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197373
大小:33.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2-07
《对十余年来家庭教育的考量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十余年来家庭教育的考量与反思对十余年来家庭教育的考量与反思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因为曾经有过八年的教书育人经历,一直自认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还过得去,因此很少将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归因于家庭教育上。儿子上初一第一个寒假,就读的八中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一项作业——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和给儿子以身作则,我到新华书店买了尹建莉著的这本教子手记,规规距距地看了起来。这一看不得不让我回过头去考量这十三年来对儿子的教育,反思良多,感触颇深。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看完此书,我得说:不是所有当过老师的人都会做家长。教书时,我一直以一
2、名优秀教师自居,现在反思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才发现家庭教育也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原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很多都是错误的,也不同程度地贻误了自己的孩子。和很多独生子女比起来,儿子算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从小乖顺、宽容,没有逆反心理;能够静下来,从来不“野”;学习踏实,能够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不长时间看电视,也不沉迷于电脑游戏……但他遇事缺少主见,兴趣爱好严重缺乏,知识面狭窄,阅读写作能力差,思维的拓展性严重不足……造成这种现状,我想是与我的教育和引导是不分开的,大致归纳一下,有三种情况特别突出: 之一:“穿西装的野人”,“在爱的名义下施暴”。 一直以来,我
3、对儿子的教育都是比较严厉的,我从我的母亲那里继承了“黄金条子下出好人”的教育理念,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或成绩不好,我都会比较严厉的批评或呵斥,也曾动手打过孩子。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穿西装的野人”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深深地陷入反思,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在强调自己的出
4、发点是希望孩子成才,问心无愧。殊不知在这种暴力教育下,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的心灵在扭曲中成长。正如书中所说“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 之二:“家长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 在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挤压下,对孩子的教育“唯成绩论英雄”,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提高,把一个人的成长教育简化成一种功利化的手段,表现在:一是扮演了“暴力作业”的帮凶。总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管是不
5、是必要的,都是必须完成的,即使是一些无效作业,也认为学生多练一点总是好事。非但如此,一遇到孩子成绩不理想,还经常额外地找很多的课外题和试卷让他做。长期以来,“这种繁重的作业把孩子的肢体固定在板凳上,固定在书桌前”。不但挤占了孩子玩耍、培养兴趣爱好的时间,也抹杀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儿童信心、意志、品格等有全面的消极影响”。二是过分看重成绩而忽视知识本身。每次考试,关心的都是他考了多少分,在班上多少名,比谁谁谁多了几分,比谁谁谁低了几分。每当孩子的分数不理想,或者即使成绩不算太错,但没有达到期望的高度时,就会感到沮丧和不安,而且把这种情绪很明显地传达给孩子。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
6、、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真实的掌握程度却很少去关注,所以儿子一考试压力总是很大,而且长期养成的粗心大意的毛病总会让考试无谓丢分,导致了学习“分数越要求越少”,正如书中所写“家长从孩子一上学就只是着眼于每次考试得了多少分,而没有培养起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那么优秀成绩注定只是一时的梦幻彩虹”。 之三:“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方法用得不对,恰恰就培养了坏习惯。” 作为一名曾经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我也把很多教育的精力放在了习惯的培养上,可孩子的习惯养成并不如希望的那么好,即使培养成了某些好的习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读
7、了此书,我才明白,在对孩子习惯培养上,如果方法不对,反而培养出许多的坏习惯来。如,在对待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这件事上,我是十分相信“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的,也十分担心沉迷电脑游戏可能会让孩子削弱学习的热情,甚至丧失心智。所以,我采用了“强行控制”的办法让他少看电视,不玩电脑游戏,在我的这种充满强权作风的压力下,表面上孩子顺从了,实际上难以放下念想,既伤害了孩子的情绪,又抑制了他的一些本能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我担心,长期这样下去,会大大降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一旦离开家长这种高压监管,可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