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北外新华联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20-
1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C.只有人人都控制“碳足迹”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答案】1.D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A.“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错,扩大范围。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选项中遗漏了“一些”。B.“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错,说法绝对。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国内公平问题,不只是单一的“限制排放”问题。C.“为后代设定义务”对象错误,不只“为后代设定义务”,也要“为自己设定义务”。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错,以偏概全。原文用大量篇幅阐述的是“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选项表述为“代际公平”,二者取一。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错误,不仅是“需求可以得到保证”,还有“义务”需要分担。故选B。-20-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年级对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出现“凹陷”状况。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高。从性别上看,在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青少年;在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青少年。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的能力越高。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摘编自《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提升》)材料二: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最高,且从81.1%增加到94.6%,网吧上网比例从37.6%下降到17.7%。这与青少年整体上网地点分布的变化趋势相同。从网络接入方式看,手机上网使用率从63.0%上升至81.2%,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从75.0%下降到70.2%,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相比于传统的PC(台式机)工具更加适用于碎片化的场景,未成年人更加青睐高度自由化的手机终端,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PC时代或许将没落。在使用行为上,未成年人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有大幅提高,已经从70%左右提高到了85%左右,网络游戏和论坛使用率出现了同步下滑趋势,但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仍然处于69.2%。笔者认为:将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看作洪水猛兽是不合理的,只要进行健康的引导,不失为缓解学习压力和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网络购物使用率从16.1%增加到了43.9%,超过4成的未成年人有网购行为,这其中也包括一定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网购的现象层出不穷,这需要家长、电商、政府的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以保护未成年人网购权益和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摘编自《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与上网行为的动态变迁》)材料三:“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单位:%)-20-
3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信息获取搜索引擎73.984.782.384.180.581.686.6网络新闻72.070.161.8——73.874.5交流沟通博客68.674.171.965.076.744.437.6即时通信77.082.686.085.191.193.092.4社交网络50.962.057.755.645.7——电子邮件56.255.047.246.337.637.834.5论坛31.734.925.830.721.421.118.0网络娱乐网络音乐88.185.181.282.883.777.580.2网络视频67.067.667.868.472.973.475.4网络文学47.148.144.446.945.046.944.6网络游戏77.274.872.968.465.764.366.5商务交易网络购物26.532.936.545.250.056.961.3网上支付22.927.831.941.639.048.862.0网上银行21.426.129.640.137.043.745.6(摘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注】“娱乐、沟通”是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主要上网动机,青少年对于网络新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迅速快捷的优势也是电子邮件、博客使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这能够有效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给子女更多的零花钱。4.下列对“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信息获取方面看,网络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要高于网络新闻使用率,这与青少年的主要上网动机“娱乐、沟通”有关。-20-
4B.从商务交易方面看,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使用率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之一是很多家庭为子女提供了经济基础。C.网络视频使用率整体呈增长势头,是由于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能够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D.在交流沟通方面,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在高位且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就只在于青少年倾向于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分析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因素;材料二从上网地点、接入方式和上网行为等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变迁。B.在使用行为上,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这表明: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C.手机上网使用率上升,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下降,这是因为智能手机比PC工具更适用于碎片化场景,更受未成年人青睐。因此,PC时代或许将要没落。D.要防止未成年人进行非理性网购,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就需要家长、电商、政府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6.家庭和学校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方面分别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D5.B6.(1)家庭方面:父母与孩子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适度干预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多角度介入,建立科学的家庭上网规则;父母应培养与青少年平等讨论和分享的良好习惯。(2)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开设与提升网络素养相关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在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中增加网络素养模块。【解析】【4题详解】D.“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这一表述不当,归因不全面,除了这一主观原因外,还有客观原因,即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具备迅速快捷的优势。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的图表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推理欠充分,由前面的信息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故选B项。-20-
5【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中重要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家庭和学校”两个限制词,然后锁定答题区域材料一,最后筛选整合答案。(1)家庭方面:材料一,“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的能力越高”分析,可知父母与孩子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适度干预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多角度介入,建立科学的家庭上网规则;父母应培养与青少年平等讨论和分享的良好习惯。(2)学校方面:材料一,“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分析,可知学校应该开设与提升网络素养相关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在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中增加网络素养模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马小菊天空的天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服湿了个透。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咋这天来了?”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药店老板说。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温温的裤兜里往外掏钱。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昨天二凯去省城进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女的在街上走着。”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的事一样“哦”了一声。马小菊说:“要是二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想他。”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20-
6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痛。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马小菊的心都碎了。她整天哭整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没找到,就回来了。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菊去交住院押金。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取钱。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我在省城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让他赶快回来。”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马小菊却匆匆走了。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吴二婶说:“小菊,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马小菊说:“吴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精光后回来了。“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无动于衷,连回答别人时都是简单重复那几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不抱任何希望。B.-20-
7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将向午的相关信息告诉马小菊,体现了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C.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农民形象具有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思。D.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看,随着向午的回归,马小菊最终原谅了丈夫的过去。8.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9.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C8.①善良孝顺。在丈夫有外遇长期不归家的情况下,马小菊仍然毫无怨言、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表现了善良和孝顺的本性。②坚强隐忍/顾全大局/理智冷静。面对丈夫的出轨和众人的闲言碎语,马小菊外表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痛苦,但她隐忍不发,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家庭的责任,表现出坚强隐忍的一面。9.①设置背景,渲染氛围。“下雨”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自然环境,通过反复描写“下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人物活动的氛围。②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面对向午的出轨,马小菊内心极其痛苦,密集的雨滴看似打在她的身上,其实是在敲打着她的心,作者借下雨来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下雨”与小说情节发展密切关联,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④深化小说主题。自然界的“雨”与马小菊婚姻中的“雨”互相交织,隐喻主人公的生活进入“雨季”,进一步表现小说主题。⑤“下雨”笼罩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有一种沉闷的心理,同时引起读者对马小菊的同情与赞赏和对向午的厌恶与唾弃。【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不抱希望”错,原文“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说明,当时马小菊因为婆婆的病无法顾及其它的事情。B.“体现了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错,文中药店老板“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是一种“看热闹”的心理,并无“同情”,更无“关心”;从原文“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分析,旺子媳妇、吴二婶更多的恐怕也有“看笑话”的心理。D.“马小菊最终原谅了丈夫的过去”错,说法太绝对。原文只是说向午最终回家了,马小菊说“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小说结尾没有交代马小菊最终是否会原谅丈夫的过去,也许会原谅,也许不会。-20-
8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根据相关情节内容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本文主要运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刻画马小菊这一人物形象。结合相关语句从“善良孝顺”“坚强隐忍”等方面分析马小菊的形象特征。结合“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药店老板说。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分析,可知在丈夫有外遇长期不归家的情况下,马小菊仍然冒雨给婆婆买药,宋婆婆去医院治疗,找偏方给婆婆治病。总之,马小菊毫无怨言、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表现了马小菊善良孝顺的本性。结合“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分析,可知马小菊面对丈夫的出轨和众人的闲言碎语,马小菊外表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痛苦,但她隐忍不发,她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家庭的责任,表现出她的坚强隐忍。【9题详解】本题看考查小说赏析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本文多次写到“下雨”,首先找到文中描写雨的语句或段落,然后结合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分析其作用。(1)设置背景,渲染氛围。开篇就写到“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分析,“下雨”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自然环境,通过反复描写“下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人物活动的氛围。(2)推动情节发展。-20-
9“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分析,雨天马小菊去买药,家里没人照顾婆婆,摔成脑溢血,马小菊去银行取钱交住院押金时遇到旺子媳妇,旺子媳妇也说起向午的事。因为偏方中需要一味冬瓜皮,马小菊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结果二婶又说起向午的事。所以,“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3)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中间写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雨”,“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分析,面对向午的出轨,马小菊内心极其痛苦,密集的雨滴看似打在她的身上,其实是在敲打着她的心,马小菊内心也在“下雨”,作者借下雨来烘托人物痛苦的内心,刻画人物隐忍的性格。“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分析,“下雨”笼罩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有一种沉闷的心理,同时引起读者对马小菊的同情与赞赏和对向午的厌恶与唾弃。(4)深化小说主题。结尾写到“雨”,“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分析,自然界的“雨”与马小菊婚姻中的“雨”互相交织,隐喻主人公的生活进入另一种状态,进一步表现小说主题。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王昕,字元景,北海剧人。六世祖猛,秦苻坚丞相,家于华山之鄜城。父云,仕魏朝有名望。昕少笃学读书,太尉汝南王悦辟骑兵参军。旧事,王出射,武服持刀陪从,昕未尝依行列。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悦曰:“府望惟在此贤,不可责也。”悦数散钱于地,令诸佐争拾之,昕独不拾。悦又散银钱以目昕,昕乃取其一。悦与府僚饮酒,起自移床,人争进手,昕独执版却立。悦于是作色曰:“我帝孙帝子帝弟帝叔,今为宴适,亲起舆床。卿是何人,独为偃蹇!”对曰:“元景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安敢以亲王僚寀,从厮养之役。”悦谢焉。坐上皆引满酣畅,昕先起,卧闲室,频召不至。悦乃自诣呼之曰:“怀其才而忽府主,可谓仁乎?”昕曰:“商辛沉湎,其亡也忽诸,府主自忽,微僚敢任其咎。”悦大笑而去。武帝或时袒露,与近臣戏狎,每见昕,即正冠而敛容焉。昕体素甚肥,遭丧后,遂终身羸瘠。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迁秘书监。昕少与邢卲俱为元罗宾友,及守东莱,卲举室就之。郡人以卲是邢杲从弟,会兵将执之,昕以身蔽伏其上,呼曰:“欲执邢子才,当先杀我。”卲乃免焉。昕雅好清言,词无浅俗。在东莱,获杀其同行侣者,诘之未服,昕谓之曰:“彼物故不归,卿无恙而反,何以自明?”显祖以昕疏诞,非济世所须,骂之曰:“好门户,恶人身。”又有谗之者曰:“王元景每嗟水运不应遂绝。”帝愈怒,乃下诏-20-
10徙幽州。后征还,除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事。帝怒临漳令嵇晔及舍人李文师,以晔赐薛丰洛,文师赐崔士顺为奴。郑子默私谓昕曰:“自古无朝士作奴。”昕曰:“箕子为之奴,何言无也?”子默遂以昕言启显祖,乃曰:“王元景比陛下于殷纣。”杨愔微为解之。帝谓愔曰:“王元景是尔博士,尔语皆元景所教。”帝后与朝臣酣饮,昕称病不至。帝遣骑执之,见方摇膝吟咏,遂斩于御前,投尸漳水,天保十年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B.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C.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D.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诏”是古代一种由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B.“士”是中国古代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社会阶层,不同时期,“士”的定义不一,有高门、寒门之分。高门士族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有重大影响。C.“清言”,又称清谈、玄言,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积极入世、崇尚理性的社会风气。“兰亭集会”饮酒赋诗、读玄说理,即是这一种社会风气的体现。D.“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到了唐朝,把专门精通某一种职业的人称之为“博士”。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A.王昕任诞简傲,不事权贵,汝南王悦曾多次将钱抛撒在地上,命令僚佐们争抢,唯有王昕不为所动。悦散银钱,用眼神示意昕,昕才拾起一枚。B.王昕性情方正,落拓不羁。汝南王悦曾举办宴会,赴宴的人们都毫无顾忌地大吃猛喝,王昕却最早离席,躺进闲室,悦多次召请,他也不去。C.王昕待友挚深义重。他做东莱太守时,郡人认为刑邵是刑杲的从弟,聚集兵士想把他抓起来,昕用身体遮挡住刑邵,使其免除了一场祸害。D.王昕被杀害的主要原因是,一次显祖同朝廷大臣们畅饮,昕却称病不去参加,显祖派骑士去抓他,发现他竟然正摇头晃脑地吟咏着诗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旧事,王出射,武服持刀陪从,昕未尝依行列。(2)昕体素甚肥,遭丧后,遂终身羸瘠。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答案】10.C11.C12.D-20-
1113.(1)依照旧例,王出门游射,骑兵参军着武服拿着刀陪侍,但王昕却从来没有加入到这样的行列之中。(2)王昕身体一向肥壮,遭到父母之去世后,就一直瘦骨嶙峋。杨愔尊崇他的品行德业,把他作为自己学习效法的表率。【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悦嗜好逸游,有时会纵马奔驰两天两夜,王昕则半途返回。悦就命令王昕骑马在前,并亲自为他驱策。王昕丢掉缰绳,任马奔跑。悦的近臣说王昕狂妄放纵。“悦好逸游”,主语为“悦”,谓语为“好”,宾语为“逸游”,主谓宾完整,应在“游”后断开,故排除BD。“悦乃令骑马在前”,主语为“悦”,“骑马在前”为“在前面骑马”。且“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中“左右”为“近臣”,在句中做主语,因此应在“左右”前断开。故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积极入世、崇尚理性”错误,而应是“崇尚虚无,消极避世”,后面的“谈玄”已经提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王昕被杀害的主要原因是”错误,这只是王昕被杀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王昕被杀害的主要原因是其为人任诞简傲,常常触犯当权者的权威。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旧事”,古今异义,依照旧例;“持”,拿着;“陪从”,陪侍;“未尝”,不曾。(2)“素”,一向;“丧”,父母去世;“羸瘠”,瘦骨嶙峋;“重”,尊崇;“师表”,学习效法的表率。【点睛】解答句子翻译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20-
12参考译文:王昕,字元景,北海剧县人氏。六世祖王猛,秦苻坚丞相,定居于华山城。父云,在魏朝做官,有声望。王昕年轻巧时昕专心好学(勤奋)读书,太尉汝南王悦征召他为骑兵参军。依照旧例,王出门游射,骑兵参军着武服持刀陪侍,但王昕却从来没有加入到这样的行列之中。悦嗜好逸游,有时会纵马奔驰两天两夜,王昕则半途返回。悦就命令王昕骑马在前,并亲自为他驱策。王昕丢掉缰绳,任马奔跑。悦的近臣说王昕狂妄放纵。悦说:“王府的希望就寄托在此贤身上,我们就不要责备他了。”悦几次将钱撒在地上,命令大臣们争抢,惟有昕站立一旁,不为所动。悦又数银钱,用眼神示意昕,昕才拾起一枚。悦与僚臣们饮酒,站起身想移动一下座椅,人们争抢着帮忙,昕却站在一旁观看。于是悦变了脸色,说:“我是帝孙帝子帝弟帝叔,今天设宴,亲自动手搬凳子。你是什么人,如此傲慢!”昕回答说:“元景我地位低下,不值得殿下看到我的身影,哪里还敢以亲王僚佐的身份,从事斯役们的工作!”悦听了他的话,表示了歉意。赴宴的人们毫无顾忌地大吃猛喝,王昕最早离席,躲进闲室,悦多次召请,他也不去。悦就亲自跑来喊他:“满腹才能却轻巧视府主,这算得上仁吗?”昕说:“商纣王沉湎于酒,其灭亡就退。府主自己不注意,小小的僚佐怎能承担其罪责?”悦大笑着走了。魏孝武帝有时袒露上身,与近臣嘻戏游玩,每当看到王昕,马上穿衣正冠而复常态。王昕身体一向肥壮,遭遇父母之丧后,就一直瘦骨嶙峋。杨愔尊崇他的品行德业,把他作为自己学习效法的表率。迁秘书监。王昕年轻时和邢邵都是元罗的宾友,他做东莱太守后,邢邵全家就投奔而来。郡人认为那邢邵是邢杲的弟,聚集兵士想把他抓起来,王昕用身体遮挡住邢邵,大声道:“你们想抓邢子才,就先杀了我!”邵才免除了一场祸害。王昕喜好清言,词不俗浅。在东莱,抓到了一个杀害同行伴侣的凶兆手,审问他,却不承认,昕质问道:“那个人死了不能回来,你却安然无恙返家了,这怎么解释?”显祖认为王昕疏闲放纵,不是济世之才,骂他说:“好门户,恶人身。”又有人进谗说:“王元景时常嗟叹水运不该断绝。”帝听说后就更加恼怒,便下诏将其流放幽州。后召回,除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事。帝恼火临漳令嵇晔及舍人李文师,就把嵇晔赏赐给薛丰洛,文师赏赐给崔士顺家为奴。郑子默私底下对昕说:“从古到今还没有朝士作奴的。”王昕说:“箕子就作奴,怎能说没有?”子默就将昕的话向显祖作了报告,又说:“王元景将陛下比作殷纣王。”杨愔稍微为王昕作卫一些辩解。帝对杨愔说:“王元景是你的博士,你的话都是王元景教的。”帝后来又同朝臣畅饮,王昕则装病不来参加。帝派骑士将他抓来之前,他正摇头晃脑地吟咏着诗歌。王昕被斩杀于御座前面,尸体被抛弃到漳河之中,这是天保十年的事情。三、诗歌鉴赏(共2题;共15分)-20-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描绘了夔地露冷枫丹的景象,露是“玉露”,树是枫林,色彩明艳富丽,定下全诗明朗的基调。B.“丛菊两开他日泪”由景物触动情思,“两开”一语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C.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声,更添悲情,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以景结尾,关合全诗。D.本诗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意境开阔,诗人把最深刻的情感融会进去,使景物也有了生命,达到情与景的和谐统一。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A15.①羁旅漂泊之情。“丛菊两开他日泪”去年对丛菊落泪,今年又对丛菊落泪,足见羁留夔州的漂泊悲苦。②孤寂思乡之情。“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系故园。尾联写传来女子的砧杵声,足见其思念之情。③忧国伤时之情。全诗借景抒情,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心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A.“色彩明艳富丽”“定下全诗明朗基调”说法有误。由“凋伤”可知,首联意境主要是萧索凄凉的,全词的感情基调也是伤感悲凄的。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回答情感题,要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他日泪”“孤舟”“故园心”分析“羁旅漂泊”“孤寂思乡”“忧国伤时”之情。-20-
14首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诗人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颔联,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景色描写,表达了诗人和时局的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和思乡之情。“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二字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悲苦、凄伤的心情。“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尾联,叙写秋声。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思念之情更见深沉。总之,本诗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羁旅漂泊苦、孤寂思乡愁、忧国伤时情。16.名句名篇默写。(1)苏轼的《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写女子青春年少、容颜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2).羡长江之无穷(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齐彭殇为妄作(5).桑之未落(6).其叶沃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臾”“羡”“诞”“殇”。四、语言文字应用(共3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_____________,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_____________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其实,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与葫芦文化都有共同的情感基础-20-
15。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_____________的葫芦种植历史。历史文献_____________,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第一篇第三十七章第十七首诗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予以证实。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中亚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诸国,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脉相承包含源远流长表明B.浑然天成包含博大精深标明C.一脉相承蕴含博大精深标明D.浑然天成蕴含源远流长表明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结在葫芦身上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葫芦代表了C.葫芦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D.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B.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C.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葫芦对“一带一路”许多沿线国家人民与葫芦文化都有共同的情感基础D.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还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的葫芦文化深有感情【答案】17.D18.D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词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词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浑然天成”形容自然形成的整体,无需人工加工。“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第一处语境强调的是葫芦外形自然形成,柔和圆润、线条流畅。故选“浑然天成”更合适;“包含”指里面含有,一般用在比较具体的事物上。“蕴含”强调内在具有某种特性,一般用在比较抽象的概念上。第二处语境强调葫芦有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寓意,属于抽象的概念,故选“-20-
16蕴含”更合适;“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的广博高深,第三处语境强调历史悠久,故选“源远流长”更合适;“表明”是表示清楚意思。“标明”是做记号使人知道,最后一处语境强调根据历史文献可以清楚知道,再联系后文,应选“表明”更合适。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句子顺序是否合理,话题是否一致,前后是否照应,格式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等。本题中,首先这段文字的陈述对象是“葫芦”,故排除A、B,从上文看,应为“凝结”,而不是“代表”,故排除C。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中的这句话有两处语病,一是前后分句主语不同,故“我国人民”应放在“不仅”后面,排除A:二是主客体倒置,不是“葫芦对…”,排除C:D选项虽没有语病,但改变了句子的原意。故选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_____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_____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____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答案】(1).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2).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3).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这段文字谈的是药品存在的危害。-20-
17第①处根据上文“使用不当”,可知本句写使用药品不当的后果,结合下文“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本句要写出对身体产生危害。第②处前文“随着时间推移”,下文提到“药物浓度高于……”,可知这里在说药物逐渐累积,浓度升高。第③处根据上文“开始发挥疗效”,下文“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可确定这里写药品浓度应适量,注意前面“然而”的转折。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答案】2019年4月21-28日,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本则新闻共4句话,首句是导语,介绍的新闻的主要内容,即:2019年4月21-28日(时间),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人物\对象+事件)。第二句分别介绍了赛事取得的成绩,没有主次;第三句由“包揽、全部、取得全面胜利”等词可知强调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结果);第四句在最后单独介绍男单马龙的成绩,强调了此次赛事的其中一个关键信息: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结果)。故答案为2019年4月21-28日,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五、写作题(共1题;共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人说,成长是一道方程式,给我们条件,要我们去求解;有人说,成长是一道思考题,给我们材料,让我们去分析;也有人说,成长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时候跑到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论证已知,寻求未知。你认为成长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20-
18【答案】例文:成长是一种快乐时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而流逝。光阴,随着岁月的匆匆奔走而消散。成长中有喜怒哀乐,但最重要的是依旧是快乐。水泥公路旁,一辆辆汽车穿梭其中,有时冷清,有时繁闹。唯一不变的,是公路旁一棵矮矮的树苗。也许是有心人的播种吧,或者是无心人的丢弃。它没有得到精心的爱护,但是它还是坚强地活了下来。他摇晃着幼嫩的枝条,似乎在欢庆着他的新生。白云化作一滴滴甘露,滴落在他的头上、手上、脚上。他一高兴,就又长高了一寸。在爷爷的庇护下,他快乐的生长。然而,好景不会长,小树也不例外几个顽皮的孩子相互打闹,瞅见了小树,寻思着打一场剑击比赛,一下子折下了小树的稚幼的树枝。“咔”,仿佛听见了心碎的声音,沉淀在心底里。“轰隆隆——”狂风“呼呼”地刮着,豆粒般大小的雨点劈打下来,打在公路上,打在小树还未来得及愈合的伤口,打在了一颗已经支离破碎的心上……一泉甜蜜在碎片中流淌而出,像一股强力胶,硬是把这颗不可修复的心重新粘合在了-起。似乎更加强大,更加坚硬。宛如打铁后重获新生的坚韧,雨过天晴后更加绚丽的彩虹,蚕蛹破茧后展翅高飞的翅膀小树醒了过来,宛如浴火凤凰。他,苏醒了。他的根,深入万丈的泥土,插进岩石也不罢休。它汲取着无尽的营养,汇聚于那树干上的一点。“咔嚓”年岁己久的树皮裂开,一条嫩绿的,调皮的新枝缓缓抽出,分裂,分裂,分裂,迅速攀升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蓝天还是蓝天,只是多了几朵白云;昔日的马路依旧还是马路,只是铺上了沥青。但是,昔日的小树已不见踪影,只是马路旁又多了一棵头顶蓝天,脚踏实地的参天大树。他很快乐,因为鸟儿在他手上架窝,路人在他身下乘凉,但他最忘不了的,还是十多年前的那一天。成长的路上,没有永恒的快乐,但是只要你用心体会每一次挫折,那么快乐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写作要求者两个部分组成。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抓住关键词和材料主旨,全面地挖掘话语的含义进行立意。【审题】-20-
19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有关“成长”的一段话,采用“有人说,……有人说,……也有人说,……”的模式对关键词“成长”从不同层面进行解读,最后提出“认为成长是什么”这一问题。命题者显然是就“成长”一词,引导考生思考“成长”的内涵是什么,人生中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会让自己觉得在成长,成长意味着什么,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收获什么……这些都是立意时需要考虑的。【立意】成长是一种快乐;有时成长是一种忧伤;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磨难中的成长收获的是一份坚强;成长的闻到是甜美的;健康成长才是最好的成长;……【素材】1.成长是一种痛,但我不愿让它留下伤痕。成长是一种蜕变,经历了磨难才能破茧而出。18岁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这一刻,在得到与失去的交替中,在迫求与放弃的转换之间,我们感受着快乐,也经历着痛苦。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源于对梦想的追逐。当我们经历了无数痛苦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总算体味了欢乐,这才明白:痛苦,常常孕育着快乐的种子。成长本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痛苦也不一定是坏事,于痛苦中,我们知道,当现实无法改变时,我们要适时地改变自己,但是我们还总爱同现实讨价还价,因为我们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这个幸福、温暖,爱与痛苦交织的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发现,学会了珍惜,对于我们心中那些解不开的小小的结,我们学会了淡淡一笑,去欣赏它的缺憾美。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洒脱地转过身,就能寻找到新的美丽的风景。2.站在成人的门槛上,眼前或许仍然是一张张稚嫩的脸。年轻而明亮的眼睛,透露出那么一丝愤世嫉俗,寂寞的笑容里潜藏着淡淡的忧伤。也许成长是这样:忧伤和着欢喜,失落和着欣慰,喧哗和着宁静。曾经苦涩的日子,在回忆的画面里,已酿成芬芳。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脚步姗姗而来,白昼的繁华和喧闹渐渐销声匿迹,在朦胧和宁静的夜晚,我常常陷入无边的回忆之中。在回忆中,那曾经许下的愿望和美丽的诺言,那执著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都化为幸福的叶片,被我精心收藏。成长记录着痛苦,也镌刻下欢乐,沿着成长的足迹,一步步,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未来。3.成长,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他会让你懂得爱、感恩、感动,让你明白人生的酸甜苦辣,成长如同一杯咖啡,芳香扑鼻,有时还带有一丝苦涩,更多的是细细品味后的甜蜜;成长好似一缸陈年老酒,需要时间的酝酿,越久越浓,百般滋味让人回味。而我成长的快乐正是这咖啡中的淡淡甜蜜,美酒中难忘的滋味。-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