的标本能代表该植物的一般情况。如有可能,最好拍一张该植物的全形照片,以弥补标本的不足。对水生草本植物,如金鱼藻、水毛茛、狸藻等,它们被提出水面后,很容易缠成一团,不易分开,遇此情况,可用硬纸板从水中将其托出,然后连同纸板一起压入标本夹内,这样就可以保持植物形态特征的完整性了。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23⑥⑧⑦对某些木本植物,其一年生新枝上的叶形和老枝上的叶形不同,或者新生的叶有茸毛,而老叶无毛,比如毛白杨的幼叶和老叶,因此,幼叶和老叶都要采集。还有一些木本植物,其树皮的颜色和剥裂情况是鉴别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如桦木属的一些植物,对此,应剥取一块树皮附在标本之上。对先花后叶的植物,比如山桃,应在采集花枝之后,再在同株上采集带叶和结果的标本一同压入标本夹内。对寄生植物,如桑寄生、列当等,应连同寄主一同采下,并分别注明寄生与寄主植物。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242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采集方法蕨类植物标本采集方法蕨类植物的分类依据是孢子囊群的构造、排列方式、叶的形状以及根茎特点等,所以采集时要采全株,并且带着孢子囊和根茎,否则不容易被鉴定。如果植株太大,也可以只采叶片的一部分(但要带有尖端、中脉和一侧的一段)、叶柄基部和部分根茎,同时认真记下植物的实际高度、阔度、裂片数目以及叶柄的长度等。

252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采集方法苔藓植物标本采集方法苔藓植物用孢子繁殖,采集时,要力求采到生有孢子囊的植株,如果有长在地面上的匍匐主茎,也要一并采集下来。苔藓植物通常长在树干、树枝上,这就要连树枝、树皮一起采下。苔藓植物有的单生,有的几种混生,此时应分别采集、分别编号,尽力做到每一种都做成一份标本。遇到孢子囊没有成熟或精器、卵器没有长成的苔藓植物,也应适量采一些,这对研究苔藓植物的形态发育是大有裨益的。标本采好以后,要一种一种地分别用纸包好,放在软纸匣里,不能夹也不能压,保持它们的自然状态。

263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认真做好记录工作植物的产地、生长环境、性状、花的颜色和采集日期等信息,与标本的鉴定和研究工作关系重大。因此,在采集标本时,应做到:随采集、随记录、随编号注意记录签的编号要和号签上的编号一致对有关人员的调查访问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27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的制作目前通用的植物标本制作方法有:干制法浸制法

281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腊叶标本的压制与装帧腊叶标本的制作省工省料,便于运输和保存,是最常用的一类植物标本。其中,“腊”就是“干”的意思,新鲜的植物体经过压制,在短时间内脱水干燥,使其形态与颜色得以固定,即为腊叶标本。然后再将标本装订在台纸上,叫做装帧。压制与装帧腊叶标本须注意以下几点:

29①③②顺其自然,稍加摆布,使标本各个部分,尤其是叶的正背面均得到展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取舍整形,但要注意保持标本的特征。对叶片容易脱落的植物,可以先用少量食盐沸水浸泡0.5~1分钟,然后用75%酒精浸泡,待稍风干后再进行压制。及时更换吸水纸,采集当天应换干纸2次,以后视情况可以相应减少。换纸后将标本放置在通风、透光、温暖的地方。换下的潮湿纸及时晾干或烘干,备用。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压制④捆绑标本夹时,松紧要适度,若过紧标本易变黑,若过松则标本不易干。标本间夹纸以平整为准,比如球果、枝刺处可多夹些。

30①③②标本压制干燥后即可装帧,装帧前应先消毒和做最后的定形修整,然后缝合在台纸,即30~40cm的重磅白版纸上。缝合的时候一般取一些茎或枝,用线固定在台纸上。叶子就要粘贴了,可以用毛笔蘸白胶涂在叶子背面粘贴,原则是叶片之间尽量不重合。将标本采集记录签贴在台纸左上方,定名签填好贴在右下角,此签不得随意改动。对定名签鉴定的名称有异议时,可另附临时定名签。照片、散落物小袋等贴在其他角落。粘贴时均不要使用浆糊,以防止发生霉变。对于标本的整个布局应注意匀称、均衡、自然。装帧好的标本再经过消毒、夹纸或装入塑料袋等措施后,保存于专门的标本柜中。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装帧

312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浸制标本的固定与保存对于不宜压制的果实、花以及含水量较高的枝叶等,可制作成浸制标本。浸制过程包括固定和保存两个步骤,具体的程序为:清洗标本将其固定于玻璃棒(条)上用蜡封住瓶盖,贴上标签放入药液标本缸中,使药液浸没标本

322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浸制标本的固定与保存常用于保存标本的浸制液有下面几种:普通浸制液目的在防腐,若标本的果实较大应切开,以达到彻底防腐的目的。①70%酒精酒精浸制的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但容易脱色。②5%~10%甲醛水溶液甲醛水溶液价廉,也能保存一定颜色,但药液易变黄。

332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浸制标本的固定与保存保存绿色浸制法将醋酸铜粉末加入到50%冰醋酸中,渐至饱和,再按照1∶4的比例加水稀释,然后加热至85℃时,放入标本,开始标本变黄绿色或褐色,继而转绿,重现原有色泽。约10~30分钟后,将标本取出,用水清洗,放入50%甲醛水溶液中保存。保存红色浸制法先将标本放入到含有1%甲醛、0.08%硼酸的水溶液中浸泡1~3天,标本由红转褐,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置入含有1%~2%亚硫酸、0.2%硼酸的水溶液中即可。如果标本仍发绿,可加入少量硫酸铜试剂。

342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浸制标本的固定与保存保存黄色、黄绿色浸制法取亚硫酸、95%酒精各568mL,加水4500mL,混合过滤使用。保存紫色浸制法取饱和食盐水500mL、甲醛250mL、蒸馏水4350mL混合,澄清后,取澄清液浸泡标本。保存白色浸制法将标本洗净后放入1%~4%的亚硫酸溶液中,然后长时间置于日光下曝晒,直到标本晒漂成白色为止。

353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其他标本处理有些不易上台纸装帧成腊叶标本或者浸泡在浸制液中的植物,可参照下列方法处理。(1)常绿、针叶带球果标本,如云杉、油松等,可待其干燥后托以棉花放入标本盒中。(2)树皮标本可待干燥后,或钉、或贴在薄板上,存于塑料袋中保存。

36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临时切片制法徒手切片制法永久切片制法2

37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构造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如图所示。目镜镜筒物镜转换器物镜载物台聚光器反光镜镜座镜柱倾斜关节镜臂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

381机械部分镜座即显微镜最下面的马蹄形铁座,它的作用是支持显微镜的全部重量,使显微镜稳立于工作台上。镜柱镜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镜柱,通过倾斜关节与镜臂相连,起到支持镜臂和载物台的作用。镜臂镜柱上方弯曲成弓形的部分叫做镜臂,这是握镜的地方。镜臂和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的倾斜关节,它可使显微镜向后倾斜,便于观察。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91机械部分镜筒安装在镜臂上端的圆筒叫做镜筒。镜筒长度一般为160mm,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作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物镜转换器镜筒下端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物镜转换器。上面可以同时安装几个物镜,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进行观察。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01机械部分载物台镜臂下端安装的一个向前伸出的平面台叫做载物台,用于放置观察用的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叫通光孔,通光孔左右两旁一般装有一对压片夹,为固定玻片之用,有的装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动。准焦螺旋镜臂上装有两种可以转动的螺旋,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称为准焦螺旋。大的螺旋转动一圈,镜筒可升降10mm,主要用于调节低倍镜,叫做粗准焦螺旋;小的螺旋转动一圈,镜筒可升降0.1mm,主要用于调节高倍镜,叫做细准焦螺旋。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12光学部分反光镜位于马蹄形镜座上方,一个可以转动的圆镜,叫做反光镜,其用途是收集光线。反光镜具有两面,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平面镜可以使光线分布更为均匀,而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线较强,一般在观察环境光线较弱时使用。聚光器位于载物台下方,由二、三块透镜组成,其作用是聚集来自反光镜的光线,使光度增强,并提高显微镜的鉴别力。聚光器下面装有光圈,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可以调节进入聚光器光量的多少。若光线过强,则可以将光圈孔口缩小,反之则扩大。聚光器还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适宜的光度。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22光学部分虹彩光圈虹彩光圈由多张金属片组成,在较高级的显微镜上具有此装置。使用时移动把柄,可控制聚光器透镜的通光范围,来调节光的强度。虹彩光圈下还常附有金属圈,上面装有滤光片,可以调节光源的色调。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能将观察的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是显微镜性能高低的关键性部件。每台显微镜常备有几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物镜上所刻8×、10×、40×等是指放大倍数。我们习惯上把放大10~20倍的物镜叫做低倍物镜,放大40~60倍的物镜叫做高倍物镜,放大90~100倍的物镜叫做油镜。从形态上看,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32光学部分目镜由二、三片透镜组成,安装在镜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镜放大的物体进一步放大。在目镜上方刻有5×、10×、20×等是指放大倍数。从外表上看,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粗略计算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为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比如,观察时所用物镜为40×、目镜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为40×10﹦400倍。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4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分为:01取镜02对光03低倍镜的使用04高倍镜的使用05整理

451取镜(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置于胸前。(2)把显微镜轻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7cm左右即可,安装好目镜。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62对光(1)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以便于画图),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以看到白亮的视野为宜。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73低倍物镜的使用(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调整玻片的位置,使要观察的材料正对通光孔中心。(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84高倍物镜的使用(1)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2)正常情况下,换上高倍物镜之后,在视野中央就能看到模糊的物像,这时只需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可能会变小变暗,这时需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以选用较大的光圈或利用凹面反光镜。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95整理(1)实验完毕后取下玻片标本,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2)转动物镜转换器,把两个物镜置于通光孔两侧,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3)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50二、临时切片制法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生物体临时做成的切片叫做临时切片,它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部分材料制成的。制作优良的切片标准是:材料无折皱、不重叠、水分适宜、无气泡。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清洁玻片滴水取材加盖玻片染色

51临时切片的制作方法二、临时切片制法供显微镜观察用的标本必须用载玻片和盖玻片制成玻片。玻片除要求无色、平滑、透明度好外,使用时还应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由于盖玻片极薄,擦拭时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止破碎伤手。若玻片很脏,可用酒精擦拭或碱水煮片刻,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清洁玻片滴水取材加盖玻片染色

52临时切片的制作方法二、临时切片制法把干净的载玻片平放在桌面上,用胶头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水可以使材料保持新鲜,避免干缩,同时使物像透光均匀而显得更加清晰。清洁玻片滴水取材加盖玻片染色

53临时切片的制作方法二、临时切片制法用镊子挑取或撕取新鲜材料,立即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注意取材不要过大或过多,如果是表皮,应使其平展,不折叠。清洁玻片滴水取材加盖玻片染色

54临时切片的制作方法二、临时切片制法用镊子轻轻夹起盖玻片的一端,使另一端先接触水滴,而后慢慢地把盖玻片整个盖在材料上。应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如有气泡,可用镊子将盖玻片的一侧掀起,然后再慢慢重新盖上。若有水溢出盖玻片,一定要用吸水纸吸干净。清洁玻片滴水取材加盖玻片染色

55临时切片的制作方法二、临时切片制法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染液,然后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直到染液充满整个盖玻片为止。清洁玻片滴水取材加盖玻片染色

56三、徒手切片制法徒手切片法是指手持刀片将新鲜的或固定的实验材料切成薄片的制片方法。(一)材料处理(二)切片

57材料处理一般情况下,将新鲜的或固定的实验材料切成2~3cm长的小块,以能用手捏紧为原则,切面要平整,直径以不超过5mm为宜。三、徒手切片制法对于坚硬的实验材料要进行软化处理,方法有两种:另一种是先在15%氢氟酸水溶液中浸渍数周,然后置入甘油里软化再切,适用于已干或富含矿物质的材料。一种是先切成小块,再煮沸3~4h,然后浸入软化剂(由1∶1的50%酒精和甘油配制而成)数天或更长时间,而后再切,适用于质地较为坚硬的材料;

58切片三、徒手切片制法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夹住实验材料,要松紧适度,大拇指应低于食指2~3mm,材料伸出食指外约2~3mm。然后,在材料的切面上均匀地滴上清水,以保持湿润。右手平稳地拿起刀片,刀口向内,使刀片与材料成垂直角度,与材料切口保持平行。以右手的臂力(不要用手的腕力)带动刀片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均匀地拉切。此时,左手的食指一侧应抵住刀片的下表面,使刀片始终保持平衡。连续切下数片后,将刀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稍稍晃动,切片即漂浮于水中。当切有一定数量后,可在培养皿内挑选透明的薄片制成切片用显微镜观察。

59切片三、徒手切片制法好的切片标准是薄且比较透明,组织结构完整,否则要重新进行切片。若要更清楚地观察其组织和细胞结构,可选择一些切片通过进一步的固定、染色、脱水、透明及封藏等步骤,做成永久切片标本。经检查符合要求的切片,如果只作临时观察之用,可封藏在水中保存。

60四、永久切片制法石蜡切片(paraffinsection)是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教学中常用的切片标本也多数是由石蜡切片法制备的。石蜡切片制作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取材固定洗涤与脱水透明浸蜡与包埋脱水、透明和封片染色脱蜡与水化贴片与烤片切片

61取材首先,根据制片的目的与要求选择材料的来源和部位。其次,材料必须新鲜。四、永久切片制法

62固定将要观察的新鲜材料切成小块浸渍到由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固定液中,使细胞和组织中的物质成分迅速凝固或沉淀、终止细胞的代谢活动、防止细胞自溶或组织变化、尽可能保持材料活体时结构的过程,叫做固定。固定的作用是使组织硬化,有利于切片以及组织着色。四、永久切片制法

63固定固定液的种类很多,它对组织的硬化收缩程度以及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宜的固定液。固定液通常分为两种:单一固定液,常用的有甲醛(蚁醛、福尔马林)、酒精、醋酸或冰醋酸、升汞、锇酸(四氧化锇)、重铬酸钾及苦味酸等,单一固定液不能固定细胞中的所有成分;混合固定液,它可以弥补单一固定液的不足,常用的有Bouin氏液、Zenker氏液、FAA液、Carnoy氏液、Susa氏液等。固定液的用量通常为材料体积的20倍左右,固定时间则根据材料的大小、松密程度以及固定液的穿透速度而定,可以从1小时至数天,通常为数小时至24小时。四、永久切片制法

64洗涤与脱水固定好的植物材料需要除去留在体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染色效果。通常情况下,多数用流水冲洗;如果使用了含有苦味酸的固定液,则需用酒精多次浸洗;如果是用酒精或酒精混合液固定的话,则不必洗涤,可直接进行脱水处理。四、永久切片制法

65洗涤与脱水固定或洗涤后的材料内充满水分,如不除去水分就无法进行随后的透明、浸蜡与包埋等处理,这是因为透明剂多数是苯类,苯类和石蜡均不能与水相溶,水分若不脱尽,苯类就不能浸入,也无法包上蜡质。酒精是常用的脱水剂,它既能与水相溶,又能与透明剂混合。为了避免植物材料急剧收缩,应按照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递增的顺序进行脱水。通常从30%或50%酒精开始,经70%、85%、95%直至纯酒精(无水乙醇),每次时间为1至数小时,因高浓度酒精易使组织收缩硬化,故不宜处理过久。如果不能全程完成各级脱水,可以将材料放在70%酒精中保存。此外,正丁醇、叔丁醇、丙酮等也可做为脱水剂。四、永久切片制法

66透明纯酒精不能与石蜡相溶,还需用能与酒精和石蜡相溶的媒浸液替换出材料内的酒精。材料在媒浸液中浸渍,会呈现出透明状态,于是此媒浸液被称为透明剂,材料在透明剂中浸渍的过程称为透明。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苯、氯仿、正丁醇等,各种透明剂均是石蜡的溶剂。操作方法通常材料先在纯酒精和透明剂按1∶1比例混合的溶液中浸渍1~2小时,再转入纯透明剂中浸渍,时间要根据材料的大小及属于囊腔或是实质器官而定。如果时间过短,则透明不彻底,石蜡难以浸入组织;如果时间过长,则组织硬化变脆,就不易切出完整的切片,最长为数小时。四、永久切片制法

67浸蜡与包埋用石蜡取代透明剂,使石蜡浸入材料组织而起支持作用的过程,叫做浸蜡。操作方法通常先把材料放入由熔化的石蜡和二甲苯等量混合的溶液中浸渍1~2小时,再先后移入2个熔化的石蜡液中各浸渍3小时左右。整个浸蜡过程应在高于石蜡熔点3℃左右的温箱中进行,以利于石蜡充分浸入材料组织内。四、永久切片制法

68浸蜡与包埋浸蜡后,将材料放在装有蜡液的容器中(摆在蜡中的位置),待蜡液表层凝固迅速将其放入冷水中冷却,即做成含有材料的蜡块,这一过程称为包埋。注意事项容器可用光亮且厚的纸折叠成纸盒或金属包埋框盒制成。如果需要包埋的材料数量较多,应进行编号,以免混淆。石蜡熔化后应在蜡箱内过滤后使用,以免因含杂质而影响切片质量,还有可能会损伤切片刀。通常石蜡的熔点分为56~58℃和60~62℃两种,可根据季节及操作环境温度来选用。四、永久切片制法

69切片切片刀的锐利与否、蜡块是否软硬适度都会影响切片质量,可用热水或冷水等方法适当改变蜡块的硬度。操作方法将包埋好的蜡块用刀片修整成规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以少许热蜡液将其底部迅速贴附于小木块上,夹在轮转式切片机的蜡块钳内,使蜡块切面与切片刀刃平行,旋紧。通常切片的厚度为4~7微米,切出一片接一片连续的蜡带之后,用毛笔轻轻托放在纸上即可。四、永久切片制法

70贴片与烤片用粘附剂,即蛋白甘油将展平的蜡片牢粘于载玻片上,以免在以后的脱蜡、水化及染色等步骤中滑脱开,这一过程称为贴片。操作方法首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涂抹薄薄一层蛋白甘油,再将一定长度的蜡带或用刀片断开成单个蜡片放于温水(45℃左右)中展平,捞至载玻片上铺正,或直接滴两滴蒸馏水于载玻片上,再把蜡片放在水滴上,略加温使蜡片铺展,然后用滤纸吸除多余水分。最后将载玻片放入45℃温箱中干燥,也可在37℃温箱中干燥,但需适当延长时间,这一过程叫做烤片。四、永久切片制法

71脱蜡与水化首先用二甲苯脱蜡。然后再逐级按照由纯酒精到蒸馏水这一浓度梯度的各个酒精溶液进行水化。如果染料是由酒精配制而成的,那么切片水化至与染液酒精近似浓度时,即可进行染色。注意四、永久切片制法

72染色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与组织内的不同结构呈现出不同颜色以便于观察。染色剂种类繁多,应根据观察要求以及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染色剂和染色方法,同时还要注意选用适宜的固定剂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HE染色法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staining),简称HE染色法,是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将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染成蓝紫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将细胞质及非细胞成分染成粉红色。其中,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四、永久切片制法

73染色特殊染色有时某些组织结构还需要用特殊的染料及染色方法才能显现,称特殊染色。比如有些细胞组织经硝酸银溶液浸润后,可使溶液中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或银粒附着在细胞组织上,并呈现棕黑色,这种性质叫做亲银性,而有些细胞组织本身不能使硝酸银溶液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还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将银离子还原,这叫做嗜银性。四、永久切片制法

74脱水、透明和封片染色后的切片尚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还需经过各个浓度梯度的酒精进行脱水。接下来,由二甲苯透明后,迅速擦去材料周围多余液体,滴加适量(1~2滴)中性树胶,再将干净的盖玻片慢慢倾斜放下封片,即制成永久性玻片标本。在纯酒精及95%酒精溶液中的脱水时间可适当加长,以保证彻底脱水。如果染液就是由酒精配制的,则应缩短酒精脱水时间,以免脱色。脱水注意事项四、永久切片制法

75植物细胞、组织的认识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植物组织维管束3

76原理一、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体细胞也可以像胚性细胞那样,经过诱导分化,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内容植物体的所有细胞都来源于一个受精卵的分裂。受精卵是一个特异性细胞,它携带着本种植物全部的遗传信息。植物体内的每一个体细胞也都具有和受精卵完全一样的遗传物质。当这些细胞在植物体内时,由于受到所在器官和组织环境的束缚,仅仅表现出一定的形态和部分的功能,可它们的遗传潜力并没有丧失,全部遗传信息仍然被保存在细胞之中,一旦它们脱离了原来器官和组织的束缚,成为游离状态,并给予一定条件的诱导,它们就能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77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指依据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将从植物体分离出的符合需要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一、植物组织培养

78类型外植体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从植物母体上取来,用于离体培养的初始材料。按照外植体的取材来源,可将植物组织培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01植株培养一、植物组织培养02胚胎培养03器官培养04组织培养05细胞培养06原生质体培养

79植株培养是指对具有完整植株形态的幼苗或较大的植株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一、植物组织培养植株培养胚胎培养胚胎培养是指对植物成熟或未成熟的胚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常用的胚胎培养材料有幼胚、成熟胚、胚乳、胚珠、子房等。器官培养器官培养是指对植物体各种器官及器官原基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常用的器官培养材料有根(根尖、根段)、茎(茎尖、茎段)、叶(叶原基、叶片、子叶)、花(花瓣、雄蕊)、果实、种子等。

80一、植物组织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组织培养是指对植物体各部位组织或已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常用的组织培养材料有分生组织、薄壁组织、木质部、韧皮部等。细胞培养是指对植物体单个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常用的细胞培养材料有性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韧皮部细胞等。原生质体培养是指对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

81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一切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二、植物细胞高等植物则是由无数个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有了机能上的分工和结构上的分化,它们相互依存、彼此协作,共同担负着整个有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一切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都由一个细胞来完成;

82显微镜与植物细胞二、植物细胞细胞的发现依赖于显微镜的发明与应用。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obertHooke)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砾树皮)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虽然他当时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但这却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看到细胞轮廓,从而开启了人类对细胞研究的历史。

83显微镜与植物细胞二、植物细胞随后,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AntonvanLeeuwenhoek)、意大利科学家马尔比基(MarcelloMalpighi)等人先后用显微镜观察和研究了其他多种动物、植物材料,更丰富了人们对动物、植物细胞的认识。

84显微镜与植物细胞二、植物细胞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atthiasJakobSchleiden)和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Schwann)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theory),即: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子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以分裂而形成组织。

85显微镜与植物细胞二、植物细胞到了20世纪初,人们已经利用光学显微镜发现了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并且随着各种各样的光学显微镜(如荧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如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细胞匀浆、超速离心和同位素示踪等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对细胞的超微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86植物细胞的大小与形状二、植物细胞一般讲来,植物细胞的体积很小,多数细胞的直径介于10~100μm之间,肉眼难以辨别。有人认为,细胞体积的大小主要受到细胞核所能控制范围的制约,体积越小,则表面积越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但不同种类、不同部位的细胞大小差别悬殊。植物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如图所示。

87植物细胞的结构二、植物细胞根据细胞在结构、代谢和遗传活动上的差异,可将细胞分为两大类,即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88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二者没有核膜分隔;遗传信息的载体仅为一环状DNA;没有分化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器;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二、植物细胞真核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DNA为环状,主要集中在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中;分化出以膜为基础的多种细胞器;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低等植物均由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细胞

89二、植物细胞真核植物细胞主要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组成。真核植物细胞结构如图所示。1.叶绿体2.内质网3.线粒体4.圆球体5.核糖体6.高尔基体7.微体8.微体9.核膜10.核仁11.染色质12.微管13.内质网14.液泡15.质膜16.细胞壁12345678910111213141516

901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二、植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膜又称质膜,是位于原生质体外围、紧贴细胞壁的膜结构。质膜主要是由脂类和蛋白质分子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用四氧化锇固定的细胞膜具有明显的“暗-明-暗”三条平行的带,其中,内、外两条暗带由蛋白质分子组成,中间一条明带由双层脂类分子组成,三者的厚度分别约为2.5nm、3.5nm和2.5nm,这样的膜称为单位膜,如图所示。外在蛋白整合蛋白磷脂

91①②既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又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在细胞识别、信号传递、纤维素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二、植物细胞

921原生质体二、植物细胞细胞质真核细胞的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称为细胞质。细胞质可进一步分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两部分。①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和后含物以外均匀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中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场所,它为细胞器执行功能提供必需的物质和介质环境。②细胞器细胞器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内有多种细胞器,包括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质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和微体,具有半层膜结构的圆球体,以及无膜结构的核糖体、微管、微丝等。

93质体是真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一般大小为几个至十几个微米。根据所含色素及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三种。质体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等色素,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叶绿体通常呈透镜形或椭圆形,长径3~10μm,短径2~4μm,如图所示。基质被膜基质片层基粒二、植物细胞

94质体有色体是含有类胡萝卜素,包括黄色的叶黄素和红色的胡萝卜素的质体。在不同细胞或同一细胞的不同时期,由于二者含量的比例不同,有色体呈鲜红、黄色之间的种种色彩。有色体可见于花瓣、成熟的果实、胡萝卜的贮藏根以及衰老的叶片中,其形状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白色体是不含可见色素的质体,常见于甘薯、马铃薯等植物的地下贮藏器官中,其内部结构简单,在基质中仅有少数不发达的片层。根据贮藏物质的不同,可将白色体分为三类:一是贮存淀粉的造粉体,主要分布于子叶、胚乳、块茎和块根等贮藏组织中,遇碘呈蓝紫色;二是贮存蛋白质的蛋白体,常见于分生组织、表皮和根冠细胞中,遇碘呈黄色;三是贮存脂类的造油体,分布于胞基质中,遇苏丹III呈橙红色。二、植物细胞

95线粒体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储藏在营养物质中的能量在线粒体中经氧化磷酸化作用转化为细胞可利用的化学能形式——ATP,以供植物有机体各项生理代谢活动所需。线粒体的结构如图所示。嵴电子传递颗粒内膜DNA外膜基质核糖核二、植物细胞

96核糖体核糖体或核糖核蛋白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大量分布于生长旺盛、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糖体主要存在于胞基质中,但在细胞核、内质网外表面、质体以及线粒体的基质中也有分布。核糖体无膜包围,主要成分是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其中RNA约占60%,蛋白质约占40%。核糖体由两个近于半球形、大小不等的亚基结合而成,直径约为17~23nm,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到一个mRNA分子上,形成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二、植物细胞

97内质网内质网是由一层膜围成的扁状小囊、小槽、小池或小管结构的互通网状系统,它既可以与核膜相连,也可以与质膜相连,还可以通过胞间连丝与相邻细胞的内质网相连。内质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糙面内质网(RER),其膜的外表面附着有核糖体;另一种是光面内质网(SER),其膜上无核糖体。如图所示。内质网具有制造、包装和运输代谢产物的作用。囊泡高尔基体光面内质网细胞核糙面内质网二、植物细胞

98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由一叠(一般为4~8个)平滑的扁囊罗列在一起而形成的多囊结构,在生长和分泌旺盛的细胞中分布特别多,如图所示。整个高尔基体常略呈弯曲状,一面凸、一面凹。其中,凸出的一面为形成面(近核面),凹入的一面是成熟面(近质膜面)。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多糖,参与细胞壁的形成,有时也参与运输内质网合成的物质。形成面囊囊泡成熟面二、植物细胞

99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它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一个显著特征。液泡由一层具选择通透性的液泡膜(tonoplast)和细胞液组成。分生组织中的幼小细胞,具有多个小而分散的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与分化,小液泡吸水膨大,并逐渐合并为少数几个或一个很大的中央液泡,将其他原生质体挤成一薄层包在液泡的外围并紧贴着细胞壁,这有利于细胞生长与新陈代谢,如图所示。二、植物细胞

100液泡液泡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调节细胞水势和维持细胞的膨压。液泡吸水膨胀,是植物体保持挺立状态的根本原因,如果液泡失水,植株就会发生萎蔫,从而影响生长。参与细胞内物质的储藏与转移。液泡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储藏库,如K+、Na+、Ca2+、Cl-、磷酸盐、柠檬酸、苹果酸和多种氨基酸等,这些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对细胞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稳定作用。此外,液泡还是储藏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场所。防御作用。许多植物液泡中具有几丁质酶,它能分解破坏真菌的细胞壁,当植物体遭到真菌侵害时,几丁质酶合成增加,对病原体有杀伤作用。二、植物细胞

101溶酶体溶酶体是由单层膜构成的能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溶酶体主要来自于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分离的小泡。它的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一般为球形,直径0.2~0.8μm。溶酶体除含有酸性磷酸酶外,还有许多(已知的有60多种)其他的水解酶。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有三种:一是异体吞噬(heterophagy),即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二是自体吞噬(autophagy),即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三是自溶作用(autolysis),即溶解衰老与不需要的细胞,以利于个体发育。二、植物细胞

102圆球体圆球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是由膜包被的球状小体,直径为0.1~1μm。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圆球体的膜只有一条不透明带,因此只是半层膜结构。圆球体除含有水解酶外,还含有脂肪酶,能积累脂肪,与脂肪代谢相关。二、植物细胞

103微体微体是由单层膜包被的呈球形或哑铃形的细胞器,直径约0.2~1.5μm。微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如图所示;另一种是乙醛酸循环体(glyoxysome)。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叶绿体二、植物细胞

104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普遍存在的与细胞运动和保持细胞形状有关的蛋白质纤维网架系统,包括微管系统(microtubule,MT)、微丝系统(microfilament,MF)和中间纤维系统(intermediatefilament,IF),如图所示。中间纤维质膜微管微丝二、植物细胞

1051原生质体二、植物细胞细胞核细胞核是真核细胞遗传与代谢的控制中心。①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及位置一般高等植物细胞核的直径在5~30µm之间,形状多为近球形,但也有其他形状,比如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中细胞核呈哑铃形。在幼小细胞中,细胞核常位于细胞中央,随着细胞的长大,细胞中央逐渐被液泡所占据,于是细胞核被挤至细胞的边缘。可见,细胞核的大小、形状以及在细胞中的位置同细胞的年龄、功能和生理状况有关,同时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1061原生质体二、植物细胞②细胞核的结构如下图(左)所示,细胞核分为核被膜(nuclearmembrane)、核仁(nucleolus)和核质(nucleoplasm)三部分。其中,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外膜表面附着有大量核糖体,也常与内质网相连,核被膜上具有核孔,如下图(右)所示。核质核仁核被膜A.结构示意图B.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核膜结构核孔外膜内膜核质核糖体粗面内质网

1071原生质体二、植物细胞③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在细胞周期的间期贮存和复制DNA以及合成和转运RNA。DNA在间期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含量倍增,从而为子细胞准备了一整套和母细胞相同的遗传物质,然后再通过有丝分裂分配给子细胞。由此可进一步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控制中心。核仁是rRNA合成和形成核糖体亚单位的场所。mRNA和tRNA是以染色质中DNA为模板合成的,经核孔转移到细胞质中,参与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

1082细胞壁二、植物细胞细胞壁是由原生质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向外分泌的多种物质复合而形成的结构,为植物细胞所特有。细胞壁的功能:支撑和保护细胞。维持原生质体的膨压。在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分泌,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信号传导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092细胞壁二、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层次结构细胞壁的结构具有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壁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如图所示。细胞腔初生壁胞间层三层次生壁次生壁胞间层细胞1细胞2初生壁

1102细胞壁二、植物细胞①胞间层胞间层又称中层,位于细胞壁的最外面,是新细胞形成时产生的以果胶为主的细胞壁结构。②初生壁初生壁是在细胞生长、体积增大时所形成的壁层,位于胞间层的内侧。③次生壁次生壁是细胞在生理上分化成熟、体积停止增大、原生质体走向死亡的过程中在初生壁内侧形成的壁层,与质膜相邻,一般比初生壁厚得多。根据次生壁中纤维素的微纤丝的排列方向,可将其进一步分为内、中、外三层,如图所示。胞间层初生壁第一层次生壁第二层次生壁第三层次生壁

1112细胞壁二、植物细胞纹孔和胞间连丝①初生纹孔场与纹孔初生壁的厚度往往不是均匀的,常有一些凹陷区域,其内有许多胞间连丝通过,这个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次生壁形成时,有些初生纹孔场所在的位置不形成次生壁,只有中层和初生壁将各个细胞隔开,这个无次生壁的较薄区域称为纹孔,如图所示。初生壁纹孔初生纹孔场胞间连丝次生壁

1122细胞壁二、植物细胞相邻两个细胞的纹孔常常成对出现,合称纹孔对。其中,纹孔对中的胞间层和两边的初生壁,合称纹孔膜;纹孔围成的空腔,称为纹孔腔。根据次生壁增厚的不同程度,可将纹孔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两类,它们的区别是具缘纹孔周围的次生壁突出于纹孔腔之上,形成一个穹形的边缘,而单纹孔没有这种突出的边缘,如图所示。单纹孔单纹孔对具缘纹孔对半具缘纹孔对

1132细胞壁二、植物细胞②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指连接相邻细胞的细胞质细丝,它是细胞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并行使水分、营养物质、信号分子的胞间运输功能。胞间连丝一般很细,直径小于0.1μm,且不易观察到,但经银、汞等重金属处理后可扩大,并能在显微镜下分辨出来,如图所示。细胞腔细胞壁胞间连丝胞质残留柿胚乳细胞的胞间连丝

1142细胞壁二、植物细胞胞间连丝的结构A.结构模型纵切面B.结构模型横切面C.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胞间连丝C内质网连丝微管细胞壁内质网细胞壁胞间连丝腔连丝微管质膜胞间连丝腔细胞间连丝腔的质膜AB质膜

1153后含物二、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在生理代谢过程中,不仅为生长、分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同时也产生贮藏物质、代谢废物等,这些非原生质的物质称为后含物。储藏物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同化物除运往植物体各个部位供新陈代谢消耗外,还有一部分被暂时储存起来,需要时经分解再利用。常见的储藏物质有:淀粉蛋白质油和脂肪

116淀粉是质体中合成的最普遍的储藏物质,在细胞中呈颗粒状,称为淀粉粒(starchgrain),如图所示。淀粉粒主要分布于储藏组织的细胞中。淀粉遇碘变成蓝紫色,可根据这种特性反应,检验淀粉的存在。二、植物细胞淀粉小麦玉米水稻豌豆甘薯马铃薯脐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水稻淀粉粒轮纹几种植物的淀粉粒

117储藏蛋白质与原生质体中的蛋白质不同,它是没有生命的,呈比较稳定的状态,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一种是糊粉粒(aleuronegrain),可在液泡中形成,是一团无定形的蛋白质,有时它们集中分布在特殊的细胞层中,称为糊粉层,如图所示;另一种是结晶状,也被叫做拟晶体,在马铃薯块茎外围的储藏组织薄壁细胞中,就有这种晶体存在。储藏蛋白质遇碘变黄。二、植物细胞蛋白质果皮和种皮糊粉层淀粉粒蓖麻种子胚乳细胞中的糊粉粒小麦种子横切面

118在植物细胞中,油和脂肪是由造油体合成的重要储藏物质。在常温下,固体的称为脂肪,液体的则叫做油。二者大量地存在于一些油料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内,子叶、花粉等细胞中也能见到。油和脂肪遇苏丹III或苏丹IV变为橙红色。二、植物细胞油和脂肪

1193后含物二、植物细胞晶体植物细胞中,无机盐常形成各种形状的晶体,最常见的为草酸钙晶体。它们一般被认为是植物新陈代谢活动的废弃物,形成晶体后便避免了对细胞产生毒害。晶体是在液泡中形成的,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图所示。各种形状的晶体棱状结晶体各种形状的棱状结晶体晶簇针晶体

120我们把形态结构相似、来源相同、担负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叫做组织。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共同完成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三、植物组织成熟组织分生组织植物体内的组织种类很多,根据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121分生组织具有连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组合,叫做分生组织。1.特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丰富,含有各种细胞器,但一般无质体或只有前质体,液泡较小或不明显。三、植物组织

1222.分类(1)根据分生组织在植物体中的分布位置(如图所示)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尖、茎尖的分生区。侧生分生组织位于根、茎的侧面,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成熟组织之间,如禾本科植物茎节之间的基部。三、植物组织

123三、植物组织2.分类(2)根据分生组织的发生来源原分生组织来源于胚性细胞,位于根尖、茎尖的先端,有强大的分生能力。初生分生组织来源于原分生组织,位于根尖、茎尖的原分生组织之后,细胞的分裂能力减弱,开始生长,并初步分化出原表皮、原形成层和基本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来源于成熟组织,是由某些成熟组织重新恢复分裂能力而来,如束间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124成熟组织三、植物组织分生组织分裂所产生的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逐渐转变为成熟组织。成熟组织一般不再进行分裂,因此又被称为永久组织,但实际上有些细胞仍具有一定的分裂潜能。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不同,成熟组织又可分为五大类。01保护组织02基本组织03机械组织04输导组织05分泌组织

1251保护组织三、植物组织保护组织分布于植物表面,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它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抵抗病虫侵害等。保护组织可分为:表皮周皮

126三、植物组织表皮表皮主要分布于幼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表面,常由一层生活细胞组成,叫做表皮细胞。表皮细胞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一般无色透明,外壁常角质化,并形成角质层。表皮上普遍存在表皮毛或腺毛,形状多样,具有加强保护的作用,如下图所示。表皮上还有气孔器,它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和气孔组成的,如下图所示。气孔器的功能是调节水分蒸腾和控制气体交换。

127三、植物组织气孔器表皮毛

128三、植物组织周皮周皮是取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分布在加粗生长的根和茎表面,它由侧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分化而成。木栓形成层进行平周分裂,形成径向排列的细胞行列,这些细胞向外分化成木栓层,向内分化成栓内层。于是,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其中,木栓层是由多层扁平的死细胞构成的,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细胞壁高度木栓化,具有不易透水、不易透气、加强保护的特性。

1292基本组织三、植物组织基本组织在植物体内占有的数量最多,根、茎、叶、花、果实中均有分布,担负着吸收、同化、贮藏、通气、传递等营养功能,故又称营养组织。基本组织具有多种形态,但皆由生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因此也被称为薄壁组织。根据基本组织的不同生理功能,可分为下列五类:贮藏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同化组织吸收组织

130吸收组织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将吸入的物质转送到输导组织中,比如根毛的吸收组织,如图所示。三、植物组织吸收组织萝卜根尖根毛区吸收组织的扫描电镜图(依Troughton)

131同化组织在叶肉中分布最多,如图所示。同化组织的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这类组织的细胞往往具有明显的液泡以及发达的细胞间隙,且在适宜的条件下,容易恢复分生能力。三、植物组织同化组织叶肉细胞中的同化组织(依Troughton)同化组织

132贮藏组织具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主要分布于块根、块茎、果实和种子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有淀粉、蛋白质、糖和油类等。比如小麦种子的胚乳、甘薯块根、马铃薯块茎中有贮藏淀粉和蛋白质的组织,花生种子的子叶中有贮藏油类的组织等。三、植物组织贮藏组织

133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常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通气组织的细胞间隙发达,或形成大的气腔,或形成贯通的气道。气腔或气道内贮存有大量的气体,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交换气体,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抵抗水生环境中所受到的机械压力。比如,水稻的根中和茎的基部就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并与叶鞘的气道相连,这是对湿生条件的适应。三、植物组织通气组织

13420世纪60年代,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技术,发现了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称为传递细胞。它的特点是细胞壁向胞腔内突入,形成许多指状或鹿角状的不规则突起,使质膜的表面积增加,并且富有胞间连丝,有利于物质的运送传递,如图所示。这类细胞多分布在植物体内溶质大量集中、短距离运输频繁的部位,如叶脉末端输导组织的周围,成为物质运输的桥梁。三、植物组织传递细胞多花山柳菊韧皮部传递细胞的扫描电镜图(依Troughton)

1353机械组织三、植物组织机械组织是指在植物体内起巩固、支持作用的组织,具有抗压、抗弯的性能,它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壁局部或全部加厚。按照细胞的形态、细胞壁的加厚方式,可将机械组织分为: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136厚角组织是由一群排列紧密的生活细胞构成的,胞内含有叶绿体,细胞壁常在角隅处加厚,主要分布在幼茎、叶柄等处,如图所示。三、植物组织厚角组织薄荷茎的厚角组织厚角组织角隅处加厚纵切面横切面

137厚壁组织为一群次生壁全部木化加厚的死细胞,细胞腔很小,原生质体消失,支持作用比厚角组织要强。厚壁组织可进一步分为石细胞和纤维,如图所示。三、植物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纤维束石细胞石细胞的形状不规则,细胞壁强烈增厚并且木质化。纤维是两端尖细成棱状的细长细胞,木质化程度很不一致。纤维通常在植物体内互相重叠排列,紧紧地结合成一束,称为纤维束,以进一步增强组织的硬度。

1384输导组织三、植物组织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及同化产物的组织,叫做输导组织。主要特征是细胞呈长管形,细胞之间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连接或贯通,在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输导系统。根据运输物质的不同,输导组织可分为两类: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导管和管胞运输有机物质筛管和筛胞

139在木质部由许多长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形成的长管,叫做导管。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三、植物组织导管ABCDE根据导管分子发育的先后顺序和次生壁木质化增厚的不同方式,可将导管分为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孔纹导管等几种类型,如图所示。A.环纹导管B.螺纹导管C.梯纹导管D.网纹导管E.孔纹导管

140管胞是绝大部分蕨类和裸子植物的唯一输水结构,而在大多数被子植物中,管胞和导管可同时存在于木质部中。管胞是两端尖斜、长梭形的细胞,成熟时原生质体已解体,变为死细胞,仅剩下木质化增厚的细胞壁。管胞的种类与导管相似,如图所示。三、植物组织管胞ABCDA.环纹管胞B.螺纹管胞C.梯纹管胞D.孔纹管胞

141组成筛管的分子与导管分子相似,也是管状细胞,在植物体中纵向连接,形成长的细胞行列,称为筛管。筛管是被子植物中长距离运输光合产物的结构。三、植物组织筛管筛管分子的侧面通常与一个伴胞相邻,伴胞直径比筛管分子小,具有细胞核和各类细胞器。它与筛管分子是由同一个母细胞分裂而来的,其形状两端尖削,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有胞间连丝。它与筛管相互配合,具有短途运输的作用,如图所示。横切图筛管筛板伴胞纵切图

142筛胞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体内主要承担运输有机物的细胞,但运输效率不如筛管。筛胞通常比较长,末端尖斜,旁边没有与其同源的伴胞。三、植物组织筛胞

1435分泌组织三、植物组织植物体中能够产生分泌物质的细胞或细胞组合,称为分泌组织。外分泌结构:把分泌物排放到植物体外的分泌结构。如腺毛、腺鳞、蜜腺、排水器等,如图所示。内分泌结构:把分泌物贮存在植物体内的分泌结构。如分泌腔、分泌道、乳汁管等。天竺葵分泌结构——腺毛

144木质部和韧皮部是植物体主要起输导作用的组织,二者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称为维管束。四、维管束维管束分布在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内,完成输导和支持的功能。有些植物的维管束还具有束中形成层。维管束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无限维管束:除了木质部和韧皮部外,二者之间还保留一层分生组织,叫做束中形成层,如许多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维管束。有限维管束:只有木质部和韧皮部,二者之间无形成层,不再形成新的组织,如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

1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