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311322
大小:33.6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11
《生态文明新论举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新论举要 摘要:生态文明是个动态概念,也是个时代概念,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多方面的规定性。生态文明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21世纪将是生态文明的世纪。高度重视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以可持续发展对接生态社会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 关键词:基本要求;环境保护;生态经济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在官方文献中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概念和新目标,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全新高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人类文明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学术界围绕生态文明的基本定位、丰富内涵、模式选择和发展思路展开研
2、究和探讨。 一、科学把握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新论举要 摘要:生态文明是个动态概念,也是个时代概念,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多方面的规定性。生态文明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21世纪将是生态文明的世纪。高度重视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以可持续发展对接生态社会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 关键词:基本要求;环境保护;生态经济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在官方文献中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概念和新目标,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全新高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人类文明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学术界
3、围绕生态文明的基本定位、丰富内涵、模式选择和发展思路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科学把握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也就是生态文明在文明结构中的定位。鉴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生态债务的巨大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相一致,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其他文明形式平起平坐,成为独立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将呈现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交融并存的局面。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三个文明”主要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明的强调不够。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社会
4、主义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把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目标和构成部分予以强调。近年来,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在渔猎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人类文明,新的社会形态。在这样的意义上,生态文明比“三个文明”高一个层次,它的次一级的层次是:制度层次的选择,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物质层次的选择,物质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层次的选择,建设精神生态文明。因而,在它的二级层次,仍然是“三个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另有人认为,生态文明不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并列的社会某个重要领域的文明,而是与农
5、业文明、工业文明前后相继的社会整体状态的文明。生态文明涵盖了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然要求的社会进步状态。也有学者认为,人们为了满足自身丰富多彩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创造和积累着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政治财富、科技财富和生态财富,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基本文明及政治文明、科技文明和生态文明3个从属文明。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文明和3个从属文明是有层次之分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直接服务于人类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而派生的政治文明、科技文明和生态文明则是通过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间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
6、和精神需要的。再有人指出,生态文明既是物质文明的支柱,也是精神文明的核心,当然更是政治文明的基石。生态文明在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是现代文明的升华和最高境界。“四个文明”既是现代社会文明的4个基本构成部分,又是现代社会文明的3个基本层次。物质文明处于基础层次,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处于中间层次,生态文明处于最高层次,生态文明在其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关于生态文明概念的层次性和复杂结构 生态文明是个动态概念,也是个时代概念,具有丰富的层次和从多方面的规定性。 天人关系的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是指物质
7、文明、精神文明在自然社会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是天人关系的文明。具体表现在人和环境关系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等方面的体制的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资源的节约型、环境友好性、行为自觉性、生活的简朴性,以及公众的参与性和系统的和谐性。生态文明包括认知文明、体制文明、物态文明和心态文明。 理论体系的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生态价值观念构成的理论体系。 1、生态价值观。主要内容是:自然界具有内在价值;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自然的权利。 2、生态经济观。生态经济是一种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模
8、式,生态系统观的主要体现为生态经济资源观、生态经济生产观和生态经济消费观。 3、生态政治观。政治生态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