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ID:81775892

大小:1.68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6-15

上传者:183****4338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1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2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3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4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5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6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7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8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9页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10页
资源描述:

《初级护师-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舌短而宽,具有较好的吸吮功能、吞咽功能;早产儿较差。  >>涎腺发育不成熟,3~4个月分泌增多,5~6个月显著,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  >>食管(漏斗状)下端贲门肌发育不成熟,易胃食管反流,8~10个月消失。  >>新生儿食管长约10cm,1岁11~12cm,5岁16cm,学龄20~25cm。  >>与成年人相同的3个狭窄部位,通过膈部的狭窄相对较窄。    三、胃  >>水平位,贲门肌发育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  >>新生儿胃容量约30~60ml,1~3个月90~150ml,1岁时250~300ml,5岁时700~850ml,成人2000ml;实际哺喂容量多于上述容量。  >>胃排空时间:水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

1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及肠道菌群  >>婴儿肠道为身长5~7倍,吸收面积较大,利于消化吸收。  >>肠系膜相对较长且活动度大,易患肠套叠及肠扭转。  >>早产儿乳糖酶活性低等,易乳糖不耐受、全身性感染和功能性肠梗阻。  >>母乳喂养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大肠埃希菌为主。    五、肝  >>年龄越小,肝相对越大。  >>肝细胞发育尚未完善,解毒能力较差。  >>婴幼儿右肋缘下1~2cm易触及,6~7岁后肋缘下不能触及。    六、消化酶  <3个月唾液淀粉酶产生较少,胃酸比成人少,各种酶的活性较成人低。

2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6个月胰淀粉酶活性较低,1岁接近成人。    七、婴儿粪便    正常粪便正常粪便具体说明胎粪①生后第一次排出粪便呈墨绿色,质黏稠,无臭味②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便,持续2~3日,过渡为黄糊状粪便人乳喂养呈金黄色,均匀糊状,偶有凝块,不臭,有酸味,每日2~4次牛、羊乳喂养①呈淡黄色,较稠,多成形,量多,较臭,每日1~2次②添加淀粉或糖类食物可使粪便变软混合喂养①与喂牛乳者相似,但比较软、黄②添加辅食后,性状接近成人  异常粪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生理性腹泻:每日4~6次,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体重增长正常异常粪便具体说明干结进食蛋白质偏多、淀粉或糖过少或肠蠕动弱、水分吸收过多黑色肠上部及胃出血或用铁剂药物或大量进食含铁食物带血丝肛裂、直肠息肉灰白色胆道梗阻第二节 口腔炎

3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口腔炎是指口腔黏膜炎症。  >>若病变局限于舌、牙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牙龈炎、口角炎等。  >>婴幼儿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涎腺分泌少,口腔黏膜较干燥,利于微生物的繁殖,易患口腔炎。  >>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类型临床表现疱疹性口腔炎①全年可发病,1~3岁多见,传染性强②口腔黏膜(牙龈、舌、唇、颊黏膜,有时累及上腭及咽部)早期呈散在或成簇的小水疱③全身表现:拒食、流涎、哭闹、烦躁、发热(38~40℃)、颌下淋巴结肿大④发热持续5~7日,溃疡10~14日愈合⑤鉴别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引起),不累及牙龈和颊黏膜,淋巴结不肿大  类型临床表现溃疡性口腔炎①多见婴幼儿②局部表现:口腔黏膜(各部位都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面或浅溃疡,散在或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易拭去,但遗留溢血的创面③全身表现: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  

4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类型临床表现鹅口疮①鹅口疮又称雪口病,多见新生儿②黏膜表面白色斑膜③局部表现: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周围无炎症反应,强行拭去可见充血性创面,患处不痛,不流涎④轻者:无全身症状⑤严重:累及消化道或呼吸道,引起真菌性肠炎或真菌性肺炎    三、治疗原则    四、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具体说明口腔清洁多饮水;用药清洗溃疡面,清除分泌物和腐败组织局部涂药①鹅口疮: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合液②疱疹性口腔炎:疱疹净(碘苷),西瓜霜、锡类散、冰硼散等③溃疡性口腔炎:金霉素鱼肝油,冰硼散、锡类散等④口唇干裂:液状石蜡或抗生素软膏防止继发感染及交互感染①护理前后洗手,食具、玩具等消毒,母亲内衣清洁②疱疹性口腔炎注意隔离,以防传染饮食护理①微温或凉流质,避免酸、咸、辣、热、粗、硬等刺激性食物②疼痛较重:按医嘱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健康指导知识讲解、鼓励喝水、好习惯、口腔周围皮肤干燥第三节 小儿腹泻

5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轻型:肠道外感染、饮食、气候等因素引起。  >>中、重型:肠道内感染引起。  >>肠道内感染性腹泻临床又称肠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易感因素    (二)病因  

6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三)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一)腹泻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具体说明胃肠道症状①轻型:食欲不振,呕吐,大便每日数次或10余次,呈黄色或黄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奶瓣或混有少量黏液②中、重型:呕吐,严重吐出咖啡渣样液体,每日大便可达s十余次至数十次,量较多,蛋花汤或水样,可有少量黏液③大便脓血样: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④水样转血性: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全身中毒症状①轻型:低热②中、重型:发热、精神委靡、烦躁不安、意识朦胧、昏迷等    (1)脱水 轻度中度重度

7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精神稍差萎靡、烦躁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眼泪少明显减少无前囟、眼窝稍凹陷明显凹陷深陷皮肤干、弹性可干、弹性差干、弹性极差尿量稍减少明显减少极少或无末梢血循环正常四肢稍凉四肢厥冷心率正常快快、弱血压正常正常或稍低血压下降体重减少<5%5%~10%>10% 低渗性等渗性高渗性血钠(mmol/l)<130130~150>150口渴不明显明显极明显皮肤弹性极差稍差尚可血压明显下降下降正常/稍低神志嗜睡/昏迷萎靡烦躁/惊厥  (2)代谢酸中毒:中、重度脱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    (3)低钾血症  

8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4)低钙和低镁血症    (二)几种常见感染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常见临床症状轮状病毒肠炎①秋冬季,6~24个月,>4岁少见,潜伏期1~3日,起病急②发热、呕吐、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③大便每日几次到几十次,量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④脱水、酸中毒⑤病程3~8日,也可长达20日左右  2.大肠杆菌肠炎常见临床症状大肠杆菌肠炎①5~8月,腹泻频繁;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②致病性大肠杆菌:蛋花汤样或水样,混有黏液③侵袭性大肠杆菌:痢疾样黏液脓血便,腥臭,有较多黏液,恶心呕吐、里急后重,高热、意识改变,甚至休克④出血性大肠杆菌: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伴腹痛,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  (三)生理性腹泻  >>6个月以内;  >>外观虚胖,常见湿疹;  >>生后不久腹泻,大便次数增多,食欲精神好,体重增长正常,不影响生长发育;  >>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三、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具体说明血常规①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 增多:细菌感染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 降低:病毒感染③肠炎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过敏性肠炎、寄生虫

9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粪便检查①轻型: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②中、重型: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可见红细胞③粪便细菌培养可做病原学检查血生化①血钠各异②血清钾、钙脱水纠正后可下降,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四、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  >>控制感染  >>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微生态疗法  >>肠黏膜保护剂  >>对症治疗  预防要点:环境、饮食卫生,卫生习惯,鼓励母乳,防治急、慢性疾病。治疗原则具体说明调整饮食①继续饮食,满足需要,补充消耗②适应消化吸收功能,分别对待③循序渐进,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控制感染①合理使用抗生素。水样便不用;黏液便、脓血便可选用②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喹诺酮类、小檗碱(黄连素)、呋喃唑酮、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氧头孢烯类、氨基糖苷类等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①口服补液:轻、中度脱水②静脉补液: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或腹胀微生态疗法①适用于迁延与慢性腹泻②补充大量活性菌,尤其是厌氧菌:双歧杆菌(首选)、乳酸菌等③粪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地衣杆菌等肠黏膜保护剂①适用于急性水样便腹泻②常用的有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Smecta)对症治疗①腹胀明显:肛管排气或肌注新斯的明②呕吐严重:针刺足三里、内关或肌注氯丙嗪等③高热:物理降温或遵医给药④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补充钾、钙  五、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具体说明腹泻的护理评估因素,去除病因;记录腹泻,收集送检;消毒隔离调整饮食①母乳或配方奶,乳糖酶,辅食:稠粥、面条②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尽量鼓励多吃补充液体口服ORS液:轻、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4~6小时喂完注意:

10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照常饮水防高钠血症;眼睑水肿停服,改用白开水>>新生儿或心、肾功能不全、休克及明显腹胀不宜用>>静脉补液:中度以上脱水注意:>>输液速度;观察前囟、皮肤弹性、眼窝凹陷、尿量>>局部渗液、红肿;第一次排尿时间、24小时出入液量观察病情①精神、肌张力、腱反射等;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电解质分析②酸中毒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对症处理①眼部:重度脱水用生理盐水浸润角膜,点眼药膏,眼罩覆盖②发热:监测体温,及时降温,多饮水,口腔、皮肤护理③腹痛:按摩、保暖,遵医给药健康指导知识讲解、臀部清洁、病情观察、合理喂养、指导用药第四节 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组病因不明的急性肠道节段性坏死疾病。  》病变以空肠为主,严重者全部空肠及回肠均可受累。  》主要表现:急性腹痛、腹胀、腹泻、呕吐及便血,重症可引起休克,病死率高。  》自婴儿至成人均可发病,以3~9岁儿童多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具体说明急性腹痛起病急,持续性钝痛,恶心、呕吐,严重吐咖啡样腹泻①水样或黏液稀便至赤豆汤样血水便或红色果酱样便②特殊腥臭味腹胀压痛①病初肠鸣音亢进,腹胀严重时,肠鸣音消失②不固定压痛全身感染中毒①发热、委靡、烦躁、嗜睡、面色苍白,感染性休克②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

11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三、辅助检查      四、治疗原则      五、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具体说明病情观察①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尿量②肢端温度、肠鸣音、腹痛、大便、面色、精神禁食①胃肠减压5~10日,重症14日+②禁食期间,静脉补充能量、电解质及水分,之后由稀到稠其他①侧卧位或半卧位,肛管排气、胃肠减压②不宜使用止痛剂第五节 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  一、体液平衡特点  (一)体液总量与分布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年龄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液总量间质液血浆

12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3537678~1岁40255702~14岁4020565成人40~4510~15555~60  (二)体液电解质成分    ①成分与成人相似。  ②生后数日血钾、氧、磷偏高,血钠、钙、碳酸氢盐偏低。  (三)水的交换:每代谢418kJ(100kcal)热,消耗水120~150ml。水分排出具体说明不显性失水①肺呼出:14ml/418kJ;皮肤:28ml/418kJ汗液①20ml/418kJ大便①8ml/418kJ尿液①50~80ml/418kJ      二、常用液体种类、成分及其配制  液体种类具体说明非电解质①5%葡萄糖溶液:等渗液②10%葡萄糖溶液:高渗液电解质①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等渗液②高渗氯化钠溶液:3%氯化钠溶液、10%氯化钠溶液③碱性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乳酸钠④氯化钾溶液

13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补充内容:等渗?等张?  0.9%氯化钠:1张,也就是等张  5%或者10%葡萄糖:0张,没有张力  1.4%碳酸氢钠:1张,也就是等张  几种常用混合液组成混合溶液生理盐水5%~10%葡萄糖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张力应用1:111-1/2轻、中度等渗脱水2:12-1等张低渗或重度脱水2:3:12311/2轻、中度等渗脱水4:3:24322/3中度、低渗脱水1:212-1/3高渗性脱水1:414-1/5生理需要  口服补液盐(ORS液)        三、体液疗法  (一)补液原则  》目的: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补液方案: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性质而定。    1.补充累计损失量:发病到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的量。  定量:轻度<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  ·实际应用:按上述量的2/3给予,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应酌减1/4~1/3  定性:低渗性:2/3张含钠液,等渗性:1/2张含钠液,高渗性:1/3~1/5张含钠液

14初级护师考试辅导        儿科护理学  ·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定速:先快后慢,在8~12小时内补足。滴速约为每小时8~10ml/kg  ·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  2.补充继续损失量:指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一般用1/3张~1/2张含钠液。  3.供给生理需要量: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实际用量应除去口服部分,用1/5张~1/4张含钠液补充。  实际补液综合分析,对腹泻丢失体液引起脱水的补液量:  》轻度脱水约90~120ml/kg;  》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  》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二)几种常见疾病的补液方法常见疾病补液方法新生儿时期①补液慎重②生后几天内血钾无明显损失,短期补液可不给钾③生后10日明显缺钾,每日总量2~3mmol/kg,浓度<0.15%,慢速④纠正酸中毒时宜用碳酸氢钠,而不用乳酸钠婴幼儿肺炎①尽量口服补液②必须静脉补液时,补液量控制在生理需要量最低值,慢速营养不良伴腹泻①低渗性脱水②补液按体重计算后,应减少总量的1/3为宜,用2/3张含钠液补充③低钾、低钙、低镁,及时补充④预防低血糖,10%~15%葡萄糖配制液体急性感染①高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②给予1/4张~1/5张含钠液,按生理需要量补充水分③严重酸中毒需另外补充碱性液体,休克患者则按休克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