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

ID:82001727

大小:2.79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2-07-01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_第1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_第2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_第3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_第4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_第5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_第6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_第7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_第8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_第9页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_第10页
资源描述:

《【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医学微生物学》 第28章-微生物学细菌检验技术与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同济医科大学】优质课全国特级教师江新欢博士教授《医学微生物学》第28章微生物学检验第28章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本章内容第一节微生物1第二节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2学习目标及重点学习目标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医学有关的八大微生物种类。熟悉:微生物的三大类型及分类;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任务。了解:微生物命名原则。本章重点:★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种类。★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任务。第一节微生物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第一节微生物一、微生物的概念与

2、特点2.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繁殖快,代谢强适应强,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1.微生物类型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第一节微生物微生物类型细胞结构特点常见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或核酸构成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缺乏完整细胞器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完整细胞核,细胞器完整真菌二、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第一节微生物⑴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为微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微生物主要分布于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病毒界2.微生物分类第一节微生物①种: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即有一定的共同形

3、态和生理特征)的某一微生物群体归为一个菌种。现代分类学上规定菌株的DNA同源性≥70%或16SrRNA序列同源性达90%以上为同种。②亚种或变种:为种内的分类单位。是指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纯种,其与典型种之间存在某些特征的差别且这些特征稳定遗传,将这一纯种称为典型种的变种。⑵几种分类等级概念③型:依据同种微生物间的微小差异,分为不同型。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分型方法。如霍乱弧菌依其生物学性状差异分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福氏志贺菌依其抗原结构不同分6个血清型。④菌株:来源不同的同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称为菌株。如分别从患者甲和患者乙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两株金黄色葡萄球菌。⑤标准菌株:

4、是指具有某菌种典型特征的菌株。是菌种分类、鉴定、命名的参比依据,常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ATCC25922ATCC25923第一节微生物第一节微生物⑶微生物分类方法:①传统分类法和数值分类法②遗传学分类法细菌分类:采用伯杰分类系统分类和命名。真菌分类:我国普遍采用Ainsworth分类和命名。病毒分类:按科、属、种3级或科、亚科、属、种4级分类和命名。第一节微生物3.微生物命名:采用拉丁文林-奈双命名法。Staphylococcusaureus,简写为S.aureus。中文相反,金黄色葡萄球菌。Escherichiacoli,简写为E.coli中文,大肠埃希氏菌。斜体首字母大写斜

5、体小写第一节微生物三、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微生物无处不在多数有益,少数有害第一节微生物1.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分解和营养作用。2.微生物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广泛应用。3.微生物污染的危害作用。4.微生物对人体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关系主要体现于:正常菌群的生理有益和病理致病作用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1)正常菌群:①概念:寄居在人和动物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有益而无害的微生物群,称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②生理作用(有益作用):生理作用依赖于正常菌群微生态平衡的维持,主要有营养、拮抗免疫防御、免疫调节等作用。第一节微生物第一节微生物③病理作用(有害作用):在某些条件下,正常菌群的

6、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可表现出致病作用,称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致病条件第一节微生物(2)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典型脓疱葡萄球菌革兰染色一、微生物学概念及研究范围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按研究对象分:细菌、病毒、真菌学按应用领域分:工业、农业、医学、兽医微生物学等按研究方向分:基础微生物、分子微生物学、微生态学等第二节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二、微生物学发展1.微生物的经验应用(1)酿酒、制醋、腌腊等食品生产实践的经验使用;(2)人痘接种预防

7、天花:微生物在疾病防御中的经验使用,也是免疫预防的最早方式。2.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第二节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2)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3)抗生素的发现: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1940年Florey提取青霉素;欧立希:发明化学疗剂——砷凡纳明。-------问题: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增高(4)微生物学的现代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