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获得贯彻实施妇女法情况的基础性资料,总结和评价妇女法实施十年来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进一步贯彻实施及修改完善妇女法提供参考依据.为了从不同角度了解妇女法10年来的实施情况,本次调查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社会公众.调查公众对妇女法的认知程度,对妇女权益保障状况的评价以及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方面的要求.并以男性为参照,围绕政治,劳动,婚姻,家庭等问题较突出的领域分析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二是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群众团体等妇女权益保障机关机构的负责人.调查上述单位和部
2、门对妇女法的认知水平,贯彻落实妇女法,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开展工作的情况和建议.二,调查对象1,居住家庭户内的16岁至60岁的中国男女公民:2,妇联,宣传部门,法院,检察院与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机关负责人.三,调查结果及分析妇女法颁布实施十年来,执法机关认真履行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职责,社会公众热情支持并积极参与到这部法律的实施中,侵害妇女权益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妇女平等参与经济,文化事务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形成基本的社会共识.总体上看,妇女法的执行情况较好,群众的满意度较高.主要表现在:1,公众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认知程度8第4页5.3%的被访公众知道
3、我国目前有保护妇女的专门法律,其中75.8%的人能够正确的说出妇女法的名称.在知道妇女法的人中,56.2%认为这部法律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很有用,36%左右认为有点用.2,相关机构负责人对《妇女权益保障法》认知程度74.0%的人对妇女法认知程度较高,58.9%的人能正确写出该法中涉及的妇女六项基本权益.四,主要问题妇女法实施十年来,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和进步,但调查也表明目前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在一定人群和领域中,侵害妇女权益问题的程度仍比较严重.半数以上的相关机构负责人认为,近5年来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参与方面:1,女性的参政意识较男
4、性薄弱;2,女性社会事务参与度和参与意愿低于男性.劳动权益方面:1,女性因为性别,在就业,再就业中受到歧视的现象较男性突出;2,妇女享受的社会保障,职工福利的程度总体低于男性;3,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落实不到位;4,男女两性职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女性工作职位和晋升机会处于较不利位置;5,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不容忽视.婚姻家庭方面:1,妇女是配偶间家庭暴力主要受害者;2,妇女在家庭中财产权利受到侵害.五,对策和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更有利于妇女法贯彻实施的社会环境;2,加大执法力度,重点解决当前妇女权益保护中的难点问题;3,完善立法,加强法律监督
5、,优化妇女权益保参考文献:1,************2,************3,************附:调查原始材料1社会我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于5月2日-3日在运城市红昌建筑工地,调查了100名工人的情况,结果发现,有40人都是未满18周岁初中生第4页一,数据分析通过调查市区内的辍学打工者的辍学原因,发现他们有25%是迷恋网吧,不好好读书,以致于整日泥溺在网络游戏中落下功课,而无奈辍学;40%是因为家庭贫穷,没钱读书;5%是因为父母亲离异,孩子无人教导,沦落到社会中,从而使他们学坏,不想上学;30%是因为学生厌学,由于部分老师水平不高,所以导致学生
6、厌学情绪,最后导致辍学.二,辍学原因分析近年来,政府给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还有同学不断辍学.我想:这其中与社会思潮,学校教育水平,家庭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家庭困难这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因为国家至今还有许多贫困地区,家庭人均收入不到350元,送子女上学确实力不从心,再有就是许多家庭都有下岗职工,经济困难,所以学生会因奏不够学费而导致辍学.2,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近年来,上学出来不包分配,有的毕业生刚就业就下岗,所以一部分农村家庭"跳农门"的思想破灭了.于是,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导致家长不但不劝已辍学的子女上学,反而劝他们别上学,所
7、以学生会随大流而导致辍学.3,家庭离异有的家庭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大,负面影响也很大,所以,有的孩子会以不念书等方式来逃避问题,这也是他们辍学的一个原因.4,学生厌学学生厌学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学生成绩差,对学习惧怕,所第4页以会厌学而导致逃学,辍学;二是少数教师水平低,激发不出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由此观之,师资力量弱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三,建议学生辍学是一个大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重视起来,否则,国家不会进步.所以,我希望:1,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增加投入于教育方面,使学校环境大大改善.2,应当大力培养师资力量,从而通过教师提高学生对学
8、习的浓厚兴趣,达到兴国的目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