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试题 答案 实验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试题 答案 实验1

ID:802284

大小:15.04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7-09-05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试题 答案 实验1_第1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试题 答案 实验1_第2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试题 答案 实验1_第3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试题 答案 实验1_第4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试题 答案 实验1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试题 答案 实验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习题:4—1技术要求→图样标注:1、正确标注: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4—2技术要求→图样标注:1、正确标注:1、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4—3技术要求→图样标注:1.正确标注(2)1.错误标注4—4技术要求→图样标注:1、正确标注: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4—5技术要求→图样标注:1、正确标注: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4—6技术要求→图样标注:1、正确标注:2.错误的标注2、其他正确标注和错误标注改错题:(a)题图(a)题图改错后的标注(a)题图标注(b)题图(b)题图改错(c)题图(c)题图改错(d)题图(d

2、)题图改错(e)(f)题图:(e)(f)题图改错4—7公差原则的应用:4-9形状误差评定:见教材P98平面度误差为:18.75-(-12.5)=(单位)。互换性预测题一、判断题01.()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02.()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03.()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04.()Φ10E7、Φ10E8、Φ10E9三种孔的上偏差各不相同,而下偏差相同。05.()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3、06.()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为0.06mm,则该平面对基准的平行度误差一定小于0.06mm。07.()若某平面对基准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则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小于等于0.05mm.。08.()只要离基准轴线最远的端面圆跳动不超过公差值,则该端面的端面圆跳动一定合格。09.()轴上有一键槽,对称度公差为0.03mm,该键槽实际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最大偏离量为0.02mm,它是符合要求的。10.()跳动公差带不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11.()某轴标注径向全跳动公差,现改用圆柱度公差标注,能达到同

4、样技术要求。12.()最大实体要求既可用于中心要素,又可用于轮廓要素。13.()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小于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定合格。14.()测量仪器的分度值与刻度间距相等。15.()若测得某轴实际尺寸为10.005mm,并知系统误差为+0.008mm,则该尺寸的真值为10.013mm。16.()在相对测量中,仪器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值。17.()量块按“级”使用时忽略了量块的检定误差。18.()零件的尺寸公差等级越高,则该零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轮廓数值越小,

5、由此可知,表面粗糙度要求很小的零件,则其尺寸公差亦必定很小。19.()测量和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时,若两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很均匀,则可以选取一个取样长度作为评定长度。20.()平键联结中,键宽与键槽宽的配合采用基轴制。21.()螺纹中径是指螺纹大径和小径的平均值。22.()对于普通螺纹,所谓中径合格,就是指单一中径、牙侧角和螺距都是合格的。23.()螺纹的单一中径不超出中径公差带,则该螺纹的中径一定合格。24.()内螺纹的作用中径不大于其单一中径。25.()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不相同的两种螺纹,螺纹精度等级却可能相同。26

6、.()圆锥配合的松紧取决于内、外圆锥的轴向相对位置。27.()测量内圆锥使用塞规,而测量外圆锥使用环规。28.()齿轮传动的振动和噪声是由于齿轮传递运动的不准确性引起的。29.()在齿轮的加工误差中,影响齿轮副侧隙的误差主要是齿厚偏差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30.()圆柱齿轮根据不同的传动要求,同一齿轮的三项精度要求,可取相同的精度等级,也可以取不同的精度等级相组合。二、选择题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A.标准化B.生产现代化C.大批量生产D.协作化生产2.基本偏差代号f的基本偏差是()。A.ESB.EIC.esD.e

7、i3.f30g6与f30g7两者的区别在于()。A.基本偏差不同B.下偏差相同,而上偏差不同C.上偏差相同,而下偏差不同D.公差值相同4.一般配合尺寸的公差等级范围为()。A.IT1~IT7B.IT2~IT5C.IT5~IT13D.IT8~IT145.当相配孔、轴既要求对准中心,又要求装拆方便时,应选用()。A.间隙配合B.过盈配合C.过渡配合D.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6.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决定于()A.形位公差特征项目B.形位公差标注形式C.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D.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和标注形式7.在图样上标注形

8、位公差要求,当形位公差前面加注Φ时,则被测要素的公差带形状应为()。A.两同心圆B.圆形或圆柱形C.两同轴线圆柱面D.圆形、圆柱形或球形8.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形状和()公差带的形状相同。A.同轴度B.圆度C.圆柱度D.位置度9.某实际被测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最近点距离为0.04mm,最远点距离为0.0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