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265482
大小:33.0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09
《某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某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总结XX县化解信访积案成效显著 近年来,信访积案、老案一直困扰着XX县委、县政府。案件当事人无休止到县委、政府大院和信访局闹访、缠访,不断地越级上访,给XX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难题,XX年XX县委、县政府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坚持“事要解决”的指导思想,健全机制,多措并举,积极开展“信访积案清理化解年”活动,有力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截止到目前,省市交办的重信重访案件和本县排查出的69件积案结案率64%,息访率90%,稳控率达到98%,有效地维持了地方的稳定。XX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工作机制,奠定积案化解基础 在巩固和完善联席会议
2、、领导大接访、纠纷排查、带案下访、责任追究、目标考核等信访工作常规机制的基础上,XX县以开展信访积案清理化解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新机制,用健全信访工作机制推动积案有效化解。 一是健全全员抓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了以各级党政领导为主体的纵到底、横到边的信访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分管县级领导亲自挂帅、责任单位一把手具体负责、分管负责人直接抓、责任干部包化解稳控、村干部负责帮教转化的全员信访的工作格局。人人都是信访干部,人人都有化解矛盾的责任。 二是健全定期研究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办公会议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制度,县委常委会、政府办公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
3、,分析信访工作新形势,掌握信访工作新动态,及时对全县信访社情进行分析和研判,提出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新措施。 三是健全干部参与接访工作机制。要求乡镇、县直单位新录用的公务员或拟任提拔任用的干部,分期分批抽调到县信访局参与接访锻炼,让其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群众,了解基层,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 四是健全资源共享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县长热线”、县长信箱、网上投诉等平台作用,全方位掌握信访社情。加强人大、纪委、信访和公检法等部门联合办案力量,整合信息资源,共同促进信访问题解决。 二、落实领导包案,确保积案化解有组织保障 XX县成立积案清理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联席办牵头负责。
4、联席办将清理出的69件各类信访积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分解到县级分管领导和科局、单位一把手、具体分管责任人和包保稳控干部身上。要求每一起案件做到“六定四包”:“六定”即定分管县级领导、定责任单位一把手、定具体责任人、定具体包保稳控人员、定解决方案、定结案时间。“四包”即包调查处理、包思想疏导、包案结事了、包息诉罢访。同时对所有积案提出“四个不放过”、“四个到位”的具体要求。“四个不放过”即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错误不纠正不放过,上访不停止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四个到位”即有理上访的依法纠正到位,案件有瑕疵的耐心解释到位,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帮扶救助到位,无理上访
5、的依法处置到位。确保合法的诉求依法得到解决,办错的案件依法得到纠正,无理取闹的依法受到打击。到目前为止,XX县参与包案的处级领导18人,部门、单位一把手22人,分管领导32人,干部96人,基本做到了一个信访事项有一名分管县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一把手、一名分管责任人、两名干部,确保积案化解有组织保障。 三、规范工作程序,更新积案化解思路 信访积案的形成即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存在。XX县在认真总结过去处理积案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在今年的化解积案活动中严格规范工作程序,每个案积在分管县级领导的统一包案领导下必须按照规定的“四个工作程序”进行办理。 一是认真调查案情。在分管
6、县级领导的统一包案领导下,相关责任单位一把手组织专门工作班子,逐案认真调查。通过调阅案卷、调查取证、听取当事人意见、走访群众等办法,把案件来龙去脉弄清弄准。对重点案件,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专家、知情群众参与掉查会商,确保核查结果公正无误。 二是分析查找原因。在查清案情的基础上,召开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及经办人参加的会审会,针对以往多次处理而问题没有解决或上访人不服处理意见的情况,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的实体、程序等方面客观、公正地查找症结,弄清造成案件长期无法得到妥善处理的原因。 三是研究解决办法。以化解矛盾、息诉息访为目标,因地、因人、因事制宜,研究制定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化
7、解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步骤和相关各方责任、任务。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法定程序和途径,采取联合接访、走访、公开听证等办法予以甄别、认定,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处理办法。 四是落实处理意见。坚持通过四种途径落实处理意见,化解信访积案。一是救助化解。主动帮助生活有困难的信访老户,协调有关部门为他们解决生活起居的基本问题,没有生活来源的,纳入低保;没有居住房屋的,落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使这类信访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