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252115
大小:35.1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09
《慕智增:《治河用柳集》(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慕智增:《治河用柳集》(八)十重读《六柳说》的心得 研究治河用柳五十年的过程中,常读《六柳说》,直到九十年代才明白:为治黄及“三北”其它多沙河段,而研究的“用柳”、“守滩”课题,在《六柳说》中,早已指明方向,给出答案。现将追记的重读心得,与《六柳说》一并列后,供探讨。 ㈠重读心得 上世纪五十年代,只是听说明代有植柳六法。 直至七十年代才见到《六柳说》,初读后感到内容多是苗木尺寸、栽种时间,以为仅是讲植柳方法。 八十年代再读,认识有所加深:感到“深柳”是守滩岸的工事,“漫柳”是用低小柽柳护滩面的工事。对解决用柳课题很有参考价值,
2、值得深入研究。 九十年代反复细读,逐渐感到《六柳说》是继承传统治河用柳,在黄河曾经以柳为建材,用“卧柳”、“低柳”、“编柳”护堤;用“高柳”护堤岸;用“深柳”护滩岸;用“漫柳”护滩面,形成过由堤到滩全面用柳设防的工程体系。 “六柳”在明、清曾是非常有效的治河手段。 用现代科技评价《六柳说》,其中除堤上“卧柳”,植树已不用,守滩用的不属杨柳科的柽柳,已为属于杨柳科的柳坝替代外,其余的主体还是可供借鉴。如果早在七、八十年代认识到这些,用柳治河的研究就可提高起点,少走弯路。就可把黄河早就使用过的“深柳”、“漫柳”,通过浇水、施肥、矮化等
3、措施改造成可潜没、透水、可守滩、护岸的绿色工程。 ㈡六柳说 明代刘天和六柳说,曲尽其妙。康熙二十年曾谕令各工种柳,至二十六年以后,所用之柳,半取于此,成效大著。 兹摘录六柳说如下: ⒈卧柳 凡春初筑堤,每用土一层,即于堤内外边各横铺,如钱如指柳枝一层。每隔尺许一枝,勿太疏。土内横铺二尺许,土面只留二寸,勿过长。自堤根直栽至顶,不许间少。 ⒉低柳 凡旧堤及新堤,非经栽柳时月修筑者,俱候春初用小引橛,于堤内外自根至顶俱栽柳,如钱如指大者,纵横各一尺许,即栽一株,亦入土二尺许,土面亦只留二寸。 ⒊编柳 凡近河数里,紧要处所,不分
4、新旧堤岸,具用柳桩如鸡蛋大,四尺长者,用引撅先从堤根密栽一层,六、七寸一株,入土三尺,土面留一尺许。继用小柳卧栽一层,亦内留二尺,外留二、三寸。即用柳条将柳桩编高五寸,内用土筑实平满,再卧栽小柳一层,仍用柳条编高五寸,加土填筑平满。如此二次,即与先栽一尺柳平矣。然后退回五寸,用小柳卧栽一层,再栽卧柳编柳各二次,并用土填筑平满。如堤高一丈,依此栽十层即平矣。 以上三法,皆专为保护堤岸之用。将来内则根株固结,外则枝叶绸缪,名为活龙尾埽,虽风浪冲击,可保无虑,而枝梢之利,亦不可胜用矣。 ⒋深柳 前三法只可护堤,以防涨猛之水。如近河及河势
5、将冲之处,堤岸虽远,具宜急栽深柳。法将长四尺长八尺长一丈二尺数等铁裹行橛,自短而长,依次钉穴使深,然后将茎直带梢柳枝连皮栽入,即用稀泥灌满穴道,勿令动摇。上部枝梢全留,出土长度需在二、三尺以上,每纵横五尺,即栽一株。并视河势缓急,多栽十余层,少则五、六层。数年之后,下则根株固结,入土愈深,上则枝叶长茂,将来河水冲啮,亦可障御。或因之外编巨柳长桩,内实梢草埽工亦无不可。 ⒌漫柳 凡河水漫流之处,难以筑堤。唯沿河两岸,密栽低小檉柳数十层,俗名随河柳,不畏淹没。每遇水涨既退,则泥沙委积,即可高尺余,或数寸许,随淤随涨,每年数次,数年之后,不
6、假人力,自成巨堤。如沿河居民,各分地界筑一二尺许之缕水小堤,上栽柽柳,尤易积淤增高。一、二年间,堤内即可种麦,工省效大,黄河用之。 ⒍高柳 于堤内外,用高大柳桩栽植成行者,视为高柳,黄河用之。 十一推广与建议 治河用柳的内含不断发展变化,原是针对“宽河”用柳埽固堤;以后沿治导线针对大水,用沙柳坝守高滩;再后成功的开发出用柳坝等生物措施,沿控导线针对中水,纵深设防。 五十年来,领导部门对治河用柳的研究一贯支持,但系统内部也有过质疑。主要是担心“土专家”的“土办法”一旦失守,罪责难当。这种忧虑,也促使试验、研究更加小心、严谨。
7、 在与多行业协作,成果一再显现,并通过水利部组织的鉴定,和“96.8”超设计标准的洪水考验后,再未见质疑,说明认识逐渐统一,推广的可能增大。 特别是近年来,海委针对流域内存在的水问题,提出了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主线的思路后,感到用生物措施治河符合这一思路,可供利用。委领导决定先以科技讲座的形式介绍用柳坝等生物措施治河的基本理念;又以征文的方式在《中国水利报》向全国宣传治河用柳的新路;还准备在网上发表《治河用柳集》修改稿。 从而看到领导肯定了用柳等生物措施治河的研究成果,和吸取生物知识的技术路线。同时也看
8、到准备重新启动早就知晓并参与过的研究进程,把“生物措施治河”的方法应用于流域内与治河相关的城乡供水、防洪减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国土开发等综合管理水利保障体系。 推广用生物措施治河,也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