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一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1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选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提倡的“学而时习之”与朱熹倡导的“涵泳”都可以认为是带有儒学特色的读书方法。B.在儒家“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读书过程中,读书人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D.孟子提倡士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儒学“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有相通之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C.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D.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B.读书之法是不存在古今之变的,因而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C.文章主要阐释了读书能使人“学以致用”这一观点,且以此为据批判了不善于读书“两脚书橱。”D.明代,读书人为了科举求官,从小就接受反复训练,读书的方法已不再贯彻“经世致用”的思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端午的阳光熊红久①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②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他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2③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④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⑤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我知道,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⑥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⑦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⑧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只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⑨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⑩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吃粽子、竞龙舟,把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轰轰烈烈。⑪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⑫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对于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声,
3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⑬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我把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动理解为一种悲情的怀念的时候,说明我对端午节的认知又进了一层。B.五月初五,屈原为救楚国而自沉汨罗江,端午节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灵魂而变得内涵充盈。C.许多能够引领情感走向的典故可以证明,有些人用个体生命的弯道,使坚硬的历史变得柔软。D.文章善用修辞,意蕴深远,如“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等。5.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本,理解“一缕阳光”的含义。6.赏析第⑥段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绍兴元年,张俊请飞同讨李成,时成将马进犯洪州,连营西山,飞请自为先锋,俊大喜。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进大败,走筠州。飞抵城东,贼出城,布阵十五里,飞设伏,选骑二百而前,贼易其少,薄之,伏发,贼败走。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帝曰:“中兴之事,一以委卿。”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狱之将上,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飞至孝,母有痼疾,药饵必亲,家无姬侍。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来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成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节选自《宋史·岳飞传》)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4A.诣桧诘其实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古之学者必有师D.杯盘狼籍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B.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C.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D.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氏春秋》,即《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史官左丘明所作。B.未冠,指尚未加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C.朔望,“朔”指农历每月第一天,“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D.汴京,也称汴梁、东京,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于此,有“八朝古都”之称。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飞学习勤勉,尊重老师。家中贫困,他却努力学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等书,跟随周同学习射箭,周同死后,他定期去老师的坟墓拜祭。B.岳飞熟悉军事,出奇制胜。在与马进的战斗中,他先出其不意,身先士卒杀入敌阵,使敌军败逃,追击中又设下伏兵,再次大败敌军。C.岳飞力图恢复中原,重创敌军。岳飞多次朝见皇帝,谈论恢复中原的方略;从朱仙镇发兵,与兀术对峙布阵,最终使兀术逃回汴京。D.岳飞军纪严明,爱护百姓。士兵拿百姓一缕丝麻捆绑柴草,立刻被斩首示众;晚间休息,百姓打开门愿意让士兵进屋休息,却没有士兵敢进。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2)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已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苔
5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白日不到处”两句交代了苔的生长环境,及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努力生长的特性。B.“也学牡丹开”一句运用拟人,表明青苔虽小,却也渴望展现出自己的美。C.“随渠爱暖凉”,交代了他们喜欢温暖、或喜欢阴凉的习性。D.“何物是斜阳”是青苔对红叶的发问,表明青苔想要从幽暗的环境中解脱。13.这两首诗各自体现了青苔怎样精神品质?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天姥山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教师的作用。15.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布,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反对党八股》)B.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荷塘月色》)C.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故都的秋》)D.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我与地坛》)16.下面是某药品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在顺序、表述、语法等方面存在五处错误,请找出并作修改。①【成分】板蓝根、大青叶。辅料为蔗糖、淀粉。②【性状】本品为棕色颗粒;味甜、也有些微微的苦味。③【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④【规格】每袋装15克左右(相当于原生药15克)。
6⑤【药品名称】复方板蓝根颗粒。⑥【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克,也就是一次喝一袋,一日3次。⑦【注意事项】忌不要喝酒。(1)第_______句位置不当,应调整到第________句前面。(2)把_______改为___________。(3)把_______改为___________。(4)把_______改为___________。(5)把_______改为___________。17.请对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字。由安徽省委宣传部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第七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惠及消费者6500万人次,间接拉动消费约20亿元,有力提振文旅市场信心,有效助力文旅产业复苏。本届消费季活动于7月底提前启动,至10月底结束;在补贴项目上,延续看书、看电影、看演出消费直补的同时,增加“夜游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刺激夜间文旅消费;在补贴范围上,聚焦脱贫攻坚,给予国家级贫困县政策倾斜。本届消费季共使用专项补贴资金949.56万元,参与特约商户1100家、参与消费交易68.45万笔,直接交易金额4365.78万元。活动期间,全省各市组织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让广大消费者在享受优惠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四、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12月23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指出,最新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②高一学生李华是同学眼中的学霸,但是学霸也有短板——体育。他身体瘦弱,性格内向,不喜欢体育锻炼,比起运动锻炼,他更愿意待在教室看书。③钟南山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有涉猎。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年轻时举重的最高重量是100公斤,卧推可以达到70公斤。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创下的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运动与健康”主题班会课上发言,向师生阐述你的观点。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8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一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选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提倡的“学而时习之”与朱熹倡导的“涵泳”都可以认为是带有儒学特色的读书方法。B.在儒家“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读书过程中,读书人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D.孟子提倡士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儒学“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有相通之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C.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D.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B.读书之法是不存在古今之变的,因而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C.文章主要阐释了读书能使人“学以致用”这一观点,且以此为据批判了不善于读书“两脚书橱。”D.明代,读书人为了科举求官,从小就接受反复训练,读书的方法已不再贯彻“经世致用”的思想。【答案】1.C2.C3.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端午的阳光熊红久①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9②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他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③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④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⑤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我知道,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⑥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⑦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⑧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只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⑨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⑩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吃粽子、竞龙舟,把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轰轰烈烈。⑪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⑫
10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对于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声,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⑬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我把插艾蒿、吃粽子等活动理解为一种悲情的怀念的时候,说明我对端午节的认知又进了一层。B.五月初五,屈原为救楚国而自沉汨罗江,端午节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灵魂而变得内涵充盈。C.许多能够引领情感走向的典故可以证明,有些人用个体生命的弯道,使坚硬的历史变得柔软。D.文章善用修辞,意蕴深远,如“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等。5.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本,理解“一缕阳光”的含义。6.赏析第⑥段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答案】4.B5.①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端午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眼光,是历史的见证。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③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6.赏析:①引用余光中的话,强调屈原的精神品质在中华文化中的巨大影响,增强了说服力。②运用了借代手法,用“蓝墨水的上游”代指“中华文化”,“汨罗江”代指屈原,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的开创性作用。作用:①紧承上文,强化屈原高尚的魂魄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充盈了端午节的内涵,浸润着中华文化。②点明文章主旨,与下文中“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的表达相呼应,将屈原的精神品质予以升华。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11绍兴元年,张俊请飞同讨李成,时成将马进犯洪州,连营西山,飞请自为先锋,俊大喜。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进大败,走筠州。飞抵城东,贼出城,布阵十五里,飞设伏,选骑二百而前,贼易其少,薄之,伏发,贼败走。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帝曰:“中兴之事,一以委卿。”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狱之将上,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飞至孝,母有痼疾,药饵必亲,家无姬侍。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来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成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节选自《宋史·岳飞传》)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诣桧诘其实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古之学者必有师D.杯盘狼籍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B.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C.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D.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氏春秋》,即《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史官左丘明所作。B.未冠,指尚未加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C.朔望,“朔”指农历每月第一天,“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D.汴京,也称汴梁、东京,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于此,有“八朝古都”之称。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飞学习勤勉,尊重老师。家中贫困,他却努力学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等书,跟随周同学习射箭,周同死后,他定期去老师的坟墓拜祭。B.
12岳飞熟悉军事,出奇制胜。在与马进的战斗中,他先出其不意,身先士卒杀入敌阵,使敌军败逃,追击中又设下伏兵,再次大败敌军。C.岳飞力图恢复中原,重创敌军。岳飞多次朝见皇帝,谈论恢复中原的方略;从朱仙镇发兵,与兀术对峙布阵,最终使兀术逃回汴京。D.岳飞军纪严明,爱护百姓。士兵拿百姓一缕丝麻捆绑柴草,立刻被斩首示众;晚间休息,百姓打开门愿意让士兵进屋休息,却没有士兵敢进。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2)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已必及祸,故力谋杀之。【答案】7.D8.C9.A10.C11.(1)大水突然冲来,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瓮中,被波涛冲到岸上才幸免于难,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异。(2)秦桧也认为岳飞不死,终究要阻碍和议,自己也必然会遭到祸害,因此极力图谋杀死岳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白日不到处”两句交代了苔的生长环境,及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努力生长的特性。B.“也学牡丹开”一句运用拟人,表明青苔虽小,却也渴望展现出自己的美。C.“随渠爱暖凉”,交代了他们喜欢温暖、或喜欢阴凉的习性。D.“何物是斜阳”是青苔对红叶的发问,表明青苔想要从幽暗的环境中解脱。13.这两首诗各自体现了青苔怎样精神品质?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答案】12.D13.①其一青苔自信、自强、乐观。苔花虽然渺小,长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却不自惭形秽,要像华丽的牡丹一般绽放,努力展现自己的风采。②其二的青苔安然、自适、随性。红叶喜暖,青苔爱凉,都出自它们内心的选择;青苔生于阴凉之地,不知斜阳为何物,在对红叶的反问中,流露出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
13(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天姥山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教师的作用。【答案】(1).熊咆龙吟殷岩泉(2).栗深林兮惊层巅(3).君子生非异也(4).善假于物也(5).师者,(6).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5.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布,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反对党八股》)B.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荷塘月色》)C.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故都的秋》)D.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我与地坛》)【答案】B16.下面是某药品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在顺序、表述、语法等方面存在五处错误,请找出并作修改。①【成分】板蓝根、大青叶。辅料为蔗糖、淀粉。②【性状】本品为棕色颗粒;味甜、也有些微微的苦味。③【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④【规格】每袋装15克左右(相当于原生药15克)。⑤【药品名称】复方板蓝根颗粒。⑥【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克,也就是一次喝一袋,一日3次。⑦【注意事项】忌不要喝酒。(1)第_______句位置不当,应调整到第________句前面。(2)把_______改为___________。(3)把_______改为___________。(4)把_______改为___________。(5)把_______改为___________。【答案】(1).⑤(2).①(3).也有些微微的苦味(4).微苦(5).15克左右(6).15克
14(7).口服,一次15克,也就是一次喝一袋,一日3次(8).口服,一次15克,一日3次(9).忌不要喝酒(10).忌饮酒17.请对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字。由安徽省委宣传部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第七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惠及消费者6500万人次,间接拉动消费约20亿元,有力提振文旅市场信心,有效助力文旅产业复苏。本届消费季活动于7月底提前启动,至10月底结束;在补贴项目上,延续看书、看电影、看演出消费直补的同时,增加“夜游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刺激夜间文旅消费;在补贴范围上,聚焦脱贫攻坚,给予国家级贫困县政策倾斜。本届消费季共使用专项补贴资金949.56万元,参与特约商户1100家、参与消费交易68.45万笔,直接交易金额4365.78万元。活动期间,全省各市组织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让广大消费者在享受优惠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答案】第七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正式开启,惠及人多,拉动消费,助推产业复苏四、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12月23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指出,最新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②高一学生李华是同学眼中的学霸,但是学霸也有短板——体育。他身体瘦弱,性格内向,不喜欢体育锻炼,比起运动锻炼,他更愿意待在教室看书。③钟南山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有涉猎。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年轻时举重的最高重量是100公斤,卧推可以达到70公斤。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创下的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运动与健康”主题班会课上发言,向师生阐述你的观点。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适度锻炼,健康你我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借助“运动和健康”这个主题班会课,想和大家说说体育锻炼的必要性。2019年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疯狂肆虐,从中国到韩国,
15从东亚到欧洲……为了响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号召,最美“逆行者”日夜奋斗在前线,而我们大多数人只能宅在家足不出户,吃吃吃、睡睡睡、手机手机……网课以来,老师们的教和学生们的学也是坐着埋头苦干。马上就3月中旬了,你称重了吗?你胖了15斤还是25斤?你真的不打算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首先,大家要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放心,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体育锻炼不会影响大家的工作和学习。钟南山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相当厉害,北大读书期间,他在校运会创下的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你看他的体育锻炼一点没妨碍他成为中国最杰出的医生和院士。大家要知道,经常而充足的体育锻炼能调节机体代谢,助力苗条身姿;有助于调节情绪、消除网课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改善睡眠、提高自信心和幸福感;还能降低师生可能有的冠心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危险。再说,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所以我们是需要好好体育锻炼的。其次,有了意识,就要行动起来,所以如何锻炼呢?其实这里所说的体育锻炼,不仅仅是指运动锻炼,只要能增加能量消耗的骨骼肌活动都包括在内,做家务、走路、浇花、除草都可以。给大家一些可行的小建议吧,大家试试看:①走着、跳着看电视,轻松活动6000步。看电视别坐着,而是来回走着看、跳着看、原地跳着绳看。要知道,跳绳3分钟消耗的能量,相当于走10分钟路消耗的能量哟。你看,这样既放松了心情,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②手机控们可以充分利用手机里教的小视频学跳舞,把你的能量消耗消耗,没准一不小心就练出了一枚舞蹈新星来呢.③和家人一起做平板支撑。想锻炼肌肉力量,可用哑铃、水瓶、弹力带锻炼;想锻炼身体柔韧性,可以打太极、练瑜伽,这两样都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且练习50分钟左右,就相当于走路6000步,绝对对你的身姿和气质都有提高。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吧!我锻炼,我健康!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