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1524571
大小:13.3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11-28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课题:太平天国运动科目咼中历史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洪秀全创立拜教学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本节课属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农民运动的高潮,是近代探索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探索,验证了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历史意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年级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的特点,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经历过中学历史的学习,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由于中学课程标准仅要求学生掌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所以学生对太平天国的大部分史实可能都不了解,甚至有可能都不知道洪秀全是谁。因而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要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循序渐进,铺垫史实,使学生一步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问题激发策略: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主探究策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尝试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一一金田起义(1853)课堂设冋一:起义为什么在广西金田发生?提示:(1)鸦片战争后,社会状况;(2)清政府在战争后所面临的困境;(3)广西本地的状况。课堂设问二:你如何评价"拜上帝教”?提示:从拜上帝教创立的原因、创立的过程等方面考虑阅读课本总结:设问一:(1)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人民灾难更重;(2)战费和赔款负担沉重,吏治腐败,人民困苦;(3)广西地瘠民穷,自然灾害严重。设问二:拜上帝教组织的发展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它既有提倡平等的一面,又有反传统文化的内容。讲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评价“拜上帝教”不须花太多时间,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和处理信息材料的能力。二、天国的全盛(1853—1856)课堂设问一:太平天国的兴盛表现在哪些方面?课堂设问二: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有哪些目的和基本内容?课堂设问三:你如何评价《天朝天亩制度》?在当时能够实施吗?提示:(1)积极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一一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2)消极性:没有安定的环境,没有真正实行过;是绝对平均主义,是无法实现的空想。阅读课本总结:设问一:定都天京、东征西征的胜利、《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设问二: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等。《天朝田亩制度》一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尽管课本中并没有《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但是《课程标准》却要求“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暑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三、天国的衰落(1856—1864)课堂设问一:湘军、淮军为什么会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课堂探究:学生阅读思考。材料一:《贼情汇纂》载:"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材料二:《李秀成自述》载:“(东阅读课本:小组讨论探究设问一: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主力受创;同时清政府腐败,清军战斗力下降设问二: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腐朽思想滋长,内部矛盾尖锐,这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设问三:元气大伤,几乎是“朝中无将”;洪秀全被迫起用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特别是文中关于洪秀全等领导腐败及太平天国等级制度的材料,探讨“领导集团内讧的根源”或“内讧能否避免”的问题。
2王)权太重,要逼天五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课堂设问二:当太平天国强盛时,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内讧?课堂设冋二:天京变乱产生什么影响?课堂设问四:你如何评价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年轻将领。设问四: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新方案。但是它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限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并没有真正实行。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原因课堂设问一:你如何看待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它有何历史意义?课堂设问二:联系史实,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提示:失败的原因一一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特权思想膨胀。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启示一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阅读课本,总结设问一历史意义:(1)它扫荡了封建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2)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是课标的要求。既然课示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学就不必拘泥于传统结论。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课重点讲授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内容并不难。本课应强调学生阅读材料。因此设计了许多问题,增补的资料比较多,如果不能围绕重点讲授,不能突出“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从成功走向失败”这主题,详细地叙述各个事件的过程,就完不成教学任务。对高中学生不能简单重复课本上现成的知识,要作一定的深度的挖掘。要引导学生多学有深度理性思维的知识。讲授时,时间上也不能搞平均主义。例如玉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失败的原因,是本课重点,但是其答案在课本上一目了然,我们不必花太多时间,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上课不能图“热闹”一堆砌大量的图片与资料,而不作知识线索的整理-结果学生上完一节目课,一头雾水,说不出个所以然。因此,必要的“板书”不可少,必要的练习不可少。
3八、板书设计一、金田起义1•起义的原因2•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反抗3•金田起义:1851年1月,建号“太平天国”二、天国的兴衰(18511864)1.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1835——1856)(1)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2)军事上全盛:北伐和西征(3)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2•太平天国的衰败(1)湘军、淮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2)天京变乱(1856年)(3)重建领导核心(4)失败的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3•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原因(1)意义(2)失败原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