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185567
大小:2.08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3-09
《观测研究珠峰北坡背风波动中的苦与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2-28 观测研究珠峰北坡背风波动中的苦与乐引子1975年春,中国科学院与国家体委合作,在珠峰北坡进行科学考察,我是中科院科学察队大气物理组组长,带领三名南京气象学院毕业班学生张江援、冯雪华、李玉柱三人进行科学考察工作,同时,应邀作为登山队气象组副组长,制作登山天气预报。我与登山队气象组合作,每天释放6~8个无线电探空气球,观测发现了珠峰北坡的中小尺度系统,系统的时间尺度约为2~6小时,空间尺度约为3~6千米,中小尺度高压对应大风(30米/秒左右),中小尺度低压对应小风(5~10米/秒)。据此,我提出,中小尺度系统可能与背风波动有关,
2、申请去珠峰北坡观测研究。大气物理所批准了我的课题申请,于1980年春在珠峰北坡进行背风波动观测研究。观测方案是:在珠峰北坡大本营释放系带无线电探空仪的等高平飘气球,在大本营西侧山脊附近(盛行风的上游),选择适合的观测点观测等高平飘气球移动轨迹,并监测移动轨迹上的探空仪信号,求得轨迹上的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速资料,以研究珠峰北坡的背风波动。观测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气象局。 野外观测实施1980年4月22~29日,我和严江征、崔成和、王津生、郭明礼和张明贵等6人在珠峰北坡大本营西侧海拔5700m观测珠峰的背风波动;
3、在大本营,郑小英、刘增基、马德礼等负责每天5次释放三个不同高度的等高平飘气球。每天从北京时间08时开始,每隔3小时观测接收一次等高平飘气球发射的气象资料信号,分别在北京时间08时、11时、14时、17时和20时。每次施放3个不同发射频率的无线电探空气球,飞行高度分别定在6000m、8000m、10000m左右。每次观测的时间约2小时,最长的观测时间达到2.8小时。艰难地选择观测点 按课题观测设计要求,我们要在绒布河谷中同时施放三个不同高度的等高无线电探空气球,即分别在10000m、8000m和6000m左右。春季,在珠峰地区上空盛行西风,因此,
4、在观测站的东侧不宜有比观测站高的山脉,才能取得较长时间的观测资料。为了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观测站,我带着司机小杨、小夏用了四天的时间先后在大本营东西两侧山脊选点(照片1),分别到达过5300~5800m的高度,最后选定在大本营西侧山脊5700m左右的正西方处。这个站正好位于绒布河谷东西最宽的剖面上,且在其对面东侧山脊处的海拔高度相对较低,视线开阔,易于取得较长时间的观测资料;此外,该站四周比较开阔,易于设立三个观测点。照片1.高登义在珠穆朗玛峰海拔5800米处选择观测点 怒喊队员必须跟上 4月21日上午9时,全队分成两组,我带领5名队员到西侧山脊
5、5700m处建站观测。甄小英等在大本营准备施放等高无线电探空气球。我们6人背上三台用于测风的经纬仪、三台用于接收无线电探空仪信号的接收机,刘增基等四名队员帮助我们搬运器材到5700m营地,几位藏族民工帮我们背帐篷、炊具和食品等。大本营位于绒布河谷的东岸,我们离开大本营,向西前进,首先必须下坡近100m到绒布河谷底,淌水过河。然后再在西岸向上攀登。我们背负10多公斤重的仪器,小心地攀登。3个多小时后,我们登上了5600m左右的高度,大家实在爬不动了,只好就地休息。有人开始吃干粮。这个地方比较开阔,但向东的视线不算好,我没有选作观测站。休息35分钟
6、后,我站起来,准备带领大家继续前进。刘增基走到我身边,悄悄地对我说:“高登,有两位队员头痛,怕是走不动了,你看,就在这儿建站行吗?”“不行”我本想批评他,但看刘增基为难的样子,看看大家的“无耐”劲儿,我转而说:“大家再休息一下,我先前面探路。”我背上自己背的东西,带上冰镐,向更高的地方攀登。在当时,我的高山适应性的确比其他队员好些,但我比大家年长10多岁,我也累啊。促使我选择更高处的原因那是我明白观测背风波动的要求。我只好身体力行了。我仔细地找寻攀登的最佳路线,符合安全、易攀,保证队员们平安地登山。半个多小时后,我找到了上次选择的观测站。我放下
7、登山背包,呼喊队员们跟上来。不知是他们没有听见还是什么原因,队员们只是抬头望着我,仍在原地不动。我再仔细审视这个观测场地,向东的视野比下面的开阔多了,场地也比下面的场地面积大多了,南面可望见珠峰,多好的观测场啊!两相比较,从科研工作出发,必须叫他们上来。我直呼“马书记”和“刘增基”的名字,命令他们赶快上来。也许队员们真的太累了,仍在原地不动。我真急了,骂了一句脏话,还点名“马书记”、“刘增基”、“严江征”三位共产党员,并高喊:“我比你们岁数大,我能爬山,你们为什么不能爬?”“都给我上来!”队员们上来了,艰难地沿着我走过的路上来了。背风波动观测完
8、毕后,严江征悄悄对我说:“老高,那天,从来没有见你发过那么大的火。不过,你这一发火,我们觉得问题严重,不上不可了。”刘增基诚恳地对我说:“那天我的确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