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242731
大小:34.6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2-08
《《中国环境报》:历史的跨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走向高度融合(徐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环境报》:历史的跨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走向高度融合(徐琦) 开栏的话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事业也得到全面深入发展。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报开设“辉煌六十年——历史性转变系列报道”栏目,以“大转变”为主题,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选取典型案例,反映建国60年来,我国从忽视环境保护到坚持环境优先,从环境与经济相对立走向高度融合,从被动保护环境到主动改善环境,从生产至上到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历史性转变,展现我国环保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环
2、境报记者徐琦 1972年,对于中国的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分水岭。 在此之前,环境问题对人们来说,无疑是陌生的。人们普遍认为污染和公害是资本主义的弊端,不属于社会主义。但环境问题还是不期然地来到人们面前。 1971年冬到1972年初,XX有市民发现市场出售的淡水鱼有异味,有些人吃了这些鱼后出现中毒症状;官厅水库下游发现有大量鱼类死亡。经有关部门调查,主要是由于一个农药厂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官厅水库的水源。放眼全国,在当时,官厅水库污染不是个案。 1972年6月,我国派出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参加了第一次人
3、类环境会议。中国代表团在回国后的总结汇报说:中国城市和江河污染程度不比西方国家轻,而在自然生态某些方面破坏的程度甚至在西方国家之上。 这次会议不仅给了我国一次正视自身环境问题严重性的机会,同时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 环境保护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环境与发展走向高度融合 XX年3月27日,挂了十年的“国家环保总局”旧牌被换成了“环境保护部”新牌。 “从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到XX年国家组建环境保护部,国务院环境保护机构完成了30年‘三级跳’、10年‘一大跳’,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
4、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 我国环保机构的数次沿革,不仅印证了环境保护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体现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环境问题的现实需要。 在环保事业发展之初,一些人认为保护环境影响经济发展。我国首家地方环保局——XX市环保局的创始人之一曾宇石老人说:“1975年,四川省召开全省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会上一位领导说,全省一定要加大对工厂污染的监管治理。但是,我也希望环保部门对这些企业高抬贵手,不要妨碍经济发展。” 从上世纪70年代初直到80年代,“环境保护只会拖经济建设的后腿”,“只有把
5、经济搞上去了,再来保护环境”,诸如此类的错误观念并不少见。为了发展,牺牲了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渐加重。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保护环境被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成为立国之本、治国之策,初步奠定了环境保护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随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之后,我国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重大战略,并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2002年,第五次全国环保大会重点强调,“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增长、社会发
6、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XX年,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加快实现“三个转变”,这是环保工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性、方向性、历史性转变。我国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走向高度融合的新阶段。 XX年,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历程的又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了政治报告中,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作为党和国家的意志,真正进入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 为了落实中央做
7、出的战略决策,XX年9月10日,国务院批准了《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而对于武汉城市圈和与XX年底已被批准成立综改区的长株潭城市群来说,建设改革实验区,不仅是其在中部崛起中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支点,也将为整个中国探索未来的新型发展道路。 环境保护更深入地参与综合决策,成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世纪90年代,1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但是粗放的发展方式使我们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这一点,曾经风光一时的一些资源型城市体会最深。 甘肃省金昌市政
8、府广场上至今高耸着一座“金娃娃”塑像,它不仅见证了这座戈壁城市曾经的荣耀,也见证了这座城市承受的污染之痛。在上世纪80年代初“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政策导向下,金昌和全国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