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167534
大小:3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3-09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原则,培养适应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领域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掌握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交换及通信网络和通信运营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国防建设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管理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二、培养规格通信工程技术是当代社会发展最为迅猛并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且应用最为成功
2、的学科领域,是关乎到国家政治生活至百姓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基础设施。通信工程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规格要求如下:1、知识结构要求⑴掌握通信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有线、无线、交换、多媒体等通信系统理论和技术,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⑵掌握现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基本能力;⑶了解国家有关通信系统、通信工程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⑸了解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运
3、用知识的能力(包括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等)、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创新性实验能力等)及交流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电子技术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技术等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四、课程
4、设置课程设置:课内总学时数为2518学时,总学分数为154.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2062学时、128.5学分;选修课程456学时、26学分。专业方向:暂不区分专业方向。依发展可逐步增设光通信、无线通信等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情况详见表一:《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学分为26学分。本专业各类实践环节安排情况详见表二:《通信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安排表》。六、综合素质培养由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必修的教育环节,以及学科竞赛等专业性课外活
5、动和社会实践等拓展性校外活动选修环节组成,设定为10学分。详见表二:《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环节》。七、学时、学分分配比例各类课程(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见表三:《通信工程专业各类课程(环节)的学时和学分统计表》。八、学制、毕业最低学分与学位授予本专业学制四年,完成学业最低学分190.5学分。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完成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训练,达到学位授予要求,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九、有关说明1、电子信息类专业2009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总体思路(1)强化“重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夯实数学外语基
6、础、深化电子电路知识、拓展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设置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2)构建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共同基础平台,实施大类培养,形成宽厚的学科基础。(3)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4)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2、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体系(1)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构体系,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2)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分为四个层次: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和同
7、类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专业方向限选和任选课程。其中,前两个层次形成了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平台(即大平台),而第三层次形成同类专业基础教育的小平台。大平台学科基础课程跨度为一上至二上共三个学期,小平台专业基础课程跨度为二上至三下共四个学期,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跨度为二下至三下共三个学期,四下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从二下开始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志愿按不同方向培养。3、对专业选择和专业方向选择的要求及规格说明通信工程专业属新开办专业,暂不设置专业方向,但随着专业建设发展,将逐步
8、增设光通信、无线通信等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均由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组成。一旦选择了某一专业方向就必须选择该方向的限选课程,同时在任选课程中选择相应的配套课程(最低选10学分)。4、外语和计算机教学要求外语教学安排中注重了非母语认知的连续性,层次安排上循序渐进,从大学英语到专业英语再到双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中安排了足量的课内和课外上机时间,从而保证理论知识的吸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