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

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

ID:78754631

大小:72.29 KB

页数:60页

时间:2024-01-02

上传者:199****5913
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_第1页
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_第2页
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_第3页
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_第4页
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_第5页
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_第6页
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_第7页
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_第8页
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_第9页
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_第10页
资源描述:

《XXXX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浙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浙江海洋学院2021年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目录2021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3养殖领域(470105)3《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3《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6渔业领域(470108)7《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7《渔业资源学》考试大纲11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470110)1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12《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17农业信息化领域(470112)19《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19《数据结构》考试大纲23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470113)25《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25《食品化学》考试大纲282021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29养殖领域(470105)29《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29《养殖水域生态学》考试大纲30《养殖水环境化学》考试大纲31渔业领域(470108)32《渔业技术学》考试大纲32《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33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470110)34《管理学理论应用》考试大纲34《政治学原理》考试大纲35《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大纲36农业信息化领域(470112)37《微机原理》考试大纲37《软件工程》考试大纲41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470113)42《水产食品加工学》考试大纲42《食品技术原理》考试大纲432021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44养殖领域(470105)44《鱼类学》考试大纲44《甲壳动物学》考试大纲44渔业领域(470108)46《水生生物学》考试大纲46《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46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470110)47《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47《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考试大纲48《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5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大纲52《写作》考试大纲54《文史知识基础》考试大纲55农业信息化领域(470112)56《计算机科学导论》考试大纲56《信息技术基础》考试大纲59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470113)61《食品分析与检验》考试大纲61《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大纲622021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养殖领域(470105)《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生物化学》科目一、考查目标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术;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功能以及分离纯化及表征方法;生物大分子在体内的代谢和调节,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表达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分子水平认识和解释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客观题(名词解释、判断、选择、填充等题型),分值比例约在55%。主观题(简答题型),分值比例约在45%。共计50分。2、内容结构蛋白质化学(10%);核酸化学(10%);糖类的结构和功能(15%);脂类和生物膜(5%);酶、维生素和辅酶(5%);新陈代谢与生物氧化(10%);糖、脂类、蛋白质和核苷酸代谢(25%);核酸的生物合成(5%);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0%);物质代谢的调控(5%)。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及与功能的关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分类。2、核酸的组成成份;DNA的结构;RNA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性质。3、单糖的构型、结构、构象;多糖代表物;糖复合物。4、脂类的成份、结构和功能;细胞的膜系统;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5、酶的概念和化学本质;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作用的专一性和作用机制;酶促反应;各种维生素及作为辅酶的功能。6、新陈代谢的概念;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生物氧化的特点;氧化磷酸化作用。7、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糖的分解与合成代谢;脂类的酶促水解;脂肪的分解与合成代谢;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和合成代谢;核酸的酶促降解;核苷酸的分解与合成。8、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9、遗传密码、核糖体、转移RNA的功能;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10、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相互关系;酶水平的代谢调节。《微生物学》科目一、考查目标微生物学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分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及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工、农、医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等。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和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训练和学会应用微生物学知识研究和解决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10分(共10题,单选,每题1分);名词解释10分(共5题,每题2分);简答题15分(共3题,每题5分);论述题15分(每题15分)。共计50分。2)内容结构 绪论(5%)、微生物种类生物学知识(30%)、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20%)、微生物的生长(20%)、微生物的生态(20%)、微生物的分类鉴定(5%)。三、考试内容1、绪论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微生物的五大共性。2、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种类;细菌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的群体形态。3、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丝状真菌的形态和构造;真菌的孢子;四类微生物典型菌落的特点。4、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四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5、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培养基的种类。6、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微生物的主要代谢调节方式。7、微生物的生长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微生物培养法概论;消毒与灭菌。8、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与环境保护。9、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三域学说);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动物遗传学》科目一、考查目标要求学生熟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不同层次上对对遗传学有较完整和系统的认识,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基因学说,群体遗传和基因工程等有较深入的了解。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分,占20%,填充题10分,占20%,是非题10分,占20%,简答题20分,占40%。2、内容结构基础遗传学约占15%,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约占10%,遗传物质的改变10%,遗传的分子基础约占10%,遗传和进化约占15%,遗传分析约占10%,遗传与发育约占10%,基因表达与调控约占10%,基因工程约占1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基础遗传学1)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补充和发展。2)掌握连锁遗传规律。3)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4)掌握性别决定的方式。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掌握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染色体周史。2)掌握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3)掌握染色体学说的主要内容。3、遗传物质的改变1)掌握染色体的结构变异。2)掌握色体数目的变异。3)掌握基因突变及诱发和修复机制。4、遗传的分子基础1)掌握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2)掌握核酸的化学结构和染色体的分子结构。3)掌握基因的结构和功能。4)掌握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加工、蛋白质的翻译的相关概念和基本过程。5、遗传和进化1)掌握Hardy-Weinberg定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2)掌握进化学说及其发展。3)掌握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4)掌握物种的形成方式。6、遗传分析1)掌握遗传数据的统计分析。2)掌握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3)掌握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4)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5)掌握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7、遗传与发育1)掌握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2)掌握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3)掌握细胞的全能性。8、基因表达与调控1)掌握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2)掌握原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9、基因工程 1)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掌握常见转基因技术的基本过程。《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普通生态学是一门系统阐述不同组织尺度水平下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基础理论与知识的水产养殖领域专业基础课。考生应了解生态学主要名词和基本概念,掌握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并能以此灵活回答基础和应用生态学问题。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填空15(每空1分);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简答题40分(每题8分);计算分析题30分(每题15分),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共计150分。2、内容结构绪论(5%)、生物与环境(30%)、种群生态学(35%)、群落生态学(25%)、生态系统生态学(35%)、应用生态学(20%)。三、考试内容1、绪论:要求考生掌握生态学的定义、对象、发展简史及现状,研究方法和分科等内容。2、有机体与环境:要求考生掌握因子分类,限制因子的概念,利比烯最小因子法则和耐受性定律的表述和意义以及主要生态因子对生物的普遍作用规律等内容。3、种群生态学:要求考生掌握种群的基本概念和参数,以逻辑斯蒂曲线为描述种群变化的基本模型来推导自然种群变化的规律并能通过它和一些简单衍生模型来预测种群变化的结局、两个种竞争的结局和捕食者—被食者数量的相关变化,自然种群的变化规律、r—K选择原理、种群数量调节的密度和非密度制约因子等内容。4、群落生态学:要求考生掌握群落的基本特征、演替规律、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变化规律、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地球上主要生物群落类型和基本特征等内容。5、生态系统生态学: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定义,其结构和功能的概念,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比较,初级生产力定义、测定和分布规律,生态系统分解力的影响因素,生物地化循环的规律,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等内容。6、应用生态学:要求考生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生物多样性与保育,水域的富营养化和赤潮,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等内容。渔业领域(470108)《农业知识综合二》考试大纲《高等数学》科目一、考查目标 高等数学是大学本科段理工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的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数学素质,包括对高等数学各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5分(每题1分);填空题10分(每题2分);解答题35分(每题分值视题目难度而定)。2、内容结构函数、极限、连续(10%),导数及微分的几何意义、导数的计算方法(10%),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20%),不定积分与定积分(20%),微分方程(10%),偏导数(10%),二重积分及其计算(20%)。三、考试内容1、函数、极限、连续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5)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6)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7)理解无穷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9)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2、一元函数微分学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含边际与弹性的概念),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反函数与隐函数的导数。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4)了解微分的概念,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5)理解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了解泰勒定理、柯西(Cauchy)中值定理,掌握这四个定理的简单应用。6)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7)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函数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和渐近线。 3、一元函数积分学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2)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定积分中值定理,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并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以及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3)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和函数的平均值,会利用定积分求解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4)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简单的反常积分。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了解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会求全微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5)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会用二重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空间立体的体积等。5、常微分方程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3)会解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4)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与多项式的乘积型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5)会用微分方程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普通动物学》科目一、考查目标考生应准确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各门类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动物系统发展的地位、能用进化的观点归纳总结各类群动物的进步性特征,识别各类群动物的代表性种类,了解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益或有害物种的生活史或生活习性。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5%)、填空题(20%)、简答题(15%),共计50分。2、内容结构无脊椎动物方面约占25%,脊索动物方面约占25%。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考试范围 绪论;原生动物门;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原腔动物;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2、考试要求1)动物学的基本概念;种的概念和种的命名;分类的等级;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的分类概括;3)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生物发生律;4)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海绵动物的分类概况;5)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的分类概况;6)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分类概况;7)假体腔动物的共同特征;假体腔动物的分类概况;8)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的分类概况;9)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的分类概况;10)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类概况;1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的分类概况12)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亚门分类概况;13)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概况;14)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分类概况;15)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爬行纲的分类概况;16)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纲的分类概况;17)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哺乳纲的分类概况。《海洋科学导论》科目一、考查目标海洋学主要阐述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要求考生了解海洋形态,熟练掌握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变化,深入理解海水各种运动,了解海洋水团、海洋环境调查、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并能够结合中国近海进行分析。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简答题(30%)、选择题(10%),共计50分。2、内容结构海水物理、化学性质及温度、盐度、密度分布变化(20%)、海水运动(3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海洋形态海洋的划分、海洋地形包括海岸带、大陆边缘和大洋底的地貌形态。2、海水特性和水文要素的分布变化1)海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海水的主要热学性质,海水盐度的定义,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海冰的形成和性质,海洋声学与光学现象,海水中的溶解氧、PH值和营养盐。2)海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变化海洋的热收支平衡方程、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海洋的水量平衡方程、海水盐度的分布与变化,海洋密度的分布与变化。3、海水运动1)海洋环流海流的定义、表示法、成因、分类、所受的作用力,地转流和风海流的概念及特性,大洋表层和中国近海的环流。2)海洋中的波动现象波浪要素、表示法,小振幅重力波的特性,有限振幅波的特性,海洋内波的特性,开尔文波和罗斯贝波的特性,风浪和涌浪的特性,浅水区海浪的变化,中国近海的波浪。3)潮汐潮汐现象、潮汐要素、潮汐类型,潮汐产生的原因,潮汐静力理论,潮高和潮时的计算,潮汐动力理论,三种形态海区的潮汐和潮流,世界大洋近岸及中国近海的潮汐和潮流。《渔业资源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考查考生对渔业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渔业生物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知识认知情况,对鱼类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规律,海洋环境因素与鱼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我国重要渔业资源的特性和利用现状认识,考查就如何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见解。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判断题(20%)名词术语解释(20%)、问答题(20%)、论述题(40%),共计150分。2、内容结构绪论(10%)、渔业资源生物学基础(20%)、鱼类的集群与洄游(15%)、海洋环境及其与鱼类行动的关系(25%)、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状况(30%)。三、考试内容1、绪论1)渔业资源的相关概念及其定义;2)渔业资源的特性、核心和研究目的;3)渔业资源学的发展简史。2、渔业资源的生物学基础1)鱼类种群的概念和相关的系列概念,以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种群的鉴别方法;2)鱼类的年龄和生长;3)鱼类性成熟、繁殖习性和繁殖力;4)渔业资源数量变动规律;5)鱼类的饵料、食性、摄食与丰满度等。 3、鱼类的集群与洄游1)集群的概念、规律和意义等;2)鱼类的洄游概念、类型、机制和生物学意义;3)鱼类洄游的研究方法。4、海洋环境及其与鱼类行动的关系1)海洋划分、面积、底形和底质等;2)世界海洋中海流的分布;3)水温、海流、盐度、光、溶解氧、气象因素、水深、海底地形和底质、饵料生物等因子对鱼类生理、行为的影响关系。5、中国渔业资源现状1)我国海洋环境特征;2)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现状概况,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470110)《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浙江海洋学院根据招生领域范围的需求从以上课程中选择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三门相关科目作为知识综合考查内容,命制试卷,总分150分,各科目内容分别为50分。《农业政策学》科目一、考试目标农村政策学是农业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政策的基础上,掌握对农业的管理能力。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单选)(20%)、名词解释(15%)、简答题(35%)、案例分析题(30%)共计50分。2、内容结构总论(10%)、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10%)、农业政策(20%)、农村发展政策(20%)、农民保障政策(20%)、农业科技政策(20%)三、考试内容及要求:1、总论1)政策与政策科学2)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3)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2、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与调整1)农业政策的制定 2)农业政策的执行3)农业政策的调整3、农业政策1)农业结构调整政策2)农业组织政策3)农业土地政策4)农产品市场与农业资金政策5)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4、农村发展政策1)农村的人口政策2)农村的教育政策5、农民保障政策1)农村的劳动力政策2)扶贫与社会保障政策6、农业科技政策1)农业科技政策概述2)农业科技体制改革3)农业技术政策《农业经济学》科目一、考查目标农业经济学为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性质、内容、理论与方法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发展、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及对中国农业经济实践的意义,在熟练掌握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生产要素、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进步、农业资金、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改造与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的内涵、基本理论与方法等的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分析和解决农业经济实践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30%)、计算题(20%)共计50分。2、内容结构导论(5%)、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5%)、农产品国际贸易(10%)、农业生产要素(10%)、农业劳动力(10%)、农业技术进步(10%)、农业资金(5%)、农业家庭经营(5%)、农业合作经济组织(5%)、农业产业化经营(5%)、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5%)、农业产业结构(5%)、传统农业改造与农业的现代化(5%)、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总论1)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 2)农业的地位与作用;3)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4)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2、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概念、供给原理、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农产品供给弹性及其影响因素;2)农产品需求、需求原理、农产品需求弹性及其影响因素、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3、农产品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2)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3)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与特点;4)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格局演变、结构特征;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及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4、农业生产要素1)土地的概念、自然和经济特点、土地在农业中的地位;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原则;2)土地的粗放经营、集约经营及其实现;3)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及其实现;4)土地制度概念及特点;5)产权的涵义、特征与功能;6)土地产权与功能构成;7)土地、土地市场的特点;土地的市场机制。5、农业劳动力1)农业劳动:概念、特殊性;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及其决定因素;2)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6、农业技术进步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内容与重要作用;2)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3)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4)农业科技体系建设7、农业资金1)农业资金的概念、特点、分类;2)农业财政资金、农业财政投资的理论依据、原则、政策取向;3)农业信贷资金的分类、对农业发展的作用;4)农户资金概念、来源、投资范围、农户农业投资行为8、农业家庭经营 1)农业家庭经营的涵义、历史演变;2)分工协作与农业家庭经营、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家庭经营、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与农业家庭经营;3)农业家庭经营兼业化的概念、利弊与发展趋势;4)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产生、主要问题与完善;9、农业合作经济组织1)合作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2)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涵义、产生的原因、运行的基本原则与特征;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同类型的比较及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4)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教训与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10、农业产业化经营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成因;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3)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11、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1)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涵义与理论依据;2)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确定;3)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域。12、农业产业结构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与重要意义;2)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与演变规律性;3)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4)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调整。13、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1)传统农业的涵义、特征;传统农业中的稀缺资源及其特性;2)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主要内容;3)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与发展战略;4)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背景与条件。14、农业可持续发展1)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3)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4)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生态农业;5)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农村社会学》科目一、考查目标 农村社会学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研究农村社会学的性质、内容、理论与方法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农村社会学的概念、发展、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及对中国农业、农村管理实践的意义,在熟练掌握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农村家庭与家族、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农村人口问题与农村人口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农民技术教育、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等的内涵、基本理论与方法等的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分析和解决农村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30%)、案例分析题(20%)共计50分。2、内容结构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5%)、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5%)、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10%)、农村家庭与家族(10%)、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10%)、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10%)、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5%)、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5%)、农村人口问题与农村人口城镇化(5%)、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5%)、农民技术教育(5%)、农村社会保障问题(10%)、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0%)、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5%)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1)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2)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4)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1)掌握以新中国成立前后职业社会学家对中国农村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主要贡献;2)杨开道、费孝通、晏阳初、梁漱溟农村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主要贡献;3)费孝通的农村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3、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1)农民的含义及其特征2)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3)农民的社会化4)农民的现代化4、农村家庭与家族1)家庭的起源与发展、家庭的不同类型,重点理解农村家庭的特点、功能,熟悉农村家庭的变迁;2)要能科学界定家族的含义,了解传统农村家族特点、存在条件;3)正确理解现阶段我国农村家族复活趋势的特点和正、负功能。5、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1)掌握农村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和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划分;2)重点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组织制度创新的状况,掌握村民自治制度主要内容存在问题和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创新成果。 6、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1)掌握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2)熟悉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构成和评价方法;3)领会村落文化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7、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1)掌握中国农村社会分化的趋势以及中国农村社会分化与分层的意义;2)重点理解中国农村社会分化的原因和特点,农村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3)掌握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研究成果。8、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1)理解和掌握土地制度的含义、内容以及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特点和功能;明确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对策。9、农村人口问题与农村人口城镇化1)掌握人口、农村人口的含义和中国农村人口的特征;2)认清我国农村人口问题具体表现,把握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途径和方3)重点理解城镇化、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含义和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制约因素。10、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1)掌握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原因;2)重点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策;3)探索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途径和方法。11、农民技术教育重点理解和掌握农民技术教育特定内涵地位作用和特点;了解我国农民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认清农民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农民技术教育改革与调整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12、农村社会保障问题1)理解定社会保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含义;2)重点领会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掌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13、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1)理解社会秩序、农村社会秩序、社会控制、农村社会控制、社会越轨的等概念;2)社会控制的结构、类型和手段;3)重点理解传统农村社会秩序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以及农村社会控制的特征、原则和机制。14、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了解环境、环境科学、环境社会学的概念;2)重点理解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区域综合治理的途径以及目前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行动。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管理学原理》为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管理的性质、内容、职能及管理手段和方法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管理的概念、中外管理的发展史、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和管理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熟练掌握管理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内容的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单选)(20%)、名词解释(15%)、简答题(35%)、案例分析题(30%)共计150分。2、内容结构总论(15%)、决策与计划(20%)、组织(25%)、领导(25%)、控制(10%)、创新(5%)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总论1)管理的定义及职能,管理者的技能;2)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等主要内容;3)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社会责任的含义,与利润取向的关系。2、决策与计划1)决策的定义、原则,决策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定性、定量及风险性决策方法;2)计划的类型,战略环境分析分析的内容,战略性计划的选择的内容;3)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的内容。3、组织1)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扁平型和锥形组织结构的优缺点,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3)员工招聘的标准,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员工招聘的程序与方法,员工培训的方法,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绩效评估的程序和方法;4)组织变革的动因,变革的类型、内容,组织变革的过程、程序,组织变革的阻力及消除变革阻力的对策,组织冲突的类型及避免;5)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4、领导1)领导的作用,领导权力的来源,领导风格类型;2)领导特性理论,管理方格理论,费德勒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3)激励的概念,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X和Y理论的内容;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激励实务;4)沟通的概念,沟通的类型,有效沟通的障碍,有效沟通的实现;5)组织内冲突的原因,对冲突的观点及管理,谈判的基本方法。5、控制 1)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类型;2)控制过程,有效控制的特征;3)预算控制的作用及缺点,生产控制的内容,财务控制的方法,综合控制的方法。6、创新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2)抵制创新的原因,创新活动的过程,创新管理的技能;3)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产品竞争战略;农业信息化领域(470112)《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程序设计》科目一、考查目标"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本门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C语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编程技术的掌握程度,了解其是否具有一定的编写结构化程序的能力和初步的用C语言解决一些常见的编程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10分(单选,每题1分);程序填空20分(每题5分);阅读程序写结果10分(每题5分);编程10分(每题10分)。共计50分。2、内容结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等基本内容(10%)、顺序结构(10%)、选择结构(10%)、循环结构(10%),数组(20%),函数(15%),指针(15%),结构体与共用体(5%)、文件(5%)。三、考试内容1、C语言概述1)了解C语言的特点2)掌握C程序设计步骤与方法2、程序的灵魂――算法1)了解算法的概念2)了解算法的特性3)掌握算法的表示4)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3、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1)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掌握常量与变量2)掌握整型数据、浮点型数据、字符型数据3)掌握变量赋初值、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4)掌握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 5)了解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4、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1)掌握赋值语句2)掌握数据输入输出的概念及在C语言中的实现3)掌握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输入与输出4)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5、选择结构程序设计1)掌握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2)掌握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3)掌握if语句4)掌握switch语句6、循环控制1)了解goto语句以及用goto语句构成循环2)掌握用while语句实现循环、用do…while语句实现循环、用for语句实现循环3)掌握循环的嵌套4)掌握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7、数组1)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2)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3)掌握字符数组8、函数1)了解概述的基本概念2)掌握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3)掌握函数参数和函数的值4)掌握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嵌套调用、函数的递归调用5)掌握数组作为函数参数6)掌握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7)了解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9、预处理命令1)掌握宏的定义2)掌握文件包含处理3)掌握条件编译10、指针1)掌握地址和指针的概念2)掌握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3)掌握数组与指针4)掌握字符串与指针 5)掌握返回指针值的函数11、结构体与共用体1)掌握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方法2)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引用、初始化3)掌握结构体数组4)掌握共用体,了解枚举类型12、位运算1)掌握位运算符和位运算2)了解位段13、文件1)掌握文件类型指针2)掌握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了解文件的定位《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科目一、考查目标随着IT产业的迅猛发展,数据库技术在IT产业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课程《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从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两方面全面地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其主要内容是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2000的使用。考生应了解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查询、关系数据库设计、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C/S的数据库开发技术、基于B/S的数据库开发技术。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1分);填空题10分(每题1分);简答题20分(每题5分);根据题意写出SQL语句题10分(每题5分)。共计50分。2、内容结构数据库系统概述(15%)、关系数据库系统(15%)、关系数据查询(30%)、关系数据库设计(20%)、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10%)、基于C/S的数据库开发技术(5%)、基于B/S的数据库开发技术(5%)。三、考试内容1、数据库系统概述1)计算机数据管理2)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类型3)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库应用系统2、关系数据库系统1)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2)关系数据操作 3、关系数据查询1)SQL语言的特点2)SQL的数据查询3)SQL的数据更新4、关系数据库设计1)关系模式规范化2)数据库设计概述3)概念设计——ER图4)逻辑设计5)物理设计5、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1)网络数据库与系统开发2)SQLServer环境3)SQLServer操作4)SQLServer完整性与安全性6、基于C/S的数据库开发技术7、基于B/S的数据库开发技术《网络技术与应用》科目一、考查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以研究网络基本原理与网络实际应用之间相互关系,探讨农业信息的加工、获取、传输与共享等相互关系为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局域网、广域网与网络互联、Internet技术与Intranet、Internet的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设计与布线、项目实践等。考生应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解决农业信息生产、生活中遇到基本技术问题。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判断10分(每题1分);简答题10分(每题5分);论述题10分(每题10分)。共计50分。2、内容结构计算机网络概述(10%),数据通信基础(10%),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10%),局域网(20%),广域网与网络互联(20%),INTERNET技术与INTRANET(10%),INTERNET应用(20%)。三、考试内容1、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2、数据通信基础1)数据通信基础知识2)多路复用技术3)数据交换技术3、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1)网络的体系结构2)TCP/IP参考模型4、局域网1)局域网的要解决的基本问题2)局域网常用的协议5、广域网与网络互联1)广域网的基本组成2)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6、INTERNET技术与INTRANET二者的区别7、INTERNET应用1)常用的应用层协议2)DNS,www,email,DHCP基本原理和应用8、网络操作系统此章要求了解即可9、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1)Internet面临的安全威胁2)常用的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法10、网络设计与布线此章作为了解内容《数据结构》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学科的核心课之一。它是在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后,以C语言为工具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数据抽象的方法。是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了解和掌握数据抽象的方法和意义,并根据数据对象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以及相应的算法。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60分(单选,每题3分);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简答题40分(每题8分);算法设计题30分(每题15分)。 共计150分。2、内容结构线性表(15%)、栈和队列(5%)、串(5%)、数组与广义表(5%)、树和二叉树(20%)、图(20%)、查找(10%)、内部排序(20%)。三、考试内容1、线性表1)理解并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顺序存储结构;2)掌握线性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及实现算法;2、栈和队列1)熟练掌握栈的定义、基本操作和实现算法;2)掌握应用栈来实现表达式求值;3)熟练掌握队列的定义、基本操作和实现算法;4)熟练掌握链式存储结构实现的链队列;5)熟练掌握顺序存储结构实现的循环队列。3、串1)熟练掌握串的定义、逻辑结构及基本操作;2)掌握串的存储结构;3)掌握模式匹配的定义及基本算法。4、数组和广义表1)掌握数组的定义和运算;2)熟练掌握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及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3)熟练掌握十字链表表示的稀疏矩阵;4)理解并掌握广义表的定义、存储结构。5、树和二叉树1)熟练掌握树的结构定义及基本操作;2)熟练掌握二叉树的结构定义及基本操作;3)熟练掌握二叉树的性质及存储结构;4)能熟练应用前序,中序,后序遍历二叉树;5)熟练掌握树的存储结构,树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树的遍历算法;6)掌握哈夫曼树及其应用。6、图1)熟练掌握图的定义和术语;2)熟练掌握图的邻接矩阵表示法,邻接表表示法;3)熟练掌握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4)理解生成树,最小生成树的概念;5)熟练掌握构造无向图的最小生成树的算法;6)熟练掌握拓扑排序和构造关键路径的算法; 7)能快速求出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7、查找1)熟练掌握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分块查找的算法;2)掌握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3)了解哈希表的定义,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及处理冲突的方法;8、内部排序1)熟练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及算法;2)熟练掌握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及算法;3)熟练掌握简单选择排序及算法;4)了解二路归并排序的算法。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470113)《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食品标准与法规》科目一、考查目标“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专业必修课,它主要研究食品标准的制定完善、标准化活动的基本要求、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国内外食品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现状,以及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体系异同、差距及改善措施,食品认证程序及要求。要求考生掌握上述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原则,具备一定的食品标准与法规领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5%)、简答题(20%)、论述题(15%),共计50分。2、内容结构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15%,我国食品标准体系20%,食品企业标准体系15%,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15%;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15%,食品产品认证2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标准与标准化标准、标准化、法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TBT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基本概念,标准化的作用,标准的分类体系,制定标准的程序,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内容,标准起草编制的要求与方法。2、我国食品标准体系食品的基础标准、食品的产品标准、食品安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标准、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绿色食品标准、有机食品标准、无公害食品标准、森林食品标准、辐照食品标准、保健食品标准。3、食品企业标准体系食品企业标准制定规范,食品企业标准中指标确定的方法和依据、企业标准编制及修订范例。 4、我国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的立法情况及基本内容,《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内容,食品监督管理与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进出口食品监督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基本内容。5、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组成、作用和标准体系的组成,食品标准的制定、修行与采纳,SPS协定和TBT协定的基本内容,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情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ISO系统的食品标准,国际标准分类法;欧盟食品标准与法规;美国食品标准与法规。6、食品产品认证认证认可的基本概念、食品产品认证的种类,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的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科目一、考查目标“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专业必修课,它主要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以培养学生的营养均衡和饮食卫生观点为目的,要求考生掌握基础营养学理论、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熟练掌握编制营养食谱的方法、了解食品卫生学的概念,熟练掌握食品卫生污染和食物中毒及其防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污染及管理,具备一定的营养与健康、食品卫生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5%)、填充题(15%)、论述题(20%),共计50分。2、内容结构营养学基础50%,营养与膳食平衡10%,特殊人群的营养10%,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10%;食品污染及其预防10%,食物中毒及其预防1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营养学基础食品营养素(糖、膳食纤维、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水)的基本概念(如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氨基酸模式、氨基酸互补、酸性食品、碱性食品等)、化学性质、营养功能及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食品中营养素在人体中的消化与吸收;影响人体能量需要量的因素,物理能值、生理能值、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等基本概念。2、各类食品的营养特点谷类、豆类及制品、蔬菜水果、畜禽和鱼类、乳及乳制品、蛋类的营养特点。3、营养与膳食平衡及健康的关系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内涵、膳食类型、膳食结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平衡膳食食谱的设计原理与方法;营养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等。4、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污染的分类、途径及对健康的危害和一般处理原则,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的基本知识及其预防的措施。5、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概念、病原物和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以及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食品质量管理学》科目一、考查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食品质量管理学的基本概念,食品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现场管理的常用方法和食品抽检方案的设计原理、常用检验技术和方法,同时,了解保证食品安全质量为目的的食品良好操作规范、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和ISO9000质量保证标准系列。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共有四种题型,即概念题5题(10分)、选择题10题(20分)、简答题2题(10分)、计算题1题(10分),其计50分。2、内容结构质量管理基础内容占25%,质量控制内容占25%,质量检验内容占25%,质量体系与管理标准占15%,质量教育内容占5%,质量审核内容占5%。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质量管理基础质量与食品质量的定义,食品质量特性与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食品质量管理的途径,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戴明学说与戴明循环,质量控制的内容,质量控制方法,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质量功能展开(QFD)。2、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及新七种工具,工序能力分析,控制图的原理与类型,质量诊断的分级与抽样。3、质量检验质量检验的类型,抽样检验方案的制定,接受概率的计算,抽样检验中常见的参数4、质量体系与管理标准HACCP、GMP、SSOP的关系,HACCP的七大原理、十二个步骤,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与关系,实施质量体系的作用。ISO9000-2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原则。5、质量审核审核的概念,质量审核的3个核心原则,审核的分类,产品质量水平的确定,质量认证的基本类型,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体系认证的关系。6、质量教育质量教育的含义,质量文化的特征与构成,QC小组的含义。 《食品化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食品化学”是食品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与安全性质以及他们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与安全性影响的一门基础应用科学。本课程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关食品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掌握食品成分在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能针对食品品质的变化,分析关于食品化学方面的原因。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40%),判断题(30%),简答题(40%),论述题(40%),共计150分。2、内容结构绪论约占5%,食品中的水分约占30%,碳水化合物约占30%,蛋白质约占30%,脂类约占30%,酶(15%),色素与着色剂(10%)。三、考试内容1、水1)了解水的结构2)掌握水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3)掌握基本概念以及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2、碳水化合物1)了解碳水化合物的结构2)理解碳水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3)掌握淀粉、果胶、纤维素主要的功能性质以及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3、蛋白质1)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以及氨基酸的性质2)理解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掌握蛋白质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4、脂类1)了解脂类的结构和物理性质2)掌握脂类的和化学性质3)掌握脂类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5、酶1)掌握酶的定义以及影响活力的因素2)掌握酶的固定化方法以及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应用。6、色素与着色剂1)了解食品中天然色素2)了解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食品着色剂。 2021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养殖领域(470105)《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普通动物学为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动物的形态、习性、分类与系统演化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动物学的概念、发展史和动物分类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类群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深入了解动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演变进化过程。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40%)、填空题(15%)、简答题(45%),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无脊椎动物(46%)、脊索动物(54%)。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考试范围:绪论;原生动物门;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原腔动物;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2、考试要求:1)动物学的基本概念;种的概念和种的命名;分类的等级;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的分类概括;3)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生物发生律4)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海绵动物的分类概况;5)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的分类概况6)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分类概况;7)假体腔动物的共同特征;假体腔动物的分类概况;8)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的分类概况;9)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的分类概况;10)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类概况;1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的分类概况12)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亚门分类概况13)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概况;14)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分类概况;15)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爬行纲的分类概况;16)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纲的分类概况; 17)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哺乳纲的分类概况;《养殖水域生态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养殖水域生态学是一门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以系统阐述养殖水域非生物环境特点、水生生物和环境间相互关系、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水域环境保护等方面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水产养殖领域专业基础课程。考生应掌握水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养殖水域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养殖生产中发生的技术和理论问题。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15分(单选,每题1分);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简答题30分(每题6分);计算分析题10分(每题10分);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绪论(5%)、生态因子分类及其基本作用规律(15%)、种群生态学(20%)、群落生态学(15%)、生态系统生态学(20%)、生物生产力(15%)、养殖水域生态系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保护(10%)。三、考试内容1、绪论:要求考生掌握生态学的内容、方法和分科,水域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环境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等内容2、生态因子分类及其基本作用规律:要求考生掌握光与光合作用,光谱成分和藻类的色素适应,光对动物的行为和其他生命过程的影响,浮游生物的昼夜垂直移动;水生生物的极限温度,温度和水生生物的地理分布,温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周期性变温的生态意义;水域的化学分类,水生生物的水盐代谢和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盐类成分的意义和离子的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水生生物的呼吸强度和呼吸系数,对呼吸条件变化的适应,窒死现象,氧过量的危害,其他气体的作用;pH值、悬浮物、底质、水的运动、水压、水位、水体的容积大小等因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等内容。3、种群生态学:要求考生掌握种群的一般概念,种群结构、种内关系、种群的生长、生态对策、种群量和生物量的变动等内容。4、群落生态学:要求考生掌握群落的一般概念,种类、营养和时空结构、群落中种间关系、水生生物群落的划分和适应、群落的演替等内容。5、生态系统生态学: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概念,各类微生物在水生态系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水中有机质存在形式和数量关系以及转化和分解特点,腐质的含义及其在生态系中的作用,氮和磷循环的特点等内容。6、生物生产力:要求考生掌握初级生产力诸因素的生态作用以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现存量的时空分布,水生动物的摄食规律和食物能量的转化规律和转化效率,决定渔产力的生态因素和渔产力的评估等内容。7 、养殖水域生态系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保护:要求考生掌握不同类型水域生态系生态环境特征,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自游生物,生物生产力及渔业利用,水域的富营养化,渔业施肥,水华和赤潮,毒藻及其防治,移殖和驯化,资源与保护,水污染生态学等内容。《养殖水环境化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养殖水环境化学是一门以环境学、化学、生态学、生物学为基础,系统研究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变化过程,包括天然水的基本理化特征及主要化学过程,揭示天然水体中主要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生生物的作用和影响。要求考生应掌握天然水体中的主要化学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其与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了解水质常规项目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判断20分(每题1分);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填空题10分(每空1分);简答题30分(每题6分);论述题25分(分别为10分和15分)。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绪论(10%)、天然水的基本化学特征(20%)、天然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化学过程(55%)、各类内陆水体及大气降水的化学过程(15%)三、考试内容1、绪论:要求考生掌握课程的性质、主要任务,掌握水体、水质、水体污染、水环境化学等基本的概念,水化学与水生生物及水产业的关系。2、天然水的基本化学特征:了解水分子的结构和天然水的基本物理性质。3、天然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化学过程:了解天然水中酸碱反应、配位化学、生物化学、溶解与沉淀等反应,以及固液界面上的物理化学过程,水体酸碱度、溶解盐类特征,重点掌握水体溶解氧、主要营养盐变化规律和转化过程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4、各类内陆水体与大气降水的化学过程:了解河水、湖水、潜水、大气降水等不同水体的基本化学特征。渔业领域(470108)《渔业技术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渔业技术学是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要求考生掌握海洋捕捞作业中主要渔具的渔业特点、捕鱼原理、渔具结构原理和装配技术及捕捞操作技术,初步具备海洋渔具的设计、改进及研究能力,它包括主要海洋渔具拖网、围网、刺网、定置网、对网和钓具等类的渔业特点、捕捞原理、各类渔具的分类、渔具结构、制作及装配,以及各渔具的操作技术、生产技能、调整方法及各类渔具的设计原理。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0%)、简答题(50%)、叙述题(30%),共计100分。 2、内容结构拖网、围网、对网渔具渔法(55%)、刺网、定置网、钓渔具渔法(35%)、其他小杂渔具(1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拖网渔具渔法掌握拖网渔业的特点、捕鱼原理,了解拖网的分类及其作业适应性和国内外拖网发展状况、动向,和拖网的结构原理,掌握拖网网图绘制方法、识别和核对技术,拖网的制作及装配,拖网的捕鱼技术,起放网的操作和调整技术,了解拖网设计原理和步骤,能进行一定初步的拖网具设计。2)围网渔具渔法掌握围网渔业的特点、捕鱼原理,了解围网的分类及国内外围网渔业发展状况,掌握围网网具结构原理及制作装配技术,围网的操作技术,了解围网设计原理和步骤,进而对围网进行设计计算。3)刺网渔具渔法掌握刺网渔业的特点和捕鱼原理,了解刺网的种类和网具结构原理,掌握刺网渔业的操作技术,了解刺网的设计原理。4)定置网渔具渔法了解定置网的生产概况,掌握定置网网具结构和捕捞技术,了解网具设计原理和张网渔业现状及管理。5)对网渔具渔法了解对网的生产概况,掌握对网网具结构和捕捞技术特点,了解网具设计原理和编织方法。6)钓具渔具渔法掌握钓具捕鱼原理及其分类,钓具的结构及其装配,了解世界金枪鱼钓渔业,掌握鱿钓技术,同时用力学知识对钓具能进行分析和作业调整。7)其他小杂渔具渔法掌握我国沿岸、近海的一些陷阱类、笼壶类、耙刺类等小杂渔具结构特征及其捕捞操作技术,了解小杂渔具设计原理和装配方法。《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普通生态学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考生应了解生态学基础知识,掌握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分析资源、人口和环境等社会问题。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简答题30分(每题6分);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绪论(5%)、生物与环境(20%)、种群生态学(20%)、群落生态学(15% )、生态系统生态学(25%)、应用生态学(15%)。三、考试内容1、绪论1)生态学定义2)生态学研究对象3)生态学的分支学科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5)生态学的发展趋势2、有机体与环境1)生态因子概念及其分类2)环境因子(温度、水、光照、溶解盐类、溶解气体等)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利比希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性定律3、种群生态学1)种群的概念及特征2)种群的结构及增长模型3)物种遗传变异和选择4)物种形成5)生物的生态对策6)种内关系7)种群的动态及其调节4、群落生态学1)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2)群落的结构及动态3)种间关系及其特征4)生物群落的演替5、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3)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6、应用生态学1)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2)人口、环境、资源问题3)生物多样性与保育4)水域的富营养化和赤潮5)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470110)《管理学理论应用》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本《管理学理论应用》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海洋学院2021年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专业考试科目考试(复试)。要求考生深刻理解管理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从深层次把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中的管理含义,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学说的要义,通过案例分析与训练具备解析管理实践活动的能力。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多选)(20%)、简答题(15%)、论述题(35%)、案例分析题(30%)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总论(15%)、计划(20%)、组织(25%)、领导(25%)、控制(10%)、现代新型管理理论(5%)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总论1)管理的本质;管理的价值体系;管理的功能2)管理与环境。组织的外部、内部环境分析;跨国公司的环境与发展;经济和管理的全球化3)主要管理流派及其学说思想评价。企业管理理论演进过程及背景剖析;经典管理思想形成基础分析2、计划与决策1)计划的特征2)计划的分类3)重大经济、社会和科技计划与决策案例分析4)计划决策方法3、组织1)组织与环境2)组织与技术3)柔性组织的特点4)新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应变能力4、领导1)激励理论2)领导理论3)权变理论4)群体领导5)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领导关系5、控制 1)控制标准和种类2)控制技术和方法3)管理控制的案例分析6、现代新型管理理论1)技术创新管理2)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3)跨文化管理《政治学原理》考试大纲一、考察目标《政治学原理》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国家政权及其运作。要求考生了解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家形式,国家结构,研究国家内部的政党、民族问题以及政治发展、政治文化、国际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国际国内的政治事件。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20%)、名词解释(30%)、简答题(30%)、论述题(20%);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国家总论(20%)、国家形式与结构(20%)、政党与政治团体(20%)、政治发展(15%)、民族(10%)、国际政治(15%)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国家总论1)国家的产生,国家的本质和职能2)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3)资本主义民主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2、国家形式与国家机构1)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基本内容2)当代世界政体的种类3)国家机构的基本理论,当今主要的国家机构种类3、政党与政治团体1)政党的概念、特征和功能2)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历史地位,党的领导方式3)政治团体的概念,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4、政治发展1)政治发展的实质2)政治发展的途径5、民族1)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2)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6、国际政治1)国际政治的含义,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与联系2)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3)国际政治格局及其趋势《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的掌握,对中国文化的总体特点的理解。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0%)、简答(40%)、论述(40%)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20%)、中国哲学的总体特点(15%)中国传统美德的特点(10%)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与艺术魅力(15%)、中国古代宗教——与道教(20%)、中国古代教育(5%)中国医药学与养生学、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5%)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内涵、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2、中国哲学的总体特点3、中国传统美德的特点4、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与艺术魅力5、中国古代宗教——与道教1)传入与发展2)道教的兴起与发展3)、道教与传统文化6、中国古代教育1)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与演变2)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7、中国医药学与养生学1)主要的中医学派2)中医养生学派与养生理论8、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9、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内涵10、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农业信息化领域(470112)《微机原理》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主要介绍了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内部结构和所涉及的外围芯片。其内容以微机为核心,先介绍CPU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发展技术;接着对编程所使用的汇编语言进行介绍;然后对构成微机系统所用到的外围系统逐章介绍,包括存储系统,总线系统,外围可编程接口芯片,常用外部设备。考生应抓住上述主线,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学习硬件系统,编出软件系统。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填空题20分(1分/空);选择题30分(2分/题);简答题20;典型接口芯片的编程题30分。2、内容结构微型计算机概述(10%)、汇编语言指令与编程(15%)、串行接口(15%)、并行接口(10%)、定时器(10%)、存储器系统(5%)、总线技术(5%)、常用外部设备(5%)、中断技术(5%),基本概念(20%)。三、考试内容1、微型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分类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4)计算机的工作过程5)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与配置6)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7)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8)多媒体计算机系统2、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1)计算机中数的表示2)数制及转换3)数的编码及表示4)数的运算5)文字信息的编码6)西文字符的编码7)汉字字符的编码3、微型计算机CPU1)微处理器的原理与组成2)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3)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4)8086/8088微处理器结构5)8086的总线时序6)8086最小模式与最大模式7)8086存储器系统8)80286到80486微处理器9)Pentium微处理器10)64位微处理器4、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系统1)存储器的类型和特点2)存储器结构和存储容量计算3)主存储器4)随机存取存储器5)只读存储器6)高速缓冲存储器7)外部存储器8)硬盘存储器9)光盘存储器10)虚拟存储器5、汇编语言基础1)8086指令格式2)指令流水线和并行控制3)8086的寻址方式4)8086的指令系统——数据传送类指令5)8086的指令系统——算术运算类指令6)逻辑运算和位移循环指令7)8086的指令系统——串操作指令8)8086的指令系统——控制转移类指令9)程序控制指令10)伪指令11)宏指令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2)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3)顺序结构程序设计4)分支程序设计5)循环程序设计6)子程序设计 7)DOS系统功能调用7、数据传送方式1)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2)程序控制传送方式3)中断传送方式4)DMA传送方式5)中断方式6)中断控制器8259A7)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8)DMA控制器8237A8、总线与接口技术1)总线概述2)总线的分类和功能3)接口的基本概念4)接口的功能及结构5)I/O接口的硬件分类与发展6)端口编址方式与地址编码方法7)串行和并行接口技术8)串行通信接口9)并行通信接口10)模拟接口技术11)D/A接口技术12)A/D接口技术9、接口芯片1)8251A不同工作方式的特点和工作初始化2)8251A不同工作方式的应用设计与编程3)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8255A不同工作方式的应用设计与编程4)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A不同工作方式的应用设计与编程10、常用外部设备1)键盘2)鼠标器3)扫描仪4)数码相机5)输出设备6)图形卡与CRT显示器7)液晶显示器LCD8)打印机 9)声音卡10)视频卡《软件工程》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软件工程是计算机学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介绍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相关知识,考生应熟悉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掌握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测试的基本方法、技术和工具,熟悉面向对象方法,掌握常用的软件项目管理知识。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判断正误题20分(每题2分);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作图题20分(每题5分);简答题20分(每题5分)。2、内容结构软件工程概述(10%)、可行性研究与需求分析(15%)、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25%)、软件实现和软件维护(20%)、面向对象方法(20%)、软件项目管理(10%)。三、考试内容1.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的发展,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软件工程过程和软件生命周期,一些常见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内容。2.可行性研究与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和过程,需求分析的过程,需求分析的准则,需求分析的常用方法、技术和工具。3.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软件设计的原理(模块化、抽象、逐步求精、信息隐藏),模块的独立性(耦合、内聚),启发规则,表示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过程设计的工具(传统流程图、PAD图、盒图等),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和人机界面设计的内容。4.软件实现和软件维护编码的语言选择标准和风格规则,常用测试方法和测试策略,调试的过程和途径。软件维护的概念、过程和可维护性。5.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的概念,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的概念,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基本过程和方法,UML基础知识。6.软件项目管理度量软件规模的代码行技术和功能点技术,工作量估算的常用方法,进度安排的常用方法,常见的几种开发人员组织方式,软件配置的概念和软件配置管理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基本概念。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470113)《水产食品加工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水产食品加工学”是海洋生物的专业课之一,研究水产食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及水产食品加工技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水产原料的利用特性、品质变化、保鲜技术及主要水产制品的加工原理与技术。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填空题(20%)、名词解释(30%)、简答题(30%)、论述题(20%),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水产原料的利用特性约占5%,水产食品的加工原料营养成分约占5%,鱼体死后变化约占15%,鲜度保持方法和低温加工约占30%,鱼贝类的色香味约5%,水产干制品约占5%,水产腌制品及水产调味料占10%、水产罐头食品5%、鱼糜及鱼糜制品约占20%。三、考试内容1、绪论水产食品和水产食品加工学的基本概念;水产食品的主要功能;水产加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水产食品原料水产食品原料的主要种类;水产食品原料的特性;鱼贝类的肌肉组成;水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鱼贝类死后变化的三个阶段;水产品的保活和保鲜原理及方法;鱼贝类的主要色素种类;鱼贝类的主要气味成分;鱼贝类的主要成分呈味;海藻的化学成分。3、水产品低温保鲜与加工水产品低温保鲜的原理和方法;水产品的冷却保鲜的种类及其原理;水产品微冻保鲜的种类及其原理;水产品冷冻保鲜的方法及其原理;影响冻藏水产品质量的因素;解冻的要求及其与保鲜的关系;常见的冷冻水产品加工工艺。4、干制水产食品水产品干制原理;水产食品的干制过程;水产品的干制方法;调味干制品工艺;干制品的保藏与劣变关系。5、水产腌熏制品水产品腌制加工的原理与方法;水产品在盐渍过程中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烟熏加工原理;熏制的过程与方法。6、冷冻鱼糜和鱼糜制品鱼糜制品加工的基本原理;鱼肉的化学组成和凝胶形成能的关系;鱼糜制品的弹性形成机理;鱼糜制品加工的主要辅料及添加剂;鱼肉蛋白质的冷冻变性及防止方法;冷冻鱼糜的生产工艺及要点;水产模拟食品概念;模拟蟹肉的加工工艺流程。7、水产罐头食品水产罐头食品的罐藏容器种类;罐头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水产罐头的基本加工工艺;水产罐头的杀菌方式。 8、海洋动物水解蛋白海洋动物水解蛋白的基本概念;海洋动物蛋白酶解反应的基本条件控制;水产品生产氨基酸调味基料的基本工艺。《食品技术原理》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食品技术原理为食品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要求考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类食品加工技术原理,了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单选)(20%)、判断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30%),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物理技术对食品的处理(35%)、生化技术对食品的处理(35%)、包装与保藏技术(10%)、食品贮藏与货架寿命(10%)、食品感官评定技术(1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物理技术对食品的处理食品低温处理技术、热处理技术、干燥处理技术、辐照处理技术以及物理处理新技术(微波、高压、脉冲等)基础知识。2、生化技术对食品的处理1)食品腌制、熏制、防腐、抗氧化以及涂膜技术原理;2)食品发酵技术、酶工程技术原理3、包装与保藏技术1)包装材料、包装的作用与设计;2)包装容器;3)包装技术原理4、食品贮藏与货架寿命1)贮藏与质量的关系;2)质量变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3)包装食品质量劣变的原因及控制;4)食品货架寿命的预测5、食品感官评定技术1)感官评定技术原理;2)感觉疲劳与心理作用对感觉的影响;3)感官评定的技术应用。 2021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养殖领域(470105)《鱼类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考查考生对鱼类学的基本概念,鱼类的基本形态特征、鱼类分类、生态和生理等基本知识认知情况和掌握程度,即对鱼类的外部分区、特征、形态测定,以及内部的骨骼、消化、神经、生殖、泌尿等系统器官和组织的认知和掌握程度,以及对于鱼类分类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判断题(30%)、填空题(20%)、名词术语解释(15%)、问答题(35%),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绪论(10%左右)、形态学部分(70%左右)、分类学部分(20%左右)三、考试内容1、绪论1)鱼类学的相关概念及其定义;2)鱼类学的发展简史。2、鱼类形态学部分1)鱼类的外部分区、体型、头部器官和鳍等外部形态,以及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2)皮肤、腺体、鳞色素细胞和发光器等皮肤衍生物的结构和机能等;3)骨骼、肌肉、消化、呼吸、血循环、神经、泌尿及生殖器官、系统的构造和功能。3、鱼类的分类学部分1)鱼类分类学相关的基本知识;2)21个目鱼类的分类基本方法和检索表编写技能。《甲壳动物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的考生对甲壳动物学的基本理论认识,虾蟹类苗种繁育基本原理及其方法的认知,以及对我国和世界虾蟹类养殖的概况掌握情况,对全球主要经济虾蟹类养殖概况的了解以及全球虾蟹类增殖情况的认知。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0%)判断题(20%)、问答题(25%)、论述题(45%),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绪论(20%)、虾蟹类苗种繁育基本原理和通用技术(25%)、虾蟹类养成基本原理和通用技术(20%)、虾蟹类养殖的主要模式及主要经济虾蟹类的养殖(25%)、虾蟹类的增殖(10%)。 三、考试内容1、绪论1)甲壳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定义;2)甲壳动物学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研究历史。2、虾蟹类苗种繁育基本原理和通用技术1)苗种繁育场的选址、设计和建造;2)育苗用水的处理;3)亲体的培养、产卵与孵化;4)环境因子的调控;5)饵料的选择与投喂。3、虾蟹类养成基本原理和通用技术1)养殖池塘的选址、设计和建造;2)池塘的消毒处理;3)池塘生态学和池塘生态系统的建立;4)池塘水质和底质的调控方法。4、虾蟹类养殖的主要模式及主要经济虾蟹类的养殖1)虾蟹类养成的主要模式;2)养殖技术与管理;3)高位池养殖模式的特点;4)池塘混养与综合利用;5)池塘养成的病害防治;6)主要经济虾类的养殖;7)主要经济蟹类的养殖。5、虾蟹类的增殖1)虾蟹类增殖的基本理论;2)虾蟹类增殖的种类、目的和手段;3)增殖放流的生态评价。渔业领域(470108)《水生生物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考查考生对水生生物的基本概念,各门水生生物基本形态特征、分类、生态和分布等基本知识认知情况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认识和掌握其形态构造、体制、生殖、生态和经济意义;同时要求考生掌握分类系统类型和分类方法、尤其要掌握与渔业有关的或常见的生物种类的分类及生命机理。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基本概念内容约占20%,形态构造、体制、生殖、生命活动机理及分类内容约占45% ,水生生物生态分布及经济意义35%。2、内容结构判断题30分,占30%,名词解释30分,占30%,简述题40分,占40%,共计100分。三、考试内容1.考试范围:绪论,藻类、维管束植物门、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等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经济意义等。2.考试要求:各门水生生物的相关概念、形态构造、体制、生殖、生态和经济意义;同时,掌握水生生物的分类方法,尤其要掌握与渔业有关的,或常见的水生生物种类的分类、态分布和经济意义。《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属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第一层次课程,因此要求考生掌握在信息社会里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为深刻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考查内容包括信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应用能力部分主要包括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2003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的使用。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填空题20分(每题2分);判断题10分(每题1分);叙述题50分(每题10分)。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基础知识(60%)、应用能力(4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信息与计算机信息、信息社会、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分类、特点、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2、信息表示与数字化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示与存储,二进制及几种常用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常用字符的ASCII码,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汉字的输入编码及分类,机内码、国标码、区位码、字形输出码的概念与关系。3、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存储器的种类,存储容量、地址、位、字节、KB、MB、GB、TB等概念;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概念;指令与程序、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等基本概念,软件开发的方法。4、常用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几种常见的微机操作系统;文件、文件夹和路径的基本概念;WindowsXP的功能和特点;WindowsXP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的概念;Office2003办公软件的使用。5、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Access软件的基本使用,创建数据查询(使用SQL语句)。6、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拓扑结构和体系结构,TCP/IP协议;局域网的构成,网络互联设备,域名和IP地址;接入Internet的基本方法,Internet的基本服务(WWW、FTP、E-mail、telnet)使用FrontPage2003制作网页以及用IIS构建网站。7、信息系统及其安全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种类、特点、防治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基本知识。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470110)《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考查,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一系统全面的了解,基本应达到下列要求:1)准确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方法。3)引导学生形成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4)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打下相应的理论基础。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20%)、名词解释(20%)、简答题(20%)、计算题(40%)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  供给与需求(20%)、消费者均衡(20%)、生产者均衡(20%)、不完全信息(10%)、外部性(10%)、公共物品(10%)、政府与市场(10%)。三、考试内容及要求1、考试内容:1)需求和供给: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2)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均衡分析;价格效应和需求曲线3)生产理论:生产函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生产者均衡分析;生产成本分析4)市场结构分析: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5)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需求分析;生产要素供给分析;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分析6)风险与资产选择:风险偏好;风险分散;风险资产;风险理论应用7)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理论:一般均衡分析;福利经济学基础;帕累托最优与经济福利8)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激励机制;信号显示9)外部经济: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干预方案;产权与科斯定理 10)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特征和生产;公共产品的均衡;需求显示11)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寻租2、考试要求:基本要求:系统把握微观经济学的体系结构,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解释分析实际问题。《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为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基本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理论,主要的分析和评价方法,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原理、类型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改造传统资源经济学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再次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不定向选择)(20%)、名词解释(20%)、简答题(20%)、计算题(10%)、论述题(30%)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导论(10%)、外部性理论(20%)、环境产权理论(20%)、环境经济评价概述(15%)、环境经济政策(15%)、排污收费(10%)、排污权交易(1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导论1)对几个传统概念的再认识;2)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外部性理论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定义;2)外部性的定义、类型;3)外部性理论的应用。3、环境产权理论1)产权、环境产权的定义及产权理论;2)外部性问题与环境资源产权界定;3)产权与环境资源合理定价。4、环境经济评价概述1)环境资源的价值与价值计量;2)决策需求与环境经济评价;3)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型;4)环境经济评价的应用; 5)如何利用环境经济评价的结果:应遵守的原则。5、环境经济政策1)有效率的污染水平;2)污染者付费原则;3)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基本功能、类型;4)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条件与影响因素;5)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6、排污收费1)庇古税——排污费;2)排污费与污染治理成本;3)排污收费的问题,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7、排污权交易1)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2)排污权交易的微观、宏观效应;3)排污权交易的主要特点;4)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行政管理学》为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是以研究政府对国家政务和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公共行政的一般原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人事行政、机关行政、行政改革等基本理论,以充分认识行政管理规律,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概念题(20%)、简述题(30%)、案例分析题(24%)、论述题(26%);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绪论、行政环境(5%)、政府职能(10%)、行政体制(15%)、行政组织(10%)、行政领导(10%)、人事行政、机关行政(15%)、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15%)、公共财政(5%)、法治行政(5%)、行政方法、行政效率、行政改革(1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绪论重点掌握:行政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特点与作用;公共行政学的含义和特点。一般掌握: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般了解: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与发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行政环境重点掌握:行政环境的含义、特点;一般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具体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 一般掌握:行政环境的类型一般了解:行政环境的作用3、政府职能重点掌握:政府职能的含义和特点;市场失效、政府失效、政府干预;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一般掌握:政府职能的类型;政府基本职能。一般了解:新中国政府机构的沿革。4、行政体制重点掌握:行政体制的含义;行政体制的特点;行政体制的作用一般掌握: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5、行政组织重点掌握: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结构。一般掌握:行政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的作用。一般了解:行政组织理论的新发展。6、行政领导重点掌握:行政领导的含义和特点;行政领导的权力与责任;行政领导的素质与能力。一般掌握:行政领导的作用;行政领导的类型与产生方式;行政领导理论。7、人事行政重点掌握:人事行政的含义、特点和原则;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国家公务员制度。一般掌握:人事行政机关;从人事行政到人力资源管理。一般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8、机关行政重点掌握:机关行政的含义;信息技术在机关管理中的应用。一般掌握:机关行政的任务与作用;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一般了解:信息技术对机关管理的作用。9、行政决策重点掌握:行政决策的含义和特点;行政决策的原则与类型。一般掌握:行政决策的作用;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参与。一般了解:行政决策程序。10、行政执行重点掌握:行政执行的含义与特点;行政执行步骤;行政评估的含义与作用。一般掌握:行政执行的原则与作用;行政评估的原则与方法;行政评估的内容。11、行政监督重点掌握:行政监督的含义与特点;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一般掌握:行政监督的原则与作用;行政监督的类型。12、公共财政重点掌握:公共财政的含义;政府采购。一般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 一般了解:公共预算与决算的管理;税收、财政支出。13、法治行政重点掌握:法治行政的特点;行政立法的含义和原则;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行政措施、依法行政。一般掌握:人治、德治和法治;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一般了解:行政立法的程序。14、行政方法重点掌握:行政方法的含义与特点一般掌握:行政方法的作用;现代行政方法。一般了解:传统行政方法。15、行政效率重点掌握:政效率的含义与特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般掌握:理解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公共行政的价值与目标;行政效率的测定。16、行政改革重点掌握:行政改革的含义和原则;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一般掌握:行政改革的取向、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行政改革的阻力、动力与对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在理解新中国政治发展和当代中国政治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掌握当代我国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以及监督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状况;理解、掌握三大权力主体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行政机构的权力结构关系,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同的行为模式,作为“非政府政治”的国家一社会关系、统治结构中的单位体制和农村基层政治在改革中的变化与问题。同时,在了解和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分析和解决我国现实政治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20%)、单项选择题(10%)、简答题(30%)、材料分析题(20%)、论述题(20%);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绪论(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15%)、政党与政党制度(15%)、立法制度(15%)、政府体制:中央政府(10%)、政府体制:地方政府(15%)、监督制度(5%)、司法制度(5%)、国家与社会:制度变迁的样式(15%)。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绪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1)中国革命的政治意义;2)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 3)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4)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基本政治特征;5)当前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6)当前中国政治模式的优势;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1)中国政治制度中宪法与党章的关系;2)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3)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人民主权原则;4)中国政治制度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5)中国政治中的依法治国原则;6)中国政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7)公民权利与义务原则;3、政党与政党制度1)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与执政方式转变的时代背景和转变路径;2)新时期我党在党与群众性团体关系方面的继承与创新;3)发挥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两个积极性;4)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6)加强与完善政治协商制度;4、立法制度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2)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3)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5)人大中的专门委员会;6)比较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的监督权执行情况;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5、政府体制:中央政府1)“议行合一”理论与我国政府体制设置的关系;2)我国政府的领导体制;3)国务院的地位和性质;4)国务院的领导体制;5)我国立法体制中的行政立法;6)如何认识产业主管部门与市场经济的关系;6、政府体制:地方政府1)地方政府的行政领导体制;2)我国现阶段的县乡关系; 3)我国基层政治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4)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制度创新作用;5)现阶段中央—地方政治关系;6)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7、司法制度1)党与司法体制的关系;2)我国法院和检察院的组织体系;3)我国司法体制设置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关系;4)法院的行政裁判权;5)法院的审判组织;6)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与领导体系;7)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职能机构;8)检察机关的职权;8、监督制度1)我国的监督体制;2)我国党内监督体制的现状;3)我国行政监督中的审计监督体制;4)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5)我国社会监督;6)我国新闻媒体监督体制;9、国家与社会:制度变迁的样式1)我国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2)经济改革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3)认识市场经济下单位体制的政治性质与单位功能;4)村民自治的民主理论价值;5)如何认识新兴社会组织在我国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写作》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写作能力是人才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写作者认识、理解、分析、判断、表达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该科的考试,主要考测考生运用母语表达自己观点、认识和情感以及文字组织的能力。二、试卷结构简答题(30%),话题作文(70),共计100分。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写作主体1)写作主体(即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写作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要求 2、写作客体1)写作客体(可以理解为写作材料)对于写作的意义2)写作材料的搜集、3、写作过程1)写作的立意与材料的选择2)写作中的修改4、表达方式和修辞1)表达方式及其它们在各类文体中的应用2)修辞方式5、叙述类文章写作1)记人类文章的写作2,叙事类文章的写作6、议论类文章写作1)立论类文章的写作2)评论类文章的写作四、说明和要求:上述内容中,其中一、二、三、四重在理论;五、六重在写作实践。参考书名:《基础写作教程》,编著者:尉天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1版。《文史知识基础》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史知识的初步了解,考查学生对汉字、古代天文历法、官制、法制、礼仪、节庆与民俗等文史基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单选)(20%)、名词解释(15%)、简答题(35%)、论述(30%)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汉字基本知识(15%)中国古代天文、历法(15%)中国古代节庆、民俗(15%)中国古代礼仪(15%)中国古代官制(20%)中国古代法制(20%)。三、考试内容1、汉字基本知识2、中国古代天文、历法1)星宿2)节气和纪年3、中国古代节庆、民俗4、中国古代礼仪5、中国古代官制 1)中央官制2)地方官制6、中国古代法制参考文献: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增订版),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农业信息化领域(470112)《计算机科学导论》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目的在于并对计算机学科的系统化和科学化进行阐述。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网络计算、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智能系统、离散结构等专业知识点以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社会人文知识。考生应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产生的背景、定义、内容和意义;了解计算学科的历史,计算学科的定义、根本问题;了解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掌握计算学科各主要领域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应的课程设置、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社会和职业问题等内容,为读者正确认知计算学科提供方法,为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课程作铺垫。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解答题60分(每题10分);论述题20分(每题10分)。2、内容结构概述(5%)、计算机基础知识(5%)、计算机体系结构(10%)、操作系统(10%)、网络计算(10%)、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10%)、信息系统(10%)、软件工程(10%)、图形学和可视化(10%)、智能系统(5%)、离散结构(10%)、社会和职业问题(5%)。三、考试内容1、概述1)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阶段2)计算机系统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4)计算学科概述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2、计算机基础知识1)数值数据2)非数值数据3)数据的机器编码4)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3、计算机体系结构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存储系统组织结构 3)输入/输出系统4)计算机系统的分类5)高性能计算机6)并行计算机7)网络计算机8)分布式系统9)多媒体计算机4、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概念2)操作系统的历史3)操作系统的功能4)操作系统的分类5)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组成6)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7)主流操作系统简介8)操作系统的新发展5、网络计算1)通信与组网2)计算机网络3)Internet和TCP/IP协议4)网络管理5)移动通信与无线上网6)网络安全机制7)网格计算导论6、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1)程序设计基础2)程序设计方法3)数据结构4)算法分析基础5)编译原理7、信息系统1)信息系统概述2)数据库系统概述3)关系数据库4)数据库查询语言SQL5)关系数据库设计6)数据库管理 7)常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8)数据库新发展8、软件工程1)软件工程概述2)软件开发模型3)软件开发方法4)软件质量评价和保证5)质量度量模型6)软件复杂性7)软件项目管理8)软件可靠性9)软件评审10)软件容错技术11)软件工程环境9、图形学和可视化1)图形学基本概念2)图形系统3)计算机视觉和可视化4)图形用户界面5)人机交互6)虚拟现实10、智能系统1)人工智能系统概述2)知识表示及推理3)搜索技术4)自然语言处理5)智能计算6)机器学习11、离散结构1)离散结构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2)数理逻辑3)集合论4)代数结构5)图论6)离散概率7)数值分析8)运筹学 9)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12、社会和职业问题1)计算的社会背景2)计算机与道德3)基于计算机系统的风险与责任4)知识产权5)隐私与公民自由6)计算机犯罪7)哲学框架《信息技术基础》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载体、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传输及管理。考生应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各种常用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的使用,并掌握基本的数据库应用技术、多媒体基础、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等知识。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选择题30分(单选,每题1分);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简答题30分(每题5分);论述题20分(每题10分)。2、内容结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15%)、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15%)、常用应用软件(10%)、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应用(15%)、多媒体基础应用(15%)、网络技术基础及应用(15%),信息安全与职业道德(15%)。三、考试内容1、信息技术与计算机1)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及其主要特征、信息技术)2)计算机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微型计算机的分类、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软件版权保护、计算机语言)4)信息的表示及存储(数制与数制转换、字符表示法、汉字表示方法、图形数字化编码、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2、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系统)2)常用操作系统(DOS、Windows、Linux)3)WindowsXP简介(文件管理、管理和运行应用程序、数据交换、局域网的组建与配置、在线防火墙)3、常用应用软件 1)文字处理软件(Word使用环境、文档操作、文本编辑、文档修饰、样式、模板、版面设置、表格应用、域和宏)2)电子表格软件Excel(Excel的基本知识、编辑工作表、格式化工作表、Excel函数应用、数据的管理、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3)PowerPoint幻灯片演示文稿(演示文稿的制作、演示文稿的处理技巧、演示文稿的放映和打印等、打包演示文稿)4)常用工具软件(压缩软件、PDF文档阅读与制作、网络下载、虚拟光驱)4、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应用1)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模型、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表)2)Access数据库的基本组成、3)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库、数据表结构、创建表、编辑表字段、设置主关键字)4)数据表基本操作(打开和关闭数据表、改变数据表的显示方式、修改数据表的结构、数据表记录的修改、记录的定位、建立索引、建立表之间的关系、记录的排序和筛选)5)查询(创建查询、查询的修改、查询中的复杂计算)6)窗体(窗体的类型、创建窗体、窗体的编辑操作)7)报表(创建报表、报表的编辑、报表的打印)8)宏(宏的创建和运行、在宏中使用条件、宏组)9)模块(VBA简介、模块的建立、模块的调用)5、多媒体基础应用1)多媒体概述(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信息种类、常见的媒体元素、多媒体的主要特性、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2)多媒体环境的建立(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多媒体硬件系统的组成、多媒体软件系统的组成、多媒体产品的制作过程、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他设备)3)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声音的基本特征、数字音频、数字化声音文件)6、网络技术基础及应用1)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概述、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网络设备)2)Internet应用基础(Internet概述、Internet服务与应用、上网的基本方法)3)网页设计工具(FrontPage基本操作、表格与超链接、高级FrontPage技术、创建站点)7、信息安全与职业道德1)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信息安全标准)2)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证书技术)3)网络安全技术(黑客及其攻防技术、防火墙技术)4)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病毒的防治)5)网络社会责任与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网络道德建设、软件工程师道德规范、计算机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软件知识产权)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470113)《食品分析与检验》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食品分析与检验》是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食品分析就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验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该课程主要内容有:介绍食品分析基本知识、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分析及食品的感官鉴定等。考生应掌握熟悉食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发展方向;了解食品分析的性质、任务、内容和作用;学会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食品的主要成分、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15%)、填空题(25%)、判断题(10%)、简答题(30%)、论述题(20%),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水分、灰分(45%)、酸度、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45%)、其他(1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绪论了解食品检验与分析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掌握食品检验与分析的内容,熟悉分析方法及发展方向。2、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了解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的意义,掌握采样、样品的概念及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熟悉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方法3、水分的测定了解水分的作用、存在状态及水分测定的意义,掌握水分测定常用方法干燥法、卡尔•费休法(碘量法)的原理及方法,熟悉蒸馏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方法。4、灰分的测定及灰化方法了解灰分测定的意义,掌握总灰分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熟悉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5、酸度的测定了解测定酸度的意义,食品中有机酸的种类与分布,掌握食品中的总酸度、挥发酸度、有效酸度(pH值)的概念及测定方法,熟悉食品中有机酸的分离与定量常用的方法。6、脂类的测定了解脂类的测定意义,掌握索氏提取法脂类测定的原理及方法,熟悉其他脂肪测定的方法及各方法的适用范围。7、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意义,掌握总糖和还原糖的常用测定方法,熟悉可溶性糖类的提取和澄清的方法。8、蛋白质的测定了解蛋白质测定的意义,掌握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及方法,熟悉蛋白质其它测定方法的原理。9、重金属的测定了解重金属的测定意义,熟悉常见重金属的测定方法。10、食品添加剂的的测定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测定意义,熟悉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测定方法。《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有理论性也有应用性。重点掌握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形态结构与功能、杀菌技术、微生物营养与生长、微生物的在食品生产中的开发利用,腐败微生物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名词解释5题(20分)、单项选择题10题(20分)、多项选择题10题(30分)、问答题3题(30分),共计100分。2、内容结构微生物形态结构(20%)、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20%)、微生物生长与控制技术(10%)、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10%)、微生物生态(10)、腐败微生物(20%)、食源性病原微生物(10%)。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绪论1)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2、食品微生物学技术杀菌技术3、微生物形态结构1)细菌和形态、结构,细菌群体形态2)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繁殖与群体特征3)酵母菌的形态和构造、繁殖方式与生活史4)真菌的孢子与菌落特征5)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病毒的繁殖过程,亚病毒的类型4、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1)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3)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类型与应用4)化能异养微生物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途径 5)次生代谢的概念6)微生物发酵代谢中的调控4、微生物生长与控制1)测定生长繁殖的一般方法2)微生物的同步生长及典型生长曲线4个时期的特点及应用3)连续培养,分批培养,及其各自的优、缺点4)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5)理解灭菌、消毒、防腐的基本概念,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常用方法及原理。5、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1)微生物菌体食品的类别2)主要应用微生物酶的类别3)微生物保健食品的定义及保健类微生物应具备的特征4)微生物多糖的种类5)微生物产生的调血脂血糖物质主要种类6、微生物的生态1)生物膜的概念及形成过程2)微生物种群关系的主要类型3)食品环境中极端微生物类型4)酿造食品可能发生的霉菌毒素及细菌毒害7、腐败微生物1)引起食品腐败的基本条件2)食品腐败的鉴评方法类别3)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的机理4)鲜乳自然腐败的几个阶段5)食品保藏技术8、食源性病原微生物1)食物中毒的概念与分类2)主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与发病症状和原因: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梭菌、黄曲霉毒素3)食品卫生学细菌指标4)检测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