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ID:7251921

大小:38.3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2-09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_第1页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_第2页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_第3页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_第4页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在西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成本意识的强化和公民监督意识的加强,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而蓬勃展开。在中国,随着政府目标责任制的推行,政府部门绩效评估问题也开始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的评价发生了两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一是从没有考评和奖励的平均主义转向以政绩论奖惩的绩效主义;二是从以德和政治表现为关注点的政治鉴定转向以工作实绩为关注点的绩效考评。   一、绩效评估指标的含义及有效的绩效评估指标的原则   指标是评估的具体手段,指标

2、可看成是维度的直接载体和外在表现。公共部门可参照同一评估维度,但不同部门的评估指标体系可有很大的不同。以什么样的指标去考核政府部门及其管理人员的绩效就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为。要测评政府绩效,必要的条件就是要建立政府绩效指标体系。没有绩效指标体系,政府绩效测评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绩效指标体系是政府绩效测评的前提和基础,绩效评估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衡量的指标体系。   总的来说,有效的绩效评估指标,必须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客观全面的原则。绩效指标的制定要周密、合理、客观,要能涵盖政府的重要绩效。二是一致性原则。要真实地反映政府绩效,在制定绩效指标时,政府各

3、部门、上下级之间在指标的数量、范围和权重方面必须协调一致,充分沟通。三是“硬”指标与“软”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绩效具有多维性,因此,绩效评估的指标应既有硬指标,又有软指标。所谓“硬”指标是指可量化的指标,其中以经济审计为主要内容和评估的主要途径;“软”指标是指难以具体量化的公众满意度,其中以社会评价为主要内容,评估的主要途径应是中介组织进行的社会调查。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呈现泛经济化趋向,过度追求经济指标   由于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国家,迫于内外各种压力,作为基础的物质层面现代化——经济发展,被赋予了远远超乎早

4、发国家之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果现代化被扭曲为经济现代化,而经济现代化又被进一步简单化为“工业化”,“工业化”一词从广义上说已成为“经济现代化”的同义词。后发国家有别于早发国家的另一特殊之处在于他社会本身的现代化动力不足,急需现代化取向的政府运用政治和行动力量强行启动现代化进程,因而组织、推动、引领现代化建设往往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职责。这两方面的逻辑合在一起,使政府对公共行政的经济绩效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政府机关作为引导社会发展的权威组织,为了贯彻基本路线,提高政府的绩效,建立层层经济目标

5、责任制度。政府机关绩效评估作为目标责任制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经济增长的绩效评估,考核地方各级行政首长并以此为依据决定他们的升迁任免。   在经济绩效评估中,又严重偏向GDP评估。可是GDP具有“不包括家务劳动的价值,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的劳动成果……不能反映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代价,不能准确反映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状况,人均GDP会掩盖收入差距的扩大”等局限性。并且GDP及其消长的变化本是一个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府公共行政只是导致GDP变化的因素之一。只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就GDP与政府公共行政的相关性并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科学分析和论

6、证。在此情况下,我们却拿GDP来评价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的政绩,GDP成了政府政绩最炫目的指标。各级政府及其领导都在处心积虑的追求GDP,为确保GDP增长,不惜饮鸩止渴,竭泽而渔,掠夺性开发使用非常稀缺的宝贵资源,使经济及社会发展出现“可持续性”危机;追求GDP还增加了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追求GDP,扭曲了政府资源分配,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重经济建设、轻社会支出,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2.指标设置缺乏广泛参与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往往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重视自查自评和同体评价漠视社会评价。可见,评估主体多为上级行政机关,社会公众还

7、没有真正成为评估主题。但政府的公共行政是一项服务社会、企业、公众的权威性管理活动,作为管理对象的社会、企业、公众,恰恰是政府公共行政环绕运行的中心,是政治上控制并主宰着政府的权威力量。而政府只不过是一个具有高度管理权威的公共服务组织,政府的职能只不过是一些被政府确认下来的社会、企业、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上的要求,社会、企业、公众的意愿和要求是政府公共行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政府公共行政的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公众简单的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利益、实现价值提供便利。因此,政府公共行政的优劣成败得失——亦即政绩状况,主要不能由政府自我评价,而必须交由社

8、会、企业、公众评价,这也是当代社会消费者主权和顾客至上原则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 3.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设置不合理   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