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概况: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2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3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4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5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6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7晚清(19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8民国初年:打倒孔家店9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10现代化的传统文化代表“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在此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政治上: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分封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兼并战争,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瓦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文化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一)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思想方面:创立儒家思想1)产生背景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②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3)核心内容:(仁、礼、中庸)①他提出“仁",“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②他提出“礼”,主张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主要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③主张建立在人人道德自觉基础上的礼乐文明社会④主张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⑤提出“敬鬼神而远之"主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⑥中庸之道: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2、教育方面: 孔子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晚年编订古籍,(《诗》《书》《礼》《乐》《易》《春秋》)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其言论被弟子编纂成《论语》一书。
1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①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③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学而优则仕”)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⑤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孔子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①政治: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②教育: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2)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①对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A。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B.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C.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D。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②对韩国:A。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B。韩国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在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C。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③对越南: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浓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④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1.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维护国家统一:和谐、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世界和平)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荣八耻)2.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把儒家的一些伦理原则和道德用于规范用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改善一切以物质利益为中心而造成的冷漠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老子的思想:1、哲学思想:1)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老子把不具有任何物质性的“道”或“无”,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中的精华,老子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互相依存而且互相转化。但看不到转化的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2、政治思想: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企图阻止新兴的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维护即将崩溃的奴隶制秩序,达到“
2无不为”的效果,具有狭隘守旧的特点。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天下就能安定,政权才能巩固.如果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时候,任何法律、刑罚都不起作用。他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实质:企图阻止新兴的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维护即将崩溃的奴隶制秩序,达到“无不为"的效果。(二)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思想集中体现在《庄子》1、他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并把“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1)“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2)齐物论:“道”无处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和差别.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2、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但庄子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还不如“无用”好,比老子更消极。影响: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法家思想1.特点:奖励耕战,实行严刑峻法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将“法”“权”“术”三者糅合为一,吸取道家思想,将法家思想系统化.(1)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子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他的主张,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秦统一后的许多政治措施,都是韩非子学说的应用和发展。(2)厉行赏罚。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令制度。韩非子主张由国家制定法令,向全国公布,除国君外,所有臣民都必须遵守。做到“法不阿贵”,法律不袒护权贵。这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具有进步意义.(3)奖励耕战(4)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韩非子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因此主张不遵循古法,不墨守成规,要按照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2、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1。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墨子(墨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家思想主旨“兼相爱,交相利”.2、墨家的主要贡献:政治思想: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贯穿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3、墨家特点:纪律严密、刻苦俭朴、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4、后期的墨家的主要思想活动是专门探讨逻辑学问题,形成了“墨辩"学派,汉代以后,墨家学派逐渐消失。评价:①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结论: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