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七版)

针灸学(第七版)

ID:78134722

大小:892.50 KB

页数:75页

时间:2022-01-31

针灸学(第七版)_第1页
针灸学(第七版)_第2页
针灸学(第七版)_第3页
针灸学(第七版)_第4页
针灸学(第七版)_第5页
针灸学(第七版)_第6页
针灸学(第七版)_第7页
针灸学(第七版)_第8页
针灸学(第七版)_第9页
针灸学(第七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针灸学(第七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章针灸学基础针灸学(第七版)概论针灸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作用于腧穴,用以防病治病的学科。其内容包括了经络腧穴学、刺灸方法学和临床治疗学等部分。特别是临床治疗学的内容,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针灸学具有疗效显著、适应症广、操作方便等优点。《黄帝内经》是针灸理论出现的标志,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已经》使针灸学理论体系日益成熟。明代成为针灸学发展昌盛的时代。针灸学(第七版)第一节经络学说概论▲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尤其在针灸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针灸学(第七版)基本概念: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是经络的主干,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内联脏腑、外络肢体、贯穿上下、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1.经络含义针灸学(第七版)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孙络、浮络等。2.经络系统组成针灸学(第七版)经络系统经脉络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脉手厥阴心包

3、经脉手少阴心经脉手阳明大肠经脉手少阳三焦经脉手太阳小肠经脉足太阴脾经脉足厥阴肝经脉足少阴肾经脉足阳明胃经脉足少阳胆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脉十五络脉浮络孙络针灸学(第七版)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肾。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针灸学(第七版)命名A脏腑: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概括。B手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分为“手……经”“足……经”。C阴阳: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针灸学(第七版)(1)十二经脉的命名:由手足、阴阳、脏腑

4、三部分组成。十二经脉分成手六经和足六经:凡属六脏循行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凡属六腑循行于肢体外测的经脉为阳经,阴阳各经又划分为三阴、三阳;各经的命名还包括其所属脏腑的名称。(2)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的内侧和胸腹,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躯干。针灸学(第七版)阳明经在前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少阳经在中头面躯干太阳经在后太阴经在前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厥阴经在中躯干少阴经在后针灸学(第七版)(3)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头胸手足针灸学(第七版)

5、十二经脉衔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手足衔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衔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衔接。人体的经络系统中,以十二正经为主体,这十二正经组成一个环状体系,经气按照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手太阴肺经的顺序流转。针灸学(第七版)(4)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脏与腑有表里关系,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手太阴肺经(里)<——>手阳明大肠经(表)足阳明胃经(表)<——>足太阴脾经(里)手少阴心经(里)<——>手太阳小肠经(表)足太阳膀胱经(表)<——>足少阴肾经(里)手厥阴心包经(里)<——>

6、手少阳三焦(表)足少阳胆经(表)<——>足厥阴肝经(里)针灸学(第七版)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是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同起于胞中,皆出于会阴,被称为一源三歧。督脉、任脉和十二经一样个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针灸学(第七版)督脉:因其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总督作用而得名。任脉:因其行胸腹正中,能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又能主胞胎,为人之妊养之本而得名。冲脉:因其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为一身要冲,且能通

7、受十二经气血而得名。带脉:因其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而得名。针灸学(第七版)十二经脉分布(1)手三阴→行上肢内侧手三阳→行上肢外侧足三阴→行下肢内侧足三阳→行下肢外侧(2)太阴→前厥阴→中少阴→后阳明→前少阳→中太阳→后(3)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头胸手足针灸学(第七版)针灸学(第七版)(1)生理功能: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之为“经气”。经气作用包括四个方面:沟通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