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

ID:75356952

大小:246.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3-11-30

上传者:老李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_第1页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_第2页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_第3页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_第4页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_第5页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_第6页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_第7页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_第8页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_第9页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_第10页
资源描述:

《2022年新高考语文复习之高考作文专题06 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之 高考作文宝鉴新材料作文开头拟写技巧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几种常用的作文开头技巧,灵活运用开头的方法。2.借鉴优秀文章的开头,结合文章标题或主旨,打造优秀开头。过程与方法结合高考原题及满分作文的典型案例,掌握开头的拟写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打造凤头华丽一章,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化的感情。重点难点1.掌握几种常用的作文开头技巧,灵活运用开头的方法。2.借鉴优秀文章的开头,结合文章标题或主旨,打造优秀开头。 【考点突破】有人曾这样说:“当你读一本小说的时候,假如它的前三页无法吸引住你,那么这本小说就不值得你去读。”作文的开头历来就有“凤头”这么一说。确实如此。高考作文区别于文学创作:写作时间限制。评卷老师,有限时间,审美疲劳。第一印象,高分节奏。产品没有特性,找不到卖点;作文没有亮点,得不到高分。“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文字难以激发评卷老师的给分热情。文章的一丝亮光,情感的一束浪花,则可能激起评卷老师心头的千层涟漪。新奇的材料、巧妙的构思、跌宕的情节、瑰丽的想象、丰满的形象、灵动的语句、深邃的意境、真挚的情感、精致的标题、精彩的开头、诗化的结尾都可以构成亮点,赢得高分。大文豪高尔基说过,写文章,最难的是开头,它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就是它给予的。对于一篇考场作文而言,只有800-900字,往往怎么开头便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大致走势。如果开头顺势,那么就能势如破竹,一气呵成。而且,写一个精彩的开头,就能一下子将阅卷老师的眼球吸引过来,引起评卷老师的兴趣和好感。得个高分,也在情理之中了。 【课堂知识点拨】一.什么样的开头算是好开头?请赏析下面古人的一些有关文章开头结尾的独到见解:1.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唐代诗人白居易2.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明代学者谢榛3.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清代文学家李渔 二.优秀作文开头的要求:优秀的高考作文,它们的开头大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快速入题、开篇切题、文字简约,新颖别致、文采斐然”。1.快——开门见山,快捷入题,快速引出主题,三言两语,下笔就向主题靠拢,亮出自己的观点态度。2.明——主旨明确,抓准中心,不偏离题意。梁启超:“文章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动人。”3.简——语言凝练,简明扼要,短小精悍,不转弯抹角,不拖踏冗长,力争控制在五行(直观来说,不超过100字)以内,超过六行就要分段。(每行16字)4.雅——语言有文采,形式有美感,吸引眼球。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 三.学生作文开头存在的弊病:1.面面俱到,啰哩啰嗦,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极尽铺陈抒情,流于矫情煽情。“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2.故意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不扣材料,无关主题,看似华美,实则空洞。华而不实,流于形式。3.另起炉灶,由故事、时事、歌曲、名言等导入,不着边际。故弄玄虚,转弯抹角,入题太慢。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4.语言粗俗,口语化;内容肤浅,没有文采。令人望而生厌。 四.作文开头的几种方法:1.材料入题,直扣主题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写作的起点,表达交流的出发点,立意的基础和说理的依据,因而,材料入题是材料作文的不二开头形式,写议论文开头应该引述、概括(与主题无关紧要的内容尽管删去)、简析材料并顺势提出中心论点,同时,还要照应文章的标题,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①开篇紧扣材料关键词及内涵开篇紧扣材料关键词及内涵是针对材料主题,文章立意而言的。开篇出现关键词说明开头扣材,扣题。这是阅卷老师阅卷的重点。有了关键词,才有了分析的对象,为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打下基础。关键词扣材、扣题、扣中心,做到“三扣”之后,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目光,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才能为高分做好铺垫。 如2021年全国Ⅰ卷优秀作文《厚德载梦,持义远航》开篇——理想如灯,照亮前行之路。怎样追求理想呢?杨雄曾以射箭为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作为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要学习他以修身、矫思、立义为本,进而付诸行动,追求理想的方法。对理想的追求,我们要做到“厚德载梦,持义远航”。材料关键词及内涵:具体表现如下:材料主题:“理想”;开门见山:“理想如灯,照亮前行之路”;简析材料:“扬雄以射箭为喻,阐述弓、矢、义、的等含义”;点明身份:“作为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引出论点,照应标题:“对理想的追求,我们要做到‘厚德载梦,持义远航’”。 ②开篇紧扣写作任务开篇紧扣写作任务主要是针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而言的,之所以提出这一要求主要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给考生限定了具体、特定的写作任务,所以考生开篇一定要紧扣写作任务,在第一时间内告诉阅卷老师这一特定的读者——“我没脱离任务”。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优秀作文《你我接力拼搏,建设大美世界》开篇——2035年18岁的青年们:你们好!当你们打开“时光瓶”,看到这篇文章时,便能看到我这个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奋斗的大哥哥穿越了17年的时光向你们发出的邀约:让你我接力拼搏,和伟大的祖国一起追梦、圆梦,和所有人类一起共创繁荣! 本片段可谓情景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完美开篇,因为其不仅紧扣写作任务,而且全面体现了写作指令,具体表现如下:体现文章的阅读对象——“2035年18岁的青年们”;体现文章的处理方式——“当你们打开‘时光瓶’”;体现写作者的身份——“我这个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奋斗的大哥哥”;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让你我接力拼搏,和伟大的祖国一起追梦、圆梦,和所有人类一起共创繁荣”。 特别提醒:1.材料议论文写作,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这样作文与所给材料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评卷人也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因此,材料议论文开篇一定要引述材料,有针对性地简述原材料。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引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2.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必须对关键内容用语言准确概括描述出来,否则,离开试卷让人不知“这”为何云,这是材料作文一大忌。3.开头三结构:引材——评材——观点(扣标题)写作时,根据中心论点,用简洁的语言选择性地概述材料,字数不宜不超过30字;内容要简洁——拖泥带水会引起反感(老师对材料很熟)。“引材”之后,要有对材料的精练点评,即“评材”,作为过渡到中心观点的桥梁。这样,观点的得出就不会突兀,由材料到中心观点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谈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帮忙。飞禽说,你没有翅膀,于是拒绝了。大树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分析】材料提供的是一则寓言。这则寓言说的是大树虽然不能像飞禽走兽一样去旅行,但是它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立意时,应紧扣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大树想要实现旅行的愿望,在直接请求飞禽、走兽帮忙而不可得的情况下,决定自己想办法。立意:①求人不如求己;②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二,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意定:③蛮干不如巧干;④要善于借助他人。⑤理想、愿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智慧。 【开头示例1】求人莫若求己君子善假于物大树想像飞禽走兽们去各地旅行,它请它们帮忙,飞禽走兽因它没有翅膀没有腿而拒绝。它用自己的智慧结出甜美的果实,依然借飞禽走兽的力量实现了旅行的愿望。我们在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运用智慧,要讲究方法,求人莫若求己,君子善假于物。【解析】开篇能够围绕论点“引材”,对材料进行概括,语言流畅,突出了“求人”“求己”“善假于物”等关键词语的内涵。借助“它用自己的智慧结出甜美的果实,依然借飞禽走兽的力量实现了旅行的愿望”这样的“评析”语言,总结了上文故事,引起了下文“我们请求别人帮助”,进而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求人莫若求己,君子善假于物”,同时又再扣标题。材料的关键词与中心论点的关键词相互映衬,珠联璧合,完美无瑕。 【开头示例2】放飞梦想逐梦前行参天大树虽没有翅膀,没有腿,但靠自己的智慧与努力,结出果实,让飞禽鸟兽将自己带到了世界各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人生亦是如此,要想成就辉煌的事业,拥抱幸福的明天,就必须先放飞美丽的梦想,再靠自己进行艰苦努力的奋斗。【解析】这段开篇概括“引材”,围绕论点仅从“大树”角度概括,目标明确,简洁流畅。在概括材料之后,用一个过渡句“人生亦是如此”作为“评析”,引出自己写作的中心论点“先放飞美丽的梦想,再靠自己进行艰苦努力的奋斗”,同时又再扣标题“放飞梦想逐梦前行”。特点:概括材料时舍弃了与观点无关的内容,紧紧抓住靠自己实现梦想,扣材紧,入题快。 【开头示例3】修心如莲益清香远树求禽兽以携,遭拒;结实以静候,则咸相食,其籽得传。树结实,是内炼自我,终能奔跑世界;人,只有自我修行,价值昭彰,才可求他人赏识,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是此理。修心如莲,不蔓不枝,益清香远。【解析】这段开篇“引材”以文言句式的形式高度概括,进行对比,然后简洁“评析”,用类比(树结实,是内炼自我,终能奔跑世界;人,只有自我修行,价值昭彰,才可求他人赏识)的方法引出人,自然得出“论点”“修心如莲,不蔓不枝,益清香远”。材料跟观点不但结合得好,而且语言较有特点,作为开篇,颇具吸引力。 2.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开头直接点明文章立意,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彰显文章的题旨,使读者对自己的行文意图有所洞彻,以便确定文章是否跑题。开篇明确写作角度主要是针对写作角度较多的材料作文而言的,之所以提出这一要求主要是此类型的作文给考生提供了较多的写作角度,所以考生开篇一定要明确写作角度,在第一时间内明确告诉阅卷老师这一特定的读者——“我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开门见山“四注意”:1.材料关键词语直接融入开头。2.关键词语之间要连词成句(观点要用语句表达)。3.句式一般采用肯定的形式,观点表述会更清晰。4.含有关键词语的语句要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如:201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刚柔并济,和谐自我》开篇——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相济,是百炼成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解析】就标题而言,《刚柔并济,和谐自我》就紧紧扣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准确,完备而有力量。开头之处,开门见山,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作文的核心——“坚硬”“柔软”的交融,引出结论性语句“刚柔并济”,并与标题再次照应,完全符合完美开头的要求。 再如:201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软硬”兼施,处世大道》开篇——人的心中总是“坚硬”和“柔软”并存,如何对待它们关系到我们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那究竟如何对待它们?我以为,“软硬”兼施,理性与感性并存,方为处世之大道。本开头紧扣材料核心,直接提出“人的心中总是‘坚硬’和‘柔软’并存”。而后,以设问的形式回答了“造就和谐”条件“‘软硬’兼施,理性与感性并存,方为处世之大道”。逻辑性强,以理服人,结构自然,语句流畅。 3.引用名言,增添底蕴在广阔的文学殿堂里,优秀诗词、名言警句浩如烟海。如果我们能够掌握积累大量的诗词名句,又能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名言警句、谚语歌词等,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富有文采,富含哲理,既增加了文章观点的可信度,也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显现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显示作者深厚的语文积累,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对作文获得高分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具体形式为:引名言(能够论证观点)+析现象+列观点。总之,引用名言的效果,简言之就是“见学识,显才情,彰文采,一眼勾魂。观点明,语言简,形式新,特点鲜明。重现实,重逻辑,不虚浮,掷地有声。” 如:201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亦坚亦柔,成就和谐》开篇——《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解析】引用老子的话,表述坚柔并存,以柔克坚之内涵,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然后对老子的话进行评析,起到过渡作用。最后引出中心论点“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同时在主旨上与标题《亦坚亦柔,成就和谐》相照应。 再如:201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既念百炼钢,亦取绕指柔》开篇——人的内心很坚硬,会为坚定信念宁死不屈,会对一腔情怀视死如归,会澎湃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勇敢。人的内心也很柔软,对新生的枝芽徒生怜爱,会对婆娑的落红感春伤悲,会吟咏出“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伤情悲赋。人生因不同而丰富多彩,既念百炼成钢,亦取绕指柔肠。【解析】本段开头采用了引用诗词开头的方法,并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强了语意,增强了语气。两个诗句一阴一阳,一柔一坚,感染力倍增。过渡句“人生因不同而丰富多彩”既总结了阳刚之气、阴柔之美的内涵,又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既念百炼成钢,亦取绕指柔肠”,同时该中心又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本开头也以“完美”落幕。 采用引用开头应注意的问题(1).所引名言警句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是间接引用。如在语意相近的情况下,有些引语中的关键词语与材料里的关键词语不很一致,可以用材料里的关键词语代替引语中的关键词语,这时,引号要去掉,把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用。“引”:引用的诗文名言要恰当,能与题目、论点相印证,力求新颖,有“陌生”感,能够亮人眼目,令人悦服。(2).所引名言警句要贴切准确,切忌张冠李戴,出现知识性错误。识记名言警句时重点记忆作者,国籍,朝代,身份等具体信息,以增强说服力,给人留下知识厚重的印象。如果记忆模糊,就可以改为“一位伟人”“一个诗人”“一位历史学家”等。(3).引用之后要分析名言,并快速提出论点。“评析”起过渡作用,使文章前后衔接顺畅,结构流畅,符合“文如行云流水”的要求。“析”:要简洁有力,要言不烦,不拖沓,不啰嗦,单刀直入,不过多引述材料,而是直接切入进行分析。 4.巧用修辞,彰显文采在作文开头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从而凸显文章色彩,吸引阅卷老师。(1)比喻、拟人、排比开篇比喻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但要注意比喻的恰当、准确、贴切、合理。所设喻的内容一定要与观点有紧密的联系。【开头示例1】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民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拟人句,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更生动、逼真。【开头示例2】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人生因宽容而异彩纷呈。——《拥抱宽容,收获人生》 排比句,能先声夺人,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结构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语言畅达华丽。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辩论,能排山倒海;用来抒情,能汪洋恣肆。【开头示例3】有一种关爱能使抱怨沉默,有一种善行能让冷漠融化,有一种尊重能够悄然无声,它的名字叫作等待。——《等待,最美的姿态》2015年重庆作文《等待》: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下他妈妈,过几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埋怨,这时残疾妈妈拖着腿上车了,所有人都沉默了。 (2)设问开篇在文章的开头设置疑问,或反问,或设问,往往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引人深思,更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赢得高分。什么是弯路?弯路就是童年时的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弯路就是少年时的性格叛逆,唯我独尊;弯路就是青春时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那条饱受挫折弯路,让我们走向了成熟。——《走过弯路,走向成熟》采用设问开头应注意的问题:1.所问问题一定要与观点有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在回答问题时引到观点上。2.有疑而问才是问,问题要设置得有价值,否则有累赘之嫌。3.设问也要引入材料,分析材料,不能离开材料而问。4.回答时或在回答之后迅速明确观点,问的目的也是引出观点。 【课堂即学即练】1.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开头示例1】近日,《暖闻》专栏搜寻暖心新闻,一则新闻记叙的是老父亲因儿子工作繁忙,排队挂号2个小时得以与之见面。我觉得这则刊登上去好,它体现了人间最厚重的情感——亲情之爱,值得等待。罗曼•罗兰却说:“亲情是伟大的情感,因为它与生俱来。”老父亲之所以那么做,就仅仅为了亲情,深爱儿子。——《亲情之爱,值得等待。》 【开头示例2】一个贪图不义之利的黑心商家,一个诚信经营的油条小哥;一个忙得无暇顾及父亲的医生,一个挂号只为见儿子的老翁;一个贪玩不慎损坏名画的男孩,一个宽容的画展主办单位。三则新闻都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但若只能选其一刊于《暖闻》专栏,我认为第三则更佳。在损失与呵护之间,画展主办方给我们展示了暖暖的爱。——《以爱呵之,以情暖之》 【开头示例3】珍贵名画被人损坏,习惯阴谋的心灵会为它自动补全索要赔偿对簿公堂的结局。然而,我们本可拥有另一种思维。主办方的体谅与宽恕,驱散我们习以为常的暴躁与冷漠,像一缕阳光,温暖了所有曾习惯阴冷的眼睛。我愿将它刊登于《暖闻》专栏,因为我愿阳光温暖你的眼睛。——《学会宽容,阳光暖睛》 【开头示例4】抚卷于案,反复品味,三则新闻都充满浓厚的温暖与人情,都深深牵动着人性中那一条脆弱的情感线,更让我坚信我们的社会是充满温暖与和谐的。若要选择一则刊登《新闻》专栏上,仔细品味思索,我也许会选择“父亲与儿子”。因为亲情永远是血融于水,流淌着无私奉献的爱与呵护。——《守护亲情》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0年疫情期间,武汉仅用时3天就新建了三所方舱医院,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建好的方舱医院内,饮水机、洗漱台、淋浴间、移动厕所和空调、电视机、微波炉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满足病人日常生活所需,wi-Fi、图书角,满足放松休闲、辅助治疗,也成为了方舱医院“标配”。这些充分展示了人文关怀和“中国温度”。“小慢慢”是普速列车的昵称。这种列车大都在山区穿梭,速度不快,逢站必停,票价实惠,最低仅1元,如果进行简单的经济成本核算,显然是亏本的,但它大大降低了沿线人民的出行成本,是沿线百姓出行离不开的生命线、致富路。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地人的“心头爱”,展示了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速度与温度”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开头示例1】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中国,于千帆竞发的盛世中击水中流,而其速度和温度便是让它抟扶摇而上的一股旋风,从疫情期间拔地而起的方舱医院,到绝缴藏边的“小慢慢”,中国速度予人力量,中国温度散播四方。——《中国速度予力量,中国温度绥四方》 【开头示例2】速度蕴含了世人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从石器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无不贯穿着速度的脚步;温度扎根于每个人的心头,从全面小康到精准扶贫,再到共同富裕,无不酝酿着温热的美酒,中国以速攀岩,因暖生枝。——《以速攀岩,因暖生枝》【开头示例3】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不仅是因为我们有时速千万公里的复兴号,更是因为我们“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中国温度。“复兴号”要有,“小慢慢”也要有,中国温度和中国速度始终是同源而生,同速并行的亲兄弟。——《中国速度兴国梦,中国温度慰民心》 【开头示例4】潮涌催人进,在时代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中国速度”惊艳了世界。中国速度,是上九天揽月的神舟飞船,是下五洋捉鳖的潜艇。速度之风,吹皱了一池春水,在人们的心中吹起一层温情的涟漪。速度之风,是春天脉脉的暖风,浸润了人们的心。——《速度齐民生,温度暖人心》【开头示例5】大国泱泱,大潮磅磅,文明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民族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飞速发展,速度见证中国的成长,温度承载着华夏的温情。速度和温度共同伴随中国走向更远的远方。——《乘中国速度,享华夏温度》 【开头示例6】疫情期间,武汉用三天建成三所方舱医院,让世人惊叹“中国速度”;高铁时代,“小慢慢”步履缓慢,穿梭山区。无论是疾步奔跑,还是缓步而行,“中国速度”都以它自己的方式和节奏,传递着祖国对人民的关怀,真可谓“疾驰缓步间,中国温度显”。——《疾步缓行间,中国温度显》【开头示例7】耗时三天的方舱医院解决了疫情期间的燃眉之急,而时速百里的普速列车串起了山区人民的希望之光。速度从来都只是一个数字,温暖才是幕后无尽的源泉。——《速度有别,情意同温》 【开头示例8】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曾说:“真正的发展是惠及每一位中国人,不让一个人掉队。”无论是速度与温度并存的方舱医院,还是被“复兴号”淘汰的“小慢慢”,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中国需要有速度的高质量发展,还要有温度的人文关怀。速度不离温暖,发展不忘关怀,才是真正的发展。——《速度与温度齐飞,发展共关怀一色》【开头示例9】社会发展应把握好速度,该快则快,该缓则缓。国家没有舍弃“小慢慢”,以实惠的票价给沿线人民带去生活的希望;疫情期间,武汉用时三天建成了三所方舱医院,让世界惊叹“中国速度”。中国共产党正执“速度之灯”,为人们照亮幸福前行的路,为祖国指引复兴的方向。——《燃速度之灯,暖人民之心》 【开头示例10】冯骥才说:“即使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时候,人情的温暖永远是最抚慰心灵的。”疫情期间,武汉仅用三天时间新建三所方舱医院,以“中国速度”传递着“中国温度”;高铁时代,“小慢慢”没有被舍弃,同样传递着“不让一个人掉队”的“中国温度”。由此看来,中国发展“速度有疾缓”,但对人民关怀的“温度”永不改变。——《速度有疾缓,温度永不变》【开头示例11】疫情期间,武汉三天建成三所方舱医院的“中国速度”令世人惊叹;高铁时代,“小慢慢”载着山村人的希望,穿梭于山间。快慢之间,无不彰显着大国温暖。我不由感叹我们伟大的祖国“挟速度以发展,抱温暖而前行”的发展理念!——《挟速度以发展,抱温暖而前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