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揭开雷电之谜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培养探究学习能力——《揭开雷电之谜》教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所在的沪教版第8册第3单元,是以“边读边想,对课题、课文等内容提问,培养探究学习能力”而编写的。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的是科学家的小故事.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电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二、教学目标1、自学字词,能理解“揭开、勇士"等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学习围绕课文内容提问的基本方法.3。、根据文中的描述,能介绍富兰克林制作风筝的过程及其原理。4、能联系上下文,通过想象说话的方法品读富兰克林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围绕课文内容提问的基本方法,尝试自主学习。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富兰克林的精神.四、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字词的能力,一般的字词可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自学,学生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结合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不同的理解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教学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容易混淆的字词。如“系”、“倒”和“兴”的两种读音;主要点播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如“摄取"、“勇士"等。
12、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复述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结合课后“说写双通道",让学生介绍富兰克林制作的风筝及简单的原理。这个练习让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将故事中的情节转化为说明性的文字,促使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练习时还要进行简单的原理说明,这加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更显出趣味性。3、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对课题提问学习的方法,因此“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是这个单元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虽然这一训练在三年级下半学期已经有过,但许多学生掌握得并不牢固,因此在这个单元中,还应加强训练。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找关键的字、词、句、标点,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更应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本课中着重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提问题,边读边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教学思想1、本课是沪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要求:边读边想,对课题、课文等内容提问,培养探究学习能力。2、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本课正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二期课改,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目标。3、学习富兰克林的探究精神.本课中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之所以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正是由于他敢于挑战,勇于探究,才有了这伟大的发现,感受富兰克林这种探究学习的精神,使学生们感受这种精神带来的乐趣,把这种精神运到自己的学习中.六、教学策略1、从多读入手,让学生养成边读边问的习惯。董遇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领会课文的意思,我采取了齐读、自读、同桌互读、默读、小组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第1
2小节,通过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罗列自己觉得读懂这一小节的障碍点,后面的学习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2、让学生们合作学习,互相提问。整体感知文章时,小组交流质疑.学习第3、4节,解决“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这些疑问时,通过再针对关键句质疑问难,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释疑。3、对于较难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第2小节,解决“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时,采用通过理解关键词,然后理解句子的方法来解疑.比如: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亲自做实验。七、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媒体播放:雷电)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景象?(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电大作……)2、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电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来——(媒体出示课题:揭开雷电之谜)齐读课题.(二)初步释疑,整体感知。1、轻声读课文并思考,对文中不理解的问题做好标记。2、小组交流:预设问题并释疑:雷电之谜是什么?板书:放电现象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板书:大胆提出怎样揭开雷电之谜?板书:风筝实验结果怎样?轰动世界3、结合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再读课文,深入解疑。1、在预习和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第1小节(媒体出示)同桌之间读课文并质疑:预设问题:“摄取”和“勇士”的意思是什么?(媒体出示):人们之所以称富兰克林是勇士,那时因为()。2、学习第2小节(媒体出示)
3(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划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老师引导理解:“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大自然在显示神威-—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亲自做了试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念。(板书:敢于挑战敢于实践)小结:富兰克林敢于挑战大自然,敢于挑战大多数人,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真不愧于“勇士”这一称号.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风筝实验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他又是怎样研究的呢?我们接下来再学习。3、学习第3、4小节(媒体出示第3小节)(1)仔细读读课文第3、4小节,围绕“风筝实验”提出你的问题?(2)质疑,预设:这是一个怎样的天气?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天气做实验?做实验的风筝与普通风筝有什么不同?在这种电闪雷鸣的天气中,富兰克林不怕吗?他为什么愿意冒险做这个实验?……(3)请你借助这些词语复述富兰克林制作风筝的过程,自己准备.(媒体出示:安了、系住、接上)(4)这样的设计的确能让富兰克林切身感受到雷电中的电流,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再读读第4小节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勇气和胆量。(媒体出示: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5).交流并出示句子。难道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吗?不,面对危险,富兰克林没有退却,他心里一定在想——指名说。(富兰克林没有退缩、坚持做实验)指导朗读句子(媒体出示:“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6)富兰克林对科学如此执着和着迷,实验成功了,他兴奋地叫了起来——
4(生读)“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7)有感情地朗读第3、4小节.小结:这就是富兰克林,正是他有着为了科学坚持到底勇于献身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四)概括升华,总结全文媒体出示: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知道富兰克林的所作所为后,()说:“()。”()说:“()。”还有()说:“()。”同桌讨论交流。(提供参考:有的科学家、教过他的老师、他的父母、曾经嘲笑过他的人)后来,富兰克林还发明了--(避雷针).师:雷电之谜终于被解开,它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轰动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造福于人类。学习了课文后,你对“勇士”这个词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小结:“勇士"是指那些有力量、有胆量的人;是敢于向大自然挑战、用实践证明自己观点的人;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通过学习本课,我们知道了富兰克林是电学史的一位勇士,那么,你还知道有哪些勇士呢?同学们,在读书节中,我们更要读好书,交好友,去了解更多的勇士!(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2、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3、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板书设计:揭开雷电之谜富兰克林大胆提出放电现象风筝实验敢于挑战敢于实践勇于献身科学八、教学反思
5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围绕课文内容提问,并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我在揭示课题和学习第3节准备实验用的风筝时,设计了两次学生提问.学生的问题基本都能抓住题眼和主要能力,问题质量较高。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我由文中的关键词“勇士"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划——议,找出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进行重点的研读,感悟富兰克林敢于挑战、敢于实践、勇于献身的精神.课文的3、4节是重点,我设计了让学生完成课后表格,并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制作风筝的过程说一说,利用文本资源,进行读写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在学习第1节时,让学生尝试加上关联词说一说。在学课文第2节时,出现了和整体感知课文的重复,这一节并不是重点,因而可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随机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重点段落,这就需要把握教学的时机,提高自已的应变能力。课后练习把句子写具体,指导学生要围绕关键词写具体,但部分学生后半句没有抓住这一要点,需要继续加强练习。由于本课涉及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个别同学还存在疑惑,要鼓励学生今后多读书,多了解电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