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

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

ID:7443544

大小:33.0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2-15

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_第1页
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_第2页
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_第3页
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_第4页
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颈椎病治疗分析论文【关键词】振颤手法以指或掌吸附于治疗部位,做频率密集的快速振颤动作的手法称为振颤法,又称振法或颤法[1]。笔者多年来运用推拿中的振颤手法治疗各型颈椎病,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0例,男90例,女11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5岁,平均54岁;25~40岁,占15%;41~82岁,占85%。其中神经根型为112例,占56%;交感神经型为8例,占4%;椎动脉型20例,占10%;混合型为32例,占16%;脊髓型28例,占14%。病程最短7天,最长10年,疗程最短5天,最长120天。全部病例均经X线片、cT或mRI与临床检查确立诊断。

2、.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推拿学》[2]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先为患者做放松手法,然后做颈部拔伸法,最后做振颤手法。步骤如下:(1)患者正坐,医者分别按揉风池、天鼎、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曲池、手三里、合谷、内关、外关等穴,约5min。(2)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5min。随后拿揉颈项部并配合推桥弓、推肩臂部,约5min。(3)做颈项部拔伸法:嘱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侧,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代写论文,手扶健侧颞枕部,向上缓缓用力拔伸,并做颈部左右旋转活动,另一手拇指置于患处相应椎旁,随颈部的活动在

3、压痛点上施按揉法,约2min。(4)上述手法完成后,医者将手掌心即劳宫穴着力于患者大椎穴,意念集中于手掌心,而后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烈地做静止性收缩,使手臂发出快速而强烈的振颤,并使之通过手掌心传递到机体内,医者施术时除前臂和手部肌肉静止性用力外,其他部位均要放松,不可屏气。施术时着力部位均不离开施术部位,动作要连贯,持续。双手可交替振颤。一般要求10min以上,使振颤持续不断地传递到机体内,在治疗部位内产生舒松和温热感。频率要求300~400次/min[1]。2结果2.1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患者肢体麻木感,力弱、眩晕、颈肩臂痛、颈僵、活动受限、颈颤臂抖、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4、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患者肢体麻木、力弱、眩晕、颈颤臂抖等上述症状明显好转。改善:患者肢体麻木感,眩晕等症状减轻。无效:患者经治疗原有症状无明显改善。2.2疗效分析本组患者200例,临床治愈159例,占79.5%;显效23例,占11.5%;改善12例,占6.0%;无效6例,占3.0%;总有效率97%。3典型病例患者,女,54岁,干部,于1999年3月12日就诊。病史:半年来患者头晕伴左上肢麻木、力弱、颈颤臂抖、步态不稳。检查:患者颈椎生理前凸消失、颈椎变直,后伸受限,颈僵、颈后部压痛广泛,c3~5棘突、两侧压痛明显。颈后伸或向病侧弯曲时上肢和手指麻木明显。双上肢腱反射可引出,左

5、侧桡骨膜反射(+),左侧霍夫曼征(+)。四肢肌张力、肌力尚好。余病理反射征(-)。经X线、cT、mRI及临床检查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方法:按上述方法进行治疗。10天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治疗30天,临床症状消失。4讨论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痿证”、“眩晕”等范畴。《素问・痹证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又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灵枢・经脉篇》所载,手太阳小

6、肠经脉“是动则病……不可以以顾,肩似拔,似折。”清・张隐庵注:“颈项肘臂痛,皆经脉所循之部分而为病也。”从以上中医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本病的病因病理与风寒湿邪侵袭有关,因风寒湿邪侵袭,阻塞经络影响荣卫气血的循行,而发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3]。总之,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是本病的内因,风寒湿邪侵袭是外因,气血不畅、经脉瘀阻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阳气不足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而督脉为阳脉之海。大椎穴归于督脉,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具有补阳益气,疏风散寒,益气通络之功,能振奋一身阳气,鼓动、调节全身之气血,对机体有强壮补虚培元作用[4,5]。《针灸甲乙经》记

7、载“大椎穴,乃三阳、督脉之会,诸阳之会穴[3,5]”。《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该穴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5]”。大椎穴主治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的一切项背强,肩膊急,百节酸痛[6]。而在大椎穴上施以振颤手法能使机体内产生舒松和温热感,以达到补阳益气,疏风散寒,益气通络之功。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后,产生一系列病变而出现骨赘、骨刺,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及颈交感神经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医学研究证明:人体对低频率振动敏感。在大椎穴上运用振颤手法可改善微循环灌流,加快血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