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土地撂荒的思考

对农村土地撂荒的思考

ID:7197315

大小:32.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2-07

对农村土地撂荒的思考_第1页
对农村土地撂荒的思考_第2页
对农村土地撂荒的思考_第3页
对农村土地撂荒的思考_第4页
对农村土地撂荒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农村土地撂荒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农村土地撂荒的思考引言   古蔺县幅员面积3182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辖29个乡镇、658个村,总人口72万。古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承半岛型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土地是人们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逐年递减的有限资源。1990年到XX年的十四年中,全县耕地面积减少了4.5万亩,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耕地撂荒面积与日俱增。为此,我对全县土地撂荒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耕地撂荒的成因全县现在耕地54万亩,人均耕地仅0。57亩。

2、据现在487个村的调查统计,全县撂荒14670亩,涉及农户7456户,21130人。新店镇现在耕地7036亩,而撂荒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2%。60%为坡瘠地边远零星地,投入产出比较低。形成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如下:   1、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的效益高,以种一亩水稻为例,产稻500公斤,收入460元,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耗115元,请人犁田、栽秧、收割等费用180元左右,亩平纯收入165元左右,即一个劳动力种一季水稻的净收入为165元,如果种小春生产,投入产出基本持平,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

3、不敷出。农民说得好:“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要想奔小康,必须背井离乡”。农业的比较效益差,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2、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外出。由于“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和农产品价格多年持续走低等原因,去年,外出劳动力18万人左右带回劳务收入8亿元左右。外出劳力占劳动力资源的50%且为主要劳动力。在家务农的基本为“九九、三八”式劳力结构。   3、户口外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越来越多。2000年12月至2002年的二年间,全县农村人口实际外迁20375人,在这两万外迁

4、人员中,部分土地进行了合理流转。部分土地形成撂荒,全县由农户外迁而撂荒占20%左右,水口就占33%。   4、土地零星、分散、偏远、瘠薄等管理不便,形成撂荒。如太平镇有20余户由于偏远、坡高等不便管理而几乎弃耕,又如二郎镇唐定国,他主动种了别人不种的较好的几亩土地,而自己的偏远瘠薄地撂荒。   5、基层组织对二轮承包没有全面理解,拒收外迁户中断承包关系的土地,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序的状态,特别是基层个别地方对二轮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有种片面理解,认为承包土地30年不变,就是土地承包权不能动,动了就违背中央的政策

5、,因此,即使有许多经商户或外迁的农户要求中断承包关系,基层组织害怕犯错误而拒绝接收,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加以引导或适当调整,导致农民对承包地初放经营,甚至撂荒。水口镇的外迁户把承包地交给村社,而村社认为承包期未满和“30年不变”等原因,拒不接收外迁农民的承包地51.5亩,占全镇撂荒的33%。   二、对农村撂荒地的思考土地撂荒,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撂荒说明了部分农民正在摆脱土地对他们的束缚,土地不再是他们谋生的唯一手段,这表明了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土地是不能再生的有限资源,是社会财富之源,我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

6、足1亩,负面影响大。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各级重视、措施得当,组织引导得力,是不会出现较大面积撂荒的。现就对如何处理好撂荒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对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要认真学习理解“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根据“土地管理法”第37条“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经营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之规定,对当前农村的撂荒地,村社可按法定程序收回,采取多种方式重新发包。现

7、在,基层对多年撂荒地不问不管,使土地撂荒与日俱增。对现在的撂荒地,可规划种植为桑树、果树和花椒等劳动量不大的经济作物。   2、退耕还林还草要与减少或避免撂荒相结合。去年,退耕还林2.95万亩,今年计划5万亩。为此,对撂荒地而无法转包的坡瘠地,即使没有达到退耕还林还草的要求,也可以列入退耕还林还草的计划。通过还林还草计划,消灭较大面积撂荒是完全可能的。   3、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制定县域土地流转及撂荒的实施意见,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当前,土地流转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有的农民写了个白条或口头达成协议自由转换,没有全面、完整

8、的合同条款,没有村社发包方的监督,更没有专门的流转管理机构,已经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2002年全县农业税尾欠达到71.7万元,就某一个乡1996年以来,尾欠就达97828元,占全县尾欠数的13.6%,因土地流转不规范,有的农民种了别人土地后又不交农业税,村社只能找原承包人,结果双方都不交农业税,形成农税尾欠和土地撂荒。为此,我们要在尊重土地二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