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事件频发 倾力应对综合减灾(人民日报专访)

极端高温事件频发 倾力应对综合减灾(人民日报专访)

ID:7263121

大小:32.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9

极端高温事件频发 倾力应对综合减灾(人民日报专访)_第1页
极端高温事件频发 倾力应对综合减灾(人民日报专访)_第2页
极端高温事件频发 倾力应对综合减灾(人民日报专访)_第3页
极端高温事件频发 倾力应对综合减灾(人民日报专访)_第4页
极端高温事件频发 倾力应对综合减灾(人民日报专访)_第5页
资源描述:

《极端高温事件频发 倾力应对综合减灾(人民日报专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倾力应对综合减灾(人民日报专访)   8月16日,XX112路公交车里,乘客正感受安置在车厢内的“冰桶”带来的清凉。本报记者崔佳摄持续两个多月来,XX、四川出现5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目前高温和旱情仍在持续……记者就此专访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   四川和XX出现5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与三峡水库无关。高温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和副热带高压的双重控制   记者:最近,中国气象局派抗旱工作组赴XX、四川开展工作。作为工作组组长,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董文杰: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地党政领导的车后面都装满

2、了水桶。我看到他们的车一到村子里,老百姓就拿着水桶来取水……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当地政府除用消防车等每天两次给山区百姓送水外,还规定凡去农村的领导干部必须给老百姓带上水。这一方面说明旱情似火,极端高温威胁很大;另一方面说明政府以人为本,把保证人们的饮用水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 记者:这一带大旱是否与三峡水库有关?   董文杰:应该没有关系。对于川东、XX地区而言,高温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和副热带高压的双重控制。此外,我们应该看到,除四川和XX干旱,我国其他地方、其他国家也有不少高温干旱事件。7月底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很

3、多地方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可见,高温干旱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与三峡水库很难拉上关系。   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呈现强度大、频次高、范围广等特点。西安、石家庄的炎热程度已不亚于南京等传统四大“火炉”   记者:近年来,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并不少见。一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董文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呈现出强度大、频次高、范围广等特点。首先,极端高温事件强度越来越大,全球极端高温及高温日数屡创纪录。我国近些年几乎每年都有20多个台站实测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003年夏季,浙江出现了长达近两个月的极端

4、高温天气。   其次,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越来越高,部分地区甚至年年都遭受袭击。欧洲极为罕见地在2003年、2006年发生了两次强度极强的高温热浪。从1999年至今,我国华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持续10天以上的强度大、范围广的极端高温天气。   第三,极端高温热浪袭击范围越来越广。近年来,原先比较凉爽的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等的中高纬度地区日趋炎热,极端高温事件越来越多。美国的五XX区、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我国华北都逐渐成为新的区域高温中心。西安、石家庄的炎热程度已不亚于南京等传统的四大“火

5、炉”。   记者:极端高温事件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董文杰:极端高温事件往往与特重干旱相伴而来,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等。高温引发的灾难甚至已不亚于海啸、台风等突发性灾害,如准备不足、应对不当,后果将更为严重。   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异常、过度城市化导致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应对之策首推完善高温预警机制和灾害应急体系   记者: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董文杰:全球气候变暖是北半球及我国夏季高温热浪事件频繁出现的大背景。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

6、化,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尤其明显。环流异常是造成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全球变暖是长时间尺度的大背景,但控制每年极端高温热浪事件爆发频次和强度的直接因素则是大气环流异常。城市化造成的热岛效应加重了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程度。工业生产、家庭炉灶、内燃机燃烧、机动车行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热量排放。同时,城市建设使得植被减少等,带来的热岛效应也加剧了极端高温的酷热程度。   记者:怎样应对极端高温天气及其造成的极端高温事件?   董文杰:我们认为,首先要注重综合减灾,完善高温预警机制和灾害应急体系。从极端高温天气气候事件对工农业

7、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严重影响来看,高温预警非常重要。应加强对极端高温的监测、预测、评估及相关研究,建立健全高温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普及相关防御知识,让各方面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尤其是极端高温天气脆弱区应注重综合减灾,建立高温灾害应急机制,加强民政、卫生、水务、电力、交通、城管、建设、公用事业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应急协调。此外,要加强对城市困难群体应对高温的社会救助,保障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科学调度,保障能源和水资源安全。城市建设注重科学规划,以改善小气候。   记者:有人说,天气预报如同预测24小

8、时内你的钱包里有多少钱,而预测长期气候变化就像做一年以上的家庭预算,可能出现更多意料之外的外部因素,难度相当大。   董文杰:确实是这样。气候预测是对以月、季、年为时间尺度的气候趋势进行展望,目前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今年4月,四川、XX两地气象局对当前的干旱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帮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