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施工工艺

强电施工工艺

ID:81705094

大小:896.54 KB

页数:140页

时间:2023-06-30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强电施工工艺_第1页
强电施工工艺_第2页
强电施工工艺_第3页
强电施工工艺_第4页
强电施工工艺_第5页
强电施工工艺_第6页
强电施工工艺_第7页
强电施工工艺_第8页
强电施工工艺_第9页
强电施工工艺_第10页
资源描述:

《强电施工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一、低压电缆线路敷设21一般规定22直埋电缆敷设53保护管电缆敷设64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75电缆桥架上电缆敷设8二、设备安装8配电装置与控制81低压配电室一般规定82配电柜(箱、盘)安装93配电柜(箱、盘)电器安装114二次回路结线135路灯控制系统15配电柜与配电箱安装操作工艺171工艺流程172设备开箱检查173设备搬运184配电柜安装185配电箱安装要求:206明装配电箱安装固定:247暗装配电箱的安装固定:258绝缘摇测:259送电运行验收2510质量控制2611质量标准27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户内、外干包式电缆头制作工艺流程311摇测电缆绝缘312剥除电缆铠甲、焊接地线323包缠电缆(套塑料手套):324包绕线芯绝缘层:335压电缆芯线接线鼻子:336电缆头固定、安装:33基础制作341、施工步骤342、质量标准35灯具安装351一般规定352中杆灯和高杆灯383单挑灯、双挑灯和庭院灯394杆上路灯415其它路灯426路灯工程施工工艺437建筑物景观照明灯具和庭院灯安装工艺46三、安全保护49

1防雷及接地安装施工工艺标准(HFWX·QB/1—6—013-2004)491、范围492、施工准备503、操作工艺514、质量标准625、成品保护63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37、质量记录65高处作业651一般规定652临边作业663洞口作业664攀登作业675悬空作业676交叉作业68施工用电691一般规定692用电环境693接地、接零714配电线路735配电箱及开关箱746照明76四、电力排管及电力井施工77施工工艺流程771、施工工艺:772、施工方法:773、施工注意事项80使用规范861模板分项工程862钢筋分项工程933预应力分项工程1034混凝土分项工程1145现浇结构分项工程1216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1277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139一、低压电缆线路敷设1一般规定1。1,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其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2•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为电缆外径的10倍;•聚氯乙烯铠装电缆为电缆外径的20倍.1。2电缆敷设过程中不得有接头.1。3电缆敷设时,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机械损伤。电缆在敷设前应用500V兆欧表进行绝缘电阻测量,阻值不得小于10MΩ。1。4电缆在灯杆两侧工作井内预留量不应小于0。5m,在电力井内应沿井壁敷设.1。5三相四线制应采用四芯等截面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用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三相五线制应采用五芯电力电缆.PE线芯截面可小一等级,但不应小于16mm2。1。6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固定明显的标志。1.7电缆埋设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绿地、车行道下不应小于0.7m:2)人行道下不应小于0。5m;3)在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地段应按设计要求敷设。1。8机械敷设电缆时,电力电缆最大允许牵引强度:钢芯电缆不宜大于70N/mm2;铝芯电缆不宜大于40N/mm2。严禁用汽车牵引。1.9

3电缆接头和终端头整个绕包过程应保持清洁和干燥。绕包绝缘前,应用汽油浸过的白布将线芯及绝缘表面擦干净,塑料电缆宜采用自粘带、粘胶带、胶粘剂、收缩管等材料密封,塑料护套表面应打毛,粘接表面应用溶剂除去油污,粘接应良好。1。10电缆芯线的链接宜采用压接方式,压接面应满足电气和机械强度要求。1。11在有多路电缆通过的地段及电缆井内应有明显的标示牌.1)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性能,挂装应牢固。2)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3)直埋电缆进出建筑物、电缆井两端应挂标志牌。4)沿竖井桥架敷设电缆,在其两端、拐弯处、交叉处应挂标志牌,直线段应适当增设标志牌.1.12采用架空的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1)架空电缆承力钢绞线截面不宜小于35mm2,线路两端应有良好接地和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2)电缆在承力钢纹线上固定应自然松弛,在每一电杆处应留一定的余量,长度不应小于0。5m;3)承力钢绞线上电缆固定点的间距应小于0.75m,电缆固定件应进行热镀锌处理,并应加软垫保护。1。13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引出地面时应加保护管,保护管的长度不得小于2。5m,并应采用抱箍固定,固定点不得小于2处;电缆上杆应加固定支架,支架间距不得大于2m.

42直埋电缆敷设2。1电缆直埋敷设时,沿电缆全长上下应铺厚度不小于100mm的细土或砂层,然后好用电缆盖板或砖将电缆盖好,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50mm。使用电缆盖板时,盖板应指向受电方向。2。2直埋电缆宜采用聚氯乙烯护套铠装电缆。2。3直埋敷设的电缆穿越铁路、道路、道口等机动车通行的地段时应穿镀锌钢管敷设.2.4在含有酸、碱强腐蚀或杂散电流电化学腐蚀严重影响的地段,电缆不宜采取直埋敷设。2。5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之间平行和交叉的最小净距项目最小净距(m)平行交叉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0.50。5电缆与地下管道间0。50.5电缆与油管道、可燃气体管道间1.00。5电缆与热管道及热力设备间2.00。5 2.6

5直埋电缆沟回填土前,应清理积水,进行一次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土,并进行分层夯实。3保护管电缆敷设3.1电缆保护管不应有孔洞、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无毛刺。金属电缆管应采用热镀锌管或铸铁管,其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的l.5倍,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其内径不宜小于100mm.3。2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明显的凹凸现象,共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3。3硬质塑料管连接应采用插接,其插入深度宜为管子内径的1。1~1。8倍,在插接面上应涂以胶合剂粘牢密封。3。4金属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良好;当采用套接时,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长度不应小于外径的2。2倍,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3。5电缆管连接时,管孔应对准,接缝应严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浆渗入。3。6敷设混凝土管、陶土管时,地基应坚实、平整,不应有沉降.3。7交流单相电缆单根穿管时,不得用铜管或铁管。3。8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3。9横穿道路及有机动车辆通行地段的管道应满足所需的承压强度。3.10桥梁上敷设电缆应采取防振措施.伸缩缝处的电缆应留有松弛部分。3。11电缆管应安装牢固;当设计无规定时,支持点间距不宜大于3m。

63.12所有支持夹具的铁制零部件除预埋螺栓外均应采用热镀锌处理。3.13过街管道、绿地与绿地间管道应在两端设置工作井,超过50m时应增设工作井,灯杆处宜设置工作井。工作井应符合下列规定:l井盖应有防盗措施;l井深不得小于1m,井应有渗水孔;l井宽不应小于700mm。4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4。1电缆支架安装l电缆在竖井内敷设,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支架最上层至竖井顶部或楼板的距离不小于150—200mm;电缆支架最下层至地面距离不小于50-100mm。l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饱满,用膨胀螺栓固定时,选用螺栓适配,联结紧固,防松零件齐全,支架应横平竖直。4。2电缆敷设l电缆在支架上敷设时,应按电压等级排列,高压在上面,低压在下面,控制电缆在最下面,如两侧装设电缆支架,则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应分别安装在沟的两侧。l电缆在支架上敷设时,电力电缆间距为35mm,但不小于电缆外径尺寸;不同等级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的最小净距为100mm;控制电缆间不作规定。支架的间距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如果设计无要求,电缆间平行距离不小于100mm,垂直距离为150-200mm。

75电缆桥架上电缆敷设5.1水平敷设l电缆沿桥架或托盘敷设时,应将电缆单层敷设,排列整齐,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5—10m处设固定点。电缆不得有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l不同等级电压的电缆应分层敷设,高压电缆应敷设在最上层。同等级电压的电缆沿桥架敷设时,电缆水平净距不得小于电缆外径.5。2垂直敷设l垂直敷设电缆时,有条件的最好自上而下敷设。敷设时,同截面电缆应先敷设低层,再敷设高层。l自下而上敷设时,低层、小截面电缆可用滑轮大绳人力牵引敷设.高层、大截面电缆宜用机械牵引敷设。l电缆穿楼板时,应装套管,敷设完成后应将套管用防火材料堵死。二、设备安装配电装置与控制1低压配电室一般规定1.1配电室的位置应接近负荷中心及电源侧,并宜设在导电灰尘少、腐蚀介质少、干燥、无振动、进出线方便的地方.架空出线不应交叉.导线穿墙时,应采用穿墙绝缘套管。1。2配电装置室内通道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配电柜为单列布置时,柜前通道不应小于1。5m;

81)当配电柜为双列布置时,柜前通道不应小于2m;2)配电柜后通道不宜小于1m;、3)配电柜左右两侧不宜小于0.8m。1.3低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1.4配电室门应向外开启,门锁应牢固可靠。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应采用双向开启门。1.5高、低压配电装置室宜设不能开启的采光窗。设可开启的窗时,应有防止雨、雪和小动物进入的措施。窗户下檐距室外地面的高度应为1m以上。1。6配电室室内电缆沟深度宜为600mm,电缆沟盖板宜采用花纹钢板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电缆沟应有防水、排水措施。1。7低压配电室内不应通过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室内有采暖时,暖气管道上不应有阀门和中间接头,管道与散热器的连接应采用焊接.1。8配电室内的电器设备应避免强烈日照.1.9配电室的接地线应编号,各类标识应齐全,遮拦应符合规定。2配电柜(箱、盘)安装2.1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1的规定。基础型钢安装后,其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mm;手车式成套柜应按产品技术要求执行。基础型钢应有明显可靠的接地.表2.1基础型钢安装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

9mm/mmm/全长直线度<1<5水平度<1<5位置误差及不平行度-<52.2配电柜(箱、盘)安装在振动场所,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振措施。2.3配电柜(箱、盘)及其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主控制盘、分路控制盘、自动装置盘等不宜与基础型钢焊死.2。4配电柜(箱、盘)单独或成列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4的规定。模拟母线应对齐,其误差不应超过视差范围,并应完整,安装牢固.表2。4配电柜(箱、盘)安装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垂直度(m)<1。5水平偏差相邻两盘顶部<2成列盘顶部<5盘面偏差相邻两盘顶部<1成列盘顶部<5盘间接缝<22。5端子箱安装应牢固,密封良好,并应能防潮、防尘.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检查。成列安装应排列整齐。2。6配电柜(盘、箱)的接地应牢固良好。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门应以裸铜软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连接.成套柜(箱)

10应装有供检修用的接地连接.2。7成套柜(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动作应准确、可靠;2)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触头应接触紧密;3)二次回路辅助开关的切换接点应动作准确,接触可靠;4)箱内照明应齐全。2.8配电柜(箱、盘)的漆层(镀层)应完整无损伤。固定电器的支架应刷漆.安装在同一室内且经常监视的配电柜(箱,盘)其盘面颜色宜和谐一致.2。9柱上的配电箱箱底距地面不得小于2m,所用金具应进行热镀锌处理。进出线孔应采取保护措施。3配电柜(箱、盘)电器安装3.1电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应完好,且附件齐全,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密封良好;2)各电器应能单独拆装更换;3)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4)信号灯、光字牌、电铃、故障电钟等信号装置应显示准确,工作可靠;5)盘上装有装置性设备或其它有接地要求的电器其外壳应可靠接地;

111)带有照明的封闭式柜(箱、盘)应保证照明设施完好。3。2端子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端于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2)端子应有序号,并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太子350mm;3)强、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予隔开或加设绝缘隔板;4)潮湿环境宜采用防潮端于;5)湿接线端于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3。3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均应采用铜质制品,绝缘件应采用阻燃材料。3。4配电柜(箱、盘)的正面及背面各电器、端子排等应标朗编号、名称、用途及操作位置,其标明的字迹应清晰,工整,不宜脱色。3.5配电柜(箱、盘)内两导体间、导电体与裸露的不带电的导体间允许最小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应符合表3。5的规定。屏顶上小母线不同相或不同极的裸露载流部分之间、裸露载流部分与未经绝缘的金属体之间电气间隙不得小子12mm,爬电距离不得小子20mm。表3.5允许最小电气间隙皮爬电距离(mm) 额定电压(V) 带电间隙爬电距离额定工作电流额定工作电流≤63A>63A≤63A>63AU≤603。05.03.05。060<U≤3005。06.06。08。0

12300<U≤5008。010。010。012.04二次回路结线4.1二次回路结线应符台下列规定:1)应按图施工,接线正确;2)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的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3)柜(箱、盘)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4)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宜脱色;5)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6)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7)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4.2配电柜(箱、盘)内的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电压不应低于500V,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2,其它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mm2;当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取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绝缘导线。4.3对连接门上的电器、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的导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应采取多股软导线,敷设长度应有适当余量;2)线束应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层;3)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加终端紧固附件绞紧,不得松散、断股;4)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于固定。4.4引入柜(箱、盘)内的电缆及其芯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引入柜(箱、盘)内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机械应力;2)铠装电缆在进入柜(箱、盘)后,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并应将钢带接地;3)橡胶绝缘的芯线应采用外套绝缘管保护;4)柜(箱、盘)内的电缆芯线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备用芯线长度应有余量;5)强、弱电回路不应使用同二根电缆,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5路灯控制系统5.1.路灯运行控制宜采用光控开关、定时钟、路灯控制仪(路灯经纬仪开关)和迅控系统等。5.2路灯的开、关灯动作,宜设在自然光的照度值2~10lx之内。5.3路灯控制电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作电压范围宜为180-250V;2)照度调试范围应为0-50lx,在调试范围内应无死区;3)产品出厂调试照度与环境照度应一致;

141)时间精度应小于±1s/d;定时时间误差不应累汁;2)应具有多种定时开、关方式;3)应性能可靠,操作筒单,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存储数据不丢失;4)适用环境温度范围宜在—35~45℃.5.4路灯控制电器的安装应符合本规程第3.1、3。2条及第4。2、4.3、4.4条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板(片)机和微机等控制设备应与其它电器隔离安装,并应设有屏蔽装置;2)光控开关的光电探头应安装在避免有光干扰的位置;3)装有电子控制设备的柜(箱、盘)应有防尘、防潮、防水等措施,避免太阳照射,必要时可加设通风装置。5.5微机无线摇控发射塔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杆塔组立应有完整的施工设计,并应采取避免部件变形或损坏的措施;2)杆塔各构件的组装应牢固;交叉处的空隙应装设相应厚度的垫圈或垫板,每端不宜超过两个垫片;3)当采用螺栓构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螺杆应与构件面垂直,螺栓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得有空隙;(2)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不得小于两个螺距;使用双母时,螺杆可与螺母相平;(3)螺栓水平穿人时应由内向外:垂直穿入时应由下而上。

151)杆塔部件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螺孔需扩孔时,改孔部分不应超过3mm,当超过3mm时,应先堵焊再重新打孔,并应进行防腐处理,严禁用气割进行扩孔或烧孔;2)杆塔连接螺栓应逐个紧固.当螺杆与螺母的螺纹滑牙或螺母的棱角磨损时,必须更换螺栓.5。6路灯遥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集模块所用的元器件应保证其可靠性和精确度,采集到的电参数宜满足系统对电流、电压、功率、电量、亮灯率的需要。还宜采集前端控制箱内温度、门状等环境参数;2)所采取的通讯方式应具备经济性、可靠性和范围覆盖能力,能快速传送准确的数据;3)数据应进行处理,通过分析判断,将运行故障显示或报警;4)应用模块应功能齐全、实用,并宜具备权限认证,远程控制,设备故障报警,设备和地理信息查询、维护,数据统计、归档和打印等功能;5)系统误报率应小于1%。配电柜与配电箱安装操作工艺1工艺流程1。1低压配电柜安装配电柜(盘)稳装设备搬运设备开箱检查柜(盘)二次回路配线柜(盘)上方母线配制及电缆连接

16送电运行验收柜(盘)试验调整1。2照明配电箱安装螺栓固定(盘面)暗装配电箱明装配电箱铁架固定(盘面)弹线定位配电箱安装要求盘面组装固定电具电盘配线加工工实物排列绝缘摇测箱盘固定2设备开箱检查2.1施工单位、供货单位、监理单位共同验收,并做好进场检验记录。2。2按设备清单、施工图纸及设备技术资料,核对设备及附件、备件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核对附件、备件是否齐全;检查产品合格证、技术资料、设备说明书是否齐全。2.3检查箱、柜(盘)体外观无划痕、无变形、油漆完整无损等;2.4箱、柜(盘)内部检查:电气装置及元件等规格、型号、品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5柜、箱内的计量装置必须全部检测,并有法定部门的检测报告.

173设备搬运3.1设备运输:由起重工作业,电工配合。根据设备重量、距离长短可采用汽车、汽车吊配合运输、人力推车运输或卷扬机、滚杠运输。采用人力车搬运,注意保护配电柜外表油漆,配电柜指示灯不受损。3.2设备运输吊装时应注意事项:3。2。1道路要事先清理,保证平整畅通3.2.2设备吊点:柜(盘)顶部有吊环者,吊索应穿在吊环内,无吊环者吊索应挂在主要承力结构处,不得将吊索吊在设备部位上。吊索的绳长应一致,以防柜体变形或损坏部件。3.2.3汽车运输时,必须用麻绳将设备与车身固定,开车要平稳。4配电柜安装4。1基础型钢安装4。1.1调直型钢:将有弯的型钢调直,然后按图纸、配电柜(盘)技术资料提供的尺寸预制加工型钢架,并刷防锈漆做防腐处理;4。1.2按设计图纸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放于予埋铁上,用水平尺找平、找正,可采用加垫片方法,但垫片不得多于3片,再将予埋铁、垫片、基础型钢焊接一体.最终基础型钢顶部应高于抹平地面100以上为宜。4.1.3基础型钢与地线连接:基础型钢安装完毕后,将室外或结构引入的镀锌扁钢引入室内(与变压器安装地线配合)与型钢两端焊接,焊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二倍,再将型钢刷两道灰漆。

184.2配电柜(盘)稳装4。2。1配电柜(盘)安装:按设计图纸布置将配电柜放于基础型钢上,单独柜(盘)只找柜面和侧面的垂直度,成排配电柜(盘)各台就位后,先找正两端的配电柜(盘),以配电柜2/3高位置拉线,逐台用垫片找平找正,柜(盘)如不标准以柜面为准.找正时采用0.5mm铁片进行调整,每处垫片不能超过3片,然后按柜安装固定螺栓尺寸在基础型钢上用手电钻钻孔。一般无要求时,钻φ16.2孔,用M16镀锌螺丝固定.4.2.2柜(盘)就位、找平、找正后,柜体与基础型钢固定,柜体与柜体、柜体与侧挡板均用镀锌机螺丝连接.4。2。3配电柜(盘)体接地:每台配电柜(盘)单独与接地干线连接。每台柜从下部的基础型钢侧面上焊上M10螺栓,用6mm2铜线与柜上的接地端子连接牢固.4。3检查配电柜前后操作、维修距离应符合要求。4。4配电柜电缆进线采用电缆沟下进线时,需加电缆固定支架;4。5检查配电柜内电器元件规格型号及二次回路是否与图纸相符;检查接线是否牢固;4.6配电柜调整及模拟试验4。6.1所有接线端子螺丝再紧固一遍;4。6.2绝缘摇测:用ZC—7(500V)摇表在端子板处测试每回路的绝缘电阻,保证大于10兆欧;

194.6.3接临时电源:将配电柜内控制、操作电源回路的熔断器上端相线拆下,接上临时电;4.6。4模拟试验:按图纸要求,分别模拟控制、连锁、操作、继电器保护动作正确无误、灵敏可靠;4.6.5拆除临时电源,将被拆除的电源线复位。5配电箱安装要求:5。1配电箱应安装在安全、干燥、易操作的场所。配电箱安装时,如无设计要求,则一般暗装为底边距地1.5米,照明配电板底边距地不小于1.8m。并列安装的配电箱、盘距地高度要一致,同一场所安装的配电箱、盘允许偏差不大于5mm。5.2安装配电盘所需要的木砖及铁件等均应预埋,明装配电箱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5.3铁制配电箱均需涮一遍防锈漆,再涮灰油漆二道,预埋的各种铁件均应刷防锈漆,并做好明显可靠的接地。导线引出面板时面板线孔应光滑无毛刺,金属面板应装设绝缘保护套。5。4配电箱带有器具的铁制盘面和装有器具的门及电器的金属外壳应有明显的可靠的PE保护地线(PE线为编织软裸铜线),但PE保护地线不允许利用箱体或盒体串接。5。5配电箱上配线需排列整齐,并绑扎成束,活动部位均应固定;盘面引出和引进的导线应留适当余量,便于检修;

205。6导线削剥处不应损伤导线线芯后线芯过长,导线压接牢固可靠;多股导线涮锡后压接,应加装压线端子。如必须穿孔用顶丝压接时,多股线应涮锡后再压接,不得减少导线股数。5。7配电箱的盘面上安装的各种刀闸及自动开关等,当处于断路状态时,刀片可动部分均不应带电(特殊情况除外)。5。8垂直装设的刀闸及熔断器等电器上端接电源,下端接负荷。横装者左侧(面对盘面)接电源,右侧接负荷.5.9配电箱上的电源指示灯,其电源应接至总开关的外侧,并应装单独熔断器(电源侧)。盘面闸具位置与支路相对应,其下面应装设卡片框,标明路别及容量。5。10照明配电箱(板)内的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并具有明显标志。5.11照明配电箱(板)不应采用可燃材料制作,在干燥无尘场所采用的木制配电箱(板)应阻燃处理.5。12照明配电箱(板)内,应分别设置中性线N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采用内六角螺栓),中性线N和保护地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绞接,并应有编号。5。13磁插式熔断器底座中心明露螺丝孔应填充绝缘物,以防止对地放电。磁插保险不得裸露金属螺丝,应填满火漆。5。14照明配电箱(板)内装设的螺旋熔断器其电源线应接在中间触电的端子,负荷线应接在螺纹的端子上。

215.15当PE线所用材质与相线相同时选择截面不应小于表1所示规定。表1PE线最小截面相线线芯截面S(mm2)PE线最小截面S(mm2)相线线芯截面S(mm2)PE线最小截面S(mm2)S≤16S16<S≤351635<S≤400S/2400<S≤800200800<SS/45.16PE保护地线若不是供电电缆或电缆外保护层的组成部分时,按机械强度要求,截面不应小于下列数值;有机械性保护时为2.5mm2;无机械性保护时为4mm2。5。17配电箱上的母线其相线应用颜色标出,L1相应用黄色;L2相应用绿色;L3相应用红色;中性线N相应用蓝色;保护地线(PE线)应用黄绿相间双色。5.18配电箱上电具,仪表应牢固、平正、整洁、间距均匀、铜端子无松动、启闭灵活,零部件齐全。其排列间距应符合下表2:表2电具、仪表排列间距要求间距最小尺寸(mm)仪表侧面之间或侧面与盘边60以上

22仪表顶面或出线孔与盘边50以上闸距侧面之间或侧面与盘边30以上上下出线孔之间40以上(隔有卡片框)20以上(未隔卡片框)插入式熔断器顶面或底面与出线孔插入式熔断器规格(A)10~1520以上20~3030以上6050以上仪表、胶盖闸顶部或底面与出线孔导线截面(mm2)10及以下8016~251005.19照明配电箱(板)应安装牢固,平正,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安装时,照明配电箱(板)四周边缘应紧贴墙面,箱体与建筑物,构筑物接触部分应涂防锈漆.5.20木制盘面板应做防腐防火处理,并应包好铁皮,做好明显可靠的接地.5。21固定面板的机螺丝,应采用镀锌圆帽机螺丝,其间距不得大于250mm时,并应均匀地对称于四角.

235.22配电箱面板较大时,应有加强铁衬,当宽度超过500mm时,箱门应做双开门.5.23立式盘背面距建筑物应不小于800mm;基础型钢安装前应调直后埋设固定,其水平误差每米不大于1mm,全长总误差不大于5mm。盘面底口距地面不应小于500mm.铁架明装配电盘距离建筑物应做到便于维修。6明装配电箱安装固定:6.1明装配电箱固定于实心墙上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根据弹线位置及配电箱安装孔确定膨胀螺栓位置,用电锤或冲击钻打眼,孔洞应平直不得歪斜,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箱体,再将盘芯安装好。6。2明装配电箱固定于木结构或轻钢龙骨结构墙上及空心砖墙上,应采取加固措施,另外,如配管在护板墙上暗敷设应有暗接线盒时,要求盒口应与墙面齐平,在软包装修或木制护板墙处应做防火处理,可涂防火漆或防火材料衬里进行防护。6.3明装配电箱有过线盒,过线盒要求与PE线连接;7暗装配电箱的安装固定:

24根据施工图纸所提供的箱体尺寸、位置及标高,随土建混凝土结构施工或砌墙预留孔洞尺寸,先将箱体找好标高及水平尺寸,并将箱体固定好,保证箱体不得出墙,并焊好地线;如箱底与墙面齐平时,应在墙面固定金属网后,再做墙面抹灰,不得在箱体上直接抹灰.安装盘面要求平整,周边间隙均匀对称,箱门平正,不歪斜,螺丝垂直受力均匀,然后待土建抹灰后再安装盘芯。8绝缘摇测:配电箱安装完毕后,用500V的兆欧表对线路进行绝缘摇测,摇测项目包括相间、相对地、相对零、零对地,两人摇测,做好摇测记录,做为资料存档,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10MΩ,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0MΩ。9送电运行验收9。1送电前准备:9.1。1备齐试验合格的验电器、绝缘靴、绝缘手套、临时接地编织线、绝缘胶垫、粉沫灭火器等。9。1。2彻底清扫全部设备及清理配电室内的灰尘、杂物,室内除送电需用的设备用具外,其它物品不得堆放。9.1.3检查柜箱内外上是否有遗留的工具、金属材料及其它杂物.9.1.4试运行组织工作,明确试运指挥者、操作者、监护人;9.1。5安装作业全部完毕、质量检查部门检查全部合格。9。1.6试验项目全部合格,并有试验报告单.9。1。7继电保护动作灵敏可靠,控制、连锁、信号等动作准确无误;9。1.8箱、柜内所有漏电元器件均应做模拟漏电试验,全部合格并作记录。

259。2送电9。2。1将电源送至室内,经验电、校相无误.9.2。2对各路电缆摇测合格后,检查受电柜总开关处于“断开"位置,再进行送电,开关试送3次;9。2.3检查受电柜三相电压是否正常;9.3验收:送电空载24H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收集好产品合格证、说明书、试验报告.10质量控制10.1模拟试验:按图纸要求,分别模拟控制、连锁、操作、继电器保护动作正确无误、灵敏可靠.10.2明装配电箱固定于木结构或轻钢龙骨结构墙上及空心砖墙上,应采取加固措施。10.3器具的接地(接零)保护措施和其他安全要求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10.4配电柜与基础型钢间连接紧密,固定牢固,接地可靠,柜间接缝平整。10。5PE线安装明显牢固.不串接,导线采用铜编制线,截面符合规范规定。10.6导线顺直,绑扎成束;相线色标与系统图相符.

2611质量标准11。1主控项目:11.1.1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标识。11。1.2低压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应有可靠的电击保护。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应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当设计无要求时,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Sp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11.1。3手车、抽出式成套配电柜推拉应灵活,无卡阻碰撞现象。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且触头接触紧密,投入时,接地触头先于主触头接触;退出时,接地触头后于主触头脱开。11.1。4低压成套配电柜交接试验,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1。1。4.1每路配电开关及保护装置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11。1。4。2相间和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10MΩ。11.1。4。3电气装置的交流工频耐压试验电压为1KV,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MΩ时,可采用2500V兆欧表摇测替代,试验持续时间1min,无击穿闪络现象。11。1.5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10MΩ;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0MΩ.11。1.6

27柜、屏、台、箱、盘间二次回路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MΩ时,用2500V兆欧表摇测1min,应无闪络击穿现象;当绝缘电阻值在1~10MΩ时,做1000V交流工频耐压试验,时间1min,应无闪络击穿现象.11.1.7直流屏试验,应将屏内电子器件从线路上退出,检测主回路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应大于10MΩ,直流屏所附蓄电池组的充、放电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整流器的控制调整和输出特性试验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11。1.8照明配电箱(盘)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1.1.8。1箱(盘)内配线整齐,无绞接现象。导线连接紧密,不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11。1。8.2箱(盘)内开关动作灵活可靠,带有漏电保护的回路,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11.1.8。3照明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地线经汇流排配出。11。2一般项目11。2.1基础型钢安装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m)(mm/全长)不直度15

28水平度15不平行度/511。2。2柜、屏、台、箱、盘相互间或与基础型钢应用镀锌螺栓连接,且防松零件齐全。11.2。3柜、屏、台、箱、盘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2mm,成列盘面偏差不应大于5mm。11。2。4柜、屏、台、箱、盘内检查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1.2。4。1控制开关及保护装置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11.2。4。2闭锁装置动作准确、可靠;11。2。4。3主开关的辅助开关切换动作与主开关动作一致;11。2。4。4柜、屏、台、箱、盘上的标识器件标明被控设备编号及名称,或操作位置,接线端子有编号,且清晰、工整、不易脱色。11。2.4.5回路中的电子元件不应参加交流工频耐压试验;48V及以下回路可不做交流工频耐压试验。11.2。5低压电器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11。2.5.1发热元件安装在散热良好的位置;11。2。5。2熔断器的熔体规格、自动开关的整定值符合设计要求;11。2。5。3切换压板接触良好,相邻压板间有安全距离,切换时,不触及相邻的压板;11。2。5.4信号回路的信号灯、按扭、光字牌、电铃、电笛、事故电钟等动作和信号显示准确;11.2。5。5外壳需接地(PE)或接零(PEN)的,连接可靠;

2911。2.5.6端子排安装牢固,端子有序号,强电、弱电端子隔离布置,端子规格与芯线截面积大小适配。11.2.6柜、屏、台、箱、盘间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芯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除电子元件回路或类似回路外,其他回路的电线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芯线截面不小于1.5mm2的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二次回路连线应成束绑扎,不同电压等级、交流、直流线路及计算机控制线路应分别绑扎,且有标识;固定后不应妨碍手车开关或抽出式部件的拉出或推入。11.2.7连接柜、屏、台、箱、盘面板上的电器及控制台、板等可动部位的电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1.2。7.1采用多股铜芯软电线,敷设长度留有适当裕量;11。2.7.2线束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保护层;11。2。7。3与电器连接时端部绞紧,且有不开口的终端端子或搪锡,不松散、断股;11.2。7.4可转动部位的两端用卡子固定。11。2.8照明配电箱(盘)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1.2。8.1位置正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适配,暗装配电箱箱盖紧贴墙面,箱(盘)涂层完整;11.2。8。2箱(盘)内接线整齐,回路编号齐全,标识正确;11。2。8.3箱(盘)不采用可燃材料制作;11。2.8.4箱(盘)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底边距地面为

301。5m,照明配电板底边距地面不小于1。8m。12成品保护12。1柜、屏、台、箱、盘的成品保护应从施工组织着手,设备定货应给定准确到货时间,缩短设备进场库存时间;适当集中安装,减少安装延续时间.最好在现场具备安装条件时进货,组织一次性进货到位,取消库存和二次搬运等中间环节。12.2设备到场后不能及时就位的,要进现场库保管。12.3安装、调试、试运行阶段应门窗封闭,专人值守。12.4临时送、断电要按程序有专人执行,防止误操作。0.6/1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户内、外干包式电缆头制作工艺流程绝缘检测剥除电缆护层焊接地线套电缆终端头套压电缆接线鼻子孙电缆与设备连接包缠电缆1摇测电缆绝缘⑴选用1000V摇表,对电缆进行摇测,绝缘电阻应在10MΩ以上。⑵电缆摇测完毕后,应将线芯对地放电。

312剥除电缆铠甲、焊接地线⑴根据电缆与设备连接的具体尺寸,测量电缆长度并做好标记.锯掉多余电缆,根据电缆头套型号尺寸要求,剥除外护套。电缆头套的型号尺寸由厂家配套供应,见图3。2(4)和表3.2(1)⑵将地线的焊接部位用钢锉处理,以备焊接.⑶用绑扎铜线将接地铜线牢固的绑扎在钢带上,接地线应与钢带充分接触.⑷利用电缆本身钢带的1/2做卡子,采用咬口的方法将卡子打牢,必须打两道,防止钢带松开,两道卡子的间距为15mm。⑸用钢锯在绑扎线向上3~5mm处,锯一环行深痕,深度为钢带厚度的2/3,不得锯透,以便剥除电缆铠甲⑹用螺丝刀在锯痕尖角处将钢带挑起,用钳子将钢带撕掉,随后将钢带锯口处用钢锉处理钢带毛刺,使其光滑.⑺将地线采用焊锡焊接于电缆钢图3.2(4)带上,焊接应牢固,不应有虚焊现象。焊接时应注意不要将电缆焊伤。3包缠电缆(套塑料手套):⑴从钢带切口向上10mm处,向电缆端头方向剥去电缆统包绝缘层。⑵根据电缆头的型号尺寸,按照电缆头套长度和内径,用PVC粘胶带采用半叠法包缠电费。PVC粘胶带包缠应紧密,形状呈枣核状,以手套套入紧密为宜.⑶套上塑料手套:选择与电缆截面相适应的塑料手套,套在三叉根部,在手套袖筒下部及指套上部分别用PVC胶粘带包绕防潮锥,防潮锥外径为线芯绝缘外径加8mm.

324包绕线芯绝缘层:用PVC粘胶带在电缆分支手套指端起至电缆端头,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以半搭盖方式包缠2层。最后在应力锥上端的线芯绝缘保护层外,用红绿黄三色PVC粘胶带包缠2~3层,作为相色标志。表电缆头套型号尺寸序号型号规格尺寸适用范围L(mm)D(mm)四芯(mm2)铠装四芯(mm2)1VDT—1862010~1610~162VDT-21012525~3525~353VDT—31223250~7050~704VDT—41384095~12095~1205VDT—5150441501506VDT-6158481851855压电缆芯线接线鼻子:⑴按端子孔深加5mm,剥除线芯绝缘,并在线芯上涂上凡士林。⑵将线芯插入鼻子内,用压线钳子压紧接线鼻子,压接应在两道以上。⑶压接完后用PVC粘胶带在端子接管上端至导体绝缘端一段内,包缠成防潮锥体,防潮锥体外径为线芯绝缘外径加8mm。6电缆头固定、安装:⑴将作好终端头的电缆,固定在预先作好的电缆头支架上,线芯分开。⑵根据接线端子的型号,选用螺栓将电缆接线端子压接在设备上,注意应使螺栓自上而下或从内向外穿,平垫或弹簧垫应安装齐全。

33基础制作1、施工步骤(1)技术人员应深入现场,查看是否具备基础施工的基本条件。对于具备施工条件的,安排施工人员进场施工,并填写好派工单上报监理单位。(2)技术人员应对现场施工人员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并根据灯具安装的施工图,确定灯具安装基础和配电箱基础的位置、大小及高度的尺寸,做好现场的定位放样工作,使基础的坑位在横向及纵向都保持良好的线形,经监理检查同意后即可进行基础的开挖及浇筑等工作.(3)施工人员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基础的开挖,基础坑的开挖深度和大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配电箱按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则按照04D702-1_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安装_图集要求施工。(4)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施工人员就可以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基础的浇筑。(5)基础浇筑前,底座的法兰盘及灯具的地脚螺栓应按施工设计图的要求制作好并焊接成一个牢固的整体,下放到基坑中,调整好位置并固定好,做好底座的接地防护确保接地的连续性及可靠性,穿线管也应一并埋设。配电箱则按照04D702-1_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安装_图集施工。(6)

34浇筑时要按照强度试验合格的配比进行下料,并有监理旁站。基础浇筑时要保证底座的水平,并使底座在横向及纵向上保持线形美观.(1)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后拆模,用水泥砂浆做好基础各个面的修整工作,监理查验合格后,填写【基础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做好隐蔽工程的资料保存。(2)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基础的回填.(3)填写【基础隐蔽工程检验表】及【隐蔽工程报验单】,送交监理签字。2、质量标准(1)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刮平,无损边、无掉角;法兰及地脚螺栓规格符合设计要求,防腐措施得当,裸露金属基体无锈蚀。(2)穿线管管口应包扎严实,防止杂物进入管内.(3)法兰底座的预埋应确保灯杆安装时的线形要求,使得灯杆、灯具装配安装后,线形与道路线形在横向、纵向、高度协调一致,线形美观.灯具安装1一般规定1.1同一街道、公路、广场、桥梁的路灯安装高度(从光源到地面)、仰角、装灯方向宜保持一致。

351。2灯杆位置应合理选择,灯杆不得设在易被车辆碰撞地点、且与供电线路等空中障碍物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供电有关规定.1。3基础坑开挖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20,基础内电缆护管从基础中心穿出并应超出基础平面30~50mm.浇制钢筋混凝土基础前必须排除坑内积水.1。4灯具安装纵向中心线和灯臂纵向中心线应一致,灯具横向水平线应与地面平行,紧固后目测应无歪斜.1。5常规照明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60%,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灯具配件应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剥落、灯罩破裂等现象。灯具的防护等级、密封性能必须在IP55以上;2)反光器应干净整洁,并应进行抛光氧化或铰膜处理,反光器表面应无明显划痕;3)透明罩的透光率应达到90%以上,并应无气泡、明显的划痕和裂纹;4)封闭灯具的灯头引线应采用耐热绝缘管保护,灯罩与尾座的连接配合应无间隙;5)灯具应抽样进行温升和光学性能等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灯具安全要求与试验》(GB7000.1~7000。6)钓规定,测试单位应具备资质证书。1。6灯头应固定牢靠,可调灯头应按设计调整至正确位置,灯头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相线应接在中心触点端子上,零线应接螺纹口端子;

361)灯头绝缘外壳应无损伤、开裂;2)高压汞灯、高压钠灯宜采用中心触点伸缩式灯口。1.7灯头线应使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线.功率小于400W的最小允许线芯截面应为1。5mm2,功率在400W至1000W的最小允许线芯截面应为2.5mm2。1.8在灯臂、灯盘、灯杆内穿线不得有接头,穿线孔口或管口应光滑、无毛刺,并应采用绝缘套管或包带包扎,包扎长度不得小于200mm。1。9每盏灯的相线宜装设熔断器,熔断器应固定牢靠,接线端子上线头弯曲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并用垫圈压紧,熔断器上端应接电源进线,下端应接电源出线.1.10气体放电灯应将熔断器安装在镇流器的进电侧,熔丝应符合下列规定:1)250W及以下汞灯、150W及以下钠灯和白炽灯可采用4A熔丝;2)250W钠灯和400W汞灯可采用6A熔丝;3)400W钠灯可采用10A熔丝;4)1000W钠灯和汞灯可采用15A熔丝.1.11高压汞灯、高压钠灯等气体放电灯的灯泡、镇流器、触发器等应配套使用,严禁混用。镇流器、电容器的接线端子不得超过两个线头,线头弯曲方向,应按顺时针方向并压在两垫片之间,接线端子瓷头不得破裂,外壳应无渗水和锈蚀现象,当钠灯镇流器采用多股导线接线时,多股导线不能散股.1.12

37路灯安装使用的灯杆、灯臂、抱箍、螺栓、压板等金属构件应进行热镀锌处理,防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及其他有关覆盖层维氏和努氏显微硬度试验》(GB/T9790)、《热喷涂金属件表面预处理通则》(GB/T11373)、现行行业标准《钢铁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ZBJ36011)的有关规定。1。13灯杆、灯臂等热镀锌后应进行油漆涂层处理,其外观、附着力、耐湿热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灯具油漆涂层》(QB1551-—92)。的有关规定;进行喷塑处理后覆盖层应无鼓包、针孔、粗糙、裂纹或漏喷区缺陷,覆盖层与基体应有牢固的结合强度.1.14各种螺母紧固.宜加垫片和弹簧垫。紧固后螺丝露出螺母不得少于两个螺距。2中杆灯和高杆灯2。1中杆灯和高杆灯的灯杆、灯盘、配线、升降电动机构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杆照明设施技术条件》(CJ/T3076)的规定。2。2中杆灯和高杆灯宜采用三相供电,且三相负荷应均匀分配,每一回路必须装设保护装置.2.3基础顶面标高应提供标桩.2。4基础坑的开挖深度和大小应符合设计规定.基础坑深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0mm、—50mm。当土质原因等造成基础坑探与设计坑深偏差+100mm以上时,应按以下规定处理:1)偏差在:+100~+300mm时,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2)偏差超过规定值的+300rmn以上时,超过的+300mm

38部分可采用填土或砂;石夯实处理,分层夯实厚度不宜大于400mm,夯实后的密实度不应低于原状土,然后再采用铺石灌浆处理。2.5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的长度应大于其直径的20倍,并应与主筋焊接牢固,地脚螺栓应去除铁锈,螺纹部分应加以保护,基础法兰螺栓中心分布直径应与灯杆底座法兰孔中心分布直径一致,偏差应小于±lmm,螺栓应采用双螺母和弹簧垫.2.6浇筑混凝土的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其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支模时应符合基础设计尺寸的规定,混凝土浇筑前,模扳表面应涂脱模剂.2.7浇筑基础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的有关规定.2.8基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适于夯实的土质,每回填300mm厚度应夯实一次,夯实程度应达到原状土密实度的80%及以上;2)对不宜夯实的水饱和粘性土,应分层填实,其回填土的密实度应达到原状土的80%及以上。3单挑灯、双挑灯和庭院灯3。1单挑灯、双姚灯的安装高度宜为6~12m。3.2路灯钢杆应进行热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不应小于65μm,表面涂漆、喷塑处理应在钢杆热镀锌后进行,因校直等因寡作修改的部位不得超过2处,且修整面积不得超过杆身表面积的5%.

393.3路灯钢杆必须焊接良好,长度8m及以下的锥形杆应无横向焊缝,纵向焊缝应匀称、无虚焊。在水平放置且无负荷的条件下,杆身直线度误差应小于3‰。3.4路灯钢杆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埋式钢杆,其长度(包括埋入地下部分)允许偏差宜为杆长的±0。5%;2)法兰式钢杆,其长度允许偏差宜为杆长的土0.5%;3)杆身横截面尺寸允许偏差宜为±0.5%;4)接线手孔尺寸允许偏差宜为±5mm;5)一次成形悬臂灯杆仰角允许偏差宜为±1°。3.5直线路段安装单、双挑灯时,在无障碍等特殊情况下,灯间距与设计间距的偏差应小于2%。3。6灯杆垂直偏差应小于半个杆梢,直线路段单、双挑灯排列成一直线时,灯杆横向位置偏移应小于半个杆根。3.7钢灯杆吊装时应采取防止钢缆擦伤灯杆表面油漆或喷塑防腐装饰层的措施。3。8钢灯杆安装时接线手孔朝向应一致,宜朝向人行道或慢车道侧。3。9灯臂应固定牢靠,与道路纵向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3。10当整个灯杆投影面上承受35m/s及以下的风速时,目测灯杆不应弯曲、结构构件不应转动。3。11

40庭院灯宜采用不碎灯罩,灯罩托盘应采用铸铝材质;若采用玻璃灯罩,紧固时螺栓应受力均匀,并应采用不锈钢螺栓,玻璃灯罩卡口应采用橡胶圈衬垫。3。12庭院灯具铸件表面不得有影响结构性能与外观的裂纹、砂眼、疏松气孔和夹杂物等缺陷。3。13庭院灯具铸件油漆涂层和喷塑后的外观应符合本规程第1。13条的规定。3.14铝制或玻璃钢灯座放置的方向应一致,可开启式门孔的铰链应完好,开关应灵活可靠,开启方向宜朝向慢车道或人行道侧。3。15采用预制或砖砌灯座应牢固不漏水,一条道路上的灯座尺寸、表面粉刷、装饰材料应一致。3.16灯杆根部应做混凝土结面,且不积水,浇制前应将杆根周围夯实,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100mm。4杆上路灯4.1杆上安装路灯,悬挑1m及以下的小灯臂安装高度宜为4~5m;悬挑1m以上的灯架,安装高度应大于6m;设路灯专杆的,安装高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4。2杆上路灯灯臂的抱箍应紧固,不得松动,装灯方向与道路纵向应成90°,误差不得大于3°.4.3引下线宜使用铜绝缘线和引下线支架,且松紧一致。引下线直接搭接在主线路上时应在主线上背扣后缠绕7圈以上。当主导线为铝线时应缠上铝包带并使用铜铝过渡连接引下线。4。4熔断器宜安装在引下线离灯臂瓷瓶l00mm

41处,带电部分与灯架、灯杆的距,离不应少于50mm。非固定式保险台在不受拉力情况下,应安装在离灯架瓷瓶60mm处。4。5引下线应对称搭接在电杆两侧,搭接处离电杆中心宜为300~400mm,引下线接头不得超过一个,不同规格的导线不得对接.4.6引下线严禁从高压线间穿过.4.7在灯臂或架空线横担上安装镇流器应有衬垫压板;固定螺栓不得少于2只,直径应小于5mm。5其它路灯5。1安装墙灯,其高度宜为3~4m。5。2安装墙灯时,路灯架空线与第一支持物距离不得大于25m,支持物之间相隔距离不得大干6m,特殊情况应按设计要求安装.5。3吊灯安装高度不宜小于6m,吊灯吊线采用16~25mm2的镀锌钢绞线或φ4镀锌铁丝合股使用,其抗拉强度不应小于吊灯(包括各种配件、引下线铁板、瓷瓶等)重量的10倍,吊线两端应安装接线瓷瓶。5.4吊线松紧应合适,两端高度宜一致,当电杆的强度或刚度不足以承受吊线拉力时,应设拉线增强.5.5吊灯的电源引下线不得受力,其保险装置安装应符合本规程第4.5条的规定。5。6吊灯引下线如遇树枝等障碍物时,可沿吊线敷设支持物,支持物之间间距不宜大于1。5m。

426路灯工程施工工艺6。1工序流程定灯位→挖沟→埋管→浇注路灯基础→敷设电缆→绝缘测试→路灯安装→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自检→竣工验收6.2施工方法6。2.1定灯位:按照施工图及现场情况,以灯位间距为基准确定路灯安装位置。6。2.2挖沟及敷设:路灯线路根据设计要求直埋或使用保护管敷设,过路使用钢管保护,两端设置接线手孔井,灯杆下方按设计要求是否设置接线井。6.2。3浇注路灯基础浇注:按设计认可的路灯基础图纸预制金属构件开挖相应尺寸的基坑,金属构件进行热镀锌处理,防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6.2。4敷设电缆按低压电缆敷设要求敷设6。2。5路灯安装规定1)同一街道、公路、广场、桥梁的路灯安装高度(从光源到地面)、仰角、装灯方向宜保持一致。2)基础坑开挖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基础制作按基础图纸施工。3)灯具安装纵向中心线和灯臂纵向中心线应一致,灯具横向水平线应与地面平行,紧固后目测应无歪斜.4)灯头固定牢靠,可调灯头应按设计调整至正确位置。5

43)在灯臂、灯盘、灯杆内穿线不得有接头,穿线孔口或管口应光滑、无毛刺,并应采用绝缘套管或包扎,包扎长度不得小于200mm。6)路灯安装使用的灯杆、灯臂、抱箍、螺栓、压板等金属构件应进行热镀锌处理,防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7)各种螺母紧固,宜加垫片和弹簧垫。紧固后螺出螺母不得少于两个螺距。6。2.6箱变安装1)材料到场后经开箱检验,经业主同意后方可进行安装使用;2)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触头应接触紧密;3)二次回路辅助开关的切换接点应动作准确,接触可靠;4)箱内照明应齐全。5)配电柜(箱、盘)的漆层(镀层)应完整无损伤.固定电器的支架应刷漆。6)机械闭锁、电气闭锁动作应准确、可靠。6。2。7电缆终端头、电缆中间头的制作与安装1)电缆头制作,应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格.2)制作电缆终端接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剥切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3)电缆头采用自粘带、防水胶带密封绝缘外,还要涂环氧树脂加强密封、防潮处理。4)电缆接头两侧电缆的应分别连接良好,不中断,跨接处的截面不小于接地极截面.

445)电缆应可靠接地、用锡焊接地.6。2.8地极(接地保护)施工1)接地保护应严格按建筑电气施工规范要求安装,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严格分开,不得混用,所有配电箱的PE线应作垂直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所有电气设备及管线金属外壳可靠接地,通过测试并要求达到规定值。若通过测试大于标准要求,必须要求返工,直到达标为止.2)接地极、接地扁钢选用热镀锌钢材,接地装置规定埋深不应小于0。7M。接地母线、接地极之间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3)灯杆内接地线采用铜线鼻子与灯杆接线端子连接。6。2.9有隐蔽工程,应提前通知业主,经业主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6。2。10调试设备、仪表、仪器必须经国家认可有计量资格的有关单位检验合格,并由专人使用、保管.调试时应有详细记录。1)测试工艺流程:低压开关箱一、二次回路测试→整体调试→运行。2)低压开关箱的的调试内容:主回路断路器及接触器的测试、二次回路测试等。6。2.11施工前作好技术交底,吃透图纸,领会设计意图,配合其它专业工作,要作好成品保护及各专业协调.6。2.12需开孔的配电箱(柜),必须用开孔机开孔,严禁气焊等切割开孔。电线进入配电箱、接线盒等应有护管帽.穿线前应有防止外物落入措施。

456.2。13线在管内或经槽内不允许有接头和缠绕。导线在出口处应装有护线套,并用500V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同时作好记录。6。2.14有配电箱(柜)接地及各系统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应接入原接地网上,完善整个接地系统。6.2.15安装完成后进行检查,确认无误,方可进行分项调试,并作好调试记录.6。2。16各分项调试完成后,可进行系统调试,联动调试,试运行并作好记录.6。2.17其它部分电气设备安装应严格按图纸标高、部位进行。7建筑物景观照明灯具和庭院灯安装工艺7.1工艺流程检查灯具—组装灯具—安装灯具-通电试运行7。2检查灯具7。2.1灯具的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根据灯具的安装场所检查灯具是否符合要求.7.2。2灯内配线检查7。2。2。1灯内配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7.2.2.2穿入灯箱的导线在分支联结处不得承受额外应力和磨损,多股软线的端头需盘圈、涮锡;7。2.2。3灯箱内的导线不应过于靠近热光源,并应采取隔热措施;7.2.2。4使用螺灯口时,相线必须压在灯芯柱上。

467.3组装灯具:按设计图纸要求和产品厂家提供的说明进行。7.4灯具安装7.4.1建筑物彩灯安装7.4。1。1建筑物顶部彩灯采用有防雨性能的专用灯具,安装时应将灯罩拧紧;7。4.1.2彩灯配线管路按明配管敷设,且应有防雨功能.管路间、管路与灯头盒间螺纹联结,丝头应缠防水胶带或缠麻抹油铅;7。4.1。3垂直彩灯悬挂挑臂采用不小于10号槽钢.端部吊挂钢索的吊勾螺栓直径不小于10mm,螺栓在槽钢上固定,两侧有螺帽,且加平垫圈及弹簧垫圈紧固;7.4。1。4悬挂钢丝绳直径不小于4。5mm,底把圆钢直径不小于16mm,地锚采用架空外线用拉线盘,埋设深度大于1.5m;7.4.1。5垂直彩灯采用防水吊线灯头,下端灯头距地面高于3m;7.4.1。6金属导管及彩灯的构架、钢索等可接近裸露导体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7.4.2霓虹灯安装7。4.2。1霓虹灯管完好,无破裂;绝缘支架专用的固定牢固可靠;7。4.2.2灯管应采用专用绝缘支架固定,且牢固可靠。灯管固定后,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小于20mm;7.4.2。3霓虹灯专用变压器采用双圈式,所供灯管长度不大于允许负载长度;安装位置方便检修,不装在吊顶内,且隐蔽在不易被常人触及的场所;露天安装的有防雨措施,高度不低于3m,低于3m

47时应采取防护措施;7.4。2。4霓虹灯专用变压器的二次电线和灯管间的联结线采用额定电压大于15KV的高压绝缘电线。二次电线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小于20mm;二次侧导线采用玻璃制品作为支持物时,固定点间距水平段0.5m,垂直段0.75m。7。4.3航空障碍标志灯安装7.4.3.1灯具装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最高部位.当最高部位平面面积较大或为建筑群时,除在最高端装设外,还在其外侧转角的顶端分别装设灯具;灯具之间的水平、垂直距离不大于45m;7。4。3。2当灯具在烟囱顶上装设时,安装在低于烟囱口1.5—3m的部位且呈正三角形水平排列;7。4。3.3灯具的选型应根据设计决定。无设计规定时,根据安装高度决定;低光强的(距地面60m以下装设时采用)为红色光,其有效光强大于1600cd。高光强的(距地面150m以上装设时采用)为白色光,有效光强随背景亮度而定;7。4。3。4灯具的电源按主体建筑中最高负荷灯具要求供电;灯具的自动通、断电源控制装置动作准确;7.4。3.5灯具安装牢固可靠,且设置维修和更换光源的措施.7.4.4庭院灯安装7。4.4.1每套灯具的导电部分对地绝缘电阻值大于2MΩ;7.4.4。2

48立柱式路灯、落地式路灯、特种园艺灯等灯具与基础固定可靠.地脚螺栓备帽齐全。灯具的接线盒或熔断器盒,盒盖的防水密封垫完整;7。4。4。3金属立柱及灯具可接近裸露导体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接地线单设干线,干线沿庭院灯布置位置形成环状网,且不少于2处与接地装置引出线联结。由干线引出支线与金属灯柱及灯具的接地端子联结,且有标识;7.4。4。4灯具的自动通、断电源控制装置动作准确、可靠;每套灯具熔断器盒内熔丝齐全,规格与灯具适配;每套灯具配有熔断器保护。7。4。5建筑物景观照明灯具安装7.4.5。1每套灯具的导电部分对地绝缘电阻值大于2MΩ;7。4。5.2在人行道等人员来往密集场所安装的落地式灯具,无围栏防护,安装高度距地面应2。5m以上;7.4.5。3金属构架和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及金属软管的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有标识.三、安全保护防雷及接地安装施工工艺标准(HFWX·QB/1—6-013-2004)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建筑工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及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重复接地及屏蔽接地装置。

49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镀锌钢材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使用时应注意采用冷镀锌还是采用热镀锌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2.1.2镀锌辅料有铅丝(即镀锌铁丝)、螺栓、垫圈、弹簧垫圈、U型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2。1。3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混凝土支架,预埋铁件,小线,水泥,砂子,塑料管,红油漆、白油漆、防腐漆、银粉,黑色油漆等.2。2主要机具2.2。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锯、锯条、压力案子、铁锹、大锤、冲击钻、电焊机、电焊工具等。2。3作业条件2。3。1接地体作业条件:(1)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2)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3)桩基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2.3。2接地干线作业条件:(1)支架安装完毕。(2)保护管已预埋.(3)土建抹灰完毕。2.3.3支架安装作业条件:(1)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2)结构工程已完成。(3)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2.3.4防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1)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502.3。5防雷引下线明敷设作业条件:(1)支架安装完毕.(2)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3)土建外装修完毕。2.3.6避雷带与均压环安装作业条件:土建圈梁钢筋正在绑扎时,配合作此项工作。2.3。7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1)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2)支架安装完毕。2。3。8避雷针安装作业条件:(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做完。(2)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3)土建结构工程已完,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3、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接地体→接地干线→引下线暗敷(支架、引下线明敷)→避雷带或均压环→避雷针(避雷网)。3。2接地体安装工艺人工接地体(极)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3.2.1人工接地体(极)的最小尺寸见表3-48所示。钢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表3-48种类、规格及单位地上地下室内室外交流电流回路直流电流回路圆钢直径(mm)681012扁钢截面(mm2)60100100100厚度(mm2)3446角钢厚度(mm)22。546钢管管壁厚度(mm)2.52.53.54.5

513。2.2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其顶部不应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3。2。3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应小于2。5m,其相互之间间距一般不应小于5m。3。2。4接地体埋设位置距建筑物不宜小于1。5m;遇在垃圾灰渣等埋设接地体时,应换土,并分层夯实。3。2。5当接地装置必须埋设在距建筑物出人口或人行道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90mm厚度添置沥清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3。2。6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刷沥青做防腐处理.3。2。7采用搭接焊时,其焊接长度如下:(1)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敷设前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2)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3)镀锌圆钢与镀锌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4)镀锌扁钢与镀锌钢管(或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还应直接将扁钢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3.2.8当接地线遇有白灰焦渣层而无法避开时,应用水泥砂浆全面保护。3.2.9采用化学方法降低土壤电阻率时,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金属腐蚀性弱;(2)水溶性成分含量低。3.2.10所有金属部件应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3.3人工接地体(极)安装3。3.1接地体的加工:

52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尖形;遇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锥形,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40×4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3.3.2挖沟: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的沟,沟上部稍宽,底部如有石子应清除。3.3.3安装接地体(极):沟挖好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坍塌。先将接地体放在沟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中,一般采用手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为了防止将接钢管或角钢打劈,可加一护管帽套入接地管端,角钢接地可采用短角钢(约l0cm)焊在接地角钢一即可.使用手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顶端距离地600mm时停止打入。3。3。4接地体间的扁钢敷设: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焊(气焊)焊接。扁钢应侧放而不可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约100mm。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好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3.3。5核验接地体(线):接地体连接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接地体(线)的截面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夯实.最后,将接地电阻摇测数值填写在隐检记录上。

533.4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3。4。1利用无防水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利用无防水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根)底部与底板筋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好连接板,消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于引出和检查。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3.4.2利用柱形桩基及平台钢筋做好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2根)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预埋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于引出和检查。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3.5接地干线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3.5。1接地干线穿墙时,应加套管保护,跨越伸缩缝时,应做煨弯补偿。3.5。2接地干线应设有为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一般采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做上接地标记.3。5。3接地干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3。5。4接地干线距地面应不小于200mm,距墙面应不小于l0mm,支持件应采用40×4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支持件间的水平直线距离一般为lm,垂直部分为1。5m,转弯部分为0.5m。3.5.5接地干线敷设应平直,水平度与垂直度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l0mm。3。5.6转角处接地干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扁钢厚度的2倍。3。5.7接地干线应刷黑色油漆,油漆应均匀无遗漏,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等处不得刷油漆.3.6接地干线安装

54接地干线应与接地体连接的扁钢相连接,它分为室内与室外连接两种,室外接地干线与支线一般敷设在沟内。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敷,但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具体安装方法如下:3.6.1室外接地干线敷设:(1)首先进行接地干线的调直、测位、打眼、煨弯,并将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装好。(2)敷设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先挖沟.挖沟要求见3。3,然后将扁钢放平埋入.回填土应压实但不需打夯,接地干线末端露出地面应不超过0。5m,以便接引地线。3.6。2室内接地干线明敷设:(1)预留孔与埋设支持件: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预留出接地线孔,预留孔的大小应比敷设接地干的厚度、宽度各大出6mm以上.其方法有以下一种:A、施工时可按上述要求尺寸锯一段扁钢预埋在墙壁内,当混凝土还未凝固时,抽动扁钢以便待凝固后易于抽出。B、将扁钢上包一层油毛毡或几层牛皮纸后埋设在墙壁内,预留孔距墙壁表面应为15~20mm。C、保护套可用厚1mm以上铁皮做成方形或圆形,大小应使接地线穿入时,每边有6mm以上的空隙。(2)支持件固定:根据设计要求先在砖墙(或加气混凝土墙、空心砖)上确定坐标轴线位置,然后随砌墙将预制成50×50mm的方木样板放入墙内待墙砌好后将方木样板剔出,然后将支持件放入孔内,同时洒水淋湿孔洞,再用水泥砂浆将支持件埋牢,待凝固后使用.现浇混凝土墙上固定支架,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弹线定位,钻孔,支架做燕尾埋入孔中,找平正,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3)明敷接地线的安装要求A、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并便于检查.B、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也可沿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情况。C、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应保持250~300mm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隙应不小于l0mm。

55D、明敷的接地线表面应涂以15~l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漆和黄色漆相间的条纹,其标志明显.E、在接地线引向建筑物内的入口处检修用临时接地点处,均应刷白色底漆后标以黑色;符号,其符号为“主”标志明显。(4)明敷接地线安装:当支持件埋设完毕,水泥砂浆凝固后,可敷设墙上的接地线。将接地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经过隔墙时穿跨预留孔,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固.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3.7避雷针制作与安装3。7。1壁雷针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1)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2)采用镀锌钢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钉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3)多节避雷针各节尺寸见表3-49.钉体各节尺寸表3—49项目针全高(mm)1。02。03。04。05。0上节10002000150010001500中节——150015001500下节———15002000(4)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5)焊接要求详见第4.2.2。(2)条清除药皮后刷防锈漆。(6)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A、独立避雷针一般采用直径为19mm镀锌圆钢。B、屋面上避雷针一般宜采用直径25mm镀锌钢管。C、水塔顶部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或40mm的镀锌管。D、烟囱顶上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圆钢或直径为40mm镀锌钢管.E、避雷环用直径12mm镀锌圆钢或截面为l00mm2

56镀锌扁钢,其厚度为4mm。3.7.2避雷针制作:按设计要求的材料所需的长度分上、中、下三节进行下料。如针尖采用钢管制作,可先将上节钢管一端锯成锯齿形,用手锤收尖后,进行焊缝磨尖,涮锡,然后将另一端与中、下二节钢管找直,焊好。3.7.3避雷针安装:先将支座钢板的底板固定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焊上一块肋板,再将避雷针立起,找直、找正后,进行点焊,然后加以校正,焊上其它三块肋板。最后将引下线焊在底板上,清除药皮刷防锈漆。3.8支架安装3。8.1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角钢支架应有燕尾,其埋注深度不小于l00mm,扁钢和圆钢支架埋深不小于80mm。(2)所有支架必须牢固,灰浆饱满,横平竖直.(3)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一般应距建筑物表面l00mm;接地干线支架其顶部应距墙面20mm。(4)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垂直间距不大于1.5m.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30mm。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5)支架应平直。水平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垂直度每3m检查段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偏差不得大于l0mm。(6)支架等铁件均应做防腐处理.3.8。2支架安装(1)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3)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的大小应里外一致。(4)首先埋注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注其它支架。在埋注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浇湿。(5)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它支座用砂浆找平找直。(6

57)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在铁件上,支架找直方法同前。3。9防雷引下线暗敷设3.9.1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2)引下线必须在距地面1.5~1。8m处做断接卡子或测试点(一条引下线者除外)。断接线卡子所用螺栓的直径不得小于l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3)利用主筋作暗敷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小于二根主筋。(4)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焊接要求见3。2节。(5)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烟囱的铁爬梯等)可作为引下线,但所有金属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6)引下线应沿建筑的外墙敷设,从接闪器到接地体,引下线的敷设路径,应尽可能短而直。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不可能直线引下时,也可以弯曲,但应注意弯曲开口处的距离不得等于或小于弯曲部线段实际长度的0.1倍.引下线也可以暗装。但截面应加大一级,暗装时还应注意墙内其它金属构件的距离。(7)引下线的固定支点间距离不应大于2m,敷设引下线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8)引下线应躲开建筑物的出入口和行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以免发生危险.(9)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地上约1。7m至地下0.3m的一段地线应加保护措施,减少接触电压的危险。(10)采用多根名装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验引下线和接地线的连接状况,应在每条引线距地1.8~2.2m处放置断接卡子。利用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必须将焊接的地线连接到首层、配电盘处并连接到接地端子,可在地线端子处测量接地电阻。3。9.2防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1)首先将所需扁钢(或圆钢)用手锤(或钢筋扳子)进行调直或拉直.

58(2)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按设计要随建筑物引上,挂好。(3)及时将引下线的下端与接地体焊接好,或与断接卡子连接好。随着建筑物的逐步增高,将引下线敷设于建筑物内至屋顶为止.如需接头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刷防锈漆(现浇混凝土除外),并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验收,做好记录。(4)利用主筋(直径不少于φ16mm)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作好标记,距室外地坪1。8m处焊好测试点,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焊接出一定长度的引下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00mm,做完后请有关人员进行隐检,做好隐检记录.(5)土建装修完毕后,将引下线在地面上2m的一段套上保护管,并用卡子将其固定牢固,刷上红白相间的油漆。(6)焊接要求见3。2节.3。10防雷引下线明敷设3.10。1防雷引下线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引下线必须调直后进行敷设,弯曲处不应小于90°,并不得弯成死角。(2)引下线除设计有特殊要求者外,镀锌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2,镀锌圆钢直径小得小于8mm。(3)有关断接卡子位置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执行。(4)焊接及搭接长度应按有关规范执行.3。10。2防雷引下线明敷设(1)引下线如为扁钢,可放在乎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地锚在机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直。(2)将调直的引下线运到安装地点。(3)将引下线用大绳提升到最高点,然后由上而下逐点固定,直至安装断接卡子处。如需接头或安装断接卡子,则应进行焊接.焊接后,清除药皮,局部调直,刷防锈漆。(4)将接地线地面以上二米段,套上保护管,并卡固及刷红白油漆。

59(5)用镀锌螺栓将断接卡子与接地体连接牢固.3。11避雷网安装3.11。1避雷网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1)避雷带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距离建筑物应一致,支持件的间距和承受的垂直拉力应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2)避雷带弯曲处不得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3)避雷带如用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如为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mm。(4)焊接要求见第4。2。2。(2)条。(5)遇有变形缝处应作煨管补偿.3.11。2避雷网安装:(1)避雷带如为扁钢,可放在乎板上用手锤调直;如为圆钢,可将圆钢放开一端固定在牢固的地锚的夹具上,另一端固定在绞磨(或倒链)的夹具上,进行冷拉调直。(2)将调直的避雷带运到安装地点。(3)将避雷线用大绳提升到顶部、顺直、敷设、卡固、连接连成一体,同引下线焊接。焊接处的药皮应敲掉,进行局部调直后刷防锈漆及铅油(或银粉).(4)建筑物屋顶上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金属天沟、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接成一体.顶层的烟囱应做避雷带或避雷针.(5)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做防雷跨越处理。(6)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两种,暗网格越密,其可靠性就越好。网格的密度应视建筑物防雷等级而定,防雷等级高的建筑物可使用l0m×l0m的网格,防雷等级低的一般建筑物可使用20m×20m的网格,如果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执行。3.12均压环(或避霄带)安装:3。12。1均压环(或避雷带)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雷带(避雷线)一般采用的圆钢直径不小于φ6

60,扁钢不小于24×4mm。(2)避雷带明敷设时,支架的高度为10~20cm,其各支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5m,弯曲部分为0。3~0.5m。(3)建筑物高于30m以上的部位,每隔3层沿建筑物四周敷设一道避雷带并与各根引下线相焊接。(4)铝制门窗与避雷装置连接.在加工订货铝制门窗时就应按要求甩出30cm的铝带或扁钢2外,如超过3m时,就需3外连接,以便进行压接或焊接.3.12。2均压环(或避雷带)安装:(1)避雷带可以暗敷设在建筑物表面的抹灰层内,或直接利用结构钢筋,并应与暗敷的避雷网或楼板的钢筋相焊接,所以避雷带实际上也就是均压环.(2)利用结构圈梁里的主筋或腰筋与预先准备好的约20cm的连接钢筋头焊接成一体,并与柱筋中引下线焊成一个整体。(3)圈梁内各点引出钢筋头,焊完后,用圆钢(或扁钢)敷设四周,圈梁内焊接好各点,并与周围各引下线连接后形成环形。同时在建筑物外沿金属门窗、金属栏杆处甩出30cm长的φ12mm镀锌圆钢备用。(4)外檐金属门、窗、栏杆、扶手等金属部件的预埋焊接点不应少于2处,与避雷带预留的圆钢焊成整体。(5)利用屋面金属扶手栏杆做避雷带时,拐弯处应弯成圆弧活弯,栏杆应与接地引下线可靠的焊接.3。12.3节日彩灯沿避雷带平敷设时,避雷带的高度应高于彩灯顶部,当彩灯垂直敷设时,吊挂彩灯的金属线应可靠接地,同时应考虑彩灯控制电源箱处安装低压避雷器或采取其它防雷击措施.4、质量标准4。1主控项目4.1。1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1.2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和可拆卸的其它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的分支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连接。

61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观察检查或检查安装记录。4。2一般项目4.2.1避雷针(网)及其支持件安装位置正确,固定牢靠,防腐良好;针体垂直,避雷网规格尺寸和弯曲半径正确;避雷针及支持件的制作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设有标志灯的避雷针灯具完整,显示清晰。避雷网支持间距均匀;避雷针垂直度的偏差不大于顶端针杆的直径.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或检查安装记录。4。2。2接地(接零)线敷设(1)平直、牢固,固定点间距均匀,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有补偿装置,穿墙有保护管,油漆防腐完整。(2)焊接连接的焊缝平整、饱满,无明显气孔、咬肉等缺陷;螺栓连接紧密、牢固,有防松措施。(3)防雷接地引下线的保护管固定牢靠;断线卡子设置便于检测,接触面镀锌或镀锡完整,螺栓等紧固件齐全。防腐均匀,无污染建筑物.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2。3接地体安装:位置正确,连接牢固,接地体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小于0.6m.隐蔽工程记录齐全、准确。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记录。4.2.4搭接长度≥2b;圆钢≥6D;圆钢和扁钢≥6D;注:b为扁钢宽度;D为圆钢直径.4。2。5扁钢搭接焊接3个棱边,圆钢焊接双面。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观察检查。5、成品保护5.1接地体5。1.1其它工种在挖土方时,注意不要损坏接地体。5.1.2安装接地体时,不得破坏散水和外墙装修。5。1.3不得随意移动已经绑好的结构钢筋。

625.2支架5.2。1剔洞时,不应损坏建筑物的结构5。2.2支架稳注后,不得碰撞松动。5.3防雷引下线明(暗)敷设5.3。1安装保护管时,注意保护好土建结构及装修面。5。3.2拆架子时不要磕碰引下线.5.4避雷网敷设5。4.1遇坡顶瓦屋面,在操作时应采取措施,以免踩坏屋面瓦.5。4。2不得损坏外檐装修.5.4。3避雷网敷设后,应避免砸碰。预甩扁铁或圆钢不得超过30cm。5。5避雷针5.5.1拆除脚手架时,注意不要碰坏避雷针。5.5.2注意保护土建装修。5。6接地干线安装5。6.1电气施工时,不得磕碰及弄脏墙面。5。6。2喷浆前,必须预先将接地干线纸包扎好。5。6。3拆除脚手架或搬运物件时,不得碰坏接地干线.5。6.4焊接时注意保护墙面措施。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接地体6.1。1接地体埋深或间隔距离不够,按设计要求执行。6.1.2焊接面不够,药皮处理不干净,防腐处理不好,焊接面按质量要求进行纠正,将药皮敲净,做好防腐处理。6.1.3利用基础、梁柱钢筋搭接面积不够,应严格按质量要求去做。6.2支架安装6。2.1支架松动,混凝土支座不稳固,将支架松动的原因找出来,然后固定牢靠;混凝土支座放平稳。6.2.2

63支架间距(或预埋铁件)间距不均匀,直线段不直,超出允许偏差,重新修改好间距,将直线段校正平直,不得超出允许偏差。6.2。3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等缺陷现象,重新补焊,不允许出现上述缺陷.6。2.4焊接处药皮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应将焊接处药皮处理干净,补刷防锈漆。6。3防霄引下线暗(明)敷设6.3.1焊接面不够,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药皮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6。3.2漏刷防锈漆,应及时补刷.6。3.3主筋错位,应及时纠正。6。3。4引下线不垂直,超出允许偏差,引下线应横平竖直,超差应及时纠正。6.4避霄网敷设6。4.1焊接面不够,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药皮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6.4.2防锈漆不均匀或有漏刷处,应刷均匀,漏刷处补好.6.4。3避雷线不平直、超出允许偏差,调整后应横平竖直,不得超出允许偏差.6.4.4卡子螺丝松动,应及时将螺丝拧紧。6.4。5变形缝处未做补偿处理,应补做。6.5避霄带与均压环6。5.1焊接面不够,焊口夹渣、咬肉、裂纹、气孔等,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6。5.2钢门窗、铁栏杆接地引线遗漏,应及时补上。6。5。3圈梁处不饱满,焊接药皮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应及时予以补焊,将药皮敲净,刷上防锈漆.6。6针体弯曲,安装的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应将针体重新调直,符合要求后再安装。6.7接地干线安装6.7.1扁钢不平直,应重新进行调整。6.7.2接地端子漏垫弹簧垫,应及时补齐。6.7。3

64焊口有夹渣、咬肉、裂纹、气孔及药皮处理不干净等现象。应按规范要求修补更改。6.8漏刷防锈漆处,应及时补刷。6。9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人口保护距离不符合规定。其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6。10利用主筋作防雷引下线时,除主筋截面不得小于90mm2外,其焊接方法可采用压力埋弧焊,对焊等,机械方法可采用冷挤压、丝接等,以上接头处可做防雷引下线,但需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7、质量记录7。1镀锌扁钢或圆钢材质说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7。2防雷及接地施工预检、自检、隐检记录齐全.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7.4防雷接地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高处作业1一般规定1。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安全帽的制作与使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安全帽》(GB2811)的有关规定。1.2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应挂牢安全带,安全带的选用与佩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安全带》(GB6095)的有关规定。1.3建筑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对建筑物进行封闭(或采取临边防护措施)。1。4建筑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现场和建筑物的各种孔洞盖严并固定牢固.

651。5对人员活动集中和出入口处的上方应搭设防护棚.1.6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并在施工前完成,最后经验收确认符合要求。1。7高处作业的人员应按规定定期进行体检。2临边作业2。1工作边沿无维护设施或维护设施高度低于800mm的,必须设置防护设施,如: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拦板的阳台及楼梯段,框架结构各层楼板尚未砌筑维护墙的周边,坡形屋顶周边以及施工升降机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等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2。2水平工作面防护栏杆高度应为1。2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周边栏杆应高1.5m,应能经受1000N外力.防护栏杆应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底部设置高度不低于180mm的挡脚板。3洞口作业3.1在孔与洞口边的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设施,包括因施工工艺形成的深度在2m及以上的桩孔边、沟槽边和因安装设备、管道预留的洞口边等.3。2较小的洞口,应采用坚实的盖板盖严,盖板应能防止移位;较大的洞口除应在洞口采用安全网或盖板封严外,还应在洞口四周设置防护栏杆.3。3

66墙面处的竖向洞口(如电梯井口、管道井口),除应在井口处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外,井道内应每隔10m设一道平网。4攀登作业4.1用于登高和攀登的设施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攀登用具必须牢固可靠。4。2梯子不得垫高使用。梯脚底部应坚实并应有防滑措施,上端应有固定措施。折梯使用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4.3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任意利用升降机架体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5悬空作业5.1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高处作业时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如搭设脚手架或作业平台),并视作业条件设置防护栏杆、张挂安全网、佩带安全带等安全措施。5。2钢筋绑扎、安装骨架作业应搭设脚手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作业或攀登骨架上下。5。3浇注离地2m以上混凝土时,应设置操作平台,不得站在模板或支撑杆上操作.5.4悬空进行门窗安装作业时,严禁站在拦板上作业,且必须挂牢安全带,并将安全带拴牢在上方可靠物上。6交叉作业6.1

67交叉施工不宜上下在同一垂直方向上的作业。下层作业的位置,宜处于上层高度可能坠落半径范围以外,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6.2各种拆除作业(如钢模板、脚手架等)上面拆除时下面不得同时进行清整。物料临时堆放处应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6.3建筑物的出入口,升降机的上料口等人员集中处的上方,应设置防护棚。防护棚的长度不应小于防护高度的物体坠落半径的规定。当建筑外侧面临街道时,除建筑立面采取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外,尚应在临街段搭设防护棚并设置安全通道.6.4设置悬挑物料平台应按现行的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必须将其荷载独立传递给建筑结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物料平台与脚手架、模板支撑进行连接.施工用电1一般规定1.1施工用电设备数量在5台及以上,或用电设备容量在50kW及以上时,应编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核.1。2施工用电应建立用电安全技术挡案,定期经项目负责人检验签字.1.3施工现场应定期对电工和用电人员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1.4施工用电应定期检测。

682用电环境2。1与外电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生活设施和堆放构件、材料等。2在架空线路一侧施工时,在建工程应与架空线路边线之间保持安全操作距离,安全操作距离不得小于下表数值: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外侧边缘表2。1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缘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架空线路电压1kV以下1—10kV35-110kV154-220kV最小安全操作距离4m6m8m10m3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2。2对外电架空线路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现场不能满足第2。1条中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按现行行业规范规定搭设防护设施并设置警告标志。2在架空线路一侧或上方搭设或拆除防护屏障等设施时,必须停电后作业,并设监护人员。2。3对易燃、易爆物和腐蚀介质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69电气设备周围应无可能导致电气火灾的易燃、易爆物和导致绝缘损坏的腐蚀介质,否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处理。2。4对机械损伤的防护应符合以下规定:电气设备设置场所应能避免物体打击、撞击等机械伤害,否则应做防护处理.2。5雷电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现场内的施工升降机、钢管脚手架等金属设施,若在相临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以外且在下表规定范围之内时,应按有关规定安装防雷装置。表2.5施工现场内金属设施需安装防雷装置的规定地区年平均雷暴日(d)金属设施高度(m)≤15≤5015<,<40≤3240≤,<90≤20≤90及雷害特别严重地区≤12注:地区年平均雷暴日可查阅《建筑施工用电安全技术规范》。2防雷装置的避雷针(接闪器)可采用φ20钢筋,长度应为1~2m;当利用金属构架做引下线时,应保证构架之间的电气连接;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Ω。3接地、接零3.1施工用电基本保护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施工用电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

70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其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现场由专用变压器供电时,应将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并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2施工现场由专用发电机供电时,必须将发电机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并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且应独立设置。3当施工现场直接由市电(电力部门变压器)等非专用变压器供电时,其基本接地、接零方式应与原有市电供电系统保持一致。在同一供电系统中,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4在供电端为三相四线供电的接零保护(TN)系统中,应将进户处的中性线(N线)重复接地,并同时由接地点另引出保护零线(PE线),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3.2施工用电保护接零与重复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PE线)连接.2保护零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护零线应自专用变压器、发电机中性点处,或配电室、总配电箱进线处的中性线(N线)上引出;2)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绝缘导线,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使用绿/黄双色线做负荷线;3)保护零线(PE线)必须与工作零线(N线)相隔离,严禁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混接、混用。

714)保护零线上不得装设控制开关或熔断器;5)保护零线的截面不应小于对应工作零线截面。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²的多股绝缘铜线。3保护零线的重复接地点不得少于三处,应分别设置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以及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3。3施工用电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2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重复接地应与保护零线连接,每处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3.4施工用电配电室应符合下列规定:1配电室应靠近电源,接近负荷中心,应便于线路的引入和引出,并有防止雨雪和小动物出入措施。2配电柜应符合下列要求:1)柜两端应做接地(接零);2)柜应做名称、用途、分路标记;3)柜不得直接挂接其他临时用电设备;4)柜或线路维修时应挂停电标志牌。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停止作业时断电上锁.3。5施工用电自备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1发电机组电源应与外电线路联锁,严禁并列运行;2发电机组应采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并应独立设置,与外电源隔离。

724配电线路4.1施工用电架空线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架空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并经横担和绝缘子架设在专用电杆上;2架空导线截面应满足计算负荷、线路末端电压偏移(不大于5%)和机械强度要求;2架空敷设档距不应大于35m,线间距离不应小于0.3m。3架空线敷设高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距施工现场地面不小于4m;2)距机动车道不小于6m;3)距铁路轨道不小于7.5m;4)距暂设工程和地面堆放物顶端不小于2.5m;5)距交叉电力线路:0。4kV线路不小于1.2m;10kV线路不小于2.5m。5架空线路敷设的相序排列应满足下列要求:1)单横担架设时,面向负荷侧,从左起为L1、N、L2、L3、PE;2)双横担架设时,面向负荷侧,上横担从左起为L1、L2、L3;下横担从左起为L1、(L2、L3)N、PE;4。2施工用电电缆线路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不得沿地面明设;2埋地敷设深度不应小于0。6m

73,并应覆盖硬质保护层;穿越建筑物、道路等易受损伤的场所时,应另加防护套管;架空敷设时,应沿墙或电杆做绝缘固定,电缆最大弧垂处距地面不得小于2.5m;2在建工程内的电缆线路应采用电缆埋地穿管引入,沿工程竖井、垂直孔洞,逐层固定,电缆水平敷设高度不应小于1.8m;5配电箱及开关箱5。1施工用电应实行三级配电,即设置总配电箱或室内总配电柜、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配电装置。开关箱以下应为用电设备。5.2施工用电动力配电与照明配电宜分箱设置,当合置在同一箱内时,动力与照明配电应分路设置。5.3施工用电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铁板(厚度为1.2-2.0mm)或阻燃绝缘材料制作。不得使用木质配电箱、开关箱及木质电器安装板。5.4施工用电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无外来物体撞击的地方,其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5。5施工用电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严禁于地面上拖拉。5。6施工用电开关箱应实行“一机一闸”制,不得设置分路开关。5.7施工用电配电箱、开关箱中应装设电源隔离开关、短路保护器、过载保护器,其额定值和动作整定值应与其负荷相适应。总配电箱、开关柜中还应装设漏电保护器。5.8施工用电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参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741在开关箱(末级)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使用于潮湿场所时,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2总配电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I)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t)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I。t≤30mA。S)。6照明6.1施工照明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场所,照明电压应为220V。2隧道、人防工程、高温、有导电粉尘和狭窄场所,照明电压不应大于36V。3潮湿和易触及照明线路场所,照明电压不应大于24V.4特别潮湿、导电良好的地面、锅炉或金属容器内,照明电压不应大于12V。5行灯电压不应大于36V。6。2施工用电照明变压器必须为隔离双绕组型,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6.3施工照明室外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5m.

756。4施工照明使用220V碘钨灯应固定安装,其高度不应低于3m,距易燃物不得小于500mm,并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不得将220V碘钨灯做移动照明。6。5施工用电照明器具的形式和防护等级应与环境条件相适应。6。6需要夜间或暗处施工的场所,必须配置应急照明电源.6。7夜间可能影响行人、车辆、飞机等安全通行的施工部位或设施、设备,必须设置红色警戒照明.四、电力排管及电力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1、施工工艺:本道路的施工安装作业程序见下面流程图:2、施工方法:排管工井施工:排管沟槽工井土方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挖,顶板采用竹胶合板支撑、洞口采用钢模板支撑,砼采用商品砼、机械振捣、连续浇制的施工方法;接地装置埋设采用人工开挖,人工回填方法施工。分坑开挖工井制作、排管拆模养护回填监理验收竣工验收复测

76施工程序流程图(1)沟槽开挖首先根据设计图纸,测量人员进行实地放样,并标出工井及排管沟槽开挖界面线,然后挖掘机进场按放样线标示界面进行开挖并留足设计要求边坡坡度,基底预留20cm厚度左右的土方由人工开挖修整,基槽开挖时的土方除预留回填土方暂时存放,其余均外运.沟槽开挖较深时,可根据土质、地下水位等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支护加固,同时沟槽内视情况确实是否要挖集水坑,保持沟槽内干燥,基槽检验结果必须满足设计要求。(2)管道基础砼模板的支立电力排管基础模板采用钢木混合模版,支立前按照基础的浇筑厚度10cm先拼装好,拼装高度略大于混凝土浇筑高度,接缝有防止漏浆措施。支模时面板对准给定的基础边线垂直竖立,内外打钉撑牢,内侧打钢纤固定,配合浇筑进行拼装,注意处理好拼缝以防漏浆,并在面板内侧弹线控制砼浇筑高度。用流动性大的砼浇筑180度管座时,第一次支撑模板高度不超过管座的1/2,于下层浇筑后,再支上层模版,并于下层砼失去流动性后浇上层砼避免不分层产生漂管.(3)管基浇筑验槽合格后,应及时浇平基砼,减少地基扰动的可能,同时严格控制平基底面高程,不能高于设计高程,低于设计高程不超过10mm,平基砼终凝前不得泡水,应进行养护.

77(4)排管安装:平基砼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方可进行管道安装。①准备工作:先验收管材质量,对于有裂痕、破损现象的管材予以退回,不宜使用;安装前应将管内外清扫干净。在一个井段内应挑选管壁厚度一致的管子予以安装;在一井段两头,根据管道中心桩,钉好两侧边线铁纤,其距管中距离等于管外径的1/2加上一个常数(小于50mm为宜);验收平基合格后,方可进行下管。②下管及稳管:控制安装管的中线位置.用尺量取管外皮距边线的距离,与自己选定的常数对比,不超过允许偏差时为正确;控制管道的管内底高程,用水准仪测量;调整管道中心及高程时,必须将管子垫稳卡牢,必要时可在管两侧设撑杆;遇工井处安装需要断截短管时,其破茬不得朝向检查井内;采用砼管座基础时,管节中心、高程复测合格后,应及时浇筑包管,应及时用麻袋球将管内的多余灰浆拉掉.③砼包管:管道安装调整后即可进行砼包管,砼浇筑。浇筑前排管冲洗干净;先行填捣密实;砼浇筑时,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将管子挤偏;分层排管、砼包管.④级配碎石填筑:排管砼包封后即可进行级配碎石填筑.(5)工井施工方法①浇筑工井基础施工要点

78a、清淤和验槽合格后,应及时浇筑基础砼,严禁带水浇筑砼,同时减少地基扰动。b、应严格控制基础顶面高程,不能高于设计高程,低于设计高程不超过10mm。c、基础砼终凝前不得泡水,应及时进行养生。②C25钢筋砼地板模板支立,钢筋绑扎,预埋件、砼浇筑。③井盖(a)工井井盖的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高程应与路面配合。(b)井盖应与之井圈稳固.必要时,在井圈四周摊铺二灰,碾压后采用反开挖法,挖至灰土顶面,再浇砼板块.(c)在浇筑砼面层时,在井盖前20mm左右,将面层标高顺接至检查井,同时在检查井处用3m直尺测砼面层平整度。④井外回填检查井砌筑,应边砌边回填,每层高不应超过30cm,必须使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灰土或填砂处理。⑤工井的质量标准电力部《电力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a)井壁必须互相垂直,不得有通缝,必须保证灰浆饱满,灰缝平整,抹面压光,不得空鼓、裂缝等现象。(b)井内平顺、踏步应安装牢固,位置准确,不得有建筑垃圾等杂物。(c)工井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793、施工注意事项1、模板工程(A)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B)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载浇筑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C)构造简单,拆装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要求。(D)模板接缝不应漏浆。(E)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刷隔离剂,严禁钢筋沾隔离剂后与混凝土接触。(F)竖向模板和支架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G)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斜临时固定措施。(H)模板在符合拆除条件及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I)侧模在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后,再拆除.(J)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施工要求时方可拆除.2、钢筋工程(A)按施工平面图规定的位置清理、平整钢筋堆放场地,合理码放,按绑扎顺序分类堆放钢筋,如有锈蚀先进行除锈处理。(B)核对图纸、配料单、料牌区实物、复核钢筋规格尺寸形状、数量是否一致,如有问题及时解决。

80(A)清理好垫层,弹好墙、柱边线。(B)熟悉图纸,确定研究好钢筋绑扎安装顺序。(C)墙筋绑扎。(a)底板混凝土上放线后应再次校正预埋插筋,位移大时需按规定认真处理必要时与设计单位共同商定。墙模宜“跳间支模”以利钢筋施工。(b)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齐胸处绑两根模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分档标准,然后绑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c)墙筋应逐点绑扎,其搭接长度和位置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搭接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绑牢。(d)双排钢筋之间应绑间距支撑。(e)在双排钢筋外侧安装绑扎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f)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铁管及铁件。预留洞口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g)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h)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i)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验收专门规定.(D)柱筋绑扎。(a)

81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筋数量,先将筋都套住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扎扣不少于三个,绑扣要向里。(a)绑扎接头的搭建长度按设计要求及相关施工规范要求施工。(c)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裁面面积,应符合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出50%的规范.(d)立好的柱子钢筋上用粉笔划好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做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宜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需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式交错绑扎,筋端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向交错布置.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长度不小于10d;如箍筋采用90度搭接,搭接处应焊接,单面焊缝不小于10d.(e)柱筋保护层:垫块应绑在柱立筋上,间距宜100mm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正确。(f)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钢筋收缩位置,尺寸符合要求.(g)拉筋应钩住筋。3、混凝土工程(A)混凝土搅拌及运输本项目采用商品混凝土,所有原材料的试验检测采用外委试验单位进行检测,项目部设置试验人员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控制。商品砼拌合后,砼运输车直接运送到施工现场。(B)浇注、振捣

82(a)施工缝在浇注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b)浇注方法:混凝土应分层浇灌振捣,每层厚度在20~40cm,边下料边振捣,连续作业浇灌到顶。(c)混凝土振捣:振捣柱子时,振捣棒尽量靠近内墙插。(d)浇灌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随时检查模板是否变形、位移,螺栓、吊杆是否松动、脱落以及漏浆现象,并派专人修理。(e)表面抹平:对振捣完毕的混凝土,应用木抹子将表面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f)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完终凝后,应对混凝土进行保湿覆盖养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g)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制作试块,用以检测28d强度。4、砌筑工程(a)砖浇水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量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到饱和状态的砖砌墙。(b)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准记为正负2%,砂、灰膏控制在正负5%以内,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c)组砌方法

83组砌方法应正铺,一般采用满丁满条排砖法。砖筑时,必须里外用木槎或留踏布槎,宜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用水冲灌缝的操作方法.(d)排砖摞底基础大放脚的摞底尺寸及收缩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如是一层一退,里外均应砌丁砖,如是两层一退,第一层为条,第二层为砌丁。基础大放脚的转角处,应按规定放土分头,其数量为一砖半厚墙放三块,二砖墙放四块,以此类推.(e)砌筑基础墙砌筑前,基垫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每次盘角高度不超过五层砖。基础大放角砌到墙角时,要拉线检查轴线及边线,保证基础墙身位置正确,使墙角断层数与皮数杆相一致。基础墙的墙角每次砌高度不超过五皮砖,随盘靠平吊直,以保证墙身横平竖直,砌墙应挂通线,24墙反手挂线,37墙以上应双面挂线。基础垫层标高不等或有局部加深部分,应从低处往上砌筑,并经常拉通线检查,保持砌体平直通顺,防止砌成螺丝墙。砌体上下错缝,每处无4皮砖通缝。砖砌体接缝处砂浆密实,缝、砖平直,每处接缝部位水平灰缝厚度不小于5mm或透亮的缺陷不超过5个。预埋拉接筋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规范,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1皮砖。

845、隐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本工程的隐蔽工程有排管、工井、接地施工。隐蔽工程须在监理工程师检测、签证后,方可进行覆盖或掩蔽.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应落实到人,有专人负责把关.如:(1)砂、石、水泥的采购、试验、保管、存放和使用;(2)钢筋的规格、数量及钢筋网片的制作、焊接质量检验;(3)砂、石、水泥、水搅拌投料顺序控制和混凝土振捣控制;(4)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5)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及坍落度检验;(6)试块的制作、养护和送检;(7)顶板养护、混凝土表面质量、工井顶面抹面控制;(8)接续管的压接控制。使用规范1模板分项工程1一般规定1.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1。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852模板安装主控项目2。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2。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玷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一般项目2.3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4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2.4

86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2。5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2。6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表2.6的规定。表2.6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插筋中心线位置5外露长度+10,0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外露长度+10,0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尺寸+10,0

87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检验方法:钢尺检查。2.7现浇结构模板允许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2.7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表2.7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尺寸基础±10钢尺检查柱、墙、梁+4,-5钢尺检查

88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2。8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2。8的规定。检查数量:首次使用及大修后的模板应全数检查;使用中的模板应定期检查,并根据使用情况不定期抽查.表2。8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长度梁、板±5钢尺量两角边,取其中较大值薄腹梁、桁架±10柱0,—10墙板0,—5宽度板、墙板0,—5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2,-5

89梁、薄腹梁、桁架高(厚)度板+2,—3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墙板0,-5梁、薄腹梁、桁架、柱+2,-5侧向弯曲梁、板、柱L/1000且≤15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墙板、薄腹梁、桁架L/1500且≤15板的表面平整度32m靠尺和塞尺检查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1钢尺检查对角线差板7钢尺量两对角线墙板5翘曲板、墙板L/1500调平尺在两端量测设计薄腹梁、桁架、梁±3拉线、钢尺量跨中注:L为构件长度(mm).3模板拆除主控项目3.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90表4.3.1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3.2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3。3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一般项目3。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91检验方法:观察。3。5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2钢筋分项工程1一般规定1.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1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3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2原材料主控项目2。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92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级)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2。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检验方法:检查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报告。一般项目2。4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检查数量:进场时和使用前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3钢筋加工主控项目3。1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93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钢尺检查。3。2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钢尺检查。3.2A

94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其强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盘卷钢筋和直条钢筋调直后的断后伸长率、重量负偏差应符合表3.2A的规定。表3.2A盘卷钢筋和直条钢筋调直后的断后伸长率、重量负偏差要求钢筋牌号断后伸长率A(%)重量负偏差(%)直径6mm~12mm直径14mm~20mm直径22mm~50mmHPB235、HPB300≥21≤10--HRB335、HBRF335≥16≤8≤6≤5HRB400、HBRF400≥15RRB400≥13HRB500、HBRF500≥14注:1.断后伸长率A的量测标距为5倍钢筋公称直径;2.重量负偏差(%)按公式(Wo-Wd)/Wo×100计算,其中Wo为钢筋理论重量(kg/m),Wd为调直后钢筋的实际重量(kg/m);3.对直径为28mm~40mm的带肋钢筋,表中断后伸长率可降低1%;对直径大于40mm的带肋钢筋,表中断后伸长率可降低2%。

95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的钢筋,可不进行本条规定的检验.检验数量: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调直钢筋,重量不大于30t为一批;每批见证取3件试件。检验方法:3个试件先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再取其中2个试件经时效处理后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检验重量偏差时,试件切口应平滑且与长度方向垂直,且长度不应小于500mm;长度和重量的量测精度分别不应低于1mm和1g。一般项目3。3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方法调直。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时,HPB235、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按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3。4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3.4的规定.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检验方法:钢尺检查.表3.4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96项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箍筋内净尺寸±54钢筋连接主控项目4。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4.2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检查数量:按有关规程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一般项目4。3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4.4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97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4。5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相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受压区不宜大于50%;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

98面.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4.6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图4。6)。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99图4.6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及接头面积百分率注:图中所示搭接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钢筋为两根,当各钢筋直径相同时,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4。7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1005钢筋安装主控项目5。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一般项目5.2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表5.2的规定,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表5。2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绑扎钢筋网长、宽±10钢尺检查网眼尺寸±2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绑扎钢筋骨架长±10钢尺检查宽、高±5钢尺检查受力钢筋间距±10

101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排距±5保护层厚度基础±10钢尺检查柱、梁±5钢尺检查板、墙、壳±3钢尺检查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钢筋弯起点位置20钢尺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水平高差+3,0钢尺和塞尺检查注1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2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3预应力分项工程1一般规定1。1后张法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预应力专业施工单位承担。1.2

102预应力筋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时或在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定。注:1张拉设备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2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标定张拉设备用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精度不应低于±2%。1。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1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2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3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管等;4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2原材料主控项目2.1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2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包质量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标准的规定。检查数量:每60t为一批每批抽取一组试件。

103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注:当有工程经验,并经观察认为质量有保证时,可不作油脂用量和护套厚度的进场复验。2。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等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注:对锚具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如供货方提供有效的试验报告,可不作静载锚固性能试验。2。4孔道灌浆用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孔道灌浆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注:对孔道灌浆用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作材料性能的进场复验.一般项目2。5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2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

104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注: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2.6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2.7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的尺寸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注:对金属螺旋管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作径向刚度抗渗漏性能的进场复验。2。8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内外表面应清洁、无锈蚀,不应有油污、孔洞和不规则的褶皱,咬口不应有开裂或脱扣。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3制作与安装主控项目

1053。1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3。2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应选用非油质类模板,隔离剂并应避免沾污预应力筋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3.3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一般项目3.4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2当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1/5000,且不应大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钢丝时,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2mm。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束。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3.5预应力筋端部锚具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

1062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丝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检查数量:对挤压锚每,工作班抽查5%,且不应少于5件;对压花锚,每工作班抽查3件;对钢丝镦头强度,每批钢丝检查6个镦头试件。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3。6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2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3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4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5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6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3.7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3.7的规定。表3.7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h≤300300<h≤1500h>1500

107截面高(厚)度(mm)允许偏差(mm)±5±10±15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各类型构件中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对各类型构件均不少于5束,每束不应少于5处。检验方法:钢尺检查。注: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3。8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3.7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2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3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4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5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3。9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宜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108检验方法:观察。4张拉和放张主控项目4.1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4。2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2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3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4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5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张拉记录.

1094.3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检查数量:对先张法施工,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对后张法施工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束。检验方法:对先张法施工,检查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对后张法施工,检查见证张拉记录。4。4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2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一般项目4.5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4。5的规定.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束。检验方法:钢尺检查。表4.5

110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锚具类别内缩量限值(mm)支承式锚具(镦头锚具等)螺帽缝隙1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1锥塞式锚具5夹片式锚具有预压5无预压6—84。6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且不得大于构件截面短边边长的4%。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束.检验方法:钢尺检查。5灌浆及封锚主控项目5.1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灌浆记录.5。2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1112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3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不少于5处。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一般项目5。3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束。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5.4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45,搅拌后3h泌水率不宜大于2%,且不应大于3%,泌水应能在24h内,全部重新被水泥浆吸收.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检验方法:检查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5.5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N/mm2。检查数量: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检验方法:检查水泥浆试件强度试验报告.注:1一组试件由6个试件组成,试件应标准养护28d;2

112抗压强度为一组试件的平均值,当一组试件中抗压强度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相差超过20%时,应取中间4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4混凝土分项工程1一般规定1.1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对采用蒸汽法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混凝土试件应先随同结构构件同条件蒸汽养护,再转入标准条件养护共28d,当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确定混凝土强度时的龄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等的规定取值。1。2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应按表1。2取用,其标准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及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表1.2混凝土试件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骨料最大粒径(mm)试件尺寸(mm)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31.5100×100×1000。95≤40150×150×1501.00≤63200×200×1.05

113200注:对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试件,其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可通过试验确定1。3结构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标准尺寸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确定。1。4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并作为处理的依据1.5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2原材料主控项目2。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14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一般项目2。4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2。5

115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注: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2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2。6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3配合比设计主控项目3。1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一般项目

1163.2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检验方法: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3.3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检查一次。检验方法: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4混凝土施工主控项目4.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

117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4。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4.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4.3的规定。表4。3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注:1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2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复称。4。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118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一般项目4.5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4。6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4。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4

119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注:1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2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3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4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5现浇结构分项工程1一般规定1。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表1.1确定。表1.1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名称现象严重缺陷一般缺陷露筋构件内钢筋未被砼包裹而外露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

120蜂窝砼表面缺少水泥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孔洞砼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夹渣砼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裂缝缝隙从砼表面延伸至砼内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缺陷构件连接处砼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铁件松动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出凸肋等清水砼构件内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其他砼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砼构件有外表缺陷其他砼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1。2现浇结构拆模后,应由监理(建设)

121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应及时按施工技术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2外观质量主控项目2。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一般项目2.2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3尺寸偏差主控项目3。1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122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一般项目3。2现浇结构和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2-1、表3。2-2的规定。检查数量: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对电梯井应全数检查;对设备基础应全数检查。检验方法:量测检查。表3.2—1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基础15钢尺检查独立基础10墙、柱、梁8

123剪力墙5垂直度层高≤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5m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全高(H)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标高层高±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全高±30截面尺寸+8,—5钢尺检查电梯井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25,0钢尺检查井筒全高(H)垂直度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和塞尺检查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预埋件10钢尺检查预埋螺栓5预埋管5预埋洞中心线位置15钢尺检查注: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表3.2-2

124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坐标位置20钢尺检查不同平面的标高0,—2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平面外形尺寸±20钢尺检查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0,—20钢尺检查凹穴尺寸+20,0钢尺检查平面水平度每米5水平尺、塞尺检查全长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垂直度每米5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全高10预埋地脚螺栓标高(顶部)+20,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中心距±2钢尺检查预埋地脚螺栓孔中心线位置10钢尺检查深度+20,0钢尺检查孔垂直度10吊线、钢尺检查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标高+20,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125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带槽锚板平整度5钢尺、塞尺检查带螺纹孔锚板平整度2钢尺、塞尺检查注:检查坐标、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6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1一般规定1.1预制构件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得用于混凝土结构.1.2叠合结构中预制构件的叠合面应符合设计要求。1。3装配式结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的验收及对缺陷的处理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相应规定执行。2预制构件主控项目2.1预制构件应在明显部位标明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收标志.构件上的预埋件、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126检验方法:观察。2.2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2。3预制构件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一般项目2。4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2.5预制构件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5的规定。检查数量:同一工作班生产的同类型构件,抽查5%且不少于3件。表2。5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长度板、梁+10,-5钢尺检查

127柱+5,-10墙板±5薄腹梁、桁架+15,—10宽度、高(厚)度板、梁、柱、墙板、薄腹梁、桁架±5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侧向弯曲梁、柱、板L/750且≤20拉线、钢尺量最大侧向弯曲处墙板、薄腹梁、桁架L/1000且≤20预埋件中心线位置10钢尺检查螺栓位置5螺栓外露长度+10,-5预留孔中心线位置5钢尺检查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5钢尺检查主筋保护层厚度板+5,-3钢尺或保护层厚度测定仪量测梁、柱、墙板、薄腹梁、桁架+10,-5对角线差板、墙板10钢尺量两对角线表面平整度板、墙板、柱、梁52m靠尺和塞尺检查

128预应力构件预留孔道位置梁、墙板、薄腹梁、桁架3钢尺检查翘曲板L/750调平尺在两端量测墙板L/1000注:1。L为构件长度(mm);2.检查中心线、螺栓和孔道位置时,应由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3。对形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构件,其尺寸偏差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3结构性能检验3。1预制构件应按标准图或设计要求的试验参数及检验指标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检验内容: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检验;不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承载力、挠度和抗裂检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非预应力杆件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要求进行检验。对设计成熟、生产数量较少的大型构件,当采取加强材料和制作质量检验的措施时,可仅作挠度、抗裂或裂缝宽度检验,当采取上述措施并有可靠的实践经验时,可不作结构性能检验。检验数量:对成批生产的构件,应按同一工艺正常生产的不超过1000件且不超过3个月的同类产品为一批。当连续检验10

129批且每批的结构性能检验结果均符合本规范规定的要求时。对同一工艺正常生产的构件,可改为不超过2000件且不超过3个月的同类型产品为一批,在每批中应随机抽取一个构件,作为试件进行检验。检验方法:按本标准附录C规定的方法采用短期静力加载检验。注:1加强“材料和制作质量检验的措施”包括下列内容:1)钢筋进场检验合格后,在使用前再对用作构件受力主筋的同批钢筋按不超过5t抽取一组试件,并经检验合格,对经逐盘检验的预应力钢丝可不再抽样检查;2)受力主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检验合格后,再抽取一组试件,并经检验合格;3)混凝土按5m3且不超过半个工作班生产的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留置一组试件,并经检验合格;4)受力主筋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入模后的主筋保护层厚度、张拉预应力总值和构件的截面尺寸等应逐件检验合格。2“同类型产品"是指同一钢种、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同一生产工艺和同一结构形式的构件.对同类型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时,试件宜从设计荷载最大受力、最不利或生产数量最多的构件中抽取。对同类型的其他产品,也应定期进行抽样检验。3.2预制构件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1当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的承载力进行检验时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γ0u≥γ0[γu](3.2-1)

130式中γou-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实测值,即试件的荷载实测值与荷载设计值(均包括构件自重)的比值;γ0—结构重要性系数,按设计要求确定,当无专门要求时取1。0;[γu]—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按表3。2取用。2当按构件实配钢筋进行承载力检验时,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γ0u≥γ0η[γu](3.2—2)式中η-构件承载力检验修正系数,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按实配钢筋的承载力计算确定。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是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内力设计值与构件检验的加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自重).表3.2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受力情况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检验标志[γu]轴心受拉、偏心受拉、受弯、大偏心受压受拉主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mm,或挠度达到跨度的1/50热轧钢筋1。20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1.35受压区混凝土破坏热轧钢筋1.30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1.45受拉主筋拉断1。50

131受弯构件的受剪腹部斜裂缝达到1。5mm,或斜裂缝未端受压混凝土剪压破坏1。40沿斜截面混凝土斜压破坏,受拉主筋在未端在端部滑脱或其他锚固破坏1.55轴心受压、小偏心受压混凝土受压破坏1.50注:热轧钢筋系数指HP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3.3预制构件的挠度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1当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挠度允许值进行检验时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a0s≤[as](3.3-1)Mk[as]=[af](9。3.3—2)Mq(θ—1)+Mk式中a0s—在荷载标准值下的构件挠度实测值;[as]-挠度检验允许值;[af]—

132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Mk—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Mq—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θ—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2当按构件实配钢筋进行挠度检验或仅检验构件的挠度、抗裂或裂缝宽度时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a0s≤1.2acs(3。3—3)式中acs—在荷载标准值下按实配钢筋确定的构件挠度计算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同时,还应符合公式(3.3-1)的要求。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是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荷载标准组合效应与构件检验的加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注: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混凝土受弯构件,当进行短期静力加荷试验时,acs值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静力荷载标准组合相应的刚度值确定。3。4预制构件的抗裂检验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γ0cr≥[γcr](3。4-1)

133σpc+γftk[γcr]=0。95(3.4—2)σck式中γ0cr—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实测值,即试件的开裂荷载实测值与荷载标准值(均包括自重)的比值;[γcr]-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σpc-由预加力产生的构件抗拉边缘混凝土法向应力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γ—混凝土构件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ft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σck—由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构件抗拉边缘混凝土法向应力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9.3。5预制构件的裂缝宽度检验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ω0s。max≤[ωmax](3.5)式中ω0s。max—在荷载标准值下,受拉主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实测值(mm);[ωmax]—构件检验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按表3。5取用。表3。5构件检验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mm)0.20.30。4

134设计要求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ωmax]0。150。20。0.253.6预制构件结构性能的检验结果应按下列规定验收:1当试件结构性能的全部检验结果均符合本标准第9。3。29。3.5条的检验要求时,该批构件的结构性能应通过验收。2当第一个试件的检验结果不能全部符合上述要求,但又能符合第二次检验的要求时,可再抽两个试件进行检验,第二次检验的指标,对承载力及抗裂检验系数的允许值应取本规范第9.3。2条和第9.3.4条规定的允许值减0。05,对挠度的允许值应取本规范第9。3。3条规定允许值的1。10倍,当第二次抽取的两个试件的全部检验结果均符合第二次检验的要求时,该批构件的结构性能可通过验收;3当第二次抽取的第一个试件的全部检验结果均已符合本规范第9.3。29。3.5条的要求时,该批构件的结构性能可通过验收.4装配式结构施工主控项目4.1进入现场的预制构件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结构性能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检查数量:按批检查.

135检验方法:检查构件合格证。4.2预制构件与结构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处钢筋或埋件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时接头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4.3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当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在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0N/mm2或具有足够的支承时方可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已安装完毕的装配式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一般项目4。4预制构件码放和运输时的支承位置和方法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5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在构件和相应的支承结构上标志中心线、标高等控制尺寸按标准图或设计文件校核预埋件及连接钢筋等并作出标志。

136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4。6预制构件应按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吊装,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45,否则应采用吊架或经验算确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4。7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采取保证构件稳定的临时固定措施,并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校正位置。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4。8装配式结构中的接头和拼缝,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应采用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2对不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应采用混凝土或砂浆浇筑,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或M15;3用于接头和拼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取微膨胀措施和快硬措施,在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并应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1377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1结构实体检验1.1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体检验应在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见证下,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承担结构实体检验的试验室应具有相应的资质。1。2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1。3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混凝土强度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也可根据合同的约定,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1.4当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的检验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有关规定时,混凝土强度应判为合格。1。5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抽样数量、检验方法、允许偏差和合格条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1.6当未能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被判为不合格或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2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

1382.1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1设计变更文件;2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3钢筋接头的试验报告;4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5混凝土试件的性能试验报告;6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的合格证和安装验收记录;7预应力筋用锚具、连接器的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8预应力筋安装、张拉及灌浆记录;9隐蔽工程验收记录;10分项工程验收记录;11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记录;12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13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2.2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关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2应有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3观感质量验收合格;4结构实体检验结果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3当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1经返工返修或更换构件部件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2

139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3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并确认仍可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4经返修或加固处理,能够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项工程,可根据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2.4混凝土结构工程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应将所有的验收文件存档备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