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总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遵义市黔北状元堂2013年高考语文复习总纲第一考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纲解读: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能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修改为“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高考所考查的论述类文章,常常是指有关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化、文艺、历史、法律、美学等学科的文亲,涉及此要求的一共有六个考点,两个能力层级。“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两个能力层级为B级,属“理解的范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竞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规点态度”这四个考点的能力层级为C,属千“分析综合”的范畴。在总共六个考点上,作为课改区的考查,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是重点和热点。技法指导一在具体阅读解答每一篇论述类文菜的问题时,要做到如下四个步骤:一、整体把握,微观勾画l.阅读原文后,可提出如下问题:本文说明或论证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或新观点的态度和看法如何?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3.微观勾画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以备答题时所用。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时”“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能”等)以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此外,由于论述类文章中有些内容表达起来比较抽象,为了说得具体,有时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找出其“本体”。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要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二、紧扣语境,把握内涵准确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话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或承前或蒙后省略了相关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意义。因此,阅读中要对这类词语慎重考虑。可采用如下方法:1、瞻前顾后法: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2.比照辨析法: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3.参考语境法: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论述类文章中重要的句子有如下几种: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旬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旬、中心句、过渡句等)。对于第一种,可以用“抽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含意。对千第二种,应该按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领会,整体解析。第三种句子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有的画龙点睛,有的承上启下,有的阐明要旨。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意,既要注意它在文中的位置,还要看清来龙去脉。三、抓住概念,识别混淆(与实用类选择题型相似)
1论述类阅读题,在设置选项上有很大的迷惑性,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其干扰项的设置方法主要有: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是外延太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3.指代上颠倒主客、偷换概念: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解题时,要注慈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省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4.已然和未然的混淆:选项在对概念的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5.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选项的设置,把肯定说成否定,或把否定说成肯定,有些混淆主要和次要关系,有些属千无中生有,牵强附会,解答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切忌主观脱断,望文生义。6.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混淆、颠倒。有些选项在设置时,将条件说成结果,或把结果说成原因,或强加条件及因果关系。要重点辨析,找准答案。四、筛选判断,逐步排除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分析剩下的选项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环境,瞻前顾后,寻找有效信息,并归纳信息的要点,进行筛选,再次排除干扰选顼,剩下的便是正确答案。这样做题,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2.事理分析法: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3、巧用选项法: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第二考题: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选择题型分析注意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之间的区别。一般情况下,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错误点主要有以下几个:l、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即阅读材料中没有选项的内容,或选项中所说的内容是阅读材料中未涉及的。或者,原文虽然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2、张冠李戴,偷梁换柱:即本是甲想的、说的或做的,选项中误设为乙想的、说的或做的。或者把两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状语、定语或时间等其他条件。
23、以偏概全,言过其实:即将局部的、个别的误设为全局的、普遍的,或将全局的、普遍的误设为局部的、个别的;或者故意将范围、程度误设为小千或大千材料中叙述的范围、程度。4、先后颠倒,因果混淆:即选项中将直接的、根本的、是原因的或已然的事情误设为间接的、枝叶的、是结果的或未然的事情。或原文上下两件事不构成因果关系;而选项却以因果关系处理。5、词语误解,颠倒是非:即选项大多数表述是正确的,只有很细小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往往仅是一个词理解错了,从而导致选项的错误。其次,应坚决坚持将选项放回原文查对的答题原则,特别是在事情的角色(人物)、件数和行为的程度、实效、时间、地点等方面,与原文对应落实,看看是否有理有据。考题二: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l、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千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帮作者情感的物象。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邺风静女》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青天”)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千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千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因此,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的突破口。(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整体情境。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3、常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诗词不涉及说明)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白描、对比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或直抒胸膛、借景抒情、寓悄千景、情景交融艺术手法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或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篇章结构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千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千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34、常见的情感、主旨(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琵罚”常见术语归类见下表:归类具体表述m”««过春为登华望秋楼清~风~屋歌`”“忧国时《卖炭翁》«卢揭露统治者穷兵墅武1杜甫《兵车行》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从军行》硉功国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山河沦丧的痛苦愁滋味》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情屈原《涉江》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羁旅愁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思亲念友十年生死两茫茫》1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怀人边关思乡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闺中怀人、、了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限》、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性协活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儿时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尸别依依不舍的留念脉《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感怀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CD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此外还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等词语
45、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朴实无华、华美绚丽、笔调婉约……具体解说: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消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悄。清新之风常见千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情致。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千简陋和寒伦,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平淡首推陶渊明。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千奇丽,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道破,一语中的。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叙,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休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脸炙人口的名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还有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二、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鉴赏诗歌一定要通过阅读标题、作者、诗歌本体以及可能有的注释,先对诗歌有个整体认知,然后再读题目,按照题目的要求从某个角度鉴赏诗歌。具体说来,可分为三步:l、诵读,根据标题、作者、意象、注释等,整体认知诗歌,体悟情感例如:阅读下而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G)对杜甫的生平我们比较熟悉,故完全可以“知人论诗”@杜甫晚年漂泊他乡,年老多病。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始终关注国运民生,希图能为国建功立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志。笣)此诗既有自我的评价(或者说是自嘲),如“乾坤一腐儒”;有心志的抒发,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抓住几个典型的意象,如“片云”“孤月”“落日”“秋风”,意象中有实有虚,有的既是实景的描写,又有喻义。2、审题要细化
5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根据要求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涉及诗的整体呢,还是只涉及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呢。但是也要注意,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如上例题目的要求是这样的:(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我们看第一题,是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涉及诗歌鉴赏最基本的常识。第二题,涉及对诗歌思想的评价,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都要有理有据,必须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答题要条理化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旬作答,才能条理清晰又全面周到。三、古诗词常见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心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绝旬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千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6答题步骤:(l)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呜。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步骤三)。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l)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消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愍。“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l)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7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l)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亵笠朝朝出,沟膛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CD。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O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无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逄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l分,画面描绘2分)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8答题示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儿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通读这儿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消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群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千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噩涉及三方而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桵红杏蕊。
9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播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1)、马令《南唐书·党与传下》:"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试分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艺术表现方法上的妙处。(2)、古人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请找出“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桵红杏蕊”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眼”,并加以简析。(4分)答:(1)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千写景,而在千它以象征(比兴)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来。春风吹皱了池水,更搅乱了思妇的心。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以景寓情,情景相生。(2)闲。开头的由景入悄,引出了思春的少妇。接着一个“闲”字,把她眼下过着的那种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的生活揭示无遗。她无精打彩地逗着鸳鸯玩,漫不经心地将杏花放在手心上揉搓,这种似是无意却有情的动作,反映出她内心的惆怅和空虚。四、古诗词主要风格分类题型解析(一)、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千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盛于唐代,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有的为征夫写恨,也有的代思妇拟言。边塞的好题材,在盛唐差不多已经写宪。盛唐以后,写边塞诗是不能不费一点心思了。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训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注解】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茬春,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题解】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旬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句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熙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10@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二)、送别诗古代由千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钱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如李白《赠汪伦》直接书写离情别意;王昌龄的《别刘胥》(“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驳驳。”),抒发自己“天生贤才”,却终未被用的激愤;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重在对友人的劝勉;而柳永的《雨霖铃》则重在抒发离愁别恨。鉴赏这类诗必须仔细体味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的类型。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训练题: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该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诗歌以描写景色作为反衬的手法表达情感。谢亭,又叫谢公亭,在直城北面,南齐诗人谢胱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l)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答案:(l)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2)红叶宵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三)、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千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训练题: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铜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沥谖。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铜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沥谖Cchanyuan):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淌“解。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呜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渡头:渡口。孤烟:炊烟。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
11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这是诗人自比。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这首诗表现的是铜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l)本诗写景有何特点?(2)简析颌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l)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曰、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2)颌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3)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四)、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品。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赏析时要重点把握O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训练题: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臼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沥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浩澄透澈,却者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恓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1)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答案:l,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鼎沥,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五)、思乡怀人类诗歌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
12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意象,构图景;抓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训练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鹅鹄夭晏儿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感叹。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布谷等,因其叫声如同“不如归去”,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杜鹃”可以说是乡思的代名词,这就是本词为什么要写杜鹃啼叫声的根本原因。其次从写作上说,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来是应该心情舒畅愉悦的,但是因为听到杜鹃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做了反衬。。“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直译是:“身处天涯,哪里是没有回家的心思!但是回家的日子连自己都无法预料,有什么办法呢?”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对牒嗅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可以说是游子对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遭遇的愤慨,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在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语行,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聪难耐的意思,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札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六)、咏史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扞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扞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鉴赏咏史怀古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第三要品味技巧手法。训练题:阅读下而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曰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13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七)、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诗人对眼前景、事的描写叙述和由此而生发的感慨,我们视其为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训练题:绝句两首(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诗歌前两句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颂,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2)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而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五、古诗词阅读应关注的四个暗示(一)、标题暗示诗歌的标题不仅交代了事件,往往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情感,考生在揣摩语句时,往往无视标题的暗示,而就具体诗句片面分析领悟。【例1】颈联颇有韵味,请揣摩表达的情感。(2分)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考生答案】自已被贬沉沦处境不佳,感到对不起亲人,诗中表达辛酸惭愧之情。分析:得1分。作者是写了自己被贬沉沦而惭愧心酸之情,但因为有标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可见作者对表弟相见频的感激,自己有“喜”亦有愧。【参考答案】因为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诗人自己感激而喜;而因为处境不佳,诗人自己面对亲人频见而愧。【例2】请赏析“万里黄河绕黑山”,“绕”字的妙处。(3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考生答案】生动形象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熙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分析:得2分。文章的标题是“征人怨“,而考生只分析出征途之回转曲折,显然忽视了题目的主题暗示。文章四句,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扣之。四句分别是:怨征调之频繁,怨战争之紧张,怨戍边无归期,怨征途无尽头。可见绕字不仅状景,还有言厌之情的作用。【参考答案】生动形象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表达了征人对战争不止的渺茫与厌恨。~启示:标题的动词暗示了文章的事件,而形容词往往暗示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14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标题的暗示意义。(二)、背景暗示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嗜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考生在分析诗人的形象或情感时,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例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李商隐音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千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考生答案】表达作者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分析:得1分。文章是在表达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但仅点至此,还未分析到位,因为作者写柳树,实则写自己的心境,是托物言情的手法。注释有道: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可知,注释暗示了寂寥之源:抱负难全,命运坎坰。【参考答案】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夕牛的伤感心情。【例4】阅读下首诗,作者最后以沙鸥作喻,表达什么情感?(3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穑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765年正月,杜甫辞去严武幕府职务,生活失去依靠。五月,杜甫率家人离开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炉、忠杻时,写下这首诗。【考生答案】表达摆脱官场世俗的羁绊后的自由独立的喜悦之情。分析:得0分。这是无视其背景(生活失去依靠)与诗歌风格(沉郁)而想当然作出的答案。此句诗中前两句也就表达自己的不平与悲愤: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以苍茫的天地间的沙鸥比喻自己的漂泊,如何可见喜悦之情?【参考答案】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那种凄凉寂寞之情。~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有关注背景、关注注解的意识,要从注解与背景中体味命题者的提醋和暗示,如此才能深入体味诗歌的情与思。(三)、意象暗示意象,是情感的承载。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的特定思想或情感。考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常忽视此暗示。【例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5【考生答案】诗歌表达出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情感。分析:得0分。菊:隐逸、高洁、脱俗。它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娘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获以文人墨客的亲眯,有人称赞其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其清高的气质。诗人此之咏菊,实为托物言志,暗示与寄寓自己的生命追求。【参考答案】表达诗人千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例6】阅读思考:诗中首联“一雁声”起着什么作用?(2分)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考生答案】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分析:得1分。因为这大雁是递书传情的使者,古人常是瞩目大雁而心生对远人的牵挂与思念。在这首怀人诗歌中,可见还有这特定意象引出思念的暗示作用。【参考答案】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引出自己对舍弟的思念。~启示:诗歌有特定的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意象,我们复习时,也就要有意归纳柳、月、竹、菊、松、板桥、大雁等意象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四)、题目暗示题目往往还有暗示性。如“此句情感丰富,请揣摩之“,也就暗示此中蕴含的情感肯定不止一种。【例7】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诗歌品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考生答案】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分析:得1分。题目提问“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而这答案就没有回答最后景结所起的作用,因为以景衬情,不是诗句最后才有的。诗中写战士“边愁”“听不尽",诗人在结尾处轻轻宥开一笔,推出一幅“月照长城”的画面。此不仅为衬情,更是引发读者想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读者也许会生发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千现实的忧怨?千是,诗歌也就有了绵长的韵味。答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为读者留置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是韵味绵长。例8阅读杜甫《旅夜书怀》(诗见例4),联系全诗,思考:作者在颌联描写星月之状景,目的何在?【考生答案】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又寂寞空旷的境界。分析:得1分。题目暗示,要“联系全诗”,此学生答案只是浅层分析旬中局部的状景的功能,没有联系全诗,体悟景语潜隐的情语,也没有分析此诗句与上下文的关系。诗歌是通过对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也就要思考此颌联的星月之状景是如何为表达主题服务。
16【参考答案】(1)景中见情,反衬诗人的孤独;(2)诗人将此无哏的星空平野之景,与“细草”“孤舟”“沙鸥”之景,形成强烈对比,烘托一个独立千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暗示。比如我们根据命题者的“联系(或结合)全文”的暗示,可以意识归纳出开头语句、中间语句与结尾语句的在全文中的儿种作用,如此就不至留滞于句子意义的局部理解,而能观照全文,领悟句子的意义与在全文中的作用。第三、四考题:文学类与实用类阅读(任选一作答题)专题一:相关知识积累(一)倏辞手法及其作犀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千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千表达作者情感。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条理浩晰,长千抒情。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二)丧观手法及其作厗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反语(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剌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17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西)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给读者以真实感,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真实性。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千感情交流和对话,拉近与读者或对话者的感情距离;用千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第三人称:比较直接的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千客观叙述。(五)抒情方式/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脉,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六)袤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说明: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孕状貌、引用、举列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议论: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事实论证;道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七)描写:@人物描写: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生动想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尤其是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准确传神,形象鲜明)。侧面描写:(不直接写人、物本身,而是通过他人对主体的感受与评价从侧面来突出主体的特征)。Eg三月不知肉味,绕梁三日。@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O照应前后文、标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衬托(正衬、反衬)主体;@表现、突出主题;@展示人物活动背景或社会背景;@对下文的议论、描写、抒情做铺垫;@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注: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写景;对比。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场贵描写:摄取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泊描: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描绘一幅画面;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简洁传神。(八)鉴赏语言的具佑鉴赏舟度遣词造句:包括用词、句式,叠字词、动词、形容词选用、整句散句、长短句等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语言的特色与风格:如平时自然、华美绚丽等
18语体: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口语情感:善千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九)话言肪待色与风格:平实自然:(语言朴素,不事夸张,但千平淡之中蕴涵深意):亲切自然。华美绚丽(使用较多整句句式,修饰性辞藻丰富):文采飞扬,具有感染力。口语化/地方方言特色(较多使用生动活泼的口头用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生动形象(运用较多修辞):语言富有感染力,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幽默讽刺:(幽默:语言风趣、诙谐;讽刺:嘲讽、揭露的语言,较多使用反语):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语言富有感染力,强化讽刺效果。含蓄深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是通过它物或对比委婉表达内心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准确简练(意思表达明确,用语简单):短促有力,语言富于感染力。典雅优美(较多引用古典诗文):语言具有古典的美感,丰富文章文化内涵。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有说服力。(十)句式鉴赏:按句式整齐与否分:整句(排比句、对偶句、对仗句):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使语句灵活自然,富于变化。按句子长短分:长句: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条理贯通,气势畅达。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十一)取材(选材)构忍肪待点:详略得当: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细致描述,与主题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粗略描述。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点面结合:既有整个横切面,又有具体详细的事例个案(点)。典型/新颖:典型:创造典型人物,描写典型场景;新颖:推陈出新。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眼前之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为虚,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映衬。(十二)别代文的分类:按内容与文体分,可分为5类。行文特点:形散神不散,由景到情到理,由物到人到理。(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深刻意蕴)@写景状物抒情散文:行文思路:写景:景情人理卒章显志状物:物——人一—理篇末点题这类散文中,写主体对象的同时,又写相关事物,作用是正衬或反衬主题事物的特征。类比(相似)正衬严冬中的松树与梅树对比(相反)一反衬欺霜傲雪的松树与只剩下枯枝败叶的乔木。这类散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主体对象提供背景;正衬或反衬,突出主体特征;渲染主题活动的氛围。@写人叙事散文:在叙事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
19这类散文要注意:关注人、事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特点、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事件的前因后果;关注事理@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这类散文要:关注话题,弄清楚作者想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文章主旨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之分,关注文革的深层含义;关注行文思路:弄清楚作者如何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表及里来论述抽象深奥的人生哲理。@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内容:批判当代某些不良的文化现象。特征:经常采用古今对照、今昔对比的手法。情感通过对过去优良传统与美好生活的缅怀,表达一种对当代物质社会的忧虑与思考。主旨:希望人们能够给反思。@托物言志散文(象征):这类散文要:关注事物的特点、特质;关注相关事物(正衬或反衬);关注环境描写,突出主体特征;关注引申部分作者所要寄托的情感和思想。(十三)标题的作历(内容、结构、形式)标题的内容作用:点明中心事件、主体情感、主旨;点明话题、事件、背景标题的结构作用:行文线索(蓄势、抒情的线索),贯穿全文标题的形式: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分析,作用有形象、突出、醒目、新颖、设置悬念等(十四)文章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以人(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以物(事物的得失)为线索以事(事件的前因后果)为线索以理(所要阐述的道理)为线索以情感(情感的变化)为线索以空间位置的变化为线索。线索的作用:贯穿/组织全文(十五)文中关憩句段殷赏忻1起始句/段(位千文章开头或段落首句)对下文或全文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或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先言他人、他物、他事,以此引出所写之主体人、物、事)@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依托,相互照应。@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文内容更突出@引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趣,激发读者阅读下文的欲望;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2过渡句/段(在文章中间或段落中间)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3绪屡句/段(在文章或段落结尾)的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前后呼应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题旨;深化中心(主题)
20如果结尾旬委婉含蓄,则其作用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坐作者感(十六)引房的作厉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文章主题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增强感染力点明题意,文题对应(十七)文章府绪构方式总分式:包括分一总;总一分一总式递进式:逐层深入形成递进并列式:分几方面介绍,形成平列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一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专题二: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现代文阅读命题往往在四个方面设置题目: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1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联系原文)答题技巧:CD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词语在原文中指代的内容@注意修辞手法,如果词语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答题关键是把词语由喻体、拟体还原为本体。@联系语境,对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答题关键是进行直接正面的描述。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关键:理解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答题技巧:O整体把握句意,抓住句子主干的同时留心旬子的修饰、限制成分。@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指出文中的某个句子,然后问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根据是什么(联系上下文,原文中找答案)答题技巧:O作答时先分析旬子的性质是观点句还是结论句(观点句,理由在后;结论句,理由在前);@确定句子所涉及的范围,筛选信息,切不可照抄原文。4文中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件事物写起/文中某一句话或某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好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答题模式:相关术语+文章的具体内容+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5文章写某事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事物的/概括写某事物的内容和特点6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作用是什么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性7文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作者是如何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赏析某段文字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效果。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尽量要全面,有条理,要拓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效果作用(往往要与感情主旨联系起来)8赏析文章的标题/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为什么要以…为标题/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分析角度:内容、结构、形式9文章用了第几人称,使用这种人称的好处是什么答题技巧:使用人称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10线索的赏析/文章以…….为线索答题模式:文章以……为线索,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
21答题技巧:从上下文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所写内容有几个方面就从几方面概括;如果内容集中写一个方面,无法从内容上分为儿个方面时,应考虑从手法(虚实、正反、点面)方面分点概括11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文中写某句话或某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思答题技巧:联系上下文,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结合主旨,分析作者情感12人物鉴赏/请简要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技巧:按总分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定昼分析;或先从几方面定盘分析,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总括。13鉴赏语言/赏析文章语言答题技巧: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语体、情感的角度去鉴赏答题模式:语言特点/手法+该特点或手法的常规效果+对象+抒发情感/观点/内容14从取材构思(选材构思)角度对文章简要赏析/本文在取材构思上有什么特点答题技巧:术语+结合全文15分析、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概括/对文章的中心进行归纳答题技巧:结合全文16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简要分析答题模式:文章是以……为结构方式,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17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的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18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不能。因为O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不能互换。专题三: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组织答案时应注意:(关键词、句;联系原文)l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语、语句。看课文时要注意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2紧扣题意,选恰当的句式、角度回答,如何问就如何答3不要一字不涓的照抄原文,也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答案所涉及的关键词句要在原文中找,再根据这些词句重组答案。4答题时要时刻与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相联系5需要术语的要分清术语,不能混淆术语,也不能乱凑术语。6答题时答题模式要灵活贯通,不能墨守成规7看分答题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位置特点或作用文亲l.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段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落)开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头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22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4.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5.如果首段连续发间,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l.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此类。)文章2.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段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落)中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间表达作用就是反衬。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文章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段而有之。落)结2.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尾3.末段有暗示主题的作用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种分类及说散文(小说)随笔(政论文)类明交代清楚明顺序1.引出需要阐发的事白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理。倒叙引起悬念记铺垫。2.作为事理的材料论插叙使叙述宪整叙小说中,塑造形象,表据。对前面的叙达主旨。3.使阐发的事理形象补叙述加以补生动。充、解释直接抒情l.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1.抒情的笔法表达事抒旨。理,即文章主旨。情间接抒情2.在开头起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结2.对文章主旨起强调尾,往往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作用细描、白描正而描写、l.对事物的描写,往往l.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件更侧面描写是作为阐发事理的材加形象生动,更好地表达主旨。描人物描写料论据。2.在小说中,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写(肖像、心2.使阐发事理更形象,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理、细节、更生动,更有说服力,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语言、行更有感染力。为)议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1.在文章的开头或结
23论王、匕曰o尾,往往是文章的主2.中间的议论,常常起过渡或引出主旨。在开头有时是引起旨的作用。话题,在结尾是对主题的总结。2.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段落的中心。说作解释,有利千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明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使用后达到的效果(作用)答题格式比喻生动形象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生动形象地写出确认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了十对象十特性。修辞拟人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手法便千抒发感情。如果将“物”直接说成并分“你”,显得亲切自然。(化物为人,亲切自析十然)修辞对比用什么与什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强调了……突出本身地表现事物的某个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了......的作的某种感情。用十反复强调、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升强调了十加强语文中华主题。/=飞作用排比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用有气势,加强语(主排比说理,可把论点阐明得更严密、透彻;用气,一气呵成;层旨)排比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层铺开,逐步扩叙事,可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写人,大,对点明主旨起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结构紧凑,文强化作用等;强调意贯通。了十对象十特性反语即说反话,故意说与本意相反的话,表达一种讽刺、愤怒或调侃之情。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想象、共鸣。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强调……加强语强调。气等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引起读者对十对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用在开头象+特性的注意或结尾,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和思考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
24晰。引用1.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插入史实:O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丰富内容。插入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2.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3.引用神话传说,除上面部分作用外,蒙上一种神秘色彩。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含义作用手法抑扬结合|"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突出强调作者肯定批评,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先抑后扬)或否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美化。这定(先扬后抑)的两种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收到特殊的表达观点。效果。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候,则是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点面结合|“点”,就是某一个具体的对象,加强点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可以使文学作品内容具体,有血有肉;“面”,具体又有概括性就是较为全面的清况的概述,注意面的描写,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普遍意义,深化主题。动静结合I“动”,就是对事物的动作形态进行描绘;文学作品中可以运“静",就是对事物的静止状态进行描绘。用对比、反衬等手法,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从而深刻地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动作,使人物形象更有魅力;使情节波澜起伏,更加引人入胜。叙议结合1“叙”就是叙述事物的情况;“议”就是发表作“叙“往往是
25者的意见。“议”的基础,记叙和议论交叉进行。"议”则是“叙"的升华,是点睛之笔。情景交融I“情”是作品表达出来的感情因素,是诗歌一项抒情含蓄委婉,意重要的内容;“景”则是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在味悠长。古代诗歌中,“情”与“景”往往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而现代文学作品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通常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千景”“状物抒情”等写法。“触景生情”是指在文学写作中,自然景物和它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是指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绘来抒发人物或自己的主观感情。“寄情千景”,指作者在写作中,带着由人物或作者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惶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主观之情。"状物抒情”指在文学写作中,作者通过对自然风物的特点、特征的细致具体的描绘,抒发人物或作者自己强烈的感受和真挚的感情。衬托或烘1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可以强调作者要表托(正衬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达的情感,增强语与反衬)气,使意义明显。对比(对1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能够有力地显示事照)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物的差异,突出事用。衬托一般是以次衬主,对比是正反对照,无物的特点。主次之别。伏笔照应|“伏笔",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恰当地运用伏笔,或发生的事件所作的暗示。“照应”,是指作可以使人物的出现品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或事件的发生显得自然、合理。恰当地使用照应,能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的脉络和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铺垫作者为后面的抒情、说理或情节的发展所做的准备。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突出什么气氛、刻
26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幸的什么主题。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而这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两方面的内容要有相似、相近、相连之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司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再次是主要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引起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或哲理的理解。托物言志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表现作者恰当地使用托物言所要表达的更为深刻的含义。志的手法,能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白描细描“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也叫“简笔”;“细描",是指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渲染,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也叫“工笔”。铺垫悬念"铺垫",就是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铺垫:引出后文、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曲径通幽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山雨欲来风渲染某种氛围满楼”的艺术效果;“悬念”是指文学作品在情悬念:激发读者兴节进展的关键处,有意制造一些激发读者兴趣和趣紧张心情的未知数或细节,而将详情留在后面交代。卒章显志是指在文学作品的篇末结尾处才点出作品主题画龙点睛的一种写法。承上启下指作者为了使作品行文流畅,特意在作品中运用文意顺畅、结构紧一些既能紧承上文文意,又能启示下文内容的过凑渡语旬或段落的方法。开门见山即指文学作品一开头就直入本题的一种写法。运用这种手法,作者在作品的开头往往不考虑使用什么特殊的技巧,下笔即点出描写对象或表现主题,使文幸显得明白清楚。借古讽今是指在文学作品(尤其多见千古代诗歌)运用典它能隐晦含蓄地表故、史实等来讽喻、影射现实的写法。达作者不能明说或不方便明确说出的
27的对显示的不满或批评。托物言志通过描菇事物具体、生动的形象,刻画事物的特借物说理能够把不点,寄托作者的心志,说明关千社会人生的道理。容易讲清楚的抽象道理深入浅出地说明白,使道理生动而具体,更有说服力。选择及作用人称作用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千直抒胸膛。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千直抒胸脆,或直接对话。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千抒情。但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第三人称第三人称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便千客观描述。特殊句子的作用特殊句作用子首句提示、概括、传承信息结尾句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留下余地让人思索,强烈地抒发感情中心句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对论点的提示有重要作用或就是论点,说明文中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密切联系表现手法及作用人称转承句承上启下,转换话题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矛盾句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这样的句子往往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但却侧重一面。感情旬有些旬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这些句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变式句强调修辞句根据不同修辞,找出想表达的意思。专题四:传记类阅读题解答技巧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掌握传记的阅读规律:I.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
28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二.命题趋势:1.侧重考查词语理解、信息筛选、文意把握、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在信息筛选方面,概括要点的试题一直是重点,突出点在于分析综合能力。2.题型以五选二的选择题和主观题为主;设题面广,考查分析综合能力与探究能力。三传记阅读解题方法(一).筛选概括类试题的答题技巧1.综观全文,着眼大局先读一遍文章,勾画关键处,力求对文章的基本观点、作者的感情倾向等有个初步的了解。如,传主具备什么性格特点?文章写了哪些事体现传主的性格特点?再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2.对照题干,“定位爆破"对照题干要求,锁定有效答题区域,对相关内容进行仔细辨析、比较、取舍。尤其注意关键词。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3.存主删次,优化重组筛选有效信息,进行分类、总结,删除次要信息,对主要信息概括、剪辑、重组。(二).如何分析传记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三).如何概括传记的中心意思G)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旬,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综合句意法。即对千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整体透视法。即对千有些含蓄的句子,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四).有关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案题技巧1.明确各类表现手法。描写手法:对比、烘托、动静结合、白描、衬托、象征、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突出传主的形象)等;选材构思技巧: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铺垫照应、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引用、人称变换等。这里需要重点提示的是关于引用的作用:引用大量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
29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噩。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2.表现手法类答题步骤建议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总,点明所用的表现手法要准确;分,阐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要结合具体词句;总,即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有的作用,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文章主旨的表达等方面进行。(五).如何对传记鉴赏评价@在文“内“充分挖潜。要对作品本身内容有准确的把握,不仅要把握作品直观显现的内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隐含的内容,这是鉴赏评价的首要工作,其实就是弄清对象。@在文“外”大胆引联。就是围绕作品作相关、相似的引申或联想。有些寓意相对丰富深刻的作品,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及其它相关资料,将其置千特定的氛围中才能对其正确认识评价;有些作品只有通过多方引申联想,才能在动态中,在纵横比较中评价它。(六).最后一道大题,探究题的四大类型:1.理解分析类。针对文本的构思特点、艺术手法、含蓄委婉的语句设置考点。2.比较分析类。此类题多吧文中作者观点和其他人观点放在一起比较,或者把对文本中的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放在一起比较,让考生发表自己的见解。3.概括评价类。此类题要求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文本的社会价值、人物形象作出评价概括。4.感想体悟类。建议采用“内引外延“原则,规范答题思路。摆出观点一依据文本分析一联系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一得出结论。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内屁找准提干要求与文本信息的契合点。探究题的设置都具有一定的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外延:整合信息,分条陈述。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结论: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注:探究性试题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限制性。开放性体现为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即“个性化解读"。限制性体现为,考生必须从文中挖掘隐性信息,如“联系全文“,“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等等,对这些限制,答题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偏离命题指向,导致失分。探究性试题分值高(一般为8分),评分标准相对灵活,对阅卷老师的监控难度大,如果我们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可以在这道试题上获取高分。注意点一:探究性试题命题的原则及特点l.设题重实际:它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
302.设题有规律: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3.设题讲根据: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千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4.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答案。5.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这是选拔人才的高考,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中“。6.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注意点二“探究性”试题的解题应对策略答题的第一句话亮出自己的观点。探究性试题观点从从题干来,探究性试题的题干会给我们暗示,一般说来,观点有四种类型:唯一型:所谓唯一·,就是表面上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考生们只能选择这一观点来作答。如:《一个“兵”的军营》第3题:“报道最后三段的内容主要是交代郭孔孙管理军营的范围和日常事务。这些内容如按通常的写法,是不会安排在文末的。依你看,本报道的这种结构安排好不好?理由是什么?”一此题只需选“好”来答即可。选一型:所谓选一,就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而且每种观点都独自成立的命题,考生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来作答。如: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融合型:所谓触合,就是问题有多种观点,但是每种观点都不能偏废,考生们只能融合这些观点来作答。如::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6分)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天赋和后天的影呴都十分重要。(1分)邓肯之所以能成为“现代舞之母”,不仅因为她具有非凡的舞蹈天赋——6岁自创舞蹈,开办舞蹈学校,且大受欢迎,(2分)而且环境对她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自由、不受拘束的家庭,培养了她追求本真、自由的个性(或“受母亲叛逆性格的影响,使她敢于挑战传统的舞蹈形式”;或“从小受母亲的艺术熏陶"),促使她不断追求,不断创新。(3分)[6分。观点1分,即肯定“天赋"、”后天的影响”或“天赋和后天的影响同等重要“得1分;分析5分,其中“天赋”2分,”后天的影响“3分。答案分析合理即可。]自创型:所谓自创,就是问题没有直接给出观点,要考生自己思考并形成观点作答。如:巴全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可在这篇自传中,巴全一再强调“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巴全为什么这样说?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评价?说说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我们进行自我评价应该本着谦虚的态度。巴全虽然创作了许多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认为自己尚未达到一个文学家的高度,这种谦虚的态度使巴全在文学的道路上越攀越高,成就了巴金的伟大。
31我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也应该本看谦虚的态度,不断激励自己继续前进。参考答案二:我认为我们进行自我评价应该实事求是。巴全对自己进行的评价是建立在对自己清醒的认识的基础上的。他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自己50年的文学生活。准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为自己的人生定位。上面列出了四种观点来源类型,面对探究题时,可以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确立观点。观点必须明确,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表述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比如“我认为...”“我觉得...“专题五:散文阅读理解题解答一.阅读技巧1.树立主题意识一篇文章,主题是灵魂,其它的诸如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等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拿起一篇散文开始阅读前就树立主题意识,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主要写法(形),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神)。2.树立整体意识解答散文阅读题,切不可还未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就“带着问题'去读,甚至是“带着问题“东寻西找,那样势必断章取义,脱离文章的主题。3.树立思路意识一般地说,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的。4.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阅读能提高阅读的实效性。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绝非平时的含英咀华。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嗜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答题区域。二.审题技巧1.树立“赋分”意识2.树立“提示“意识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写出正确答题,常常煞费苦心,在题干中安排提示性的语言,指导考生准确答题。这些提示性的语言分“明示“和“暗示“两种。”明示“如'联系全文”“在第三段等明确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题区域。`'暗示“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读懂暗示是取胜的一大法宝。如: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这样写'是怎样写?“这样写'是怎样写呢?题千中“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这段文字暗示你”这样写”就是举例。如果知道”这样写'的实质就是“举例',
32那么,写出“举例"的“作用和好处”就容易多了。题干中第二个重要的暗示是“请你结合乡土情结“,这句话暗示了答题方向,“乡土情结“是这篇散文中心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乡土情结”是在暗示你结合本文的主题来答题。本文的主题又是什么呢?题干中第三个重要的暗示是"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不能狭隘的把本文的"乡土情结“理解为“爱家乡”,而是要升华到“爱祖匡'的高度。3.树立“意图”意识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的命题意图。审题中明确了命题意图,就猜中了命题人想考什么,就能准确答题,避免答非所问。如,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题干中的关键暗示有三处:“最后一段”“联系全文“”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联系全文来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的意思,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一个词语:“卒章显志“。原来,命题人是想让考生通过对这一句的理解来体会本文的主题,千是可知,本题的答题方向无疑是本文的主题。4.树立“整体“意识在读懂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把几个试题作为一个整体放在一起读、一起研究。散文阅读都是简答题,一般不要看一道题目,研究一通文章,形成一个答案。为什么强调阅读全部试题呢?第一,高考某一篇文章的阅读题并不是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的个体,而是由分而总,由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为了减缓设题的坡度,也为了考查不同等级的阅读理解能力,高考命题者常常利用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将考生对文章的理解逐层渐进式地引向深入。第二,全部试题一齐读,把握这一测试系统后,再读文章时,就可以综合考虑所有题目涉及的文韦的区间,同时考虑儿道题的答案在文中的分布;第三,便千寻找各题的联系,在答题时获得重要启示。可以从儿个相互关联的题干及答案中揣摩文章内容方面的内在联系和结构方面的逻辑关系,以利千解答后面问题时获得帮助和借鉴。如:(1)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2)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4)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5)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5个问题的答案分别涉及到:(1)凸显主题(2)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3)体现出自由生命的淋漓尽致的活力、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拦一往无前(4)有中国人强大的生命力、有中国人的自信与决心;(5)黄河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通过为黄河作传来表现中国的历史和精神如果我们把上述参考答案当作一个整体,从头至尾地看一遍就会发现:5个试题
33全都是围绕考本文的主题而设置的,5个试题有一个明显的从易到难的坡度。命题人似乎让考生通过回答这5个题目,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散文的主题。考生如果把这5个试题当作一个整体,头脑中有了“主题”“生命力”这些概念,答题思路就清晰了。三.解题技巧1.“答案在文中”具体方法:(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命题人常常围绕文章主旨制题,中心主旨句移用法是既省时又准确的好方法。(2)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够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还要求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概括能力是一种较高的能力,而许多文章自身,作者都会对要点和主题作必要的归纳和概括。要答好这类高考题,如果运用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就可事半功倍。(3)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散文阅读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综合能力,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们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的时候,就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从阅卷的角度看,分条答题显得条理消晰,更能阅卷人的好感。2.“主题在心中“答题时也要有主题意识,心中时时想着文章的主题,想着能否从主题的角度解答本题。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还要有“文体意识”,从文体基本特征与表现手法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答题不得要领。3.“方法在加工”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要善千利用原文词句来组织答案。做阅读主观题能抄原文答题是上策,事实上,许多高考主观题的评分参考答案,都是直接抄自原文;能概括原文答题是中策,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离开原文答题是下策,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旬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四.答题要素1.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语言准确到位,表述规范,简明扼要。2.分条回答,条理清晰,字迹清楚,便千阅卷,更易得分。3.主观题的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因此,不怕你多答,就怕你不答。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如不限定字数可尽可能多陈述自己的感觉可能拿分的点,但不是多多益善,把不相干的都写上,错的多了反而淹没了对的,阅卷人不易发现又反感。4.文通字顺也是提高答题得分率的关键,许多时候甚至直接作为“得分点“。考生先拟草稿,组织好语言,再正式作答。5.除非有明确要求,否则作答时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的句子作为答案。因为这种语言的表意是间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问题。6.阐释、概括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词、句的意思,要努力探求其本义:是比喻的,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的,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等。只有探本、返本,才算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实质性的东西,同时也可进一步看出文章的行文之妙。五、解题步骤
34(一)明确内容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整体的了解。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二)明确文体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碧云寺秋色》)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日月行色》)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马缨花》《绵绵土》)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谈静》《灯火的温情》)5.小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十年以后》)(三)审题干、定区位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审题干都审哪些内容呢?句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现代文阅读题干的设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其中,前两者是显现的;而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只有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因此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而命题意图又融千创设情境和设问角度之中,所以,通过显现条件去揭示隐性因素,就成了揣摩命题意图的必然途径。@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这个方向来自何处?就来自千题干本身的暗示。当然,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也同样需要我们对题干作出分析和挖掘。@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答题的区位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是保证答案准确的前提条件。信息集中在何处呢?试题的题千往往会有所显示。因此,要仔细分析题干,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位的“彼信息”,从而确定出答题的区位。@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四)抓语词、定重点@所找内容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还是结尾,还是中间的某个位置;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么作用。位赏特点或作用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文章中心,照应开头,主题升华。@所找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抒情(直接、间接)一—一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一一—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
35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所找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还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两物对比一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反复一——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l、首旬统领全文、提纲掣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一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一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一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一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腿;7、矛盾旬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六、答案表述的原则:l、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2、忠实千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3、忠实千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忠实于语言规则(l)要显:不能含蓄、笼统(2)要简:不要罗嗦、繁琐;要概括、简洁(3)要通:不要有语病(4)要选好句式:用判断句、陈述旬,不用省略句和问旬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选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明确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答案表述的技巧-~改、写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千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
36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梧出答案。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答题注意点:l、作答时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的旬子作为答案。因为这种语言的表意是间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问题。2、综合分析回答不要太抽象,要点明其手法或作用。3、概括要点时,要分条作答,看分答点,一般4分至少2点,6分至少3点,一定要分点陈述。4、尽量利用文本中的相关语句作答,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5、一般解答本题的时间可安排为20分钟左右,阅读文本的时间累计占答题时间的一半左右。专题六: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第一部分环境类题型】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具体考查内容有:l、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2、环境描写的特点。3、环境描写的手法。4、环境描写的寓意。5、环境描写的赏析。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CD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方面:O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O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方面:O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主旨。答题常用术语: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2、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答题示例:【2010年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宵的芽子。
37【答题点拨】特点要答出手法特点及景物特点。参考答案:(1)特点:采用白描(手法特点)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景物特点)的景象。(2)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了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破解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五要素】1、联系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例如2008年全国卷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隄隄的风”,有什么作用?(解析)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隄隄的风”:第一次出现在首段,烘托出幽冷的环境、凄消的夜晚,情节就此展开;第二次出现在鲍勃和吉米一番对话之后,渲染了一种沉寂、尴尬的气氛,这是情节转换的标志。这两处完全相同的景物描写,两相映照,其作用是不相同的。(参考答案)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2、联系词语选用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相应地选择一些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如凄风、苦雨、落叶、夕照、寒雁等冷色调的词语;或艳阳、丽日、春苗、绿柳、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不同色调的词语营造出迥异的环境效果。比如上例中两次用“冷瘦随”来营造凄冷、孤寂的自然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恰当的氛围,若用“暖烘烘“显然就不合语境了。3、联系描写对象作者在选择描写对象时事先都要进行仔细斟酌,因为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千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作者往往要为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活动背景,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如下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相关原文)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一一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烟烟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解析)此段景物描写围绕乌米展开,文中已经明确地指出,这里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描绘出乌米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静谧的气氛同山下和集市上的声音形成对比,突出了乌米的孤独,同时也暗示出乌米夫死子亡的悲惨命运。由此不难发现此处描写的作用。(参考答案)作用:@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笣)暗示人物的命运。4、联系情节发展每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可能脱离作品的叙事而独立存在,总是与情节发展或
38人物心理相关联的,只有把景物描写放到小说的具体情境中来考虑,才能准确把握它的作用。许多优秀的作品,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或展示世态风情,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推动情节发展。例如下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相关原文)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諒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笛,轻轻闪烁。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蔼里,上下远近静极了……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窃宛的一尊倩影。(解析)第一段描写村西那条河的特点:流水清澈、河滩平阔、水浅、细沙耀眼等,第二段主要描写姑娘给“我”的印象,对姑娘的描写体现了“我”的喜悦之情,在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情节的发展自然让人期待。描写黄昏的美景目的在千营造一种宁静的气氛,表现场景的美丽,从而衬托出姑娘的美丽,对美好场景的描写目的是体现“我”的欢悦之情等。(参考答案lCD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和谐,具有诗情画惫的意境美。@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5、联系作品主题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首先将作品通览一遍,再联系小说创造意图(如果有复杂背景,命题者一般会安排注释标明),来反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比如《乌米》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以动写静、以景衬人,用周围灰色的山峰、半塌的土屋、弯弯曲曲的藤蔓、零零散散的村落、集市上咖啡馆附近人们的喧嚷声、淙淙的溪水、闪着寒光的大海……来衬托出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再联系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那并不优美甚至有些单调的充满期待和希望的歌声,此时“肃穆静谧的气氛"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衬托出乌米的这种执眷而又无望的期待,令人晞嘘不已。二、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l、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O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2、从写景角度看,有:O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答题示例:【《乌米》(俄阿·马·高尔基)】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顽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
39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夭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烟烟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参考答案:(I)手法:CD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2)作用:@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人物的命运。三、环境描写寓意题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含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四、环境描写特点题五、环境描写赏析题例题: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雷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参考答案:O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摧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第二部分情节类题型】一、情节梳理题(一)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l、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二)这类题型的主要提问形式:l、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这四种提问形式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千细节,面面俱到。梳理小说的情节,可从事件角度、人物角度、心理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线索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还可综合以上要素角度,全面概括。无论从哪一角度切入梳理情节脉络、提取要点,都应做到环节清楚、条理畅达,简洁明了。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这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四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O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
40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二、情节作用题(一)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l、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二)答题思路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l、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宅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三、情节安排(艺术)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对千这类题型的回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一)线索的安排l、结构全文的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2、分析线索的特点:单线结构、双线结构。A、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B、寻找途径: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二)情节安排的技巧l、就全文看:一波三折。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宪整;3、就开头看:A、倒叙式。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B、设疑式。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41C、写景式。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4、就结尾看:A、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作用: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B、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作用: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D、留白式结局。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5、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衬托、先抑后扬等。(三)情节结构安排(情节运行方式)情节运行方式:(I)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设置悬念(3)埋下伏笔(4)铺垫照应;(5)摇摆:一波三折。情节跌宥起伏,曲折生动。(6)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说明清节发生突转,“情理之中”说明前文有伏笔、铺垫、照应。(四)提问形式主要有:l、小说关千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3、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4、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艺术点+体现点。所谓“艺术点”是指艺术技巧或艺术特色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四、情节探究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探究分析能力,探究角度主要有情节安排的合理与否、情节安排的作用、情节安排的艺术等,重点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问题。常见的提问形式有:l、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诸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3、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你的看法。4、有人认为小说的XX情节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5、小说结尾(或其它部分)写了xx,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技巧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具体来说,可以从环境描写、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主题表达、读者感受、时代背景、艺术技巧与特色等方面入手。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中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来确定考查的方向和答题的角度,以避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偏概全等错误。同时,这类题型的分值一般较高,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要
42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CD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阐述理由,如“理由:A、……;B、……;C、……”;@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省略。例如2009年高考第11(4)题: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参考答案:(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O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CD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饿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第三部分人物类题型】一、人物形象概括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心理、情感的概括归纳能力,解题思路:l、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4、借助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来认识人物性格。5、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把握人物基本特征。(一)概括、分析人物特征主要提问形式:l、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或: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某某的形象。)对千这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个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某某是一个个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O分析个性特征A;@分析个性特征B;@分析个性特征C……。2、某某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精神、思想等)?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对千这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注意这个“特点(特征)”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因此,要注意审题,看题干要求的指向性是什么,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组织答案时,要先概括后分析。
43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答题格式是先概括出所有特征,然后再逐一分析,即:某某具有个性特征A、B、C……。CD分析个性特征A;@分析个性特征B;@分析个性特征C……。第二种答题格式是每概括出一个特点,就分析出一个特点,即:CD个性特征A+分析;@个性特征B+分析;@个性特征C+分析……。(二)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主要提问形式:l、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A、心理概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直接叙述;B、内心独白,就是人物自己站出来把内心活动和盘托出;C、梦境和幻觉,通过人物的梦境和幻觉来展示心理;D、借助环境衬托心理,既有乐景乐情、哀景哀情的正衬,也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的反衬;E、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有时还要结合作品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情景来分析。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心理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1)某某内容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2)概括某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2、概括、分析人物情感:某某内容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二、人物形象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这类题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l、从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来看,即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对比、衬托,突出人物形象特点;2、从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来看,即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3、从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来看,即对文章主题表现的作用:揭示、突出主题。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类: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这三类人物形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l、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2、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3、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烘托、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这类题型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就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来谈,内容上的作用主要就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两方面的作用来谈。答题时,要围绕该人物形象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考虑,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而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这三个方而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要求调整或取舍。三、人物形象技巧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的辨析鉴赏能力,对千这类题型的回答,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有哪些。(一)刻画技巧l、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
44风度和服饰等。作用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2、神态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3、心理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4、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臼描写等,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5、动作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6、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渲染时代气氛,深化主题;7、其他术语:工笔、白描、正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二)提问形式l、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某某人物?请简要分析。或:分析文章对某某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或:文章是如何塑造某某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这种提问形式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刻画技巧的辨别,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O指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是什么;@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点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即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当然,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设问的实际情况对这三个步骤稍作顺序上的调整或取舍。2、文中对某某人物的某某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种提问形式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刻画技巧的作用的理解,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结构(与上下文关系、对情节发展的作用等)作用+内容(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作用等)作用。3、赏析文中的某某描写。这种提问形式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刻画技巧的鉴赏,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作用)等方面入手。四、人物形象探究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或个性化、创意化解读的综合探究分析能力。这类题型的设问角度比较宽泛,没有固定的命题形式。虽然如此,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围绕人物本身评价(性格成因、命运成因、行动成因或内涵、现实意义与启示)、人物形象作用(对环境、对人物、对情节、对主题)、人物形象地位(是否主要人物/主人公)、人物塑造意图等角度展开。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中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来确定考查的方向和答题的角度,以避免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偏概全等错误。同时,这类题型的分值一般较高,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宪整。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O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阐述理由,如“理由:A、……;B、……;C、……”;@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
45步总结句可以省略。常见探究题型:l、探究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的关系2、探究小说的主要人物这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判断是否是主要人物(主人公):(1)是否运用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和刻画人物;(2)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突出;(3)是否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3、探究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意图这类题可以从人物对人物、人物对情节、人物对主题的作用的角度来探究。【第四部分标题类题型】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落实到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点之一。一、考查的角度:l、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2、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3、拟写小说标题。4、与探究题结合在一起考查。其中,对小说标题作用的体会是重点,因为它涵盖对小说标题含义的理解以及标题的用意的理解。二、小说标题拟题技巧标题对千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要恰当地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首先要了解一下小说创作者拟题的思路和技巧。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l、以人物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3、以物象为题,如《面包》4、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5、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6、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7、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三、明确小说标题的考点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l、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l、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四、答题思路(一)标题含义答题思路l、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如小说《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参考答案:题目的本意是“梦不是梦”,小说内容叙述的是关主任做了个梦,可现实中小李、小金并没有把它当做梦来看待,这是第一层含义;而后关主任竞然也把梦中的事情作为衡量、提拔下级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主任也没有把梦仅仅当
46做梦而已,这是第二层含义)。这两层含义,实际上都是“梦非梦”在文中的指代意义。如小说《黑色旅游》:'“黑色旅游'在文中的具体内涵是指什么?”参考答案:这个“黑色旅游”实际上比喻一些单位或部门组织的以监狱为“警示教育基地”,让干部们在“听犯人作报告”中得到“警示“,从而达到教育干部们廉洁奉公、抵制腐败的反腐倡廉教育效果的参观活动。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如小说《锁》:“小说题目'锁'有什么含义?”参考答案:这里的"锁”表面意思是小说中写的“门锁、双保险锁”,实际上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心锁"。如小说《暗记》:“试分析题目'暗记'的含义。”参考答案:“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指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二)标题用意答题思路l、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小说《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参考答案:(1)标题“黄昏渡”至少包括时间“黄昏”和地点“渡口“,这就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创设特定的活动背景。(2)“黄昏”作为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夕阳西下的景象,加上地点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渡,无形中形成了一幅萧瑟凄消的画面,渲染了箫索的氛围。(3)对千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的明天;同时也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到“黄昏"——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作用。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慨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小说《炊烟》:“你认为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参考答案:(l)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中写到饥荒年代吃人时升起的炊烟,让人印象深刻;(2)有隐喻象征的作用,炊烟代表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3)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中今昔不同生活的对比,能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3、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如小说《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参考答案:(1)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白痴,故事就是围绕发生在白痴身上的事来铺开故事情节的。(2)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相呼应,展现了少年的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了作者对不文明行为的无比愤怒。(3)小说中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4)以“白痴”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主题。4、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五、小说标题含义和用意答题注意事项
47l、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2、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3、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4、形象为题,侧重线索情节,强调主旨情感;5、思路消晰,答题分消要点,尽量对号入座。六、小说标题探究题(一)明确命题形式l、XX标题有什么含义。2、XX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4、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5、这篇小说以“XX”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二)基本作用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l、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千勒》。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3、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4、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5、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指向情节结构)6、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如《洗澡》、《子夜》、《红与黑》等。(指向主题)7、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指向人物形象)(三)答题示例l、(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血的故事》)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参考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0“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千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2、(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保护人》)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参考答案:l、主题思想方面:用“保护人“做题目,使小说的主题思想得到凝练鲜明的体现,引发读者对社会生活进一步思考探求。(1)小说揭示出当时法国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社会下层法律和正义的“保护"缺失;而上层社会钻营门路,寻求“保护",结党营私。“保护人“三字,如同法国社会的缩影,小说以此为题,一击中的。(2)小说的这个题目,还促使读者与作者一同思
48考:如果社会离不开保护人,大家都纷纷寻求或充当保护人,社会就将丧失真正的“保护“,就没有了真实、正义和尊严。只有从社会的辞典中勾除“保护人”的名目,才能使社会纯净。2、人物塑造方面:用“保护人“做题目,使读者对小说塑造的人物有形象、鲜明、全面的体味,还具有象征、讽刺意味。(1)小说中“保护人”指的是主人公玛兰,指他到处主动邀做“保护人"的行为,以此形象地刻画出他肤浅荒唐、炫耀权力的丑恶灵魂。玛兰之所以如此荒唐,离不开社会环境,他自己就是在做议员、部长的朋友“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保护下,官运亨通的。可以想象,“保护人“三个字,正是玛兰灵魂的核心。(2)小说的这个题目,还全面覆盖了社会上层各色人物。朋友部长是玛兰的保护人,玛兰做官之后,做过红衣主教的保护人,还出面保护劣迹多端的神父,最后又恳求总主教保护自己。这种前伲后恭的角色变化,正是围绕“保护人”展现的。而官场和教会,政权和宗教,也就这样以“保护人”的姿态相互请托、庇护,纷纷登场,上演了一出闹剧。正因为此,“保护人”这个题目就更具普遍的象征性寓意,直指社会人心。这与小说用夸张、讽刺的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相吻合。3、情节结构方面:用“保护人“做题目,体现出小说清晰曲折的清节和宛然有序的结构。(1)“保护人”是整篇小说清晰的情节线索。玛兰的发迹是在朋友部长的保护下实现的,玛兰做官之后,又做过红衣主教的保护人,还主动保护劣迹多端的神父,最后又恳求总主教保护自己。“保护人”是贯穿情节的主线。(2)玛兰是靠“保护人”发迹的,又邀做“保护人“以炫耀,再以恳求“保护人”结束。“保护人”的题目体现着情节的摇曳曲折。特别有趣的是,小说结束时,玛兰一面请托,一面又说不再请托的教训,这种对“保护人”的纠缠,令读者忍俊不禁,又不免思考:他能接受教训吗?这时回顾题目,“保护人“三个字更显得赫然在目。(3)小说明线是官场,暗线是教会,还有一条副线是舆论;这几条线索都围绕“保护人”展开,“保护人”在其中穿针引线。【第五部分技巧类题型】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一)记叙(叙述)方式(略)(二)记叙(叙述)人称(视角)(略)(三)描写手法l、正面描写:动静描写,虚实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细描(工笔),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2、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渲染、烘托。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4、场面描写: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上,同时也表现在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特定环境渲染上。通过场而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千: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场面描写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场面描写的几种作用:(1)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场面描写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但在具体运用中来看,作用又各所侧重。
49(2)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枪、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3)明示或者暗点主题。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5、细节描写:有环境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神态细节、外貌细节等。基本作用:绘制场景、勾勒环境、营造意境、渲染氛围、烘托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对比衬托、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深化主题。二、表现手法l、象征:凭借具体的物象表达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慨念、思想、情感或社会意义。象征和比喻的区别:(l)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2)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千一两个句子中。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3、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作用:突出对比物的鲜明特征,增强文章感染力,彰显主题。对比与衬托的区分:(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千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4、悬念: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注意。作用:激发阅读兴趣,引发下文情节,推动情节发展。5、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6、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7、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使悄节发展合理,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千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注意:有伏必有应。8、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使文章结构富千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突出主题。9、抑扬: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宅起伏的效果。作用:两相对照,形成反差,突出中心;
50出乎读者意料,引人入胜。10、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作用:蓄积气势,突出人物或事物,突出文章主旨。11、渲染: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息,深化主题。常用方法:(l)反复,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2)烘托,指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3)环境描写。(4)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12、烘托:指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作用: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烘托与衬托的区别: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13、其他手法:巧合、联想、想像、动静结合(包括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三、修辞手法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夸张、排比、反复。四、结构安排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详略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总领(统摄)全文、引出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等。五、语言技巧l、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传神等。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幽默、典雅、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口语化等)。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借代、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一般针对欣赏具体语旬的技巧。第五考题: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辨析并修改病句一快速破解语病题的二十三种方法一、看关联词语美国政府如果对进口钢铁实施紧急限制措施,那么几乎所有国家的钢铁业都会成为打击对象。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第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主语相同时,第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后。该句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如果”位置不当,应放在“美国政府“前。专家说,亲子鉴定不仅"鉴”出了社会世相,也”鉴”出了血肉亲情。“不仅……也…”是表递进的关联词语.该句两个分句内容不合逻辑,应先说“血肉亲情”,后说“社会世相”。二、看句子主干
51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鞣。用来酿制红酒的葡萄皮中含有的白黎芦醇,能够提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显。紧缩后的主干是“白黎芦醇提高含量”,谓语和宾语不搭配,”提高”应改为“增加“。三、看修饰成分解答语病题的第三步是看修饰成分。修饰成分方面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8.鉴千她的优异成绩,毕业后,水妹子留校成了该校最年轻的生物系教师。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表示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词;@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该句定语“最年轻”和“生物系”语序不当,“生物系”应该在前。多层定语的次序。(记句子——谁的——多少——怎样的——属性)例: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一一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一-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我们顺利地按照老张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住在莫愁新寓的案件目击者。多层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是:CD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度的(副词)。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词之前;表示总括的,一般放在“数词+动量词”的后面。该旬“顺利地”应移至“简图”后。多层状语的次序。(记句子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一表对象”同谁")。例: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四、看并列短语句子中并列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党的指示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52“坚定“只能和宾语中的“信心”搭配,和“勇气”搭配不当。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千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修饰成分中的“图片”和“宣传画”有交叉关系却并列,不合逻辑。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主语中的“出版物”与“报刊、杂志”是包容关系,并列出现不合逻辑。另外,“报刊”与“杂志”也是包容关系。五、看数噩短语在数昼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数量短语和"的"同时出现,常会产生歧义,该句中的“几个“可以修饰“学校”,也可以修饰“领导”。考古科学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两干多年前”位置不当,应放在“出土的”之后。17.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之称的丹顶鹤近年来成倍减少,目前仅存于余只。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具体看后面的附录19日1时30分起观测到迸发猛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测最大强度估计超过每小时1万颗以上。前后不能有重复表示约数的词语,“超过“和“以上“重复,应去掉一个。句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应改为“提高了”)数量词在计量表述时,如果出现“增加了”、“减少了”和“增加到“、“减少到“时应区别清楚:“增加了”、“减少了”后应接净数,“增加到“、“减少到“后接的数噩应包括底数。
53六、看否定词在否定词方而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带有否定意义的动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位置不当。其实,只要部分观众适应了字幕版的放映方式,根本就没有必要不因为配音这一环节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消耗。多重否定不当,应去掉其中一重否定,可将“不因为"的“不”字去掉。词必须用在“把”字前,该句否定词“没有"位置不当。七、看两面词两面词指的是句子中出现的诸如“能否”“是否”“成败”“好坏”之类的词语。在两面词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的不照应。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能不能”表两面,后面陈述的只表一面,不能照应,该句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八、看介词在介词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造成歧义。经过老师耐心的教育,终千使我醒悟过来,我真的错了。“经过“使主语残缺,应去掉。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特别注意是否湮没了主语,造成了主语残缺的毛病。出现在句首的介词常见的有:“通过“、“经过“、“由千”、“对千”、“为了”等,而且句中常伴有“使”字出现。根据法庭对黑哨事件的调查结果和法制办出具的书面材料看,他是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的。“根据“不能和“看"搭配,应把“根据“改为“从“。当介词成对出现时,容易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所以要特别注意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54这类介词常见的有:在……上(下)、从……中、从……出发、以……为中心、以……为代价、以……为主、当……时、庄……组成等。这类介词常常与旬式杂鞣又有若千丝万缕的联系,审查病旬时要特别注意。九、看代词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这支采访的外国球队给我们的青年队员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他们”指代不明,可指“外国球队”,也可指“我们的宵年队员”。原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看过她的作品后,称赞其“深得神韵,独有所长”。“其”指代不明,可指“她“,也可指“作品”。十、副词:一些表时间、地点、范围、程度或心理活动的副词作修饰语时,要特别注意与后面的中心语是否有语意重复毛病。专家们特别指出:推广普通话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目前的当务之急。“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目前”与“当务之急“语意重复,应删去“目前”)(“可以“与“堪称“语意重复,应删去”可以“)象这类短语常见的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常常屡见不鲜、来自千、国际间、这其中、此个中、令人堪忧、被应邀、过分溺爱、过分苛求、过高奢望、多年夙愿、过分溢美之词、随便苟同、好像如芒在背、特别穷凶极恶、三令五申地强调、非常奇缺、迅速立竿见影、显得相形见细、您的垂询、不可巨测、俩个、杜绝不要、切忌不要、避免不要、非法走私活动、基本上根除、坏毛病、目的是为了、原因是因为、不透明的暗箱操作、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盛况十一、看助词常见的助词是"的“”了",使用助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不合逻辑、漏用,使句意不明。这样做,不仅有助千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了”表已然语气,和表将然的“将“矛盾,不合逻辑,应去掉”了”字。
55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揭发”后漏用”的”字,导致句意不明确。十二、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加"的经验”)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十三、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宵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抬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蒋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十四、出现了疑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相当千“每时每刻都”,此处与“忘“用,与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十五、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笳得到蔽大限度的保护。(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千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应为“由……决定的")十六、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
56《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躬耕修典”即“编纂",重复)注: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华生辉”等。十七、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夭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十八、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或“不可“去其一)十九、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主语残缺,使动词的主语是“老主任“,应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将“才”调至“他“后)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噩,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主客体颠倒,“威慑“本身有“吓唬“别人的意思,再用“令”字造成了主客体颠倒,应改成“震慑")。二十、判断词“是“:当句中出现判断词“是“时,则应考虑主宾搭配是否恰当。如:中等教育是开发人的能力的最好时期。(“中等教育”后应加“时期”)当旬中出现判断词“是“时,这样的句子常常是对某事物进行解说,这种句式可能会出现句式杂鞣的毛病。如: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份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钠等配制而成的。有判断词“是"的句子,常常有判断不明确的毛病。如:张长福今年22岁,是应届毕业生。
57两个句式杂鞣在一起,应选其一来表达。究竟是初中、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判断不明确。二十一、谦敬词:汉语言极为丰富,许多词语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谦敬词就是其中最容易误用的一种。所以当句中出现谦敬词时,应仔细分析这些谦敬词的含义及使用对象,看是否用错。常见的敬词有:“令”(“令尊”、“令堂”、“令郎”、“令媛",称人家的父母子女),“贵”(“贵庚",称别人的年龄),“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赐"("赐教”,请别人给予指教),"惠"("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光”(“光临",称宾客来到)等。常见的谦词有“家”(“家父”、“家母”、“家兄”、“舍弟”,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兄弟),“拙"(“拙见”,称自己的见解),“寒”(“寒舍”称自己的家),“愚”("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使用时应准确掌握这些谦敬词的含义及使用对象。如: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清清白白地做人。(“令尊”,敬词,用千称别人的父亲)校长抛砖引玉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抛砖引玉",谦词,称以自已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不能用千他人)二十二、多义词:l、.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5这个粮库的大米保管没问题。(“保管”既可作动词“保存”理解,又可作副词“保证”理解)。门没有锁。(“锁”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理解)象这样的常见例句还有:“这本书是黄色的"。(纸张是黄色的/内容是不健康的)。“房产权一事已告徐XX"(“告诉"/"讼告”)。”这个人好说话”Chao/hao)。“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适合”/“能力有限”),“课桌一边坐养一个孩子”(“只一边有"/“两边都有"),“昨天,我借了你的钢笔,没用,今天给你送来了。”(“没有用它“/“坏了,没用处”)。“那五箱书已送图书馆”(“赠送”/“送到“)。这种多义理解在短语中常常是兼类现象引起的歧义。我要炒肉丝。(既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又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
58躺在床上没多久,他就想起来了,(既可理解为动补结构“回想起来了”之义,又可理解为偏正结构“想起床”之义)。常见的例句还有:“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动宾结构/偏正结构)。二十三、看句式结构是否杂鞣句式杂鞣就是两种句式鞣合在一起,判断的关键是找句子的主干,可找到两套交叉的主干。当然从语意上分析,这种语病也可粗略地看作语意重复。如: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以上病句简析如下:61.该句包含两个句子:一是“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关键是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二是“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关键是……”与“……是与……分不开的“两种句式杂鞣在一起。62.后一句子包含两个旬子:(这)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原因之一是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原因之一是……”和"(这)是因为……“两种句式杂鞣在一起。63.包括两个句子: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电磁力;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靠的是……”和"……是利用……来实现的“两种句式杂鞣在一起。常见的杂鞣格式(括号内为正确形式):本养……为原则(本抒……原则,以……为原则)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为目的的)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由千……下(由千……,在……下)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经过……下(经过…··,在……下)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因为……的原因(因为……,是……的原因)
59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大多以……为主(多是……,以……为主)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是由千……的结果(是由千……,是……的结果)是以……为主(是……,所……为主)附:与数字有关的语病分析及评讲在语言运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数字有关的语病。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减少(缩小、降低、下降)X倍”,如:O三T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下降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减少了一倍多”更是荒唐。减少、缩小、降低和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如:@经过革新,产品的体积比原来缩小了一半。@每件产品的成本下降了20元左右。2.“平均分(成绩)都……",如:心这次物理考试,全班的平均分都达到85分以上。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当然,当学科不止一门,考试不止一次,或演绊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时,平均分就不止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分(成绩)都……"的表述未必存在不妥,如:@这次期中考试,我班各门学科的平均成绩都超过了隔壁的二班,打了一个翻身仗。(学科不止一门)@两次物理考试,我班的平均成绩都不错。(考试不止一次)@)这次比赛,男女同学的平均得分都不低。(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3.“时速每小时……”或“时速……小时”,如:O这种新车型每小时时速是220公里。@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了起来。”时速”即每小时的行驶距离,与“每小时”或“小时“一起出现就显得重复累赘。例CD应去“每小时”,例@应去“小时”,或把“时速”改为“速度”。与之类似的还有“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问题。如:
60@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这种型号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500人。@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显达到每年5000万吨。时、件、台、日、年都属于“单位”,以上错误都属于重复累赘。4.“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如:G)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而“……以上”、“……以下”都表示范围,因而“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的表述都存在语病。例O应去”以下”,或去“最多”而代之以“在";例@应去”以上”或“至少”。5.“囊括……中的……",如:O由胡佳、彭勃、田亮、吴敏霞、郭晶晶等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中国跳水队,在这次雅典奥运会上,襄括了八枚金牌中的五枚,充分显示了跳水强国的实力。“囊括”即把全部包罗在内,“八枚“中获得“五枚",虽然不少,但也不能称“襄括“,应改为”获得“。"埏括“使用正确的,如:@这次世乒赛,我国选手成绩优异,囊括七枚金牌。6.“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如:G)潘杰写了一封超过三千字以上的检举信。@老赵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很硬朗。“大约”、“超过“、“将近”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不明,因而“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这样的表述存在语病。修改的办法是删前或除后,例O可删“超过”或“以上”,例@可删“大约”或“上下”。7.“几(X)个……的……”这种表述未必存在语病,关键要看“几(x)个“修饰的对象是否存在不同的理解,这一短语的结构是否有不同的理解。如:@三个学校的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钱副总理先后接见了三个国家的外交部长。例O的“三个“修饰对象不明,有歧义;例@的“三个“只修饰“国家”,不存在歧义。消除歧义,可以通过增加必要的语境,如例@句中的“外交部长”;也可以少用“个”等泛用的量词,代之以使用范围较窄的盘词,如例@可用”所”或“位”;
61此外,调整结构也是一种消除歧义的方法,如例CD可改为“学校的三个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专题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一、变换句式解题方法:l、长句变短解题方法:就是"枝叶独立成句“,也就是原旬中的定语、状语、补语等由句子成分分离成独立的句子。a.修饰成分抽出,主干空缺部分复指独立。b.层层剥离,巧解连环。2、短句组长解题方法:利用扩展的句子成分,把有关的内容作为附加成分依次附在旬子的主干上。要将相同的重复信息,加以归纳,有的删去,有的指代。3、散句变整句解题方法:整句主要是排比、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是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整句改为散句是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散句改为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之和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或将旬中不太整齐的并列部分修整,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二、仿用句式的方法技巧(1)理解原句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句义的一致。(2)注意原旬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3)注意原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相同。(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三、仿用句式四忌1、忌话题脱离。话题,一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2、忌结构不一。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旬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合规格。3、忌修辞不符。仿写句子着蜇在“运用“上考查修辞格,这对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仿写前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或对偶或排比等,必须严格遵守。
624、忌色调不合。色调,即色彩和格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情色彩;除此之外,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求内容的哲理性和启发性。相对千前三项要求而言,这是一项比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正确运用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语言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四、变换句式的方法技巧1、长句(单句)与短句(复句)的变换与选择长句和短句是相对而言的比较宽泛的概念,一般说,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它的修饰语(定语、状语)多,并列成分多,或者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短句情况与长句相反,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长句(基本界定在长单句范围)变短句。特点: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用得多,二是并列成分用得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如:把下面一句不好的译文改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千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地方法院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全句可改写成:某市长发出了关千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这一指示的禁令,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一禁令。例句: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旬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添加的词语)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方法:处理长定语,可以把它分离出来,独立成句;也可以利用复指的办法,使句子主干突出,条理浩楚;还可以重新组句,重新排序。参考答案一:现在许多国家都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参考答案二:有的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
63@短句变长句(指长单句)其方法与长句变为短句的方法相反,可以概括为:先找出陈述的主要内容,然后把几个短句变成长句里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修饰成分,或先把短句中分别跟中心词搭配的修饰成分合并在一起再跟中心词搭配。如:把下面的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原旬内容不能省略。他用双手创造了奇迹!十二年时间,在这荒山野岭上造成大片森林。它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这是一个句群,由两个单句一个复旬组成。要求改写成一个复杂的单旬,可以以“他“为陈述的主体(主语),改写成:在原来的荒山野岭上,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他用双手奇迹般地创造了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也可以以“森林”为陈述的主体(主语),改写成下列两句话:a.这蒙着如丝细雨显得格外郁郁葱葱的大片森林,是他用了十二年的时间,靠自己的双手,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地创造出来的b.如丝细雨中,这一大片他用十二年在荒山野岭上奇迹般创造出来的森林,显得格外郁郁葱葱。2.散句变整句:就是将散旬通过重新构建变成对偶句或排比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