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水利的生态观(唐数红)

干旱区水利的生态观(唐数红)

ID:7247449

大小:32.2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08

干旱区水利的生态观(唐数红)_第1页
干旱区水利的生态观(唐数红)_第2页
干旱区水利的生态观(唐数红)_第3页
干旱区水利的生态观(唐数红)_第4页
干旱区水利的生态观(唐数红)_第5页
资源描述:

《干旱区水利的生态观(唐数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干旱区水利的生态观(唐数红)  #TRS_AUTOADD_1232845641625{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2845641625P{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2845641625TD{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

2、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2845641625DIV{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2845641625LI{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JSON--{"":{"line-height":"1.5","

3、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

4、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   水利在干旱区极为重要,但它在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也对天然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影响,迫使我们从更广和更深的角度反思干旱区水利工作本身。水利,已成为影响干

5、旱区生态系统最深远的因素,它不仅要为国民经济服务,也更应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它涉及的自然生态生存权的再分配、减少人为干扰、需水管理和社会治理已成为干旱区的水利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应具有的基本生态观念。只有这样,水利行业才能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以更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并可能成为干旱区生态系统的代言人。 1生态系统生存权的再分配   干旱区有两大占主导地位的系统,一是与天然河、湖水系对应的天然绿洲生态系统,另一个是人类开发利用河、湖水资源形成的人工绿洲生态系统〔1〕。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干旱区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开发利用河流、湖泊的水资源为前提,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水

6、利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逐步挤占天然生态系统生存空间和水资源量的过程,两个系统此长彼消。人类对水资源利用得越多,占用天然生态系统的水资源也越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大。从宏观的角度看,干旱区水利的本质,更是一种生态系统生存权的再分配。我们回顾水利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应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它对干旱区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以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在新疆由于国民经济对水利的依赖性,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都很高,河道断流、湖泊消失已成为最普遍的现象,干旱区河流中、下游天然生态系统趋于消亡,并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产生巨大的影响。 2生态保护的核心是

7、减少人为干扰   干旱区水利工作大都是通过建设水利工程,使河流湖泊的天然水资源通过水利工程的引导和调蓄,引离天然河道,为国民经济服务。干旱区天然绿洲生态系统则是千百年来由河流水系提供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生长着适合当地条件的天然植被系统。这一系统的规模和种类,按自然界“适者生存”的法则确定下来,其稳定性远高于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对水利行业讲,只要不改变或恢复水条件,天然生态系统的状况就可以稳定或恢复到一定的水平。生态保护的核心“是要限制或取消那些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