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731778
大小:31.9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23
《埃博拉出血热培训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埃博拉出血热培训计划 埃博拉出血热培训计划一:2017年地区疾控中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计划 为做好我地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对防范工作,切实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决定于2017年9月5日在吐鲁番地区疾控中心四楼会议室举办一期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培训班,以下为有关培训要求: 地区疾控中心四楼会议室 培训内容为培训班上讲解内容有:(1)埃博拉出血热的历史;(2)2017年埃博拉出血热疫情;(3)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4)传入我国的风险和防控工作要求;(5)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疾病的国内防控措施以及风险评估。 地区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共2
2、4人参加本次培训 吐鲁番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年9月5日 埃博拉出血热培训计划二:2017年江安镇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计划(1757字) 2017年8月8日下午,世界卫生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就各国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 据悉,8月6日-7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关于埃博拉出血热的《国际卫生条例》突发事件委员会会议,听取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疫情国家的情况介绍,确定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针对世卫组织的上述决定,国家卫生
3、计生委将进一步落实日前印发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做好疫情防控和诊疗工作的准备,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个人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口岸检验检疫,防止疫情输入。 埃博拉出血热(Ebola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
4、、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为了有效预防和遏制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工作,巩固我镇医护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控制知识的掌握,提高防治业务水平,制定埃博拉出血热防制培训计划如下。 一、培训时间:2017年09月18日15时 二、培训地点:江安镇卫生所三楼大会议室 三、培训对象:镇卫生所全体人员,辖区医院防疫医生,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厂校医务室医生 四、主讲人:江安镇卫生所传染病管理员殷成华 五、培训内容: (一)病原学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
5、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二)流行病学特征。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
6、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 (三)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患者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
7、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四)诊断、治疗和报告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早期症状无特殊性,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五)、预防控制措施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1)病例和接触者管理。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8、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2)医院内感染控制。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1.加强个人防护。2.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