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743924
大小:35.7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2-24
《学校读书活动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读书活动方案 导语:创新是一个学校不断进步的灵魂,学习是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为此读书是每个人不可忘记的事。让我们热爱读书,善于读书。 学校读书活动方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读书是教育最本质的活动;读书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读书是发展学生智慧的最基本的途径;为了激发全校师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我校按照中心校的活动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读书活动方案。 一、活动
2、目的: 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学校内形成读书热潮。通过读书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徐瑞风 副组长:孟晶 组员:杨雅文、申凌云、王艳芳、李文萍、刘新丽、杨桂芳 三、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学习中心校关于读书活动的文件
3、精神,分级段开展讨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年级段的读书活动方案。 (二)明确要求,认真落实,扎实开展读书活动。 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分为低、中、高三个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读书以及交流活动,体现班级特色。 1、学校统一安排,设置固定的读书时间。大阅读为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早读为每日读书时间,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组织老师定期交流,探索阅读课。 2、做好阅读书目推荐工作,同时及时做好图书更换工作。低年级以绘本、看图故事为主,中高年级以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为主。与英语学科结合,尝
4、试在4—6年级学生中间开展英文名句诵读活动。 3、各班设立图书角,把每次流动的图书做好登记,班级设立学生阅读明细,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 4、学校通过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读书的方法、读书的重要性,营造一种浓浓的读书氛围。班级设置教育园地,尝试栽种一些花草,既学知识又增添了乐趣。 5、召开一次读书动员主题班队会,让学生知道读书的益处激发学生想读书的欲望。 6、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做好读书笔记。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制作“词语卡”,注重词语积累;中、高年级则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将阅
5、读中的感受写成读书笔记或者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方面记录下来。 7、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体现班级特色。如:“好书推荐”、“名人名言”、“书海拾贝”、“好书大家读”“我最喜欢的___”、“读书感悟”、“读书心语”、“我的日记”等,或者由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也可另选择其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8、每学期将本班读书活动情况以文字材料形式上报学校少先大队部
6、。召开家长会,展示阅读成果,对于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学校读书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为学生成长奠基 二、活动理念 1、转变观念重视“读” 读书对于人生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早在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就确立了“阅读社会”的概念,倡导全社会人人读书。无数实践证明:热爱阅读、善于阅读的人比不爱阅读、不会阅读的人工作顺利、发展快,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在如今全球信息化、社会多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有效的读书活动,以培养好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
7、能力?我们认为,应该建立起“大视野阅读”的新理念,强调在生活、活动、实践中学习,强调开放、多样的阅读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索的阅读过程,让阅读为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读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围绕“读健康书,做文明人”,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阅读体系。教师应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提高思想认识,树立
8、正确的网络阅读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不断“积累”,不断“获得”。 2、激发兴趣“我”要“读”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但农村孩子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缺乏阅读“眼睛”和“心态”,这就需要我们用研究去点燃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3、创造条件促进“读” 阅读是各学科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做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