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生态建设效益显著

赤峰市生态建设效益显著

ID:7332162

大小:33.6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2-11

赤峰市生态建设效益显著_第1页
赤峰市生态建设效益显著_第2页
赤峰市生态建设效益显著_第3页
赤峰市生态建设效益显著_第4页
赤峰市生态建设效益显著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峰市生态建设效益显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赤峰市生态建设效益显著  (赤峰市气象局,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文章重点阐述了赤峰市加强生态建设的历史、措施和效益,以供各级领导及科研人员研究赤峰市气候生态建设与效益,拟订长远生态建设规划等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态建设;效益   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XX)10—0004—02   赤峰市处于东北与华北的结合部,境内分布有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全市仅有森林面积45.5万hm2,森林覆盖率仅为5%,全市平均农业总产量只有6.74亿kg。生态环境呈现出赤

2、地千里的荒凉景象,大部分丘陵坡地植被稀疏,使本来不多的天然降水和土壤养分又多被流失,造成丘陵坡地沟壑纵横,耕地破碎,甚至基岩裸露。由于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导致气候恶化,风沙、干旱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农田、草牧场沙化退化严重,农耕地和草牧场长期遭受风沙侵袭,农牧林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无雨一片旱,有雨水成灾;无风三尺土,有风沙满天;来到内蒙古,一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夜间接着补;赤峰赤峰,一年只刮两场风,一场从春刮到夏,一场从秋刮到冬”,是当时赤峰市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的赤峰市已经基本进入了由过去的“沙进人退”到现

3、在的“沙退人进”的良性循环轨道,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农牧林业生产水平稳中有升,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日显突出,但距离“有山皆绿,有水皆清,有天皆蓝”的生态建设目标还相差甚远。 1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生产现状   赤峰市现有农业耕地86.7万hm2,全市农业总产量XX年最高达到33.82亿kg,比解放初期翻了7倍。按年代划分,50年代全市平均总产量为6.74亿kg;60年代为7.72亿kg,比50年代平均提高0.98亿kg;70年代平均总产量为9.56亿kg,分别比50、60年代平均提高2.82亿kg和1.84亿kg;80年代平均总产量为〖CM)

4、〗10.30亿kg,分别比50、60、70年代平均提高3.56亿kg、2.58亿kg和0.74亿kg;到了90年代,由于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全市平均总产量达到22.72亿kg,分别比50、60、70、80年代平均提高15.98亿kg、15.00亿kg、13.16亿kg和12.42亿kg。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生态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大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逐渐增强,加之以及支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等,尽管遭遇了历史罕见的连年严重干旱和洪水冰雹等灾害,但农业总产量仍稳中有升,2001年到XX年的7年中,全市平均

5、总产量达到28.83亿kg,分别比50、60、70、80、90年代平均提高22.09亿kg、21.11亿kg、19.27亿kg、18.53亿kg和6.11亿kg,而且自XX年以后全市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30亿kg以上。   由于制约农业产量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和生态环境条件及生产力水平,所以按数理统计方法,实际产量=趋势产量+气候产量+人为误差,其中趋势产量项则体现出当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用五年滑动平均法求出历年的趋势产量,然后将逐年的趋势产量除以最高趋势产量则求出逐年的生产力水平指数,由此算得50、60、70、80、90年代和2001到XX年全

6、市平均生产力指数分别为0.22、0.27、0.34、0.38、0.73和0.82。   赤峰市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制约农业产量高低及其稳定程度的气候因素中,干旱、低温冷害、霜冻、洪水冰雹、大风等起主导作用。由于不同年际间气候因子的相互组合不可能完全尽入人意,从而导致不同年份的农业产量此起彼伏,而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科技投入的加大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等,使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提高,尽而使全市农牧林业的稳产高产程度有了显著改善。 2不同历史时期生态建设概况   为了生存和发展,赤峰市从50年代初就开始了

7、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种草、防沙治沙等的生态建设工作。几十年来,建设者换了几代,领导干部换了十几任,但是一张“有山皆绿、有水皆清、有天皆蓝”的美好家园蓝图在全市人民的心里没有变。为了这张蓝图开展了长期不懈的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历经了艰难起步、全面铺开和快速发展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上世纪50、60、70年代的艰难起步,建成了一批以当铺地农田防护林、太平地农田防护林为代表的局部防护林生态建设工程,涌现出了一批以全国劳动模范为代表的老一辈艰苦创业的治沙英雄。80、90年代借助于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治沙工作的全面铺开,建成了以太平地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

8、城子草田林网综合治理工程、敖汉旗黄羊洼牧场防护林工程为代表的综合示范工程。工程的建设质量、规模、科技含量远远超过以往工程。2000年国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