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

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

ID:76289032

大小:2.24 MB

页数:61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笑似︶ㄣ無奈
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_第1页
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_第2页
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_第3页
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_第4页
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_第5页
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_第6页
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_第7页
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_第8页
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_第9页
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密级:UDC:学号;406524213003南昌大学硕±研究生学位论文南昌市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研究StudyonEffectofChronicDiseaseComrehensivePreventionandpControlinX化uDistrictofNanchangCity毛文飞培养单位(院、系):南昌大学医学院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周小军教授申请学位的学科口类:医学硕±学科专业名称: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论文答辩日期:2016年5月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举带^3如巧2016年5月 一、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穿师指导下进巧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W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蘇得南呂大学或某倘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一。与我问X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巧估巧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巧谢忌。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签半鬥鞠;篇7/^年円二、学位论文版权使巧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乂学有关保留、化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恵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口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化子报,把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レッ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缩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隻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记文。同时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学术期刊(化盘版)屯子杂志社将本学位论文收系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掉化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同恵按帝、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导师签名(手写):心签字円期:说,長年^月a曰签字R期:占年/巧H-论文题爾蒼兩强g#始癖娘院渐金襄对兔叫户-^名学号>论文级别博is硕丄y__4^6£24^;种&I院/m系/所公朵里建适路专业耗务g穿任巧违丢蒼毯Eail_备注:”□公开□保密(向校学位办申请获批准为密,年月后公开)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相关不良行为生活习惯的追踪调查,掌握2011~2015年慢性病患病变化情况,相关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相关不良行为生活习惯改变情况,相关知识知晓变化情况,对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阶段性效果做出初步评价,为西湖区慢性病防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及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了3个以街道办事处6个社区居委会3515例社区居民,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相关不良生活行为进行了调查,对血压、体重等相关生理指标进行了测量;2采用χ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率的标化、可信区间等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基线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该区慢性病综合防制的效果。结果:共追踪调查了3515例社区居民,男女性别比为93.94:100,平均年龄为55.38±14.71岁。(1)慢性病患病率:2015年西湖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42.11%,标化率25.00%,较基线患病率有明显上升(P<0.05);(2)慢性病疾病谱:前5位慢性病患病率依次为:高血压(p=34.20%),糖尿病(p=7.17%),心脏病(p=2.62%),高血脂症(p=1.54%),脑血管疾病(p=1.17%)。与基线的疾病谱相比,基本一致,但患病率有不同程度上升。(3)慢病相关生理指标:居民平均腰围、2BMI、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80.99±9.37Cm、23.10±3.16Kg/m、126.00±16.26mmHg、78.41±16.29mmHg,与基线比,腰围、BMI明显升高(P<0.05)。体型构成趋于超重与肥胖。(4)慢性病相关因素及行为习惯:与基线相比:本次调查居民的主动吸烟率(24.55%)、被动吸烟率(35.41%)、饮酒率(21.70%)均有明显下降(P<0.05);平均每天蔬菜摄入量(292.95g)无变化(P>0.05),平均每天水果摄入量(162.52g)有明显增加(P<0.05),常感紧张(83.81%)无变化(P>0.05),饮食口味清淡所占比例(40.14%)明显提高(P<0.05);三餐规律占比(92.23%)明显提高(P<0.05);刷牙频率以2次/天为主,明显好转(P<0.05);乳及乳制品摄入量明显下降(P<0.05);运动达标率(65.32%)显著上升(P<0.05)。(5)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基线比,居民营养标签知晓率(54.99%)无明显变化(P>0.05);慢性病危险因素知晓率(55.36%)显著上升(P<0.001)。II 摘要结论:慢性病患病率不降反升;但疾病谱基本稳定无变化;西湖区居民慢性病相关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多数有良好转变,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越来越被重视;参与相关健身运动并达标者越来越多,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升高,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综合防制阶段性效果明显,但仍有部分不良行为习惯没有明显好转、总体慢性病患病率还在上升,均说明西湖区慢性病综合干预工作依旧任重道远,但目前的慢性病综合干预方法及模式有效,宜进一步维持,针对紧张、乳制品摄入、营养标签知晓等不变化指标,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或制度并加以宣传,进一步提高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健康行为,全面有效推进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关键词:慢性病;综合防制;生活方式;行为;效果III AbstractABSTRACTObjectiveThroughthefollow-upinvestigationofchronicdiseaseprevalenceandrelatedbadbehaviorsandlivinghabitsinXihuDistrictfrom2011to2015,tograspthechangesofchronicdiseaseprevalence,relatedphysiologicalindexes,relatedbehaviorsandlivinghabits,awarenessratesofrelatedknowledgeamongresidents,thentoevaluatethephaseeffectsofchronicdisease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ontrol,toprovidebasisandpolicysuggestionsfornextwork.Methods3515residentslivingin6communitiesof3neighborhoodswereselectedrandomlywithstratifiedclustersamplinginXihuDistrict.Usingfield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chronicdiseaseprevalenceandrelatedbadbehaviorsandlivinghabitswereinvestigated,relatedphysiologicalindexesweremeasured,suchasbloodpressure,weight.WithChi-squaretest,ttest,ranksumtest,standardizedrate,confidenceinterval,datawasanalysedtomakecomparisionswithbaselineinvestigationandtoevaluatethephaseeffectsofchronicdisease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ontrol.Results3515adultswereinvestigated,whoseratioofmaletofemalewas93.94:100,averageagewas55.38±14.71yearsold.(1)Chronicdiseaseprevalence:Thechronicdiseaseprevalenceof2015was42.11%,standardizedratewas25.00%that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2011(P<0.05).(2)Chronicdiseasespectru:Thefirstfiveranksofchronicdiseasespectruwerehypertension(p=34.20%),diabetesmellitus(p=7.17%),heartdisease(p=2.62%),hyperlipidemia(p=1.54%),cerebrovasculardisease(p=1.17%).Chronicdiseasespectruwasbasicallyidenticalcomparedwithbaselineinvestigation,butprevalencehadincreased.(3)Relatedphysiologicalindexes:Theaveragewaistcircumference,BMI(BodyMassIndex),systolicblood2pressure,diastolicbloodpressurewere80.99±9.37Cm,23.10±3.16Kg/m,126.00±16.26mmHg,78.41±16.29mmHgrespectively.Comparedwithbaselineinvestigation,waistcircumferenceandBMIhadincreasedsignificantly(P<0.05),theratioofoverweightandobesitywashigher.(4)Relatedfactorsandlivinghabits:Comparedwithbaselineinvestigation,activesmokingrate(24.55%),passivesmokingIV Abstractrate(35.41%),drinkingrate(21.70%)werelowersignificantly(P<0.05),averageintakeofvegetables(292.95g)hadnosignificantchange(P>0.05),averageintakeoffruits(162.52g)hadincreasedsignificantly(P<0.05),ratiooffeelingnervousfrequently(83.81%)hadnosignificantchange(P>0.05),ratiooflighttaste(40.14%)hadincreasedsignificantly(P<0.05),ratioofregulardiet(92.23%)hadincreasedsignificantly(P<0.05),frequencyoftoothbrushingwasmainly2timesperdayandtoothbrushinghabithadimprovedsignificantly(P<0.05),intakeofmilkanddairyproductshaddecreasedsignificantly(P<0.05),ratioofreachingstandardexercise(65.32%)hadincreasedsignificantly(P<0.05).(5)Awarenessratesofrelatedknowledge:Comparedwithbaselineinvestigation,theawarenessrateofnutritionlabeling(54.99%)hadnosignificantchange(P>0.05),theawarenessrateofchronicdiseaseriskfactors(55.36%)hadincreasedsignificantly(P<0.001).ConclusionChronicdiseaseprevalencehadnotdecreasedbutincreased,whilechronicdiseasespectruhadnochange.Mostofrelatedbadbehaviorsandlivinghabitshadbeenimproved,healthybehaviorsandlifestylehadbeentakenmoreandmoreattention.Theratiooftakingpartinsportsandreachingstandardexercisehadbeenhigherandhigher.Theawarenessrateofchronicdiseaseriskfactorshadincreasedsignificantly.Aboveall,chronicdisease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ontrolinXihuDistricthadachievedremarkablephaseeffects.Butsomerelatedbadbehaviorshadnotbeenimprovedsignificantly,chronicdiseaseprevalencehadbeenincreasing.Chronicdisease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ontrolisstillalongandarduoustask.Presentchronicdiseasecomprehensiveinterventionsandmodleareeffective,whichshouldbesustained.Aimedatratiooffeelingnervousfrequently,intakeofmilkanddairyproducts,awarenessrateofnutritionlabelingwhichhadnosignificantchange,relatedpolicyorsyetemshouldbepublishedandpromulgatedpositively,toincreasetheawarenessratesofrelatedknowledgeandtopromotehealthyactivities,finallytoobtainmuchgreatereffects.KeyWords:Chronicdisease;Comprehensivepreventionandcontrol;Lifestyles;Behaviors;EffectsV 目录目录第1章引言.............................................................................................................11.1研究的意义.....................................................................................................11.2国内外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11.3国内外慢性病防控举措及成效.....................................................................3第2章材料与方法...................................................................................................52.1研究目的.........................................................................................................52.2研究内容..........................................................................................................52.3资料的来源及收集方法..................................................................................52.4追踪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62.4.1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62.4.2样本量及抽样方法...............................................................................62.4.3调查方法及调查时间...........................................................................72.5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干预措施.................................................................82.6统计分析方法................................................................................................102.7质量控制.......................................................................................................102.8定义及指标...................................................................................................10第3章结果.............................................................................................................113.1西湖区基本情况...........................................................................................113.2追踪调查的人群基本情况...........................................................................113.3慢性病总患病率及慢性病疾病谱变化情况...............................................123.3.1不同性别慢性病患病率的变化情况..................................................143.3.2不同年龄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153.3.3不同婚姻状况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153.3.4不同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163.3.5不同职业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163.3.6不同医保类型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17VI 目录3.3.7不同收入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173.4慢性病相关生理指标与患病变化情况.......................................................183.4.1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变化情况......................................................183.4.2体型及不同体型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193.5慢性病相关行为生活习惯与患病变化情况...............................................203.5.1吸烟及不同烟草暴露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203.5.2饮酒及不同饮酒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213.5.3蔬菜、水果摄入与患病变化情况.....................................................223.5.4性格、紧张及不同性格、紧张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233.5.5饮食、口味及不同饮食、口味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243.5.6乳、乳制品摄入及不同摄入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253.5.7刷牙、健康体检及不同刷牙、健康体检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263.5.8健身活动及不同健身水平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273.6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与患病变化情况........................................................283.6.1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283.6.2不同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29第四章讨论.............................................................................................................304.1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总体有明显上升...........................................................304.2居民慢性病疾病谱构成基本保持不变.......................................................304.3居民BMI构成明显趋向于超重和肥胖.......................................................314.4慢性病与非慢性病者血压水平均略有下降................................................314.5居民慢性病相关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有所改善.......................................324.5.1居民吸烟率及饮酒率均明显下降.....................................................324.5.2居民饮食饮食习惯有所改善.............................................................334.5.3居民刷牙习惯有所改善.....................................................................344.5.4居民健康体检意识有待加强.............................................................354.5.5居民健身运动达标比例上升.............................................................354.6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知晓率有所上升........................................................36第五章结论与展望.................................................................................................37VII 目录5.1结论...............................................................................................................375.2进一步研究方向...........................................................................................37致谢.............................................................................................................................38参考文献.....................................................................................................................39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4综述...........................................................................................................................45VIII 第1章引言第1章引言1.1研究的意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疾病的[1]概括性总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饮食上趋向于高能量、高脂肪、低蔬果食物,同时电脑的普及、手机的便利使人们的静坐时间增加,活动时间减少,由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导致的[2]慢性病的流行日趋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己成为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慢性病严重影响我国劳动人民的健康,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3]担。尽管慢性病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手段可[4]以明显的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及因慢性病死亡带来的一系列负担。南昌市西湖区于2011年被列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创建点,开展了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慢性病干预举措,发放慢性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处方及宣传册,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开展患者自我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病),健康食谱(控油控盐、合理膳食),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社区诊断与死因监测,[5]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控烟,大肠癌专项工作等一系列干预措施。本课题通过追踪调查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相关生理指标、相关不良行为生活习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2011~2015年慢性病患病变化情况、慢性病相关生理指标、相关不良行为生活习惯及相关知识知晓变化情况;进而对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阶段性效果做出评价,为西湖区慢性病防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及政策建议。1.2国内外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根据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2008年慢性病造成了全世界3600万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63%,比所有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等)、孕产期和围产期疾病以及营养不良所导[6]致的总死亡人数还要多一倍,其中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的1 第1章引言[7]比重大约为30%,其中约有730万死于冠心病,620万死于中风。WHO研究显示,每年世界上有1000万人患上癌症,而死于癌症的人数约6万,占全球死[8]亡人数的12%,如果不采取措施,未来十年内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据估[9]测在2005~2015的十年里,全球有3.88亿人死于慢性病,到2030年将有2360[1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随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慢性病防治也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力衰竭患者450万,肺心病患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0[11][12]万,而我国每年还将新增加1000万高血压患者。根据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的组织调查估计,我国已有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13]其中农村有4310万,城市有4930万,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2]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14]万。我国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之首,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2013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00.86/10万,农村居民为98.68/10万,与2012年(93.17/10万、68.62/10万)相比均有所上升,而中国心血[12][15]管病患病率、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就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来看,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18岁及以上成人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其中男性为11.1%,成人经常锻炼率为18.7%,而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16]行为危险因素。慢性病已成为许多国家贫穷的根源,据统计,80%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中等[17]收入和低等收入国家。据WHO估计,2005年到2015年期间,仅心脏病、脑卒中及糖尿病就可导致巴西、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降低约1%,[18]而俄罗斯与慢性病相关的国内生产总值损失更是在5%以上,如果国际间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在2011~2025年,慢性病在低收入国家中造成的损失将达7万2 第1章引言[19]亿美元。随着慢性病医疗费用水平的不断上升,消耗越来越多的卫生资源,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和次均费用逐年上升,2013年AMI(急性心肌梗塞)的住[11]院总费用为114.70亿元,颅内出血为192.38亿元,脑梗死为398.08亿。2004~2009年间,恶性肿瘤平均住院医疗费用年均增长3.9%,脑血管病年均增长3.5%,[20]缺血性心脏病年均增长5.7%,高血压年均增长4.5%,糖尿病年均增长4.1%%。1.3国内外慢性病防控举措及成效影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慢性疾病的罹患,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如果采取积极的措施,能使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慢性病预防控制的推荐策略和措施:采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把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列入社区慢性病防控重点,[21]同时控制吸烟、酗酒、静坐生活方式等因素对慢性病的影响。针对全球严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势,WHO先后通过了《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战略》(WHA53.17决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饮食、身体活动和健康全球战略》、《癌症控制:将知识转变为行动——WHO有效规划指南》、《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全球战略的实施》、《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战略》(WHA63.13决议)等一系列文[22]件,构成了目前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的全球战略框架。针对全国严峻的慢性病患病形势,2001年我国提出了慢性病防治的3-3-3策略,即面向3个人群(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关注3个环节(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性治疗),以及运用3种技术手段(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疾病管理);针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实施调查与监测,针对一般人群的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针对高危和患病人群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干[23]预。2004年中国CDC开始建立全国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高血压患者管理、糖尿病患者管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慢性病防治项目纳入国家基本公共[24]卫生服务项目,并出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规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出台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来确保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25]进行和可持续发展。2012年5月,卫生部等15个部门联合制发了《中国慢性3 第1章引言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进一步为全国慢性病防治工作明确了目标,[26]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有关部门也相继印发了《城[27]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8](2014—2020年)》、《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管理办[29]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确保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实施。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西方各国公认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和控制慢性[22]疾病策略是社区和人群干预措施。在芬兰开展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综合防控项目,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了68%,冠心病死亡率下降73%,癌症死亡率下[30]降了44%,肺癌死亡率下降了71%,全死因死亡率下降了49%。以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控为主的公共卫生使美国人在过去100年平均寿命增加了25岁,占到[31]了美国人平均寿命增加的83%。在日本,一项对30岁人群进行社区干预的结[32]果显示,通过控制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下降。通过一系列防控举措的实施,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进展,脑卒中分型资料提示脑出血比例呈减[33]少趋势,我国城市医疗机构急诊中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就诊比例呈减少趋势。经过9年干预,北京房山社区人群干预区人群心血管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一些营养素的摄入以及多数心血管病的危[34]险因素均发生预期的良性改变。通过综合干预控制项目的实施,青海省高血[35]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有上升。由此可见,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4 第2章材料与方法第2章材料与方法2.1研究目的自2011年南昌市西湖区被列为国家级慢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来,该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综合防治,采取了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慢性病干预举措。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综合防制阶段性效果。2011年南昌市西湖区已经开展了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相关不良行为生活习惯监测基线调查数据,本研究拟在2011年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相关不良行为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开展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的追踪调查,主要观察该区通过4年的慢病综合防制干预后,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疾病谱、相关生理指标、相关不良行为生活习惯及相关知识知晓的变化情况,一方面对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做出初步评价,另一方面,为西湖区慢性病防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及政策建议。2.2研究内容本次追踪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疾病谱的变化情况;(2)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相关生理指标变化情况;(3)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相关不良行为及生活习惯的变化情况;(4)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的变化情况;(5)提出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综合防制的新对策。2.3资料的来源及收集方法本次研究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1)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相关不良行为生活习惯基线数据:来源于2011年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水平监测基线调查数据,这部分数据来源于南昌市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科的资料存档,且大部分结果已经有相关报道,见本项目组前期研究人员洪凌燕发表的学位论文“南昌市西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与相关危险因5 第2章材料与方法[36]素研究”。(2)南昌市西湖区总体人口资料来源于西湖区统计局;(3)慢性病防制干预措施:一般性资料来源于江西省卫生厅、西湖区人民政府、西湖区卫生局、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的官方网站,具体的慢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来源于南昌市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科;(3)慢性病患病现状、相关生理指标、相关不良行为生活习惯与相关知识知晓等追踪调查数据,来源于本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本次研究的材料与方法部分将重点介绍本次追踪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具体方案(见下文)。2.4追踪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2.4.1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为保证效果评价结果的相对客观性,本次研究的追踪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沿用2011年基线调查方案,详见洪凌燕的“南昌市西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与[36]相关危险因素研究”。(1)追踪调查对象为西湖区所辖社区内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含常住户籍和常住非户籍社区居民;(2)追踪调查内容包括: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重点为慢性病患病疾病谱;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相关生理指标,如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相关不良行为生活习惯,如吸烟率、饮酒率、性格、紧张情绪、口味、饮食习惯、运动等;社区居民相关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如营养标签知晓率等。2.4.2样本量及抽样方法(1)样本含量:样本量的计算选用单纯随机计算公式,选用2011年基线[36]调查的半年慢性病患病率22.9%为测算依据,允许误差按10%P计算,本次为进一步精确控制允许误差,抽样设计效率取deff=2.5。结果得出:22up1P20.229(10.229)ndeff2.53367,即本次效果评价调22(0.22910%)查的样本量(社区居民的数量)不少于3367人。[36](2)抽样方法:沿用2011年基线调查方案。按人口容量比法,采用分层抽样进行。①街道办事处的抽样:拟抽取3个街道办事处为样本街道,南昌市西湖区共有广润门、南浦、西湖、系马桩、绳金塔、朝阳洲、丁公路、南站、桃源、十字街、桃花镇11个街道办事处,2011年抽取的样本街道为南浦街办、6 第2章材料与方法朝阳洲街办、十字街街办3个街道办事处。本次效果评价追踪调查仍然沿用基线调查时抽到的3个街办为样本街办。②居委会的抽样:本次的抽样原则同基线调查,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每个街道办事处抽取2个居委会为样本居委会。结果抽取的样本居委会为:朝阳洲街道办事处的团结路和抚河桥社区居委会、十字街街道办事的建设桥和紫荆花园社区居委会、南浦街道办事处的濠上街和[36]象山社区居委会。③社区居民的抽样:沿用2011年基线调查方案,按各社区/村委会的户籍名单顺序依次调查,调查满足样本量即可。按人口容量法各样本街办及居委会拟抽取的样本量详见表2-1。表2-12015年拟抽取的街办、居委会及样本量样本量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总人数总户数总人数南浦街办—38478436872濠上街5797293586象山2830143286朝阳洲街办—480575451089团结路5054371741抚河桥2369174348十字街街办—620927041407建设桥5821480959紫荆花园27232244482.4.3调查方法及调查时间本次社区居民的追踪调查同基线调查方法,由南昌大学统一培训的师生采用面对面询问及测量方式完成,问卷中涉及了血压、体重、身高、腰围等指标的测量,严格按照相关测量标准进行,按各社区居委会的户籍名单顺序依次调查,调查满足样本量即可。每户按生日接近法调查2人,一男一女,以18周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如遇一户只有1人满足18周岁者,则只调查1人;没有18周岁及以上居民的户,则不调查。追踪调查的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7 第2章材料与方法2.5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干预措施南昌市西湖区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慢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自2011年来,南昌市西湖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动全区卫生系统力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脑血管病、大肠癌、哮喘病等慢性病的综合防治,采取了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慢性病干预举措,具体有:(1)以社区为单位,以全科医生为骨干,针对社区居民定期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要求全科医生每季必须开展一次关于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2)发放慢性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处方及宣传册,每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拥有15种以上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和5种以上的慢性病健康宣传册,免费提供给有需求的社区居民使用;(3)开设了社区慢性病宣传栏,各个社区必须有固定的宣传栏,每季必须更换一次慢病防治的知识内容;(4)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健康基石为主题内容,一方面免费发放“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膳食与运动”、“高血压预防知识”、“糖尿病预防知识”等宣传材料,另一方面,在全区范围内所有卫生服务机构均开展了免费测量血压,并向社区居民免费发放控油壶、限盐罐、限盐勺、运动计步器、BMI尺等健康支持性工具,在控烟方面,还进社区开展“烟包警示图片巡展”活动,开展主题为“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提高烟草税,保护下一代”等的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建立无烟校园;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运动方式可以采取有氧运动为主,如选择步行则每日约3km,时间30min以上;或选择适合个体的规律的运动项目,如骑车、有氧操、太极拳等,每周进行5次,运动后心率170次/分钟较为合适,60岁以上的人,运动后心率达110次/分钟。(5)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积极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并建立了重点人群的随访,开展了系列免费的健康体检,检测了居民的身高、体质量、血压测量、尿常规,测定血糖、血脂、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针对个体进行随访管理和生活方式指导。(6)死因监测与社区诊断:为了了解西湖区慢性病的主要问题,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确定西湖区综合防控的慢性病优先问题与干预重点人群及因素,西湖区开展了全区人群死因监测工作和社区诊断调查,针对监测与社区诊断结果提出了慢性病防制的重点。(7)口腔卫生:为7~9岁的儿童免费开展口腔检查及“窝沟封闭”治疗,开展了“健康口腔,幸福家庭”、8 第2章材料与方法“定期口腔检查,远离口腔疾病”等爱牙知识进学校宣传活动,“全国爱牙日”义诊宣传活动。(8)大肠癌专项工作: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宣传讲座活动,大肠癌筛查巡回宣传活动,向居民讲解大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大肠癌的危害,肠道保健知识,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的目标人群、适应症、禁忌症和作用等,并发放各类大肠癌防治宣传单、宣传册。(9)个体化教育模式,针对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而引起遵医行为不理想及服药依从性差的问题,采取一对一与患者及家属交流、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开展了遵守及依从的集体健康教育讲座等方法。(10)开展指导监测工作:由区卫生局成立西湖区慢性病防制调研工作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如区委宣传部、区公安分局、各街道、镇、管委会、区教科体局、区民政局、区文化局等每年2次督导,召开成员部门联系会,通报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及商讨解决办法。(11)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建立和完善了社区健身场所,为群众提供应用技能指导;开展了卫生系统外无烟单位创建工作,每年至少新创建除卫生系统外的2家无烟单位(如车站、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每年开展一次评选无吸烟家庭评选活动;由区教科体局计划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及健身活动,慢病防控知识授课时间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不少于2学时,中小学校开设教育课覆盖率不低于60%,3年内达到100%,幼儿园开设健康讲座覆盖率不低于60%,3年内达到100%;区委宣传部和文化局制定媒体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传播计划,在主流大众媒体上有慢性病宣传专栏,每半年在电视台宣传至少1次,每年在公共场所设置不少于2块户外广告牌;组织健康素养知识竞赛,积极创造条件、创新形式,充分调动社区、企业、机关的积极性,扩大竞赛活动群众的参与度,在全区推广和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规划机关、企事业单位有职工身体活动的场所及健身器材,覆盖示范区企事业单位30%以上。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每人每天不少于20分钟;区药监、质监、工商局、洪城工商局配合负责对餐饮和流通领域健康干预,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和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推广食物与食品营养标签,并组织开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食堂和餐厅创建工作,每年创建不少于1家。9 第2章材料与方法2.6统计分析方法运用EpiData3.1进行居民专题调查问卷的录入,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分析运用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相结合:用率或构成比等指标对计数资2料进行统计描述,用均数和标准差对定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用χ检验、t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推断。2.7质量控制[36]参照基线调查的主要做法。(1)严格进行了统一的调查员培训,每个调查员必须掌握调查的目的、各指标含义等;(2)调查过程中,准备好所要调查的问卷、设备工具、让居民可信服的证件、增强居民配合度所需的物品如纪念品等,并详细询问问卷内容,严格执行相关身体指标的测量,如身高、体重等;暂时外出的被调查人员,预约下次入户时间;调查问卷上交前宜填写相关编码;同时对问卷的完整性进行审核;(3)资料采用双人录入,并进行了逻辑审核。2.8定义及指标相关定义、指标参照基线调查“南昌市西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与相关危[36]险因素研究”。10 第3章结果第3章结果3.1西湖区基本情况西湖区是南昌市的中心城区,全区总面积39.2平方千米,下辖10个街道、1个镇、1个农场:南站街道、南浦街道、西湖街道、朝阳洲街道、十字街街道、桃源街道、广润门街道、系马桩街道、丁公路街道、绳金塔街道、桃花镇、朝阳农场,共计136个社区、13个行政村。截止201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2.73万人,男性占50.01%,女性占49.99%,0~17岁占16.7%,18~34岁占21.2%,[37]35~59岁占41.3%,60岁以上占2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2‰。3.2追踪调查的人群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共追踪调查了3515例社区居民;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7.49%;户籍主要为常住户籍,占98.86%;男女性别比为93.94:100。居民平均年龄为55.38±14.71岁,以30~70岁居民为主,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60~、50~、40~、70~、30~,比例分别为26.80%、26.54%、14.68%、11.47%、10.27%;文化程度以初中比例最高,占31.52%,其次为小学及以下,占27.45%,高中及中专占25.41%;婚姻状况以已婚或同居比例最高,占87.60%;医保类型以城镇职工医保比例最高,占55.96%,其次为城镇居民医保,占25.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9.84%;人均月收入以1000~比例最高,占61.02%,其次为3000~,占25.23%;职业以退休人员比例最高,占45.29%,其次为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3.26%;详见表3-1。11 第3章结果表3-12015年追踪调查的人群基本情况(n=3515)变量n%变量n%性别民族男168247.85汉族342797.49女183352.15少数民族882.51年龄(岁)职业18~100.28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551.5620~1895.38专业技术人员1414.0130~36110.27办事人员2045.8040~51614.68商业、服务业人员46613.2650~93326.54农、林、渔、水利生产人员310.8860~94226.80生产运输设备操作1624.6170~40311.47军人30.0980~1614.58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3449.79户籍类型学生190.54常住户籍347598.86家务劳动2707.68常住非户籍401.14无业或待业2286.49文化程度退休人员159245.29小学及以下96527.45婚姻状况初中110831.52其他2848.08高中及中专89325.41未婚1213.44大专2587.34离婚或分居310.88本科及以上2918.28已婚或同居307987.60人均月收入(元)医保类型<500280.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469.84500~1253.56城镇居民医保88625.211000~214561.02城镇职工医保196755.963000~88725.23其他2858.115000~2567.28全自费310.88不详742.11总计3515100.003.3慢性病总患病率及慢性病疾病谱变化情况2011年西湖区慢性病基线调查显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2.88%(602/2631),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标化患病率为14.28%;2015年追踪调查慢性病患病率42.11%(1480/3515),标化患病率25.00%。基线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按病名分的前十顺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p=18.93%)、糖尿病(p=5.78%)、心脏病(p=1.48%)、高脂血症(p=0.46%)、骨质疏松症12 第3章结果(p=0.38%)、脑血管疾病(p=0.30%)、胃病(p=0.30%)、肾病(p=0.11%)、气管炎(p=0.11%)、脂肪肝(p=0.08%)。追踪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按病名分的前十顺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p=34.20%),糖尿病(p=7.17%),心脏病(p=2.62%),高脂血症(p=1.54%),脑血管疾病(p=1.17%)、胃病(p=1.08%),气管炎(p=0.88%),腰椎病(p=0.65%),胆结石(p=0.65%),肾病(p=0.63%)。与基线数据相比,追踪调查的疾病谱前四顺位的疾病和顺位均未发生变化,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但患病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详见表3-2,3-3。表3-22011年西湖区基线调查按疾病名分的慢性病疾病谱(n=2631)实际患病情况标化患病情况标化率的95%CI顺位疾病名称n%n%下限上限1高血压49818.9312232600211.6110.3812.832糖尿病1525.78371565803.532.824.233心脏病391.4899532960.940.571.314高脂血症120.4637659850.360.130.595骨质疏松症100.3824145740.230.050.416脑血管疾病80.3018706840.180.020.347胃病30.119333560.090.000.208肾病30.119923400.090.000.219气管炎30.116906320.070.000.1610脂肪肝20.086420640.060.000.16患病率2018.931816141210(%)85.786421.480.460.380.30.110.110.110.080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脑血管疾病胃病肾病气管炎脂肪肝图3-12011年基线调查按疾病名分的慢性病患病情况13 第3章结果表3-32015年西湖区追踪调查按疾病名分的慢性病疾病谱(n=3515)实际患病情况标化患病情况实际率的95%CI顺位疾病名称n%n%下限上限1高血压120234.2021264763520.1818.8521.502糖尿病2527.17380653553.613.004.233心脏病922.62127850771.210.851.584高脂血症541.5488262730.840.541.145脑血管疾病411.1756561480.540.300.786胃病381.0861725850.590.330.847气管炎310.8865162410.620.360.888腰椎病230.6535014510.330.140.529胆结石230.6534779220.330.140.5210肾病220.6331420290.300.120.4840患病率34.235302520(%)15107.1752.621.541.171.080.880.650.650.630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胃病气管炎腰椎病胆结石肾病图3-22015年追踪调查按疾病名分的慢性病患病情况3.3.1不同性别慢性病患病率的变化情况追踪调查显示,2015年男性慢性病患病率为38.88%,女性患病率为45.06%,均高于2011年基线调查的男、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均P<0.001);详见表3-4。表3-4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性别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性别调查患病患病率调查患病患病率χP人数人数(%)人数人数(%)男126136428.87168265438.8831.9570.000女137023817.37183382645.06270.987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14 第3章结果3.3.2不同年龄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追踪调查显示,西湖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变化趋势保持不变,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年龄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50.00%、75.16%;同一年龄段人群,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01);详见表3-5。表3-5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年龄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年龄(岁)调查患病患病率调查患病患病率χP人数人数(%)人数人数(%)18~1800.001000.00——20~22320.90189157.9412.8150.00030~41592.173613810.5323.7010.00040~5305410.1951610019.3817.5920.00050~57414625.4493337440.0933.7500.00060~48120442.4194254758.0731.3160.00070~27613047.1040328570.7238.4520.00080~1145750.0016112175.1618.498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8070602011年502015年4030患病率(%)20100年龄(岁)20~30~40~50~60~70~80~图3-3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年龄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3.3.3不同婚姻状况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不同婚姻状况慢性病患病率不同,基线调查与追踪调查均显示,婚姻状况为其他的人群慢性病患病率最高,分别为39.44%、69.72%;相同婚姻状况,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5);详见表3-6。15 第3章结果表3-6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婚姻状况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婚姻状况调查患病患病率调查患病患病率χP人数人数(%)人数人数(%)未婚15642.56121119.095.6680.017离婚或分居20210.00311651.619.2180.002已婚或同居224251222.843079125540.76187.8960.000其他2138439.4428419869.7245.470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3.3.4不同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与追踪调查均显示,西湖区居民以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患病率最高,分别为33.87%、55.44%,总体来看,患病率有随文化程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相同文化程度,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1);详见表3-7。表3-7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文化程度调查患病患病率调查患病患病率χP人数人数(%)人数人数(%)小学及以下62621233.8796553555.4470.9570.000初中77421227.39110850045.1360.9470.000高中、中专61110817.6889331835.6157.4760.000大专3084012.992585621.717.5770.006本科及以上312309.622917124.4023.598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3.3.5不同职业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不同职业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不同,基线调查与追踪调查均以退休人员患病率最高,分别为40.44%、58.67%;相同职业,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但操作人员及其他人群患病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8。16 第3章结果表3-8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职业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职业调查患病患病率调查患病患病率χP人数人数(%)人数人数(%)领导干部1041817.31552036.367.1830.007技术人员2072813.531413726.248.9260.003办事人员225229.782044120.109.0960.003商业服务287279.414669019.3113.2800.000生产人员28621.43311548.394.6640.031操作人员1162017.241624225.932.9420.086军人300.00300.00——学生3700.001900.00——家务劳动1783419.127012044.4430.5440.000无业待业3306118.482288939.0428.9710.000退休人员67527340.44159293458.6763.2360.000其他44111325.623449226.740.1260.723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3.3.6不同医保类型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显示,2011年西湖区医保类型为新农合的人群慢性病患病率最高,为29.27%,而2015年追踪调查以医保类型为城镇职工的人群患病率最高,为47.23%;相同医保类型,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5);详见表3-9。表3-9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医保类型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医保调查患病患病率调查患病患病率χP人数人数(%)人数人数(%)新农合822429.2734612836.991.7280.189城镇居民74514219.0688629833.6343.6350.000城镇职工136137827.77196792947.23127.6710.000其他2654316.2328511841.4042.0430.000全自费178158.4331722.585.6160.018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3.3.7不同收入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西湖区2011年基线调查以收入水平为5000~元慢性病患病率最高,为17 第3章结果26.17%;2015年追踪调查以收入水平为<500元患病率最高,为60.71%,且有随收入水平升高患病率下降的趋势;同一收入水平,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1);详见表3-10。表3-10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收入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收入(元)调查患病患病率调查患病患病率χP人数人数(%)人数人数(%)<500591423.73281760.7111.3250.001500~1784022.471255846.4019.2140.0001000~131633225.23214598545.92148.1540.0003000~51812323.7588731435.4020.7300.0005000~2145626.172567529.300.5680.451不详3463710.69743141.8943.729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3.4慢性病相关生理指标与患病变化情况3.4.1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变化情况2015年追踪调查的大部分生理指标较2011年基线调查时有所上升,其中身高、腰围、体重、BMI、收缩压均升高(均P<0.01),舒张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11。2015年追踪调查的非慢性病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2011年基线调查时有所下降(均P<0.001),慢性病患者的舒张压较基线调查时有所下降(P<0.05),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者及非慢性病患者BMI与基线调查时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详见表3-12。表3-11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tPnx±snx±s身高(m)26311.62±0.0835151.63±0.085.4150.000腰围(Cm)245477.64±8.59351580.99±9.3714.3680.000体重(Kg)263160.55±9.49351561.84±10.325.0180.0002BMI(Kg/m)263122.94±2.91351523.10±3.1627.4220.000收缩压(mmHg)2631124.78±15.413515126.00±16.262.9760.003舒张压(mmHg)263178.79±9.86351578.41±16.291.0600.28918 第3章结果表3-12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患病人群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慢性病tPnx±snx±s2BMI(Kg/m)是60223.72±3.03148023.64±3.330.5100.610否202922.71±2.83203522.71±2.970.0001.000收缩压(mmHg)是602137.84±18.981480136.48±17.861.5470.122否2029120.90±11.642035118.39±9.337.5860.000舒张压(mmHg)是60285.16±12.28148082.73±23.002.4540.014否202976.90±8.09203575.26±7.106.8690.0003.4.2体型及不同体型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以中国成人体质指数(BMI)推荐意见分类,基线调查显示,2011年西湖区居民消瘦占2.81%,正常占62.98%,超重占28.70%,肥胖占5.51%;追踪调查显示,2015年消瘦占4.47%,正常占57.89%,超重占31.18%,肥胖占6.46%,西湖区居民超重肥胖所占比例(37.64%)较基线调查时(34.21%)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调查显示,2015年居民中心性肥胖所占比例(40.60%)较2011年(32.15%)有所升高(P<0.001),详见表3-13。2基线调查与追踪调查均显示,西湖区居民以BMI分段为28Kg/m~人群慢性病患病率最高,分别为38.62%,58.59%;同一体型人群,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01);详见表3-14。表3-13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体型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χ/ZPn%n%<18742.811574.471.8400.06618~165762.98203557.89BMI分段24~75528.70109631.1828~1455.512276.46合计2631100.003515100.00否166567.85208859.4044.1610.000中心性肥胖是78932.15142740.60合计2454100.003515100.00秩和检验Z=1.84019 第3章结果2015年<1818~24~2011年28~0%20%40%60%80%100%图3-4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BMI构成变化情况表3-14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体型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调查患病患病率调查患病患病率χP人数人数(%)人数人数(%)<18741013.511576440.7617.1540.00018~165731919.25203574736.71135.5140.000BMI分段24~75521728.74109653648.9175.3170.00028~1455638.6222713358.5914.118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否166539723.84208879037.8483.8570.000中心性肥胖是78916420.79142769048.35163.0150.000合计245456122.863515148042.11237.8520.0003.5慢性病相关行为生活习惯与患病变化情况3.5.1吸烟及不同烟草暴露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追踪调查显示,2015年西湖区居民主动吸烟率(24.55%)较基线调查时(30.98%)有所下降,其中男性及女性主动吸烟率均有所下降(均P<0.001);居民被动吸烟率(35.41%)较基线调查时(42.07%)有所下降,其中男性被动吸烟率由58.60%降至22.72%(P<0.001);详见表3-15。基线调查显示,2011年西湖区居民以被动吸烟者慢性病患病率最高,为30.76%,追踪调查以不吸烟者患病率最高,为44.37%;同一暴露水平人群,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01);详见表3-16。20 第3章结果表3-15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吸烟变化情况基线调查(n=2631)追踪调查(n=3515)2χP调查人数吸烟人数率(%)调查人数吸烟人数率(%)主动男126172057.10168280647.9224.3190.000吸烟女1370956.931833573.1125.3710.000合计263181530.98351586324.5531.2940.000被动男54131758.6087619922.72185.9350.000吸烟女127544735.06177674041.6713.6340.000合计181676442.07265293935.4120.2890.000表3-16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烟草暴露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调查患病调查患病χP患病率(%)患病率(%)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不吸烟105215915.11171376044.37251.3320.000被动吸烟76423530.7693938541.0019.0860.000主动吸烟81520825.5286333538.8233.857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3.5.2饮酒及不同饮酒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2015年追踪调查的西湖区居民总饮酒为率21.70%,较基线调查时(23.45%)有略微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度白酒饮酒率有所上升,中度白酒饮酒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葡萄酒、米酒、黄酒饮酒率及啤酒饮酒率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3-17。基线调查与追踪调查均显示,西湖区不饮酒者慢性病患病率高于饮酒者患病率,追踪调查的饮酒及不饮酒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01);详见表3-18。21 第3章结果表3-17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饮酒变化情况基线调查(n=2631)追踪调查(n=3515)2χP饮酒人数率(%)饮酒人数率(%)高度白酒1796.803449.7917.1990.000中度白酒1726.541022.9046.6930.000葡萄酒、米酒、黄酒1686.392025.751.0850.298啤酒2529.582918.283.1540.076饮酒61723.4576221.702.7170.099表3-18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饮酒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调查患病调查患病χP患病率(%)患病率(%)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不饮酒201447823.732753118743.10192.2580.000饮酒61712420.1076229338.5054.446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3.5.3蔬菜、水果摄入与患病变化情况追踪调查显示,2015年西湖区居民平均每天蔬菜食用量(292.95±133.82g)与2011年基线调查时(288.54±151.62g)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平均每天水果食用量较基线调查时有所增加(P<0.001);详见表3-19。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者及非慢性病患者平均每天水果食用量与基线调查时相比均有所上升(均P<0.01),蔬菜摄入量无明显变化(均P>0.05);详见表3-20。表3-19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蔬菜、水果摄入变化情况基线调查(n=2631)追踪调查(n=3515)tPx±sx±s蔬菜食用量(g)288.54±151.62292.95±133.821.2070.227水果食用量(g)126.97±109.71162.52±106.6912.7690.000.22 第3章结果表3-20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慢性病患病人群蔬菜、水果摄入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慢性病tPnx±snx±s蔬菜食用量(g)是602303.15±153.051480297.91±141.330.7490.454否2029284.21±150.962035289.35±128.001.1710.242水果食用量(g)是602133.54±119.161480149.00±107.852.8750.004否2029125.02±106.702035172.35±104.7714.2670.0003.5.4性格、紧张及不同性格、紧张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与追踪调查显示,西湖区居民均以性格为内外适中比例最高,所占比例分别为50.90%、46.37%;在最近一年是否常感紧张方面,两次调查均显示,大部分居民没有常感紧张;详见表3-21。两次调查均显示,西湖区居民以性格内向者慢性病患病率最高,分别为28.57%、47.97%,以内外适中者患病率最低,分别为20.46%、39.45%;相同性格、紧张人群,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01);详见表3-22。表3-21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性格、紧张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χ/ZPn%n%内向31511.9761517.503.4080.001性格适中133950.90163046.37外向97737.13127036.13是43416.5056916.190.1040.747紧张否219783.50294683.81合计26311003515100.00秩和检验Z=3.40823 第3章结果表3-22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性格、紧张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调查患病患病调查患病患病χP人数人数率(%)人数人数率(%)内向3159028.5761529547.9732.3030.000性格内外适中133927420.46127050139.45112.5160.000外向97723824.36163068441.9682.8060.000有43410023.0456923942.0039.5640.000紧张没有219750222.852946124142.12208.698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3.5.5规律饮食、口味及不同规律饮食、口味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追踪调查显示,2015年西湖区居民饮食规律所占的比例(92.23%)较2011年(87.84%)有所增加(P<0.001);居民口味偏重的比例有所下降,口味偏淡的比例有所增加(P<0.001);详见表3-23。两次调查均显示,西湖区居民以口味偏重者慢性病患病率为最高,分别为26.02%、44.99%,饮食规律者患病率高于饮食不规律者;追踪调查的饮食规律、不规律者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01);相同口味人群,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01);详见表3-24。表3-23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规律饮食、口味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χ/ZPn%n%饮食规律231187.84324292.2335.3550.000不规律32012.162737.77口味味淡59322.54141140.1414.5430.000适中101238.46116633.17味重102639.0093826.69合计2631100.003515100.00秩和检验Z=14.54324 第3章结果表3-24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规律饮食、口味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调查患病患病调查患病患病χP人数人数率(%)人数人数率(%)饮规律231154923.763242138342.66212.5010.000食不规律3205316.562739735.5328.0510.000偏淡59312621.25141159842.3880.8110.000口适中101220920.65116646039.4589.9680.000味偏重102626726.0293842244.9977.395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3.5.6乳、乳制品摄入及不同摄入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追踪调查显示,2015年每天摄入乳及乳制品的居民占50.47%,比例较2011年基线调查时(60.55%)有所下降;每天都摄入乳及乳制品的居民中,基线调查以每天摄入量<200ml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0.37%,追踪调查以200ml~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9.59%;两次调查的乳及乳制品摄入有统计学差异(P<0.001);详见表3-25。基线调查显示,2011年西湖区居民以基本不摄入乳及乳制品者慢性病患病率最高,为24.76%;2015年追踪调查以每天摄入400ml~乳及乳制品者患病率最高,为57.58%;同一摄入水平人群,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01);详见表3-26。表3-25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乳及乳制品摄入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摄入量ZPn%n%基本不喝103839.45174149.535.4060.000<200ml79930.3770119.94200ml~71127.02104029.59400ml~833.15330.94合计2631100.003515100.0025 第3章结果表3-26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乳及乳制品摄入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每天摄入量调查患病患病率调查患病患病率χP人数人数(%)人数人数(%)基本不喝103825724.76174171641.1376.5550.000<200ml79917121.4070128740.9467.2140.000200ml~71116523.21104045844.0479.9540.000400ml~83910.84331957.5828.161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3.5.7刷牙、健康体检及不同刷牙、健康体检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两次调查均显示,西湖区居民刷牙频率以2次/天为主,且2015年比例(71.66%)较2011年(54.31%)有所上升;居民健康体检频率均以1次/1年为主,但2015年比例(57.72%)较2011年(60.74%)有所下降,居民从不做健康体检的比例有所上升,两次调查健康体检频率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1);详见表3-27。两次调查居民均以从不刷牙者慢性病患病率最高,分别为30.16%、63.89%,以健康体检频率1次/1年者慢性病患病率最高,分别为27.28%、46.08%;相同刷牙频率人群,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5),相同健康体检频率的居民,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但健康体检频率为1次/3年的居民,两次调查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28。表3-27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刷牙、健康体检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ZPn%n%刷牙频率从不632.39361.0214.4530.0001次/天104939.8780522.902次/天142954.31251971.663次/天903.421554.41体检频率1次/1年159860.74202957.722.6520.0081次/2年2208.362487.061次/3年552.091474.181次/4年471.79401.141次/5年732.771042.96从来不做63824.2594726.94合计2631100.003515100.0026 第3章结果表3-28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刷牙、健康体检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调查患病患病调查患病患病χP人数人数率(%)人数人数率(%)刷3次/天902527.781556743.235.7940.016牙2次/天142930821.55251999439.46132.2700.000频1次/天104925023.8380539649.19129.0300.000率从不631930.16362363.8910.6710.0001次/1年159843627.28202993546.08134.3510.000体1次/2年2205223.642489939.9214.1430.000检1次/3年551018.181474631.293.4340.064频1次/4年471123.4401845.004.5350.033率1次/5年731115.071044240.3813.1050.000从来不做6388212.8597434034.9197.028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3.5.8健身活动及不同健身水平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显示,2011年西湖区有10.15%的居民从不运动,2015年追踪调查的3515例社区居民中,有13.14%的居民从不运动。折合千步当量,2011年西湖区居民平均每天运动7.213±10.674千步,2015年平均每天运动8.806±8.631千步,2015年西湖区居民平均每天运动量较2011年有所升高(t=6.464,P=0.000)。两次调查结果显示,西湖区居民平均每天运动步数以6000~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49.79%、65.32%,其次是3000~,所占比例分别为15.24%、9.76%,平均每天运动步数有统计学差异(P<0.001);详见表3-29。以平均每天运动量达到6千步当量为运动达标标准,2015年运动且达标的比例(65.32%)较2011年(49.79%)有所上升,运动但不达标的比例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3-30。两次调查均以运动且达标者慢性病患病率最高,分别为24.20%、45.47%,同一运动水平人群,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1);详见表3-31。27 第3章结果表3-29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平均每天运动步数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每天步数ZPn%n%从不运动26710.1546213.148.4720.000<1000301.14240.681000~803.04842.392000~1776.731444.103000~40115.243439.764000~2248.511002.845000~1425.40621.766000~131049.79229665.32合计2631100.003515100.00表3-30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运动达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ZPn%n%从不运动26710.1546213.149.5260.000运动不达标105440.0675721.54运动且达标131049.79229665.32合计2631100.003515100.00表3-31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健身水平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运动调查患病患病率调查患病患病率χP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不运动2675520.6046213930.097.7990.005运动不达标105423021.8275729739.2364..7420.000运动且达标131031724.202296104445.47160.623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3.6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与患病变化情况3.6.1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2011年、2015年西湖区居民营养标签知晓率分别为54.43%、54.99%,无统计学差异(P>0.05);追踪调查显示,2015年西湖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知晓率(55.36%)较2011年(23.68%)有显著上升(P<0.001);详见表3-32。28 第3章结果表3-322011~2015年西湖区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χPn%n%营养标签知晓143254.43193354.990.1940.660不知119945.57158245.01慢病危险因素知晓62323.68194655.36620.9010.000不知200876.32156944.64合计2631100.003515100.00被调查者能答出一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即可认为知晓3.6.2不同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人群患病率变化情况两次调查显示,西湖区居民不知晓营养标签者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知晓者;同一知晓水平人群,追踪调查的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基线调查(均P<0.001);详见表3-33。表3-332011~2015年西湖区不同知晓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基线调查(2011年)追踪调查(2015年)2调查患病患病调查患病患病χP人数人数率(%)人数人数率(%)知晓143227218.99193372337.40133.8530.000营养标签不知119933027.52158275747.85118.3770.000知晓62314823.76194684543.4276.9730.000危险因素不知200845422.61156963540.47132.7060.000合计263160222.883515148042.11248.2570.00029 第4章讨论第4章讨论4.1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总体有明显上升2015年追踪调查显示,西湖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42.11%,经全国人口标[38]化后,标化率为25.00%,与江西省其他县区相比,低于东湖区(28.07%),[39][21]略高于青云谱区(24.43%)和靖安县(23.08%)。高血压患病率为34.20%,[14][40]标化率为20.18%,低于全国患病率(25.2%)及江西省患病率(24.46%)。[14]糖尿病患病率为7.17%,标化率为3.61%,低于全国患病水平(9.7%)及江西[41]省水平(5.22%)。近十年来,中国一些主要的慢性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以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为例,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比2002[42]有所上升,2014年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主要慢性病与2011年相比,高[43]血压患病率增加3.3%,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1%。2015年西湖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2011年有所上升,按病名分疾病谱前十顺位的疾病患病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11年~2015年西湖区慢性病患病率总体变化和全国基本保持一致,患病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提示西湖区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势,应加大慢性病防治力度以遏制患病率的过快增长。4.2居民慢性病疾病谱构成基本保持不变两次调查表明,西湖区慢性病疾病谱构成基本保持不变,其中前四位的疾病和顺位未发生变化,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此4种[44]疾病均为心血管相关疾病,构成了影响西湖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李燕等人的研究表明,2012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第1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2.28‰,构成比38.84%),循环系统疾病以脑血管病和心脏病为主,其死亡率分别为1.07‰、0.92‰,二者占全部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的87.25%。由此可见,心血管相关疾病已经成为影响西湖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4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心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半数以上心血管病发病与血压升高有关;糖尿病是心血管病发30 第4章讨论[46]病重要且增长速度较快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将高血压、糖尿病作为西湖区慢[47]性病防制的重点内容,贯彻落实《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规范化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4.3居民BMI构成明显趋向于超重和肥胖2015年西湖区居民身高、体重、腰围、BMI及中心性肥胖所占比例均较2011[48]年基线调查时有所上升,王慧君等人的研究表明,1993~2006年中国九省成人身高、体重、BMI、腰围及中心性肥胖比例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此次研究与其基本保持一致。从BMI来看,2015年西湖区居民超重率为31.18%,略[14][14]高于全国超重率(30.1%);肥胖率为6.46%,低于全国肥胖率(11.9%)。中心[49][50]性肥胖率为40.60%,低于佛山市南海区(44.7%)及河南省(47.34%),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仍十分严峻。[51]贺媛等人的研究表明,肥胖、中心性肥胖程度与高血压和糖尿病呈剂量反应关系,且会增加慢性病的患病风险;本研究亦发现,随着BMI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基本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西湖区应依据《中国食物和营养发展[28][52]纲要(2014—2020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和《中[53]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试行)》,积极推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平衡膳食,健康体重”等举措,以控制中心性肥胖人群的快速增长。4.4慢性病与非慢性病者血压水平均略有下降追踪调查显示,西湖区慢性病与非慢性病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提示西湖区居民血压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但高血压患病率仍较高,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针对不同人群实施不同高血压防控策略和措施,对全人群要进行健康教育,避免危险因素的产生;对高危人群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教育,指导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对高血压患者要重点管理,同时进行非药物和药物疗法,坚持长期的规范化治疗,降压治疗要达标,减少心[54]脑血管病的发生危险。31 第4章讨论4.5居民慢性病相关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有所改善4.5.1居民吸烟率及饮酒率均明显下降[11]研究表明,目前我国15岁以上总吸烟人数高达3.56亿,被动吸烟者7.38亿,吸烟还是急性冠心病、急性缺血性卒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鉴于如此严峻的形势,西湖区开展了“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进社区开展“烟包警示图片巡展”活动;开展主题为“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提高烟草税,保护下一代”等的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以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大力开展控烟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控烟活动的开展,2015年追踪调查显示,西湖区居民主动吸烟率及被动吸烟率均较基线调[55]查时有显著下降,这与石家庄市居民吸烟变化的结果一致;2015年西湖区居[56][57]民主动吸烟率为24.55%,低于全国水平(27.7%)及河南省水平(29.27%);[57]被动吸烟率为35.41%,低于河南省水平(40.86%)及广东省水平(57.65%)[58],提示西湖区控烟工作已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效。2011年西湖区主动吸烟者及被动吸烟者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不吸烟者,而追踪调查不吸烟者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主动吸烟者及被动吸烟者,可能原因为通过西湖区慢性病防控举措的实施和控烟工作的开展,部分以前吸烟的慢性病患者现已戒烟,慢性病人群中吸烟人数下降所致。通过以上比较发现,西湖区控烟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吸烟率与慢性病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慢性病防制及控烟工作仍面临严峻考验。[38]2015年西湖区居民总饮酒率为21.70%,高于南昌市东湖区(15.15%)[59]及宁夏省(17.1%);追踪调查的总饮酒率、中度白酒饮酒率、啤酒饮酒率及葡萄酒、米酒、黄酒饮酒率与基线调查时相比均下降,说明西湖区居民饮酒行为得到一定改善。但2015年西湖区饮酒者及不饮酒者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2011年,且居民饮酒率较高,提示针对有害酒精使用的慢性病防制工作仍有待加强。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报告指出烟草、高盐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及有[60]害酒精使用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西湖区控烟限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效,但居民总体吸烟率、饮酒率及慢性病患病率仍较高,因此应准确把握《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主要精神和主旨,依据WHO发布的《2008年全[61]球烟草流行报告———MPOWER系列政策》,严格按照WHO“框架公约”内涵制定适合当地的控烟策略与措施,紧扣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M)、保32 第4章讨论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P)、提供戒烟帮助(O)、警示烟草危害(W)、禁止烟草广告与促销和赞助(E)、提高烟草税(R)6个关键的环节,结合西湖区当地特色,依据西湖区目前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或制度,查缺补漏,针对6个关键环节中工作薄弱的方面,致力于出台西湖区的相关政策或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托传媒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提高民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开展“无烟校园”活动,减少烟草对青少年的危害。加强戒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戒烟能力,进一步完善由戒烟干预、戒烟门诊和戒烟热线等构成的戒烟服务网络,将戒烟干预纳入基层卫生服务和常规诊疗,促[56]进戒烟热线建立和运行,提供价廉可得的戒烟药物。针对居民饮酒率较高的情况,建议应遵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战略》[62],广泛宣传过量饮酒的危害,控制饮酒环境,严格限制最低购买或饮酒年龄,减少学校青少年有害酒精的使用。4.5.2居民饮食饮食习惯有所改善(1)蔬菜水果摄入量有所增加。2015年西湖区居民平均每天蔬菜食用量为292.95g,较2011年增长1.53%;水果食用量162.52g,较2011年增长28.00%,提示西湖区居民正逐渐改善膳食结构,居民开始重视蔬菜水果的摄入。蔬菜、水果是我国居民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研究表明,富含蔬菜、水果的膳食,在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看病能力及预[63][64]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应消费300~500g蔬菜,200~400g水果。可见,西湖区居民平[64]均每天蔬菜、水果摄入量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相比亦有一定差距,据此,课题组认为,在西湖区范围内,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有关合理膳食结构的宣传,通过大众媒体和公众健康教育等形式,引导社区居民进一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促进西湖区社区居民的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行为,从而降低慢性病的患病风险,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2)乳及乳制品摄入量的构成明显变化。2015年追踪调查显示,西湖区居民基本不饮乳及乳制品的比例高达49.53%,比2011年有所上升;奶类营养成分[65]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维生素和钙。研究表明,乳制品能提高免疫力、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抗胃溃疡等[64]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亦建议每人每天应饮奶300g或相当量的奶制品。33 第4章讨论从营养学的角度看,乳及乳制品是一类极其适合人体消化吸收的食品,营养成份与人体生理需求高度一致,且对健康极为有益,但西湖区居民仍有接近半数[64](49.53%)居民基本不饮乳及乳制品,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合理性背道而驰,这可能与近年来出现的奶类质量问题有关,奶类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饮食习惯,据此,建议有关部门通过大众媒体和公众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合理引导,不断矫正社区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行为,确保乳及乳制品摄入行为合理性。(3)饮食的规律性明显提高。本次追踪调查结果表明,2015年西湖区居民规律饮食的比例高达92.23%,较2011年有所增长,这与西湖区开展的“全面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有密切相关,也充分说明了西湖区慢性病健康干预的阶段性效果较为明显。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有研究表明,饮食不[66][67]规律是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可见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性对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西湖区社区居民中,倡导规律性饮食也显得尤为必要。(4)饮食口味明显变得更清淡。追踪调查显示,西湖区居民口味偏淡的比例由2011年的22.54%上涨到2015年的40.14%,提示通过开展“控油控盐知识宣传”、“低盐限油平衡膳食”等巡回宣传讲座,发放控油壶、控盐勺等举措,居民的饮食口味变得更加清淡,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居民饮食口味偏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与食盐的摄入量密切相关,长期高盐饮食可导致高血压患病的风险增加。据此,西湖区应以社区为单位,以全科医生为骨干,进一步开展低盐限油宣传活动,居民应依据《中国居民膳[64]食指南》推荐摄入量,清淡饮食,平衡膳食。4.5.3居民刷牙习惯有所改善刷牙可以预防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同时也是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体[68]现;有研究表明,刷牙次数少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西湖区开展了窝沟封闭专项工作;同时也开展了“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定期口腔检查,远离口腔疾病”等爱牙知识进学校宣传活动,“全国爱牙日”义诊宣传活动,发放爱牙护齿宣传册、宣传画。追踪调查显示,2015年西湖区居民从不刷牙的比例较2011年有所下降,居民刷牙频率以2次/每天为主,且比例有所上升,提示西34 第4章讨论湖区居民刷牙习惯有所改善。从各刷牙频率人群慢性病患病率来看,两次调查均以从不刷牙人群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相同刷牙频率,2015年患病率均高于2011年,因此应提高西湖区居民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加强口腔护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4.5.4居民健康体检意识有待加强2015年西湖区居民体检频率主要以1次/1年为主,所占比例为57.72%,高[21]于靖安县(30.75%),但较基线调查时(60.74%)有所下降,且仍有26.94%的居民从不做健康体检。健康体检是一项自我预防保健行为,体检者通过健康查体了解身体整体状况,早期发现身体潜在的疾病,早诊断、早治疗,达到预[69]防保健和养生的目的。因此建议进一步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居民健康体检的意识,强化三级预防保健观念,使居民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对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重点人群(老年人、重性精神病、结核病)进行健康体检。4.5.5居民健身运动达标比例上升身体活动是能量消耗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因而对于能量平衡和体重控制至为重要,身体活动可减少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并对多种疾病(不只是与[70][71][72]肥胖相关的疾病)有极大的好处。周娓,张松群的研究亦表明,缺乏运动是居民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西湖区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艺术2+1”活动、“全民健身日”活动,以“健康西湖,幸福城区”为主题,积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活动、指导服务、保障、组织等体系建设。[73]2015年西湖区居民运动达标率为65.32%,高于北京市怀柔区(61.3%),[74]低于湖北省仙桃市(83.04%);较2011年(49.79%)有所增长。由此可见,西湖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已取得一定成效,居民科学健身意识有所加强。但仍有部分居民不运动或运动不达标,同一运动水平,2015年慢性病患病率仍[70]高于2011年。因此应以世界卫生组织《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为指导,大力发展全民体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健身意识,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社区健身设施、器材建设,制定社区居民健身活动支持政策,35 第4章讨论[75]遵循《全民健身条例》,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4.6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知晓率有所上升2007年12月卫生部颁布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并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其目的是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减少患[76]慢性病的风险。同时,为指导和规范我国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促进公众膳食营养平衡和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卫生部于2011年10月12日发布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77]则》。食品营养标签有利于宣传普及食品营养知识,指导公众科学选择膳食,居民可以通过食品营养标签了解预包装食品的营养组分,进而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食品。2015年西湖区居民营养标签知晓率为54.99%,高于无锡市滨湖区[78][79](51.53%)及北京市平谷区(45.0%),但较2011年无明显变化(P>0.05)。针对西湖区居民营养标签知晓率较低的现状,西湖区政府和食品生产企业应完善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和管理,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营养知识,使更多居民了解营养标签的用途和意义,养成阅读食品营养标签的习惯,促进膳食平衡和[80]自身健康。西湖区自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举办“心血管病预防知识”讲座,“慢性病防控中医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入户宣传单。通过开展积极的宣教活动,西湖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知晓率已由2011年的22.68%上涨到2015年的55.36%,提示健康教育[81][82]与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张根长,罗洁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能提高居民卫生知识水平,进而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和行为,提高居民参与慢性病综合防治的自觉性,从而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达到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但西湖区仍有较大比例(44.64%)的居民不知晓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说明西湖区健康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应依托电视广播、手机、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社区为基础,围绕《全民健康素养[83]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以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动、控烟履约等重点项目为切入点,使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36 第5章结论与展望第5章结论与展望5.1结论(1)2015年追踪调查的西湖区居民慢性病标化率为25.00%,较2011年基线调查时有所上升,与江西省其它县区水平较为接近;慢性病疾病谱基本保持不变,其中前四位的疾病和顺位未发生变化,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可见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西湖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应列为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重点。(2)2015年追踪调查的西湖区居民身高、体重、腰围、BMI较2011年均有所上升,慢性病与非慢性病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所占的比例较高,且较2011年有一定程度上升,建议采取积极措施以控制超重、肥胖人群的快速增长。(3)与基线调查相比,2015年西湖区居民主动吸烟率、被动吸烟率、饮酒率均有所下降;居民饮食习惯有所改善,每天蔬菜、水果食用量有所增长,规律饮食、口味偏淡的比例有所上升;居民刷牙习惯有所改善,运动达标率有所上升;说明从生活行为习惯的改变来看,西湖区慢性病防制已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效。(4)追踪调查显示,西湖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知晓率较2011年有较大增长,但营养标签知晓率无明显变化,仍有较大比例的居民不知晓慢性病危险因素及营养标签,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以提高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5.2进一步研究方向(1)继续对西湖区居民的患病现状及相关行为生活习惯进行追踪调查,以通过更为完善的慢性病资料,对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做出进一步评价。(2)探索慢性病防制评价指标体系,以更为系统、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对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效果做出评价。(3)开展西湖区卫生资源、慢性病综合防控应对资源调研活动,结合本研究对西湖区慢性病综合防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政策建议。37 致谢致谢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五年的大学本科和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将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南昌,生命中遇到的许多人和事总让我心怀感激之情!首先,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周小军教授。感谢您一直以来给予的谆谆教诲和细致关怀,您在我心目中不仅是一位传道授业的师长,更是一位解惑答疑的人生导师,您以克己奉公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在科研教学中,您是一位诲人不倦的严师,在生活中,您是一位关怀备至的“家长”,让在外求学的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我当牢记您教给我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道理。感谢爸爸妈妈,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你们是我坚强的后盾,给予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是我温柔的港湾,是我离家千里之外的心之所向。感谢教研室李琦、阮世颖、况杰、习青华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感谢公共卫生学院老师这八年来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感谢师兄端翔,师姐李燕的教导和提携,感谢同门赵雪,同学刘洋、邓良良、武兴龙、陈雨劼、邢丝雨等的关心与支持,感谢师妹杨姣、傅陈欣熹,师弟张福来、刘登来、甘少辉给予的帮助。感谢邓鹏飞、龙耀、涂宏、廖雄、张志勤、陶雪琴的八年陪伴,让我顺利的走过这段难忘的旅程,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给予的帮助、支持、理解和包容。感谢西湖区卫生局、西湖区疾控中心慢病科工作人员对调查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西湖区社区工作者的配合,感谢刘彩茵、郭月月、闫雪玉等本科毕业生对调查工作的协助,感谢信州区调查小组的关心和陪伴。人生是段阳光灿烂的旅程,感谢每一个在我生命里闪闪发光的人,岁月静好,愿我们被时光温柔以待!毛文飞2016年4月3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2011.苏玉.2002~2010年天津城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张磊.慢性病社区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张璐,孔灵芝.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J].中国慢性预防与控制,2006,14(01):1-4.慢性病防控专题.西湖区政府网[EB/OL].http://wew.ncxh.gov.cn/zt/mxbfkzt/tpxw/A.Globalstatusreportonnon-communicablediseases2010[M].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1.WHO.CardiovascularriskfactortrendsandpotentialforreducingcoronaryheartdiseasemortalityintheUnitedStatesofAmerica[Z].2010.WHO.Cancercontrol:knowledgeintoaction—WHOguideforeffectiveprogrammes[Z],2010.KorenrompEL.MeasurementoftrendsinchildhoodmalariamortalityinAfrica:anassessmentofprogresstowardtargetsbasedonverbalautopsy[J].LancetInfectDis,2003,3(6):349-358.WHO.PreventionofCardiovascularDisease.Guidelinesforassessmentandmanagementofcardiovascularrisk[Z].2007.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7):617-62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1-17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1-3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图解: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EB/OL].http://www.nhfpc.gov.cn/jkj/s5879/201506/4505528e65f3460fb88685081ff158a2.shtml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1-4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新办《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http://www.moh.gov.cn/xcs/s3574/201506/6b4c0f873c174ace9f57f11fd4f6f8d9.shtmlWHO.2008-2013ActionPlanfortheGlobalStrategyfor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Non-communicableDiseases.DrAlaAlwan: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8.StrongK,MathersC.LeederS,etal.Preventingchronicdiseases:howmanylivescanwe39 参考文献save[J].Lancet,2005,366:1578-1582.KarinStenberg,DanChisholm.ResourceNeedsforAddressingNon-communicableDiseaseinLow-andMiddle-IncomeCountries:CurrentandFutureDevelopments[J].GlobalHeart,2012,7(1):53-60.王洪国,陈红敬,钱军程,等.我国慢性病流行趋势及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5)::390-392占玉芬.靖安县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亓晓.慢性病防控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北京地区慢性病防控效果评价试验[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WHO.Preventingchronicdiseases:avitalinvestment[R].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5: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nhfpc.gov.cn/tigs/s7846/200904/902e526039424a2ca87e8d78f307e9f5.shtml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http://www.nhfpc.gov.cn/jkj/s5878/201103/d2975631d843423bb8502327f02dcc51.shtml卫生部,发改委,教育部,等.关于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Z].卫疾控发〔2012〕34号,201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nhfpc.gov.cn/zhuzhan/wsbmgz/201304/02a18d0954d845e5bb48cf6817beb8dc.shtml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nhfpc.gov.cn/jkj/s5877/201402/e0c27e00e4004aa39f3a24fbeb027fb3.s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nhfpc.gov.cn/jkj/s5878/201409/a1d39a5d71e546e0b50a00e083c138f1.shtml30BakitasM,LyonsKD,HegelMT,etaLEffectsofapalliativecareinterventiononclinicaloutcomesinpatientswithadvancedcancer:theProjectENABLEII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2009,302:741-749.31NeumannNU,FraschK.Thesignificanceofregularphysicalexerciseforhealthandwell-being[J].DtschMedWochenschr,2007,132(45):2387-2391.32IsoH,ShimamotoT,NaitoY,etal.Effectsofalong-termhypertensioncontrolprogramonstrokeincidenceandprevalenceinaruralcommunityinnortheasternJapan[J].Stroke,1998,29(8):1510-1518.33王文.高血压(1)我国高血压流行趋势与防治状况(续前)[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6):407-40934顾东风,甘文奇,徐希胜,等.北京房山社区人群心血管病1991~1999年综合防治效果40 参考文献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6):424-42735李晓萍,周敏茹,王金桃,等.青海省慢性病综合干预控制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36-2738洪凌燕.南昌市西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3南昌市西湖区统计局.2015年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nctj.gov.cn/Content.aspx?ItemID=1389938端翔,李燕,廖新利,等.南昌市东湖区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现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4):82-8639吴鸿娇.南昌市青云谱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主要慢病综合防控应对资源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201540朱丽萍,刘杰,李艾,等.江西省城乡居民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40-4241刘杰,朱丽萍,李艾,等.江西省城乡居民糖尿病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9):1637-16384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EB/OL].http://www.chinacdc.cn/mtbd_8067/201507/t20150701_116904.htm43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EB/OL].http://www.bjhb.gov.cn/wsxw/201506/t20150629_115507.html44李燕,周小军,李琦,等.2012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19(1):61-6445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46王文,刘明波,隋辉,等.中国心血管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对策[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5):321-323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148王惠君,王志宏,于文涛,等.1993~2006年中国九省成人腰围分布的变化及中心性肥胖流行趋势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0):953-95849周泉,王家骥,吴冰源,等.佛山市南海区社区人群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4):391-39450李建彬,周刚,范雷,等.2012年河南省城乡居民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8):726-73051贺媛,曾强,赵小兰.中国成人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10):803-8085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52.41 参考文献54王文.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和策略[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1):5-755马立新,饶欢,董会敏,等.石家庄市居民吸烟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0):1257-12605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EB/OL].http://www.notc.org.cn/gzdt/201512/t20151228_123959.html57齐晓艳.河南省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58刘于思.广东省居民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现况研究[D].广州:广东药学院,201559刘婷.宁夏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研究[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560WHO.GlobalStatusReportonNoncommunicableDiseases[R].2010.61李新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与MPOWER控烟综合战略[R].北京: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健康促进与教育处,2010.62世界卫生组织.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战略[EB/OL].http://www.who.int/substance_abuse/msbalcstrategych.pdf?ua=163崔朝辉,周琴,胡小琪,等.中国居民蔬菜、水果消费现状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5):34-376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年全新修订)》[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1-219.65院翠柳.乳品的营养保健与国际市场发展趋势[J].山东食品科技.2003(2):1-266赵风源,贺圣文,赵仁宏,等.胃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2):146-14867冉进军,韩乐飞,杨晓妍,等.食管癌危险饮食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644-64768占玉芬,陈伟高,阮世颖,等.乡镇社区居民慢性病现况及其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相关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3,36(29):3453-345669李文婧,卢祖洵.我国健康体检现状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5):351-35270WHO.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R].Switzerland:WHO,2004.71周娓,元国平,岑焕新.宁波市江北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4,12(1):20-2272张松群.社区居民慢性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4(1):119-12073胡海燕.北京市怀柔区慢性病相关因素的现况调查[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12):113-11574赵淑军,彭江荣,陈羽明,等.湖北省仙桃市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现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9):687-6907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EB/OL].http://www.gov.cn/flfg/2009-09/06/content_1410716.htm76徐爱萍,何梅,杨月欣.八城市消费者营养标签的认知能力调查[J].卫生研究.2010,3942 参考文献(5):624-6257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问答(修订版)[EB/OL].http://www.nhfpc.gov.cn/zhuzhan/zcjd/201402/6f68ec6692594cf28d190cb47b770c11.shtml78倪敏华,王昌松.无锡市滨湖区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情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7):851-85279齐迹,刘凤春,崔德军,等.北京市平谷区消费者对食品营养标签的认知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5,31(19):2640-264380叶蔚云,冯振国,吴炜彬.广州市消费者食品营养标签的认知与应用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0):1850-185281张根长.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地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1):40-4182罗洁,陆松仪,郭钦源.柳州市社区居民慢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1):1043-1044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www.nhfpc.gov.cn/xcs/s3582/201405/da9eb5932deb4ac1b0ee67ca64d6999e.shtml43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1.毛文飞,周小军,廖清华,等.从患者家属视角探讨江西省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疗效[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01):174-1772.毛文飞,周小军,李琦,等.新余市渝水区成年人血糖及身体指标相关性监测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已收录)3.李燕,周小军,李琦,毛文飞,等.2012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3(01):61-644.李燕,廖清华,龚俊平,周小军,毛文飞,等.江西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5(4):75-80待发表论文:1.毛文飞,周小军,阮世颖,等.南昌市就诊居民对基层卫生新型服务模式及服务意识的反应性[J].现代预防医学(已投稿).44 综述综述国内外慢性病患病现状及防控措施毛文飞综述周小军审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疾病的[1]概括性总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饮食上趋向于高能量、高脂肪、低蔬果食物,同时电脑的普及、手机的便利使人们的静坐时间增加,活动时间减少,由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导致的[2]慢性病的流行日趋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己成为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慢性病严重影响我国劳动人民的健康,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尽管慢性病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手段可以[4]明显的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及因慢性病死亡带来的一系列负担。1.1国外研究现状1.1.1国外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根据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2008年慢性病造成了全世界3600万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63%,比所有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等)、孕产期和围产期疾病以及营养不良所导[5]致的总死亡人数还要多一倍,在2005~2015的未来十年里,慢性病导致的死[6][7]亡将增长17%,全球将有3.88亿人死于慢性病。据报道,2008年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的比重大约为30%,其中约有730万死于冠心病,[8][9]620万死于中风,估测到2030年将有236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WHO研究显示,每年世界上有1000万人患上癌症,而死于癌症的人数约6万,占全球死亡[10]人数的12%,如果不采取措施,未来十年内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慢性病已成为许多国家不被重视的贫穷的根源,并且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经[11]济发展,据统计,80%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中等收入和低等收入国家。据WHO45 综述估计,2005年到2015年期间,仅心脏病、脑卒中及糖尿病就可导致巴西、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降低约1%,而俄罗斯与慢性病相关的国内生产总[12]值损失更是在5%以上。由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最新一项研究估计,如果国际间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在2011~2025年,慢性病在低收入[13]国家中造成的损失将达7万亿美元。1.1.2国外慢性病防控措施及成效影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锻炼和心理精神因素等,这些危险因素均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慢性疾病的罹患。经过国内外研究证明,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14]疾病,如果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能使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慢性病预防控制的推荐策略和措施:采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把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列入社区慢性病防控重点,同时控制吸烟、酗酒、静坐生活方式等[15]因素对慢性病的影响。针对全球严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势,WHO先后通过了《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战略》(WHA53.17决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饮食、身体活动和健康全球战略》、《癌症控制:将知识转变为行动——WHO有效规划指南》、《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全球战略的实施》、《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战略》(WHA63.13决议)等一系列文件,构成了目前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的[16]全球战略框架。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西方各国公认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和控制慢性[16]疾病策略是社区和人群干预措施。在芬兰开展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综合防控项目,使血清胆固醇和血压平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了68%,冠心病死亡率下降73%,癌症死亡率下降了44%,肺癌死亡率下降了71%,全死因[17]死亡率下降了49%。以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控为主的公共卫生使美国人在过去[18]100年平均寿命增加了25岁,占到了美国人平均寿命增加的83%。在日本,一项对30岁人群进行社区干预的结果显示,通过控制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显[19]著下降;在岛根县的一项持续10年的干预研究显示,通过减少膳食中食盐的[20]摄入量,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日本平均水平。由于健康管理计划的实施,美国1965-1975年间,脑血管疾病及冠心病的患病率分别下降了50%与40%;1969-1978年间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减少了80万人;1978-1983年46 综述[21]间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胆固醇人数分别下降了4%、16%和2%。1.2国内研究现状1.2.1国内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高热量膳食、缺乏体育锻炼等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慢性病防治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慢性病总体上呈现出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增加幅度加[22]快,以及发病趋于年轻化等流行特点。《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力衰竭患者450万,肺心病患者500万,风湿性心脏[23]病患者250万,5个成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病。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24]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加高血压患者1000万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的组织调查估计,我国已有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其中农村有4310万,城市有4930万,我国可[25][26]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2013年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00.86/10万,农村居民为98.68/10万,与2012年(93.17/10万、68.62/10万)[27]相比均有所上升。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28]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就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来看,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有害饮酒率为9.3%,其中男性为11.1%。成人经常锻炼率为[29]18.7%。慢性病的医疗费用水平较高且不断上升,消耗越来越多的卫生资源。据世界银行估计,2005至2015年我国将因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损失5500亿美元,2010年至2040年,如果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其产生的经济价值[30]多达10.7万亿美元;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和次均费用逐年上升,2013年47 综述AMI的住院总费用为114.70亿元,颅内出血为192.38亿元,脑梗死为398.0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3.46%、[23]19.86%和25.37%。2004~2009年间,恶性肿瘤平均住院医疗费用年均增长3.9%,脑血管病年均增长3.5%,缺血性心脏病年均增长5.7%,高血压年均增长[31]4.5%,糖尿病年均增长4.1%%。慢性病显著地增加了医疗费用的开支,加重了社会负担,由此可见,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1.2.2、国内慢性病防控措施及成效针对全国严峻的慢性病患病形势,2001年我国提出了慢性病防治的3-3-3策略,即面向3个人群(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关注3个环节(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性治疗),以及运用3种技术手段(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疾病管理);针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实施调查与监测,针对一般人群的慢性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针对高危和患病人群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干[32]预。2004年中国CDC开始建立全国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高血压患者管理、糖尿病患者管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慢性病防治项目纳入国家基本公共[33]卫生服务项目,标志着我国开始启动对慢性病的群防群治工作;并出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了服务内容,细化了服务要求,实[22]行了定期督查考核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慢性病防治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为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以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推动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34][35]深入开展。出台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来确保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2012年5月,卫生部等15个部门联合制发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指出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治要做到关口前移、拓展服务、规范防治、明确职责、抓好示范、共享资源、加强科研与合作等,进一步为全国慢性病防治工作明确了目[36]标,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为了确保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工作顺利开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2年10月印发了《城市癌症[37]早诊早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1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纲要》立足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居民营养改善,绘制出至2020年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新蓝图,48 综述明确了到2020年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居民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率[38]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为应对我国心血管病带来的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研究和评估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适宜技术,建立并完善防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努力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39]目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项目的范围,筛查对象和数量,筛查工作内容,并根据高危调查结果接受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建议,并进行持续随访管理。通过一系列防控举措的实施,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进展,脑卒中分型资料提示脑出血比例呈减少趋势,我国城市医疗机构急诊中高血压脑病、脑[40]出血就诊比例呈减少趋势。经过9年干预,北京房山社区人群干预区人群心血管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一些营养素[41][42]的摄入以及多数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均发生预期的良性改变;董美华等的研究表明,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人群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死亡。通过综合干预控制项目的实施,青海省高[43]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有上升。干预措施在降低山东省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和发病率上起到了一定效果,且农村居民的慢病健康意[44]识和危险因素知晓程度捉高。综上所述,全球范围内的慢性病防控形势已十分严峻,慢性病亦给我国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负担和影响,为了更好的预防与控制慢性病,减少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参考文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2011.苏玉.2002~2010年天津城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1张磊.慢性病社区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1张璐,孔灵芝.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J].中国慢性预防与控制,2006,14(01):1-4.5AlwanA.Globalstatusreportonnon-communicablediseases2010[M].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1.6ShibuyaKetal.Statisticalmodelingandprojectionsoflungcancermortalityin449 综述industrializedcountries[J].IntJCancer,2005,117(3):476-485.7KorenrompEL.MeasurementoftrendsinchildhoodmalariamortalityinAfrica:anassessmentofprogresstowardtargetsbasedonverbalautopsy[J].LancetInfectDis,2003,3(6):349-358.8WHO.CardiovascularriskfactortrendsandpotentialforreducingcoronaryheartdiseasemortalityintheUnitedStatesofAmerica[Z].2010.9WHO.PreventionofCardiovascularDisease.Guidelinesforassessmentandmanagementofcardiovascularrisk[Z].2007.10WHO.Cancercontrol:knowledgeintoaction—WHOguideforeffectiveprogrammes[Z],2010.11WHO.2008-2013ActionPlanfortheGlobalStrategyfor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Non-communicableDiseases.DrAlaAlwan: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8.12StrongK,MathersC.LeederS,etal.Preventingchronicdiseases:howmanylivescanwesave[J|.Lancet,2005,366:1578-1582.3KarinStenberg,DanChisholm.ResourceNeedsforAddressingNon-communicableDiseaseinLow-andMiddle-IncomeCountries:CurrentandFutureDevelopments[J].GlobalHeart,2012,7(1):53-60.14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2):2915占玉芬.靖安县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16亓晓.慢性病防控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北京地区慢性病防控效果评价试验[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3-417BakitasM,LyonsKD,HegelMT,etaLEffectsofapalliativecareinterventiononclinicaloutcomesinpatientswithadvancedcancer:theProjectENABLEII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2009,302:741-749.18NeumannNU,FraschK.Thesignificanceofregularphysicalexerciseforhealthandwell-being[J].DtschMedWochenschr,2007,132(45):2387-2391.19IsoH,ShimamotoT,NaitoY,etal.Effectsofalong-termhypertensioncontrolprogramonstrokeincidenceandprevalenceinaruralcommunityinnortheasternJapan[J].Stroke,1998,29(8):1510-1518.20YamoriY,HorieR.Community-basedpreventionofstroke:nutritionalimprovementinJapan[J].HealthRep,1994,6(1):181-188.21马丽斌.借鉴美国经验发展我国的健康管理事业[J].中国药业,2007,16(5):14-1522杨功焕.中国医改进程中的慢性病预防控制[J].医学与哲学,2010,31(1):13-16.23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7):617-6222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2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学术委员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M].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1-37.50 综述26WenyingYang,JumingLu,JianPingWeng,etal.PrevalenceofDiabetesamongMenandWomeninChina[J].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10,362:1090-1101.27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图解: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EB/OL].http://www.nhfpc.gov.cn/jkj/s5879/201506/4505528e65f3460fb88685081ff158a2.shtml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新办《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http://www.moh.gov.cn/xcs/s3574/201506/6b4c0f873c174ace9f57f11fd4f6f8d9.shtml30Theworldband.TowardahealthyandharmoniouslifeinChina:stemmingtherisingtideofnon-communicablediseases[R/OL].(2001—07—26).31王洪国,陈红敬,钱军程,等.我国慢性病流行趋势及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11(5):390-39232WHO.Preventingchronicdiseases:avitalinvestment[R].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5:11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nhfpc.gov.cn/tigs/s7846/200904/902e526039424a2ca87e8d78f307e9f5.shtml34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Z〕.卫办疾控发〔2010〕172号,2010,11.35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http://www.nhfpc.gov.cn/jkj/s5878/201103/d2975631d843423bb8502327f02dcc51.shtml.36卫生部,发改委,教育部,等.关于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Z].卫疾控发〔2012〕34号,2012,5.37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卫办疾控函〔2012〕972号,2012,11.38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Z].国办发〔2014〕3号,2014,2.39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国卫办疾控函〔2014〕780号,2014,9.40王文.高血压(1)我国高血压流行趋势与防治状况(续前)[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6):407-40941顾东风,甘文奇,徐希胜,等.北京房山社区人群心血管病1991~1999年综合防治效果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6):424-42742董美华,钱云,陈再芳,等.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3):205-20743李晓萍,周敏茹,王金桃,等.青海省慢性病综合干预控制项目实施效果评价[J].现代51 综述预防医学,2012,39(11):2736-273844杨帆.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地区慢病控制项目人群干预效果评估[D].济南:山东大学,20135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