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救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刘树坤)

防洪救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刘树坤)

ID:7336195

大小:36.3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2-12

防洪救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刘树坤)_第1页
防洪救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刘树坤)_第2页
防洪救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刘树坤)_第3页
防洪救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刘树坤)_第4页
防洪救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刘树坤)_第5页
资源描述:

《防洪救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刘树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防洪救灾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刘树坤)  #TRS_AUTOADD_1226975522109{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26975522109P{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26975522109TD{MARGIN-TOP

2、: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26975522109DIV{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26975522109LI{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

3、NT-FAMILY: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

4、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一九九八年我国

5、从南到北都发生了大洪水,除广为报导的长江、嫩江、松花江大水之外,在西江、闽江也出现了百年一遇大水。   以电视为主体的媒体对洪水以及防洪抢险的场面都进行了大量而生动的报导。民众为洪水的残酷而震惊,也为数百万军民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有许多人产生了疑问和困惑,比较集中的问题是:   中国年年修水利,为什么年年闹水灾,水利是怎么修的?   社会已快进入21世纪了,防洪抢险怎么还那么落后,看不到现代化技术的影子? 所以我想就这两个问题谈些意见。 社会愈发展,对灾害愈脆弱   许多人会天真地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力的增强

6、,防灾救灾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会逐年减少,乃至彻底杜绝各种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实际上,这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事实证明,社会愈发展,相对于自然灾害愈脆弱。其原因在于:   诱发自然灾害的因素具有极大的能量。人类在可以预见的期间内还不可能具备足以与其抗衡的技术和能量。据测算,最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2000颗投在广岛的原子弹,最大级火山爆发的能量又是地震能量的10~100倍,而一次台风可带来1000亿立方米的降雨。因此在遭遇大型自然灾害时人类还很难完全控制和防御它。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必须树立与自然灾害长期共存的思想,到任

7、何时候自然灾害都不可能完全杜绝。换句话说,自然灾害将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人类应当作的不是企望消灭自然灾害,而是学会如何适应自然灾害,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自然灾害损失将随社会发展同步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产向洪泛区集中的趋势将有所加强。我国约有1/3的耕地、1/2的人口、2/3的资产位于受洪涝灾害威胁的洪泛区内。一般而言,在沿河两岸平原地区,土地资源及水资源较丰富,交通便利,历史文化悠久,因而人口和资产的密度都远大于山区、丘陵区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同时这些地区又多是洪涝灾害多发的洪

8、泛区域。总体来说,沿河两岸地区经济发展快,逐渐形成沿江沿河经济带。城市密集,人口与资产增长迅速。而且老的城区及居民集中区大多首先选择相对安全的地域,而新的开发区、城镇新区则只能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