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钧《思》创作手法研究

孙光钧《思》创作手法研究

ID:74425415

大小:19.7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3-01-15

上传者:青天色
孙光钧《思》创作手法研究_第1页
孙光钧《思》创作手法研究_第2页
孙光钧《思》创作手法研究_第3页
孙光钧《思》创作手法研究_第4页
孙光钧《思》创作手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光钧《思》创作手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孙光钧《思》创作手法研究【摘要】孙光钧,作曲家,创作有大量的声乐作品、器乐作品、影视配乐,发表著作《词曲宫调探微》、《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碎金词谱今译》等。早期创作的钢琴作品《思》将民间音乐的发展手法与西方作曲技术完美融合,表达了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本文将对该作品的结构、调式调性、创作手法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作品的细部特征。【关键词】孙光钧《思》创作手法音乐特征【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00-02一、作曲家及作品简介第5页共5页 孙光钧,我国作曲家,文学词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任天津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教育部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创作有数以百计的声乐作品、器乐作品、影视配乐,诸如:电视剧《你应这样选择》、《疙瘩惹惹》、电影风光片《杨柳青》、交响音画《黄山》、天津国际城市友好艺术节开幕式大型舞蹈音乐《和平之神》、为引滦入津庆典大会而创作(国家主席观看)交响合唱《引栾凯歌》等。其创作的广东音乐《游子情》获全国广东音乐创作比赛二等奖;歌曲《北斗星》获天津市委宣传部庆“七一”歌曲创作比赛二等奖;舞蹈音乐《啊!爱》获首届舞蹈比赛一等奖等。发表著作《词曲宫调探微》、《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河北省社科一等奖)、《碎金词谱今译》等;编纂出版了《天津法鼓乐》、《天津民歌》、《天津十番乐》等专著;参与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两卷的编纂工作,任天津卷常务副主席、编辑部主任;担任《唐声诗与日本所藏中国乐谱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项目负责人;《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卷负责人;《中国历代古典音乐曲牌考略》国家级艺术类重点科研项目主持人;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古代曲乐整理与研究》主研人。《思》是孙光钧80年代在我国著名作曲家鲍元恺的指导下早期创作的一部钢琴作品,该作品将民间音乐的发展手法与西方作曲技术大胆、完美的融合,表达了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二、《思》曲式结构分析《思》是一部带引子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的钢琴作品。A段是一个二句类的相同材料的非方整性的收拢性乐段。主调为g小调,g小调具有一种柔和、暗淡、深远透明的哀伤感,非常适合此曲表达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第5页共5页 B段是一个三句类的相同材料的非方整性的开放性乐段。由主调的远关系调f小调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模进转调到近关系调■b小调、■A大调,同名大小调■a小调,远关系调B大调和D大调。调性布局与乐曲的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转调由近到远,该段旋律的音区也随着由低到高,织体的层次也随着由薄到厚,乐曲的情感也在远关系转调处被推到最高潮。A1段是一个二句类的相同材料的非方整性的收拢性乐段。再现段A1段又回到主调g小调进行再现,首尾呼应。三、创作手法分析(一)复调手法1.支声复调支声复调是复调音乐的一个分类,来源于民间音乐,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复调音乐手法,是一个主旋律在某一阶段进行中分支出不同的音调,以此对主要旋律进行线条性的润饰。也就是说这帮衬的副旋律是由主旋律派生出来的,因此称为支声复调。乐曲的开头部分,高声部与低声部便采取支声复调的手法进行发展。高声部旋律的材料由弱起的十六分音符和强拍的长音组成,向下级进。低声部的材料由高声部的材料派生而来,也同样由弱起的十六分音符和强拍的长音组成但是向上进行,在高声部长音的地方进入以对高声部进行填充和呼应。随着时值的缩短,节奏逐渐紧凑以推动音乐的发展。B段的第2乐句,第34小节处,该处乐曲分为三个声部,中声部在高声部的长音部分采用高声部的材料进行填充和呼应。2.模仿复调第5页共5页 模仿复调是以模仿的手法写成的,同一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形成前起后应,层次分明的模仿关系。简单的说是主要声部最先进入,其它的声部在随后的一定时间里一模一样的进行模仿,亦称为“追奏”。A段的开始部分第17小节处,乐曲分为三个声部,中声部在高声部旋律之后两拍处(即高声部旋律的长音部分)进入,以相同的旋律低八度模仿进行,思乡之情犹如在山间回荡。(二)模进模进亦称移位。这一手法是将歌曲的主题旋律或其他乐句的旋律再或他们的乐节、乐汇等作重复出现时每一次的高度都不相同。此曲的中段主要采取了模进的手法进行发展。中段的三个句子采用了相同的音乐材料。第一句的旋律在中声部、低音区、单音旋律,力度为mf;到第二句时,同样的音乐材料但是是在高声部、中音区,依然是单音旋律,与第一句相比旋律作了向上11度的模进。第三句与第二句相比,旋律又作了向上11度的模进发展到高音区,并且旋律由单音丰富为八度进行,伴奏织体由平均的八分音符式的和弦分解变为十六分音符式的琶音进行,力度也由第一句的mf变为ff。同样的音乐材料,通过两次模进的手法之后,旋律的音区越来越高,音响逐渐饱满,伴奏织体逐渐紧密,力度也越来越大,将音乐的情感一步步的推向高潮。参考文献:[1][奥]阿诺德・勋伯格著,吴佩华译.作曲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第5页共5页 [2]赵晓生.传统作曲技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苏]伊・斯波索宾等著,陈敏译.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作者简介:慧(1991-),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作曲。第5页共5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