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252394
大小:34.7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2-09
《循环经济促进“两型”社会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循环经济促进“两型”社会的构建 摘要: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支点,也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既要技术的支持,也要政策和法律的保障: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能源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它将过去传统经济体制下的非成本要素——生态环境从经济
2、系统中独立出来,进入经济系统内部成为一种生产要素,从而改变企业获取利润而要社会大众承担生态环境成本的不对称的经济运行机制,有效地节约了自然资源,营造了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这就是要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伦理原则 循环经济是相对线形经济而言,线形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线形流程组成的物质
3、单向流动经济,具有“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特征。而循环经济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经济活动进行重组和改造的一种思想方法,为了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三赢”,它要求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立新的行为规范和原则。首先是减量化原则,就是要用减少的原料和能源,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从而在经济活动的源头上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其次是再使用原则,就是要求物品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或反复使用,而不是用过一次就不用了,甚至丢弃了,通过再使用可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次是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
4、重新变成可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这3个原则就是所谓的循环经济的“3R”原则,它构成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循环经济的道德性。 国外有关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 最早探索循环经济的是欧美发达国家,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发明创造具有强大生产能力的技术体系,从自然界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高能耗、高物耗和对环境的高损害。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大多数是从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开始的,即发展“静脉产业”,德国就是这样。再如加拿大的循环经济,加拿大政府非常重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发面的法律法规的
5、建设,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开始制定保护水和空气污染的相关法律,1995年制定了《污染预防行动计划》。此外,加拿大注重对循环经济的科研和技术开发,依靠科技进步,全面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解决公众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从1970年开始陆续颁布了如《废物处理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等多部法律,将欧美国家提出的“循环经济”概念提升到“循环型社会”。可见,任何一个国家要持续不断地发展都要寻求一条循环发展的路子,因为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两型”社会的支点 和谐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基
6、础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来说,势必要求我们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1978年以来,我国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产量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另外,我国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满足消费者的最新研究表明:在今后的10-20年之内,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少,更多的资源都难以保证需求。目前,我国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
7、资源环境压力,为了缓解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从循环经济的第1条原则——“减量化”来看,不难发现,循环经济是一种节约型经济,是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注重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 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然而给人类留下了惨重的代价。经济发展越快,付出的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人们通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