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中级

201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中级

ID:8165055

大小:359.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3-08

201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中级_第1页
201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中级_第2页
201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中级_第3页
201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中级_第4页
201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中级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中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默认表情卫考在线--免费在线考试·注册·登录·基本概况·版块排行·主题排行·发帖排行·积分排行·在线时间  医林首页»职称考试»内科中级»201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中级12下一页返回列表回复发帖·内科中级·核医学及技术·卫考在线·站务处理·临床执业医师·执业护士·执业中药师·医林杂谈·肛肠外科学·护理浏览:20次201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中级wyc520(包身工)·金币5·铜币3·帖子15·精华0·1#大中小发表于5 分钟前

2、只看该作者2011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内科学中级第一篇内

3、科学基本知识部分-F/v3j:L*M"p)z*b /V+^3I+Z3v+u.E!J,m:k$T第一章常见症状与体征(A:Y*K"C1R4Z)a-P!w6s +i$h1u%[5Ly.K $G2v#n6E4}#K-x9M第一节发热4I$V,u0U9^)H一、概述#}+f7e.N'P5I0c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上限。人体正常体温范围随测量部位不同而不同,腋温36℃~37℃,口温36.3℃~37.2℃,肛温36.5℃~37.7℃。正常人上午体温较低,下午略高,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女性在月经周期中,排卵后体温较高。5u5s2A(W"B'u7发

4、热的主要机制为:外致热原(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等)和某些体内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尿酸结晶等)等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些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内生性致热原,主要是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等。这些内生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然后机体出现骨骼肌收缩、寒战,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出现发热。1b0t6n##e发热可以增强机体吞噬细胞的活动及肝脏的解毒功能。但严重发热可对器官和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

5、紊乱,可因心率快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体温在42℃以上可使一些酶的活力丧失,使大脑皮层产生不可逆的损害,最后导致昏迷,直至死亡。2u3FS.t7B1m7q3k8x二、常见病因*U/o#d)O&q&e'N3h发热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发热更为常见。4_5n5O'@!F(一)感染性发热+{8b!y+^8j'm6i+_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导致发热。2L!t0

6、)D4c%n9v(二)非感染性发热9e*C8b,u*J$B#k:z9o+i包括多种不同的疾病:1t#E3q:X7n%s*a8c+x1.结缔组织病

7、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热、成人still病等。!H$Mi(s&y,H!o#K_2.恶性肿瘤包括各种恶性实体瘤(以消化道肿瘤、肝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多见)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8P+j-h2j)a3.无菌性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肺栓塞、脾梗死、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所致组织损伤、内出血、急性溶血等。-{#y+S%V$y3a7N)?7j&Y4.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包括甲状腺危象)、嗜铬细胞瘤等。$Z$qMg"N0a-D1@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

8、、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丘脑病变等。-H/U3H&W"](G7d6.物理因素如中暑、放射线病等。4E1N0x!Z5E*@7.其他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可产生功能性发热,包括感染后发热和功能性低热。,t9J*U.8B7y/[9l三、发热的临床特点3Q3t-w*s9F4%W2Q4x6z,](一)发热的特征5[%z/Y!E8`9N/p1Q0J1.发热的诱因、起病缓急、病程、加重或缓解因素急性起病,病程少于两周者为急性发热,主要由感染引起;两周以上体温超过38℃为长期发热,常由感染、肿瘤和结缔组织病引起,但仍以感染为主要原

9、因;体温在38℃以内的非生理性发热,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低热,可见于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低热。2.热型对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常见的热型包括:(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伤寒、肺炎球菌肺炎等;(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达2℃以上,最低体温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等;(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骤降至正常。经过1天或数天后又骤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4)波状热

10、: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数天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5)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数天后又骤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