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教案6

《史记》选读教案6

ID:7368731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2-12

《史记》选读教案6_第1页
《史记》选读教案6_第2页
《史记》选读教案6_第3页
资源描述:

《《史记》选读教案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史记》选读教案63.归纳主旨  问题投放1:阅读第2段,理清作者思路,找出作者对于生死的看法。   提示:位卑人轻,死无人惜。人应死得重于泰山——“择死”对于自己无价值,所以“择生”。提出不辱与受辱的不同等次——自己受的是极刑。举历史上地位显赫受辱之例——自己受辱而不“死节”不足为怪。  问题投放2:研读第3段,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对“死节”的看法和受刑后“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对“死节”的看法。  提示:对“死节”的看法:“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

2、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作者看法: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他不赞成无意义地为名节而死。所以他不“死节”,他“择生”,因为“择生”才能“践志”。清代学者包世臣曾指出:司马迁“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死者,以《史记》未成之故。是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卿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卿废也。”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3★精品文档★司马迁对生死的看法与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密不可分。   问题投放3:研读第4段,讨论作者列举古代一些“倜傥非常之人”的事例,同他表达的生死观、价

3、值观是一种怎样的联系。   提示:《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着作,指出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有的是身体残废后写的;一句话,都是遭贫困、疾病,甚至刑罚磨折的倒霉人的产物。他把《周易》打头,《诗》三百篇收梢,总结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司马迁的遭遇同先贤们有相似之处,要以他们为榜样,顽强地活,发愤着书,完成《史记》——不死节,择生,是为了完成未竟的事业。换言之,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选择了生。   问题投放4:研读第5段,找出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说出“然此可为智

4、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提示:“草创未就……岂有悔哉?”他选择腐刑,隐忍而活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史记》,为此他“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3★精品文档★  最后一句话传达出的信息:司马迁的选择对于自己是痛苦的,因为这种选择实在是一种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为世俗所误解,所鄙视,即便是智者,也难理解。他要顶着世俗的巨大的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择生比择死更需要勇气,更是刚毅坚强的表现。读出了这些内容,我们就更能理解第6段他表达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与内心所受到的折

5、磨。   问题投放5:根据以上分析,请你概括出本文的主旨。   提示:本文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着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