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

ID:774557

大小:1.80 MB

页数:88页

时间:2017-09-04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_第1页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_第2页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_第3页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_第4页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供给日益丰富,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现阶段,我国粮食主产中心逐步北移,全国社会商品粮总体规模小,且有逐步集中到少数地区的趋势;粮食消费需求的总量增长平稳;使粮农获得相对合理的价格和收益,是保持粮食生产和供给稳定的关键。从今后发展趋势看,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需加大政策和

2、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关键词  粮食生产,中长期趋势,区域布局,政策取向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供给日益丰富,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现阶段,我国粮食主产中心逐步北移,全国社会商品粮总体规模小,且有逐步集中到少数地区的趋势;粮食

3、消费需求的总量增长平稳;使粮农获得相对合理的价格和收益,是保持粮食生产和供给稳定的关键。从今后发展趋势看,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需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关键词  粮食生产,中长期趋势,区域布局,政策取向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加入WTO以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我国粮食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要的阶段性变化

4、。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粮食供给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加大,粮食供求总体趋向偏紧。在全方位研究粮食供需现状及历史演变、生产能力及影响因素、流通与贸易格局等基本情况基础上,科学评估和预测我国农产品中长期的生产潜力和需求变动趋势,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农产品供求平衡的整体性国家战略框架。一、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和中长期增产潜力我国粮食生产的变化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具有明显差异。未来我国在中低产田改造、技术进步和后备资源的开发方面具有潜力。

5、制约未来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是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约束日益突出;农业经营比较利益低、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加快上升的约束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粮食增产的长效机制尚待形成;粮食生产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在总体上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1978年,全国粮食产量30477万吨,2007年达到50160万吨,29年间共增加了64.5%,年均递增1.7%。这29年的粮食产量变化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见图一):第一阶段为1978~1984年,粮食产量持续大幅增长

6、。第二阶段为1984~1998年,粮食产量在周期性波动中逐步提高。第三阶段为1998~2003年,粮食连年减产。除2002年粮食产量较上年略有增加外,基本上呈现粮食连年减产状态。第四阶段为2003~2007年,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年增产。2008年全国粮食产量保持了第四阶段的发展特点,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2850万吨,实现连续5年增产。(二)不同阶段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我国粮食的生产以谷物为主。1991年首次公布完整的谷物统计数据,在当年的全国粮食产量中,谷物产量占90.90%;其后这一比例一直在87%

7、和91%之间波动。分品种看,稻谷始终是我国粮食的第一大品种,小麦和玉米产量一度不相上下,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多数年份的小麦产量超过玉米,成为我国粮食的第二大主要品种;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玉米产量已基本稳定地超过小麦,居于我国第二大粮食品种的地位(见图二)。1978~2007年间,玉米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远大于稻谷和小麦,接近粮食产量总增量的1/2,成为我国粮食的第一大增产品种;小麦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略超过稻谷。小麦和稻谷的增产量分别略超过、略低于粮食产量总增量的1/4(见表1)。分阶段

8、看,不同阶段支撑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往往呈现明显差异。第一阶段(1978~1984年):粮食产量的持续大幅增长,基本上是通过单产水平的提高来实现的。1978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20587.3千公顷,1984年减少到112884千公顷,减幅达6.4%;粮食单产由1978年的每公顷2527.4千克,增加到1984年的3608.2千克,增加了42.8%(见表2)。在此期间,单产和总产增长最快的均是小麦。但由于基数最大,稻谷仍是支撑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