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

ID:73745450

大小:3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6-10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_第1页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_第2页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_第3页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_第4页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_第5页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_第6页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_第7页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_第8页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_第9页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_第10页
资源描述: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30多年来,中国文学批评队伍其增量可谓煌兮赫兮。当然,对当代批评界的不满与质疑之声亦从来不绝于耳。不过,不管是“乐观”还是“不满”,都难以规避两大事实:一是太多甚至不少金牌批评家在其文学屐旅中,难以刻拓出一道完整而清晰表征自己文学观的印痕;二是和前者紧密关联的是,其精神修持、操作实践约略“意见”远多于“主见”,终归为创作起到应有的指示引导之意识和功效都很稀薄。批评生涯与新时期文学同时发轫的胡良桂先生一路上谨守批评的原初要义,在这“两大事实”上保持相当的警醒,以至于凝结其文学精神的核心。这种自觉以及与之俱来的实绩在当代文学批评牒谱上大可浓墨重彩的,更足

2、资“70后”“80后”等新一代学人以鉴。将其归纳起来,以我观之,就是“正典”意识和建构诗学。须指出的是,所谓“正典”就是在普遍人学思想贯通之下,实现历史与美学、世界与国别、民族与地域、多元与主流的辩证统一,是马列现实主义观、西方“人文”经典意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儒家诗学三者的有机融合;所谓“建构”就是在“正典”意识的武装下,系统性地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理想、标准、途径,让原本偏重于文学史(总结性)意义的批评活动置换成倾向于期待性、预见性、建议性的行为与心理。这种“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的高度融合,并具体演化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优秀长篇小说的标准:

3、建构中国当代的“史诗”必须承认,黑格尔的“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①观点是刺痛过中华民族的心灵的。这也深刻地告诫了我们吟风弄月、逞才使气究竟不过辁才小慧,不是文学的出路,文学要有正道、要勇于担当。从这层意义上讲,1980年代初的中国文学是了不起的,它一方面负荷着拨乱反正、精神启蒙的重任,另一方面又在表达建构力所能及地摆脱“红色经典”模式而又能与世界文学对话和展现民族的心灵、历史、个性并希冀藉此获得民族尊严和自信的“史诗”。一直坚守着以“史诗”为主要审美标准②的茅盾文学奖其诞生以及由此曾经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影响便不是以“政治操作”所能“一言以蔽之”的,显然更多地源出“历史的

4、选择”和“文化的规定”。早在1985年,刚出而立之年的胡良桂就被邀约在北京参加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初选读书班。这是因缘际遇,一者表明胡良桂所崭露头角的批评观是比较契合茅盾文学奖主导的审美观――“史诗”意识;一者也是督促或者奖掖胡良桂在相应问题上继续摩顶接踵地探寻和思考。抑或正因为如此,十年之后的1995年胡良桂再次“入赘”读书班;更可掷地有声地认为,《史诗艺术与建构模式》(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