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9597848
大小:1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17
《数学学科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觉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数学论文之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觉深数学家迪厄多内认为:“处理一个数学征询题,首先不是逻辑,而是对这个征询题的感悟。”感悟是在认知、理解、体验的根底上的一种自我觉悟,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内化过程,是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织、选择和建构的过程。感悟不能由别人说出或代替,而必须是在主观努力之下的本身的一种体验和顿悟。常态教学中老师能够通过合理的情景创设,合理的原形启发,引导学生本人去经历知识的觉察过程和方法的构成过程,获得切身的数学感悟,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一、 在操作中感悟曾经听过如此一则案例,美国的学生和中国的学生一起做如此一道题:12点的时候,时针和分针重合,那么,它们
2、下一次重合在什么时候?中国的学生拿到标题后,立即拿出笔,开场在稿纸上画图、计算。而美国的学生则迅速地拿出表来进展转动。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实践才能——国际数学开展的趋势,恰恰是我国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的是实践,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在“做”中体验、考虑、开展数学。如: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事实上简单的告诉也成,只要学生以后牢牢记住这个结论就行。但实际上学生是“口服心不服”。因而我设计了让学生用小棒动手做一个三角形,请在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四根小棒中任选三根做三角形,看看谁做成的三角形多。学生接到任务后立即动起来。展示
3、时,有学生觉察用10厘米、5厘米、4厘米三根小棒或用10厘米、6厘米、4厘米三根小棒,不好围成一个三角形,进而将围成的与未围成的进展比照观察,从而感悟出要做一个三角形,必须是两条短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再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尺上角的度数入手,通过计算,初步让学生感知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度。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剪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把它们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因而学生将三角形折叠起来,使三个内角拼在一起,觉察都拼成了平角,也确实是说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度。从操作中产生疑征询,又在操作中感悟理解。二、 在交流中感悟大家都明白如今的课堂已不再
4、单纯是老师独霸的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活力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宽阔天地,是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老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和才能。为他们制造活动的时机,使他们能够在交流中感受别人的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和完善本人的认知,同时向别人表述本人的方法,有助于反思自我的认知,从而到达开展个性的目的,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如:教学“找规律——搭配”,我设计了如此的环节:师:同学们,最近大家在体育课上学习了校园集体舞,那么我们如今来做一个找舞伴的游戏
5、好吗?生:好。师:游戏规定一个女同学和一个男同学是一对舞伴,如今老师请来两位女同学和三位男同学,谁来帮他们找一找舞伴,看看能够组成几对不同的舞伴。(选一位学生上来,边搭配边交流)生:我先让第一位女同学分别与三位男同学做舞伴,有三对不同的舞伴,再让第二位女同学与三位男同学做舞伴,又有三对不同的舞伴,一共有六对不同的舞伴,也就有6种搭配的方法。生:老师,我还有另一种方法。我先让第一位男同学分别与两位女同学做舞伴,有两对不同的舞伴,再让第二位男同学与两位女同学做舞伴,有两对不同的舞伴,最后让第三位男同学与两位女同学做舞伴,又有两对不同的舞伴,一共有六对不同的舞伴,也就有6种搭配的方法。师:同学
6、们说得太好了,从刚刚的搭配中你们觉察了什么?搭配方法的种数与男、女同学的人数有什么关系?请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小组交流讨论)生:我们觉察搭配方法的种数是男、女同学的人数的乘积。游戏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时机,从交流中学生感悟出规律的所在。在交流中“玩”和“悟”互动的过程才是“做”数学的最正确途径,才会有确实收获。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借用本人做的平行四边形,摸一摸、折一折、比一比,把本人的发如今小组里说一说。 生:我觉察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生:我觉察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师:两位同学都说得特别好,但是假设你们将本人
7、的觉察握握手就更好了,那确实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明白了吗?学生从老师的语言中感悟出握手的含义,从而完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三、 在猜测中感悟猜测是带有制造性的想象,它是建立在已有事实和经历的根底上,用非逻辑的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猜测是创新的前奏,它的思维过程具有腾跃性;认识征询题具有独创性;结果具有“似真”性,它还需要学生的验证。在数学教学中,关于某些结论的教学,我们需要学生体会一个得出结论的过程,而有时关于这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