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治理应软硬兼施(李松梧)

河流治理应软硬兼施(李松梧)

ID:7300744

大小:30.3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2-11

河流治理应软硬兼施(李松梧)_第1页
河流治理应软硬兼施(李松梧)_第2页
河流治理应软硬兼施(李松梧)_第3页
资源描述:

《河流治理应软硬兼施(李松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流治理应软硬兼施(李松梧)  受传统治水思路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在河流治理中通常是重硬而轻软。硬,是指单一从防洪排涝、供水灌溉、交通航运等方面考虑,在治理中所用的材料多为硬质材料,如水泥、钢筋、石块等;软,是指把河流当作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待,治理中所用材料多为软质材料,如树木、杂草、泥土等。由于重硬轻软,使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经过治理的河流,其堤岸、护坡甚至河床呈衬砌化、硬质化状态。实践证明,像这样的河流,虽然防洪排涝等效益可观,但生态效益却大打折扣。这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现代治水理念。以河流护坡来说,若纯粹硬性治理,突出的问题是

2、隔断了水与外界的联系,由此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譬如:生物多样性水平和河水自净能力双下降的问题,以及河水水位调节能力降低的问题等。相反,如果采取软性护坡,以上问题则不会发生。   首先,软性护坡可有效地提高河流内外生物多样性水平。软性护坡可将水、河道、岸坡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这一系统为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同时也为岸上、陆上的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场所,而且伸入水中的树根、草根等还为鱼类产卵、觅食提供了场所,构成了一个水陆复合型的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其次,软性护坡可增强河水水体的自净能力。由于软性护坡能够提高生

3、物多样性水平,从而促使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大为增强。如:排入河中的污染物被细菌和真菌作为营养物而摄取,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机物;细菌被水生动物吞食,产生的无机物作为营养盐被藻类吸收;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供其它水生动物利用;过量的藻类又被浮游动物食用。这一过程是按食物链方式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对河流水体的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次,软性护坡可达到调节河水水位的目的。由于软性护坡可产生水、河道、岸坡植被一体化的效应,从而增强了水的可渗性,这样,枯水期地下水会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调节河水水位的作用。   其实,软性治河不只是生态效益显著,其防洪效益也很明显。首先

4、,树木、灌丛、杂草的根系对土壤具有一定的锚固作用,可增强土体的抗剪强度,对增强岸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由于软性护坡具有可渗性的特点,汛期河水会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存蓄,这实际上是帮助河流分洪、减洪、缓洪等。   总之,鉴于软性治河其生态效益显著,防洪效益也不错,所以,人们不应该轻视它,而应该尽快打破“硬性治河”这一单一的思维定势,改变“只有钢筋水泥才是现代化”的观念,把软性治河尽快提升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具体说来,就是要宜硬则硬,宜软则软,譬如对那些岸坡较缓、侵蚀不太严重的河流,可尽量采取软性治理的措施;即使是那些岸坡较陡、冲刷较严重的河流,也可尽量采取两结

5、合的做法,通过软硬兼施,发挥二者之长,达到既能有效地防洪,又能确保取得显著生态效益的双赢目的。 稿件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