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304088
大小:34.1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11
《浅议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资产减值的相关问题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摘要:文章对新旧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方面的不同作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在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资产组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XX)22—0025—02 我国先后于1992年和2000年制定、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自2001年实施以来,因其规定比较分
2、散,没有系统的关于各项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尤其对一些减值判断标准没有进行量化规定,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方面都要求企业自己判断,损失的转回也较为随意,使其成为个别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直接导致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受到置疑。XX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于XX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随着该基本准则一起颁布的还有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即发生了资产减值,企业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3、,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改,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1新旧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方面的比较分析 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1.1明确了资产减值确定的时间 在减值迹象判断上,新准则比旧准则的要求更加明确。新准则规定,会计期末企业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则不必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必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也就是说,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资产的可收
4、回金额。 1.2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 旧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都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但是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都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在操作上有困难。资产组是本次新准则提出的新概念,根据准则定义,资产组是企业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新准则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1.3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规定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方法,取消了直线法摊销,改用公允价值。新准则规定,对于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企业应每年必
5、须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而且商誉必须分摊到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才能据以确定是否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1.4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新准则规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为提高可操作性,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处置费用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 1.5限制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 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 2资产减值会计在实务中
6、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所处经济、法律环境以及企业管理惯例和管理水平等原因,新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2.1资产组的划分较难确定 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我国现行资产减值准备都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但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新准则要求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当按其所归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尽管准则中规定了确定资产组的原则,并指出确定资产组时应保持一致性,不应随意更改,但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式灵活多变,企业的特点各不相同,
7、在确定资产组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这就增加了执行难度。同时资产组的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注册会计师,都难以对此进行判断,客观上可能诱使企业利用资产组的划分来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和经营业绩。 2.2商誉减值测试较为困难 和其他资产的减值相比,商誉的减值测试尤为困难。新准则规定,商誉要结合其所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这就涉及大量的操作性问题,如何认定所属的资产组,错误的分配将直接影响商誉的减值测试结果,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利润状况。由于这里包含了太
8、多的主观判断因素,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判断也缺乏客观的标准,为公司进行利润操控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 2.3资产不能转回造成资产信息虚假 我国旧制度执行以来,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利用8项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进行盈余管理,调控利润。因此我国新准则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