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ID:75517536

大小:1002.0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3-11-17

上传者:183****0833
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_第1页
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_第2页
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_第3页
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_第4页
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_第5页
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_第6页
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_第7页
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_第8页
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_第9页
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_第10页
资源描述:

《考点09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备战备考2022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一)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共三大: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2)国民党一大①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②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③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3)黄埔军校①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③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2.北伐胜利进军 (1)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2)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3)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4)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2)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3)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4)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南昌起义(1)背景: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2)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但在南下广东的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坚持斗争。(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秋收起义 ①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比较顺利,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2)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3)井冈山会师①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②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全军一万多人,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3.工农武装割据(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邓小平、贺龙、徐向前、刘志丹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3)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4)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5)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战略转移(1)背景: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1933年秋,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2)概况: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红军拼死冲杀,冲破了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惨重。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但敌人已在路上布下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在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2.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遵义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地位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3.过雪山草地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1)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2)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3)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4.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5.长征胜利的意义 (1)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考向一理解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先占领城市,后夺取农村的革命道路不同,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1.经济上,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这就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走城市中心道路缺乏阶级基础,中国的城市革命缺乏社会条件。2.政治上,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中国工人阶级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政治斗争条件。3.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敌人的统治力量薄弱,但千百年来深受封建主义压迫的贫苦农民革命性较强,分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照搬苏俄革命经验,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背离了中国国情。毛泽东首先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经验教训,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从而使中国革命开始了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与俄国十月革命相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突出表现为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走城市中心的道路C.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答案】A【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是走城市中心的道路,直接进行城市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中国共产党前期照搬苏俄革命经验,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背离了中国国情,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都以失败告终。毛泽东首先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经验教训,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A符合题意。B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C、D是二者的共同点。故选A。考向二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首先,从革命形势来看,在遵义会议前红军是被迫离开根据地的,红军损失巨大,革命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在遵义会议后,由于有毛泽东的正确指挥,在军事上采取主动游击的战略,形势大为改观。其次,从遵义会议的内容来看,遵义会议从根本上改变了战略思想和战略指挥,抛弃了“左”的错误,这是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革命的根本性转折。会议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就从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上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会后又由毛泽东等负责军事指挥,进一步表明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确立。正是由于这一转折,才使得长征取得了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正确军事方针指引下,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使红军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最终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因此,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伟大意义。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相关知识。根据诗词和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解决自己的路线和方针政策问题的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C、D说法太绝对,排除。故选B。考向三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1.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战士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毫不动摇地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苦,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2.长征胜利后保存下来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极为宝贵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3.毛泽东同志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是因为当时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而三支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便转入了新的斗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历史上的壮举,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D.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A、B、C正确。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不属于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故选D。 1.《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黄埔军校建立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2.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将领和军事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4人出自黄埔军校,他们分别是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埔军校是中国国民党独自建立的B.周恩来兼任黄埔军校总理C.黄埔军校建在南京D.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3.下图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的照片,这一政府是由谁建立的A.孙中山B.汪精卫C.蒋介石D.冯玉祥4.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对全国的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黄埔军校建立B.国民党一大召开C.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D.张学良改易旗帜5.“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指的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北伐战争D.井冈山会师6.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著名论断是在A.南昌起义时B.八七会议中C.秋收起义时D.古田会议中7.井冈山有“革命摇篮”的美称,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C.建立了面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D.召开了长征途中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会议8.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A.周恩来B.毛泽东C.朱德D.蒋介石9.“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这是某纪念馆门柱上的一副对联。据此判断,该纪念馆应是A.红军长征纪念馆B.南昌起义纪念馆C.北伐战争纪念馆D.渡江战役纪念馆10.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生死攸关,成熟标志11.某旅行社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从江西出发,参观沿途景点。那么下列景点,参观顺序应依次是①遵义会议会址②泸定铁索桥③腊子口风景区④甘肃会宁城会师楼A.③④②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12.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A.遵义B.瑞金C.吴起镇D.会宁13 .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材料一1933年10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长征》(1)依据材料一,概述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材料二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习近平(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材料三(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长征精神。材料四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习近平(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新长征路上你能做些什么? 1.(2019年安徽卷)“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A.推翻清政府统治B.反对袁世凯独裁C.打倒列强除军阀D.打败日本侵略者2.(2019年四川内江卷)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湘赣边界,并在1928年上半年,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其名称和革命对象是选项根据地名称革命对象A晋察冀根据地日本帝国主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日本帝国主义C晋察冀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3.(2019年江苏南京卷)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包括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在内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目的是A.指导武昌起义B.创办黄埔军校C.领导南昌起义D.创建工农红军4.(2019年山东青岛卷)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有①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②进行了北伐战争③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④发动了南昌起义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5.(2019年四川遂宁卷)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来封建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里的“正确革命道路”指A.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以改革、改良反帝反封6.(2019年山东青岛卷)伍修权在某次会议期间特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次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六大7.(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A.血战湘江B.四渡赤水C.渡过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考点冲关1.【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故选B。2.【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A、C错误;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B错误。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D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故选C。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故选D。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故选A。6.【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故选B。7.【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井冈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A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面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途中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会议是在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8.【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故选B。 9.【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赤水、金沙、雪山、草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险阻。因此,“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这副对联应悬挂在红军长征纪念馆中,故选A。10.【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D。A是辛亥革命的意义,B是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C反映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均不符合题意。11.【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此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在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以后,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高耸人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走过了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故正确顺序是①②③④,选C。12.【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C符合题意。A在贵州,B在江西,D在甘肃。故选C。13.【答案】(1)国民党军队力量强大;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或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2)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3)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牺牲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等。(4)坚定理想和信念,刻苦学习,扎实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综合技能水平;不怕困难,积极有为,为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五十万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的强大进攻”总结出“国民党军队力量强大”;根据材料一中的“不顾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 总结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或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2)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3)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直通中考1.【答案】C【解析】根据“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可知,这次革命指的是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时期出师北伐,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C符合题意,ABD项不是国民革命时期的重任,不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8年上半年,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要是反对国民党,D正确,符合题意;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根据地,A不符合题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的对象是国民党,不是日本帝国主义,B不符合题意;晋察冀根据地属于抗日根据地,C不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7月下旬,党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并派周恩来任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领导这次起义。7月27日,正式组成以周恩来为书记、谭平山、恽代英、李立三、彭湃为委员的前敌委员会。次日起义总指挥部成立,贺龙为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北伐军约3万人举行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选项符合题意;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A选项不符合题意;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B选项不符合题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①符合题意;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遭到数倍敌人的围攻,损失严重,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领队伍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所以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③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之前,②④不符合题意。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带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故B符合题意;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以改革、改良反帝反封表述错误,故AD不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建设道路,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故C符合题意。血战湘江为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飞夺泸定桥为和四方面军会师准备了条件,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