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313638
大小:32.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11
《真实——新闻的生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真实——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们每天都会通过读报、听广播、看电视等途径获得国内外新闻。假如有一天,人们发现某则新闻是假的,就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就会对有关媒介的信誉产生怀疑,对它以后发布的新闻也不再信任。这样,新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如此显而易见的道理,依旧阻止不了现实生活中“虚假新闻”的时有发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对这个老生常谈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再认识。 一、何谓新闻的“真实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认为,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
2、报道。因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严格地说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 ——要求每个单片报道必须完全符合新闻事实。不仅所报道的具体事实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要完全真实可靠,每个数据、每句话都要经得起核对,不允许虚构掺假;所涉及的概括事实也必须真实,能准确、客观地反映被概括事实的全貌。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正如美国学者约斯特所说,做到“一件事情的地道正确的叙述”。 ——要求一个新闻机构乃至一个国家的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向人们真实地再现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概貌,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当之无
3、愧地成为时代的记录;而不是片面地突出报道某些方面,而避开或尽量少报道某些方面。一句话,就是要求整个新闻报道做到客观、全面、公正和真实。这是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最高要求,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 二、报道失实的表现和原因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采编工作的第一准则。可是偏偏有人忘记了这个基本的原则,假新闻事件频频发生。多次受众调查都表明:新闻失实是受众对新闻媒介最不满意的问题。 1.从实际情况看,新闻失实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即所写的事件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添枝加叶,层层拔高这类失实,
4、大量表现在追忆杰出人物、先进典型的报道里,作者以为“油多不坏菜,好话说多人不怪”,说了许多过头的好话。 要件残缺,隐瞒事实上述两种失实,作者是采取凭空添加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与此相反,有些作者采取“减法”,在一个完整的事件中抽取部分事实,给读者造成假象。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在新闻中,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写成现在出现的;把众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说成是一个人的成绩;把别人做的事说成是某个人的。 2.造成新闻失实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怀有某种动机,故意捏造事实,达到歪曲事物的目的。出现此种失实既包括利益集团出于政治需
5、求,进行自我美化、攻击对方,也包括媒体或记者出于私利,被人收买,为其吹嘘。 第二、非故意制造假新闻而出现的失实。由于主客观原因,记者丧失了亲临事件现场的时机,没有直接目睹或参与事件,只能获取第二手甚至第三手材料,包含较大的失实风险。 第三、记者采访首先接触的是事实的现象,一些现象与事件的真相并不一致,如果满足于事实的现象就匆忙报道,极可能歪曲事实。 第四、记者编写新闻不及时,容易产生遗忘而失实。采访报道与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远,搞清情况越困难,失真的可能性越大。 第五、为追求新闻的意义、夸大事件的思想性,任意拔高事实而导
6、致新闻失实。 三、坚决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对新闻报道而言,真实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前提,而且是一种认识的力量。新闻的影响力来自于真实,媒介的公信力也来自于真实。人们接受新闻渴望知道生活的真相,是一种理性追求,因为没有一个人满足于知道虚假事件,接受媒介的欺骗。无论对于媒介还是受众,坚持新闻真实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1.树立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责任感。认识假新闻对媒体和社会的危害,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应有的报道理念;树立调查研究的作风,深入、仔细地进行采访,不搞清事实真相不轻易进行报道,搞清多少事实就报道多少内容,是新闻职业理念的重
7、要部分;保持冷静的分析,不轻信局外人提供的材料,认真分析来自他人材料的真实度,是防范新闻失实的进一步措施。 2.建立新闻核实制度。实践证明,建立制度性的防范机制是杜绝新闻失实的根本保障,主要体现在媒体内部严格执行稿件的把关流程。一是在稿件形成中的记者把关;二是从稿件送审到稿件公开报道前的把关。通常情况下,经过部门主任、部门分管总编、编辑中心配稿主任,以及值班总编这一系列的审核流程,可以有效地将任何虚假新闻消灭在萌芽状态。 3.提高记者的业务素质。深入学习新闻专业知识,了解采访行业的相关要求,刻苦锻炼采访本领,提高业务素质,是
8、掌握新闻真实性规律的重要条件。非故意的新闻失实,大多与记者的业务素质不高有关。比如,记者在采访中抓不住重要环节,使采访无法深入或浅尝辄止,报道只停留在假象事实的层面。有的记者习惯于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要么偏听偏信,要么对有价值的事实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