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家长焦虑问题

双减政策下的家长焦虑问题

ID:81122749

大小:15.7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26

双减政策下的家长焦虑问题_第1页
双减政策下的家长焦虑问题_第2页
双减政策下的家长焦虑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双减政策下的家长焦虑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双减政策下的家长焦虑问题随着各地双减政策的落地,意味着校内和校外的减负会同时进行。按照目前对校培训机构的管理看,校外培训机构给家长带来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就算有想补习,只怕给孩子找个补习的时间都没有,这对学生来说,校外机构带给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相对减轻。除了校外减负,校内减负也紧紧跟上了,对课后作业的要求作出了更详细的规定,对课后作业的时间、总量、写作业的方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为了配合双减制度的落实,课后延时服务升级了不少,也加强了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同时考试次数和考试的内容也相应做了调整。按道理来说,力度如此大的双减政策,应该让家长和学生放心,不再焦虑。相关媒

2、体在双减政策下发后,做了个数据调查,发现家长对教育的焦虑依然是存在的。只是不同的年龄段,家长焦虑的点不一样而已。家长在教育上依然焦虑,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从调查表的数据显示看,孩子的年级不同,家长焦虑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是普遍焦虑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三点:第一家长担心如此减负,孩子的学习质量没办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永远都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校内校外双减,如何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自然成了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从数据看,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家长最担心,尤其是初中家长,比例达到了60%。站在家长的角度有这样的质疑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目前我们的选拔制度还是以应试选拔为主,还是以看分数

3、为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想要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分数,那是不可能的。学校考试次数下降,作业量减少,对做作业时间做硬性规定。校外补习门槛提高,家长担心孩子学习质量没办法保证,是合情合理的。第二担心校外培训变成私教和讲师模式双减政策下,孩子补习的时间受限,不少家长担心校外培训变成私教和讲师模式,这种担心自然是有道理的。虽然各地出台了政策,不允许机构和个人钻这个空子,但是想要杜绝这样的情况发生,几乎也是不可能,也基本没有办法治理。毕竟当初允许课外培训机构合法地存在一个原因就是地下教培过于混乱。所以才纳入规范化管理。从目前来看,个人家教和讲师的模式即使是政策上不允许,但想

4、要完全纳入规范管理也不可能。第三担心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上课有所保留以前一直以为“老师上课不讲,下课讲”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是从数据上看,很多家长对此深信不疑,高中阶段的家长甚至快过半,看来家长对在职教师的有偿补课,还是颇有微词的。当然,从数据显示看,学生年级越低,家长对此越不担心,整体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对此并没有那么担心。事实上,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目前,相关部门就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专项治理,主要针对的就是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这个问题。双减后,这是家长最担心的三个问题,但是有意思的是,初中的家长最为焦虑。初中家长对成绩最为焦虑从焦虑的程度讲,初中家长对孩子的

5、成绩是最为焦虑的,这点确实是符合目前的教育环境的。个人认为,初中家长焦虑的原因如下。中考面临着分流,中职教育吸引不了家长初中的家长对成绩为什么如此焦虑,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中考后的分流,先不讨论分流的比例,就算只有10%的学生分流到中职家长也会焦虑,原因就是目前的中职教育还不足以吸引家长。虽然中职教育在这些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中职学校在学历提升、就业、学习氛围出现的一些问题,都让家长远而避之。所以,真要让家长不焦虑,还是要为所有的孩子找到出路,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只要能提高就业,能学有所用,家长自然会对中职感兴

6、趣。结语双减政策的最终效果如何,还要看实施后才知道。家长对教育的焦虑能不能减轻,也是要看政策如何执行。个人认为,双减下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出路问题,如果学技术和读书前途是一样的话,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当然,这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观念上变,唯学历论、对职业的偏见,这些观念不变的话,只怕再怎么去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没有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