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235900
大小:166.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2-08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7小摄影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交流收集的材料,了解高尔基这个人物。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3.初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你们了解高尔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吗? 同学们交流资料,最后明确: (高尔基是世界闻名的文学家,原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发表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等。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他还非常关心、爱护少年儿童。)二、初读课文,围绕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小摄影师》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小
2、摄影师是谁?他给谁摄影?在摄影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情况?他是怎么处理的?为什么要以小摄影师为题?……) 2.初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在读文中解决,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解决。三、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按照读课文,画生字、查字典、选字义的步骤自学生字。可按要求填写表格。表格略去。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另外,“社”、“者”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提示和纠正。 3.分析字形结构。 “摄”左右结构,“耳”的最后一笔是“”;第一个“又”最后一笔是“”。 “胶”左右结构,右边的第四笔是“”,不要写成“
3、”。 “杂”上下结构,上边是“九”不是“几”,下边是“一”加“小”不要写成“木”。 “鞠”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不要写成“一”;右里侧“米”字最后一笔是“”不要写成“”。 “躬”当“身”字做偏旁时最后一笔不要出头。 “社”左右结构,左边是“”字旁,不要写成“”旁。 4.比较法识记字形。 贴( ) 吩( ) 社( ) 侧( ) 沾( ) 纷( ) 杜( ) 测( ) 秘( ) 胶( ) 者( ) 杂( ) 密( ) 郊( ) 著( ) 染( )四、理解词语: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记者”、“杂志社”、“胶卷”、“秘书”等词语。 2.查字词典,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摆弄:本意含有支配、调整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指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或指小男孩为高尔基调整坐姿。 吩咐:是要求对方按自己的要求做。课文中指高尔基听小男孩的话,拿了张报纸,坐下来。 停当:本意为齐备、完毕。课文中指小男孩把高尔基拍照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做好了。 突然:指事先没有料到,一眨眼事情发生了。课文中当一切准备停当就要拍照了,小男孩一下子坐在地上哭了起来。高尔基没有想到会发生眼前这样的事情。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由于忘了带胶卷,因此没照成相
5、的事。)六、作业: 生字、词、读书。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解决疑难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老师做简单的板书。板书顺序按同学发言的前后顺序。 (1.小男孩为什么要扔纸团给高尔基? 2.为什么高尔基看了纸条上的内容后同意小男孩进来? 3.小男孩进到高尔基办公室是怎么做的,为什么高尔基听从小男孩的吩咐? 4.小男孩为什么哭着跑了? 5.高尔基为什么要喊他回来? 6.高尔基为什么对待“小摄影师”和真正的摄影师态度不同?) 附板书
6、 注: 为什么扔纸团? 在出示附板书时, 为什么同意进? 不标序号,顺序可以 为什么听吩咐? 是乱的。 为什么跑? 为什么喊? 为什么态度不同二、细读课文,释疑解难。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质量,下面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把问题条理一下,可标上序号,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攻破。 1.请一名同学读1—5自然段,解决质疑中的第一、二个问题。 (1)先小组讨论,然后班上
7、交流。 (2)汇报交流: ①小男孩之所以用“扔纸团”的方法才能见到高尔基,是因为,高尔基是一位大作家,他既要看书又要写作,因此工作很忙。工作人员不让外人随便出入是怕打扰高尔基的工作,打断他的创作灵感。但是,高尔基一旦知道小摄影师来此的意图后,一定会同意他进去的,因为,孩子们了解高尔基,敬佩高尔基。另外,小男孩采用“扔纸团”的办法说明他很机智。 ②摄影出示纸条上的内容:“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纸条上的前两句话打动了高尔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