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未成年人盗窃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未成年人盗窃的原因及对策

ID:7817762

大小:7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27

浅析未成年人盗窃的原因及对策_第1页
浅析未成年人盗窃的原因及对策_第2页
浅析未成年人盗窃的原因及对策_第3页
浅析未成年人盗窃的原因及对策_第4页
浅析未成年人盗窃的原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未成年人盗窃的原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未成年人盗窃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盗窃现象日益加重,且犯罪向低龄化、暴力型、团伙化转变。未成年人盗窃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怎样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盗窃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未成年人盗窃的特点6  未成年人犯罪年龄低龄化,这些未成年人大部集中在16周岁,团伙作案中还有不满16周岁的,他们本应是上学的年龄,却坐在了被告席上。我国法律规定,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盗窃行为不作为犯罪处理,但我们不能忽视现实中还有大量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盗窃行为。未成年人

2、罪犯农村居民占大多数,这证明预防此类人员的犯罪工作大部分仍在农村。其中也有一些女性,但有着不同于男性的特点,从作案来说,她的依附性强于她的独立性,她具有弱力性特点,而不是具有那种强力的、暴力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女性的犯罪混杂在罪犯团伙当中。未成年人犯罪方式的团伙化。共同犯罪占多数,据统计60%的未成年人盗窃属于团伙作案,团伙盗窃是当前未成年人盗窃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未成年人盗窃案件,我们发现此类案件多为三至五人团伙作案,团伙成员相对固定且在作案过程中分工明确。被告人中有的望风、有的实施作案、有的负责联系销

3、赃、所得赃物销售后,得到的赃款共用。在审理过程中,审查人员经常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前曾有过多次犯罪经历。在第一次违法犯罪后不知悔改,不主动投案自首,而且互相隐匿罪行,于是才导致第二次、第三次以至更多次的犯罪行为的发生。未成年人犯罪后认罪态度较好,有强烈的悔罪心理。在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接受审讯、审判的时候,通常主动认罪,主动供述犯罪事实、过程以及以往违法犯罪的经历。有些犯罪嫌疑人还会揭发其他人的违法犯罪活动,给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提供帮助。许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庭上痛哭流涕,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

4、触犯了刑法,愿意接受法庭的审判,并表示一定要积极悔改,重新做人。  二、未成年人盗窃的因素  未成年人盗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虽然错综复杂,各不相同,但仔细分析起来也有一些共性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首先是家庭、学校教育不到位,导致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在这么多未成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不满18周岁的盗窃不判刑,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存在,它有非常深刻的社会根源,如学校本身应该是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全面教育是学校的基本责任。但是看看我们的学

5、校,学校强调的是升学率,法制教育并未真正进入中小学范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往往被忽视,生活在这样的法律真空或准真空中,学生不知法,不懂法,自然就谈不上守法。学校的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办学宗旨,使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严重危机。另外,一些辍学较早的,更谈不上在学校接受教育,辍学以后若是在企业里,同样企业重视经济效益,职工教育无遐顾及,家庭一般对子女的问题过问较少,甚至在有些家长眼中子女总像个长不大的小孩,怎样会作出偷窃的事情呢?很令他们吃惊。这样使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管理脱节,出现失控

6、。6  许多青少年正是由于缺乏管束而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是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我们已经处在信息的时代,我们在享受信息带来的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在经受这传媒所带来的不健康思想、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网络也成为一大杀手。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为了上网游戏,自己父母给的钱仅够维持生活,哪还有钱上网?因此在没钱上网的情况下,不惜以牺牲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代价大肆偷窃,在他们偷窃的物品中,大到上千的手机、自行车、衣物、烟酒、各类电器、化妆品、小到只值几元的打火机、方便面、牛奶等,在他们眼中,只要能换成钱的,他们便要卷走。再次

7、是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受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未成年人爱慕虚荣,讲究吃穿,好逸恶劳,不愿出力,想不劳而获,这也是未成年人盗窃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心里扭曲。未成年人的心里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是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为盲目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情感世界十分脆弱,极易受到外界影响而迅速变化,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稚嫩的理智控制不住情感,激情导致行为上的盲动。在这种情感的波动下,产生所谓的正义感,同情心、报恩等主观意愿支配自己。当他们在家庭、学校或社会上遇到难题时,只

8、相信自己,相信伙伴,而听不近家长和教师的话,被身边的不良朋友引诱的越来越远,愈陷愈深,不能自拔。一次两次得手的侥幸心理,更强化了他们的犯罪意识,直至陷入深渊。另外是家长教育不当。马克思说:家长和行业就是教养子女,在每一个生命呱呱落地时,都纯洁得象一张白纸。畸形成长,都是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206年前步入独生子女的社会,孩子们没有兄弟姐妹交流,父母的言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